有关家乡菜的作文

【篇一:家乡菜】

炖藕汤、熬麻糖、腊肠肉是乡村最典型的菜肴。每年春节,是家乡人气最旺盛的时候。剪窗花,塞香肠、杀猪宰羊,还会做上这儿最好的土菜。

今年春节,全家去老屋过年比较晚,家乡一片寂寞景象,也难怪,过年开头几天的热乎劲已清闲了许多,奶奶挺热情的在村头上就大呼小叫,忙着招呼我们进屋来得匆匆,吃得也匆匆,我们吃的第一顿早饭,是民间最普通的早饭——一碗豆浆,两块糍粑蘸糖。

家乡是渔米之乡,水田多,藕也产得多,那儿的粉藕,白莲藕是家乡最有名的特产。亲戚串门,吃到我从老家带回的藕没一个说它难吃,城里市场上的一些藕,吃起来如嚼老树。老家的奶奶熬的藕汤最养人,最好喝,除了奶奶的手艺好,主要还是家乡产的藕好。农村人认为汤熬得越久,汤越稠,才是好汤。奶奶用塘里挖出来的新鲜粉藕,用土罐熬上半天,那汤我最爱喝。我家常用在老家学来的方法熬藕汤,用来招呼客人,每逢别人夸奖这道菜时,我就会自豪地说:“这是我家乡的藕。”

由菜肴说家乡,过年的腊狗肉不得不提,家乡过年总要来上一锅腊狗肉,块大味足。

小时候,每年在家乡过年,腊狗肉绝对是不能少的,不过,腊狗肉一般在晚上才吃,听爷爷说:当年,朱元璋大军穷追猛进,迫使陈友谅向南边逃跑,陈友谅部逃到监利时已人困马乏,当晚,陈友谅的援军赶到,人们为了帮助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开辟新的根据地,纷纷在后方支持,那时正值冬天,狗肉被老百姓用来给将士补身体。后来,陈友谅死后,家乡吃腊肉也成为大家餐桌上的一道风景。腊的狗肉,筷子一扎,油就吱地冒出来。家乡的狗肉,我可以肯定是最好的。

地地道道的家乡味,就是家乡菜,吃在嘴里,浓浓的家乡情就这样溶化在心里。

【篇二:介绍我的家乡菜】

记忆中有一缕清香,那是思念的味道。

心中对家乡菜的挂念深极了,也曾多次尝试过烹制,可终究模拟不出那种味道啊!多年的异地生活似乎已有几分淡忘,但也更增加了几分怀念。朦胧中,那股熟悉的味道又彷佛萦绕在心头。

“奶奶,再给我尝一口,还有没有?”“怎么不多弄一些呢?”这是儿时逢年过节时最熟悉不过的生活镜头。几个孩子围着奶奶手中的那碗鱼糕转,目不转睛的盯着又吵着嚷着让奶奶塞一口在自己嘴里。每逢喜宴上这也成了宴席上的主菜,无论大人小孩对此都情有独钟,百吃不厌。鱼糕是家乡盛行的一道菜,无论是色香味都是无可挑剔的。它的主要材料来源与新鲜的鱼肉,奶奶说过:“鱼肉的精华成就了鱼糕的鲜美。”可见的选材的谨慎性。这炖的火候可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鲜美之本可就靠这火候了!”这也是奶奶多年制作的老经验了。

如今,奶奶依然硬朗,制作鱼糕的技术更是不在话下。逢年过节,她老人家总是亲手做鱼糕,甚至堆满整个保鲜箱,就盼望着哪天在外地工作的儿女回来能马上尝尝家乡菜,过足食瘾。奶奶是上个世纪走过来的人,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局面,对于每次的烹饪食肴的机会总是倍加珍惜,这也许是来源于老人家那不寻常的经历吧!

随着家人在异地生活多年,却依然无法忘却这道家乡菜,纵使再多的美味佳肴也比不上它,也许源于内心深处那份独特的情感。所以每一有机会回老家时就总会抓紧吃的机会,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周,也依然乐在其中,美在心里。今年春节爸爸回老家了,来时奶奶硬是将家乡小菜塞满了三个大包,足有百斤,但爸爸依然是鼓足劲儿把它们带了过来,心里洋溢着一种温暖。吃着新鲜的鱼糕,心里美滋滋的,“在异地依然能尝上家乡菜是一种福气”这是我最深的感慨,心中那几分幸福的暖意在血液中奔腾,在鲜美的鱼糕中彷佛看到了老人那一颗欣慰而又满足的心。

香味缭绕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特的味道,那叫思念。

【篇三:家乡菜】

回想起来,来到太原求学已经有一年了,每每想到家乡的时候,总是会忆起奶奶,和奶奶做过的那些饭菜,那些平淡却沁人心脾的饭菜,想到此,我的思绪便同泪花一起漂浮,长久留转……

从小我们便跟奶奶一起生活,想想我刚出生的时候,奶奶应该刚过半百,而今,奶奶该有63岁了吧。无数个晨昏,奶奶就抱着我、推着我、牵着我,在家门口的广场上玩,教我说话,带我学步。现在啊,我也长大了些,奶奶呢,也衰老了不少,岁月,这把无情的刀,在奶奶的脸上划下斑斑皱纹,鬓角的白发一定是为我而生的吧?她,还好吗?……

那是2016年的春节,天还没亮,奶奶就悄悄地迈进厨房,为了不吵醒还在熟睡的邻居,奶奶轻轻地从冰箱里端出前一天就拌好的肉馅儿,费力地取出盛面的瓷盔子,开始了悄无声息的忙碌。她用树皮一般粗糙的手,使劲和着那团不听话的面团,她用了好大的功夫才将面团揉成一条,然后,又娴熟地捻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面团,接着,那双粗糙的手在面团上压了一下,面团就乖乖地变扁了,那双沾满了面粉的手,几经灵巧地摆弄,一个个胖鼓鼓、俏灵灵的饺子,就诞生了……

那顿饭,我们吃得特别香,一家人围着大餐桌,一团团热气腾腾缭绕,宛如一片白色的云朵盘旋在上空,一双双筷子仿佛是家庭和睦的象征,融融的欢笑仿佛可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顿时觉得:我真的很幸福!

在来到太原学习的日子里,思乡是经常的事,每当想到家乡,奶奶在厨房弓着腰,握着擀面杖,银发飘飘,汗水涔涔的沧桑画面,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奶奶,你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峰,而我就是在你山脚下的一棵小树,即使我不能时刻拥在你怀里,也能时刻感受到,家乡饭菜里,那股具体的沁人心脾的温暖和馨香……

【篇四:家乡菜】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远方旅游,每当走进餐馆时他总要点几样家乡菜品尝品品尝,我明白那是因为这样可以缓解对家乡的思念。

在异国他乡还能吃到家乡菜,真的是令人兴奋的事,可我总感觉菜里少了些什么,没有家乡的地道。

家乡最常吃的就是冲菜。它是用青白菜做成的,把青菜洗干净后,放入锅中烫一会。再拿出来晒一晒,采用独特方法腌制,最后放入调料,一道美味的冲菜就做好了。腌好的菜是蜡黄色的,晶莹透亮,汁水溢出来了,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你可以看,但千万不能把鼻子贴近去闻呀,真正做好的冲菜是非常辣的,闻一闻就会直流眼泪,鼻子流鼻涕,像吃错了药似的,很难受。所以在我们家乡有一个说法,只要谁做的冲菜辣,谁就更厉害了,外乡的人总是只能吃一点。只要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都爱吃冲菜,因为是吃着它长大的。

另一道家乡菜就更不可忽视了,鸡蛋糕。它是我们家乡独有的一道菜,是喜庆的象征,每当谁家过喜事或过年过节时,桌上总少不了这一道菜,而且习惯把它放在桌正中,意思是说鸡蛋糕是主菜。所以在我们家乡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又有鸡蛋糕吃了’,是指村里又有喜事了。

鸡蛋糕是又叫‘年糕’,是用多种材料组合在一起做成的,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表面还有一层‘红’,小巧精致,刚出锅的鸡蛋糕是最美味的,香软可口,回味无穷。咬一口,爽口及了,地道的家乡味回绕在嘴唇中。

鸡蛋糕的制作方法很复杂。先要把瘦弱搅碎,放入香秘制的调料腌制。再把生鸡蛋,豆粉,和瘦肉放在一起搅拌。也可以加入少量水果碎末,那样会更可口。最后把他们放到蒸笼里用旺火蒸,火候也是有讲究的。

还有一道起特的菜,便是豆腐乳了。豆腐乳的味道有点臭,而且还长了许多霉菌,白酶。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惊奇了,有霉菌的东西怎么能吃呢。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白酶对身体是无害的,对人体合成氨基酸有益。它吃起来风味独特,老少皆宜。做豆腐乳剩余的东西叫做豆腐渣,经过秘制后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写着写着,一缕缕家乡菜的清香便回绕在鼻梁间,对家乡的思念渐渐变得更浓了。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家乡的冲菜,家乡的鸡蛋糕,更忘不了生我养我的那片热土。

【篇五: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位客家人,从小离开了家乡梅州,跟着父母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开辟我们新的家。因为从小在这新的环境长大,对家乡的印象渐渐模糊。但在我的脑海里,那忘不了的是活跃过我儿时味蕾的家乡菜。

家乡菜很多都远近闻名,那些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梅菜扣肉”了,是我爸这一代老客家的最爱了。虽然听起来这道菜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这道菜正代表了客家人勤劳俭朴的品质。

听我爸爸说,我们家乡的“梅菜扣肉”单是梅菜就有许多复杂的制作步骤。农耕丰收时,农民把芥菜收割起来,然后放到太阳下晒至成熟左右,再把菜拿到地面,排好,在上面撒许多盐。据我爸说,他们小时候就是撒完盐后用干净的脚丫不断的踩踏那些菜。踩完后,放到一个器皿里发酵到一个程度,便拿去蒸,再拿去晒……就这样三蒸三晒后,梅菜干现世了!

“梅菜扣肉”另一个主角是肉,肉要选肥猪肉“五花腩”。制作这道菜时,先把梅菜干洗净,切得细细的碎碎的,把肥肥的五花腩放盆子底下,梅菜放上面,蒸好久好久,肥肉的油渗到梅菜干里,梅菜干的香味浸到肥肉里,一揭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梅菜扣肉出锅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梅菜扣肉能吃上好久,因为偏咸,也不容易变质。夹一小撮到碗里,香味四溢,能扒上好几口米饭,那个滋味,要自己品尝才能懂。这样一道菜,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俭朴,是客家人的最爱。

在听我爸爸说起家乡菜的时候,爸爸一脸童时的乐趣、天真,还有包含的浓浓的思乡情。在我爸爸那个时代,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上“梅菜扣肉”,要等到过年才会宰猪,所以吃上一次“心头好”也得等过大年才有得吃。

其实在我看来,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远比这道菜让人迷恋。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爸爸那个时代,不能明白一道菜的来之不易;也许是因为没有与家乡接触,不能了解家乡菜的魅力;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儿女再没有像爸爸那个时代那样艰难,不懂得家乡菜的可贵。但从父亲那留恋家乡菜的样子,我读出了家乡菜的十足魅力,我也爱上了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留恋。

【篇六:家乡菜】

我的家乡在岗美,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小村镇。在我印象中,那座小村镇有着独具风味的美味佳肴——腊鸭。

时隔八年,我已是城里的孩子了,对腊鸭却总还是情有独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疼爱我的妈妈每餐总会摆上一大桌鸡鸭鱼肉给我增加营养……可我却总怀念八年前家乡的那盘飘香四溢的腊鸭。

八年前,爸爸妈妈到城里谋生,把我寄养在乡下的奶奶家。说起奶奶,她可疼我了,那时乡下较为窘迫,奶奶家养了几只下蛋鸡,自我来后,平时奶奶不舍得吃的鸡蛋却成了饭桌上必定的佳肴。

可是,吃鸡蛋多了,就有些腻了。

一次,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起了“过家家”。当我们谈论今天的“晚餐”时,棠棠举着手喊:“我要煮腊鸭!”腊鸭?我想。奶奶不是说吃腊鸭会掉牙儿吗?“你奶奶骗你呢,腊鸭是我们这里的特产,我吃过几次,那味道好极啦!”比我大两岁的果果说。我的心里不知怎的,猛然的一阵酸,一直冲到了鼻梁上。我就这样哭着跑回了家,可是,我为什么要哭呀?是因为奶奶骗我,还是怕伙伴嘲笑?但是,现在的我什么也不管了,我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吃腊鸭!

“奶奶,奶奶……”我哭喊甚至有些乞求地不断摇晃着奶奶的手。奶奶没说话,没再用掉牙儿的谎言骗我。她眉头深皱着,像一条拧紧了的麻绳。她似乎沉思了一会儿,接着,从口袋里拿出一捆子钱,一元,五角,厚厚的,用橡皮筋绑着。那时候,我不懂,总以为奶奶有很多很多钱。“丫头,奶奶……”沉默之后,她摸着我的脑瓜儿,眼神里透出一些为难。“我要吃!我要吃!我就要!”我忽然泪如雨下,心里一阵委屈。接着,我跑了出去,哭着跑了出去……

后来的几天我在饭桌上都拒绝吃鸡蛋,以此抗议奶奶不给我买腊鸭……可是,那几天看到奶奶愁苦的面容,我想我做错了,我想向奶奶道歉,但是,家乡菜的魅力几乎占据了我的心灵,每当看到奶奶劳碌的身影时,我想上前,但话到嘴边又被活生生地咽了下去。

这样的日子没有过太久……

几天后的晚餐竟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腊鸭,我梦寐以求的腊鸭!真的,我是呆了好一会儿才狼吞虎咽起来的。腊鸭的味道的确好吃,它不像鸡蛋,腥腥的,一点儿味道都没有;那盘腊鸭看上去金煌煌的,皮不厚,紧贴肌肉,肉不肥,恰到好处。它着重下油盐,吃起来却清新爽口。“奶奶,你不吃吗?”我吮着手指,诧异地看着久不起筷的奶奶。“不,奶奶老了,咬不动。”奶奶笑着。

再后来的事,我已记不住了,只知道从那以后,奶奶好像更瘦了。

月,依旧冷冷地看着世间,靠自己身体的变化演变着人的悲欢离合。八年后的今天。我在月亮这边,奶奶在月亮那边。我品尝着妈妈买回的腊鸭,静静的,静静地,看着独挂夜空的月牙儿,似乎看到了奶奶的影子,嘴中好像又品尝到了八年前的那沁人心脾的味道……

【篇七:学做一道家乡菜】

除夕是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我们一家人们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辛苦奶奶为大家做了一大桌丰盛的食物,有羊肉火锅、蒸肘子、红烧鱼、红烧肉、猪肚炖鸡、红枣桂圆炖老鸭等等,就是没有小菜。我问奶奶:“过年不能吃小菜吗?”奶奶笑我傻,小菜一般都留着最后炒。原来是这样,那我主动请缨,大显身手来炒小菜。

小菜炒青菜,是爷爷自己种的,青菜书名芥菜,是一种营养成分非常丰富的蔬菜。我做好炒菜准备,奶奶在一旁指点。奶奶先把青菜洗干净,在洗的同时在清水里面放了一点点盐。我纳闷的问奶奶:“奶奶,为什么要在清水里面放点盐?”奶奶笑着回答:“这样可以把青菜里的虫子清洗出来啊。”洗菜的同时,奶奶吩咐我接勺清水在锅里烧开,水烧开后,奶奶让我把已经洗好的青菜放置锅中焯水。我以为要很长时间,便去喝水了。

水才喝了一口,就听到奶奶喊:“瑾佗,快点过来,你这不是在煮汤嘞!”我连忙跑过去,左手筷子右手锅铲把焯过水的青菜捞出来放入准备好的冷水盆中。正在拍照的妈妈,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奶奶怕我切到手,麻利的把冷水中的青菜捞上来,挤干水切碎再用手挤掉多余的水分将菜放置碟中。在奶奶切菜的同时,妈妈给我科普做青菜时的注意事项:“焯过水后的青菜应立即浸入冷水中,以保持颜色和口感。如果不用冷水浸,青菜会因为开水的余温变的不再清脆,而出现烂烂的感觉。”

开始炒菜了,我烧好锅放入一大勺猪油,等猪油快溶解时,再将已经切好的青菜倒入锅里,锅里立马传来滋滋作响的交响乐。我很紧张,小心翼翼的用锅铲拨动着。站在厨房门口看我炒菜的大人们都哈哈大笑。我感到自己脸红耳赤,我不能半途而废,我认真的继续翻炒。接下来放食盐,奶奶不断的强调:“别放太多!”我放了一小半勺盐,翻炒了几下,用筷子夹了一点点试味:“嗯,有点淡。”我又加了一点食盐,再放了一点干辣椒粉,经过几轮翻炒,一盘青菜便炒好啦。

我把青菜端上饭桌,大家纷纷表扬味道不错。我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还担心做不好呢!”爷爷说:“这菜做得好,青菜就代表着‘亲戚平安’!”

我们一齐其乐融融吃年夜饭,窗外传来阵阵烟花声,预示家家户户都在欢欢喜喜团圆美满过大年。这种幸福的感觉真好!

【篇八:家乡菜】

“开饭咯!——”外出的游子在新年晚宴上欢聚一堂,品尝地地道道的家乡菜,这是他们一年里最高兴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想家的时候。

为了求学,我随父母远离家乡转眼已多年了。家乡的外婆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牵挂,毕竟我和她曾一起生活八九年之久。外婆也十分的牵挂着我,于是她没让一个从家乡出来的亲戚空着手来我家,总是带这带那的,其中就有我们一家人都垂涎的腊肉。这腊肉,说起来也不知怎的,成了我们家里人最喜爱的食品。以前我跟外婆住在一起的时候,她常看着我吃东西的样儿就露出欣慰的笑容,往往是吃上几口就说饱了。其实我和姐姐都知道她是在留着让给我俩多吃,在实在扭不过我和姐姐的时候外婆才会假装吃得很饱的样子勉强多吃一口。现在,虽然我和外婆分隔两地,她仍不时的做些我最爱吃的菜让亲戚带过来。每当我吃上一口她做的菜,满嘴里总感触得到那份浓浓的深情,外婆那苍伤的脸上绽放着慈爱的笑意,正眯着眼,心满意足地冲着我,仿佛对我说:“吃吧,多吃点。小心别噎着!”我的眼角不知何时爬满了晶莹的泪水。

外婆做的家乡菜是亲情,舅舅的陈年白酒则是我的鼓励和渴望。

我的父亲是一个嗜酒的严父,一天三餐都不能缺酒。我舅舅了解后,曾特地从家乡的酒厂里买了一壶1573酒送给我父亲。自此以后,我父亲要是想喝家乡的酒,直接让舅舅从酒厂里买几壶送来就是了。我不喝酒,按理这些白酒对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我的舅舅每送酒来,都会打个电话问候我们。以前我和她也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很尊敬他,因为他不辞劳苦的工作和他那慈祥的性格。每每他打来电话时,都会和我聊上一会,电话里总少不了“加油”两个字,我是永远也听不烦它。舅舅希望我能多读书,以后在工作上超越他——这至少也是我的一个人生目标。因为他的鼓励,我会永远不轻言放弃!

外婆的腊肉菜和舅舅的白酒组成了一顿最丰盛的早餐,每天早晨我都会从中得到前行的动力。我的家乡菜啊,你永远无可替代——也许,这就是家的味道。

【篇九:一道家乡菜】

周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做一道家乡菜。

最近我爱上了吃鱼,我想做一道香煎秋刀鱼。

我先把买来的秋刀鱼洗干净,再用剪刀把秋刀鱼的肚子剪开,然后把秋刀鱼肚子里的脏东西取出来并再重洗一次。我把洗干净的秋刀鱼放到一个盘子里,把切好的生姜放在鱼身上,再洒一点盐,再加一点料酒腌制一下。

半小时后终于可以下油锅了。我等锅烧热了,把油倒入锅里,等油烧熟了,我又小心翼翼得把秋刀鱼放到油锅里。鱼一碰到油,锅里就发出了“沙沙”的声音。煎了一下,我给鱼翻了个身再继续煎。忽然,油溅在我的手上,吓得我把锅铲都扔了,拔腿就跑。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回去煎鱼了。要把鱼煎得黄黄的才行,再把锅里多出来的油倒掉。开小火,让鱼继续在锅里烘烤五分钟。就这样,一道香喷喷的香煎秋刀鱼就做好了。我挤了一点新鲜的柠檬汁在上面,咬了一口“哇,真好吃!”

【篇十:家乡菜】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既然它这么重要,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呢?

假如从我的角度说,当然是奶奶做的家乡菜啦!

奶奶做菜技术高超,特别是炒了几十年的家乡菜。乡里人吃过都说:伤心时吃能立马开朗起来;高兴时吃了更是会感到一种久违的幸福感。总之,我喜欢奶奶做的菜,这也是我喜欢奶奶的原因之一。

这不,过年时回到家乡,在老家再次看到已有不少“银发”的奶奶。一想到可以再次品尝奶奶的“拿手好戏”,我就兴奋不已。

“那好,看我给你做样特别的菜,既简单又复杂,做好可不容易呦!”,奶奶抡抡胳膊,做准备状。

奶奶拿起傍边的围裙步入厨房。不久,就听到里面传来“咯喇咯喇”的抽油烟机欢叫声。

我好奇地走到门口,立刻就被油烟被熏了出来,真呛眼啊!阵阵的菜香,使空气变得甘香起来。隐约中可看到一个背影,在不停地挥手炒菜,另一只手则不停地为锅里“添油加醋”。尽管并不清晰,但可以想象奶奶的额头有多少汗珠。想到这里,我的心就一阵酸痛。

“好喽!快来吃啊!地道的家乡菜啊!”奶奶兴奋地喊道,全不知我就在旁边。

“抽油烟机又坏了,希望这菜没变味儿。”奶奶油熏的脸上显得有点担忧。

二话不说,我拿开盖在所谓“简单又复杂的菜”上的锅盖。

竟然是一碟普普通通的炒饭。

“尝一下。”奶奶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

我立刻尝了一下。哇!这炒饭,看似简单,味道却是一流。吃过以后竟不自觉地从我心里涌出赞叹,不是赞美大厨的手艺,而是赞叹生活的美好!

对了,这就是久违的幸福感!

我问奶奶做这菜的秘诀。“并没有秘诀”,“我们家乡的菜,都是用这里做的。”奶奶拍拍我的胸口。

哦!我明白了,好吃的家乡菜,是用“心”做出来的!

热门推荐
1宅家日记
2颜值没那么重要
3我喜欢的水果
4父爱的颜色
5数学试卷
6快乐的八年级作文
7可爱的小乌龟
8多少次的转角让我遇见
9生命的呼唤
10我的母亲
11给妈妈的一封信
12感恩父母
13八年级话题作文
14我学会溜冰了
15我喜欢中国的美景
16我的远方与文字
17学英语
18蜡笔的悲剧
19介绍铅笔的作文
20进步的七年级
21玩转魔方
22我渴望听你浅斟低唱
23迷人的东风乡
24窗口世界
25时间都去哪了
26我的爸爸
27我有属于我的光芒
28昆明的冬天
29屈原
30爬江郎山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