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说明文】
客家菜闻名于世。作为一个客家人,我经常为家乡丰富的特产和饮食文化感到骄傲。
一天,我们去一家餐馆吃饭。我点了一盘煮豆腐,这是我最喜欢的食物。
做豆腐是传统的客家美食。爸爸说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哇,这么久了,怎么会这样?我有心情。制造过程非常简单。第一,买回豆腐,拌肉当调料。做肉馅,先剁猪肉,再拌墨鱼、葱、香菇等。并加入一些胡椒粉,这样美味的肉馅就做好了。然后开始“酝酿”。先把豆腐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然后用手轻轻握住,用筷子在中间画一个“沟”,把准备好的肉塞进去,然后做一个豆腐。豆腐一定要做的均匀合适,不然容易碎。爸爸耐心地跟我解释,一边说,一边端上一盘热豆腐。表哥先动手,赶紧拿起筷子往嘴里塞。哇!它把我烧死了!他立刻尖叫起来,不停地吹气,看起来尴尬而痛苦。大家都笑他不耐烦吃热豆腐,他表哥深深点头。我也拿了一块尝了尝。一放入口中,一股香气四溢。豆腐嫩,好吃,好吃。肉,松,香,浓,回味无穷。嗯,真好吃!不一会儿一盘豆腐脑就被抹光了,大家都喊着吃饱了,玩得开心。
这一天,我不仅吃了豆腐脑,还更多地了解了客家人做豆腐的做法及其悠久的历史。我爱煮豆腐,我爱我们的客家文化,我的美丽家乡。
【篇二:有趣的客家话】
客家人有很多风俗都和别人的不一样。比如:客家人的服饰、客家人的饮食。而我认为客家文化中最有趣的是客家话。客家话里总有我们不知道的乐趣,下面我就来说说客家话的经典。
首先,教大家讲讲客家话。“干嘛”用客家话怎么说呢?“干嘛”的客家话是“做怪”。“没有”用客家话就是“毛”。“不知道”用客家话怎么说?“不知道”是“吾D”。客家话的乐趣很多,一般人都感受不到,客家话比起普通话则更加地通俗易懂。客家话是客家人的一个显著特征,如果其他人学客家话,那就等于是客家人学其他人的话,不标准啊!
除此之外,客家话也有不少让人哄堂大笑,可笑万分的例子。
我爸爸的一位河源朋友。有一天,我和爸爸去他的那位朋友家。我们在他家聊了一会,就说出去吃钣。可是爸爸朋友的女儿学我们学客家话。就说:“妈呀!我的‘孩’(鞋)子咧?”其家本意是问“我的鞋子呢?”但“鞋”说客家话就变成了“孩”。我们哄堂大笑。她父亲说:“哇!你小小年纪就有了孩子啦?”说完又哈哈大笑,她也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呢?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感兴趣地话就到我家做客吧!
【篇三:灵魂的故乡】
这个国庆节,我们一家回了一趟家乡——梅州。
我们一家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纯朴、好客,客家围屋独特、古朴。经过大约七八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回到了这片故土。
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深吸一口,空气仿佛比任何一处地方的都要清新。天空更是蓝得不像话,好像被某个调皮的孩子用蓝色颜料涂了几笔似的,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
在城市里是极少见到这样的天空的。城市的天空大多是灰暗的,死气沉沉的样子,让人瞅一眼,觉得寒意满满。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下,老树吹下来的枝条抚摸着车顶,一副慈爱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食物,连最小的孩子也提着一双鞋子。
走过一段上坡路,来到一个宽阔的场地,那便是我们家的前院。
我们家安在比半山腰还要矮一点的地方,尽管不高,但还是可以一览低处的风景。
我们一群人,闹哄哄地进了厅堂。正在沙发上喝茶的叔公,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得差点把茶杯都摔了。
“来到了也不说一声,我下去接你们呐。”
“我看您还是坐在这喝茶吧,万一帮我们拿个什么东西把腰闪了可不好。”
“就是啊,我们多大了,早就不用您帮我们干这干那的了。”
“行,咱不说了,我说不过你们。来,喝茶。要喝啥,尽管说。”
“普洱吧。”
“好嘞。”
小憩一番,我们起身去园子里摘木瓜和柚子。
此时,瓜快要成熟,露出了青色的小脸,还有黄色的花。摘瓜可不是一个容易活,我就没这个力气。所以,我只能蹲在附近的草地上看着他们,时不时帮忙把新鲜的瓜般回家里。
几个人摘瓜摘得累了,回去屋里休息了。剩下的,就去摘柚子。
柚子成熟得快,黄澄澄的,挂在树上。一棵树上有好多个柚子,把枝条都压得低到了地上。
柚子园离家远,我每次抱着两个柚子,在这路上来回奔波,汗湿透了衣裳,可以挤出水来。
我们是下午才到的,收拾完行李,摘完了瓜,忙活了一大阵子,天色也渐渐沉了下来。我们也坐下来慢慢品尝着甜甜的略带一丝酸味的红柚,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远处隐隐约约能看见几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青白色的,飘荡在天空中。还有几位大婶在呼唤自家的孩子,声音此起彼伏。
我看看表,快六点半了。望向远方的那角天空,夕阳慢慢地沉入西山,从一开始的一个火红的圆饼,变成了半个,最后只剩一个尖角了。
这时,附近的一大片天空都染上了红,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着,烧了云,烧了空气,烧了人们的心。
夜晚,我们搬来几张小凳子,坐在房屋外纳凉。
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忽隐忽现,散发出淡淡的月光。
轻摇蒲扇,欣赏月色。偶有几个人路过,唠嗑几句家常。
“吃了没?”
“吃了。”
“你们呢?”
“吃了。”
“慢走啊。”
对着月色,朦朦胧胧,我仿佛看到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心中流淌。家乡,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我们就算离家再远,也总不会丢下家,去远方流浪。因为我们知道,家,只有一个,并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最大的慰藉。我们总能在家里,做最真实的自我。
【篇四:我带大家游梅州】
我的家乡在梅州,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我爱梅州。
——题记
梅州,这个地方大家了解有多少呢?是熟悉,还是陌生呢?作为客家人的我,土生土长在家乡梅州,对自己的家乡梅州都不是很了解,真是十分惭愧!为了使自己能更多地了解梅州,知道梅州有哪些风景区,下苦功夫是一定要的,这也是作为客家人应该做的事。那么还等什么,现在就我为大家介绍梅州,与你们一起游梅州吧!
我爱我的家乡梅州。梅州市隶属中国广东省,1988年设立。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辖蕉岭,五华,大埔,平远,梅县,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五县一市二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誉为“世界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梅州是中国著名的四乡,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梅州不仅是一个旅游圣地,而且还是一个有较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地方。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千佛塔,阴那山五指石,泮坑瀑布,蕉岭长潭一线天,兴宁合水水库,松口元魁塔,大埔平溪自然保护区等,它们都是风景优美,值得游客观光的好地方。游览梅州,可以瞻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屋,欣赏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学说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游览新建成的“绿野明珠”雁南飞茶田,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带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开心而归。游览梅州,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到世界各地旅游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希望有一天我能去实现它,完成我的梦想。宅是我的习惯,很少出去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连自己家乡梅州的很多可以旅游的地方才去过几个。我一直以来深深地记住那一天,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美好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与自己的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去游玩泮坑,爬高观音。梅州泮坑旅游风景区位于梅城南郊三角镇,素有“梅南胜境”的美誉,是假日休闲旅游的胜地。泮坑风景区山幽水雅,堂奥纵深,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汇聚黄沙
嶂,清凉山,高观音等高山流水;有各具特色的凉亭组成的“客家文化长廊”,游人可以浏览代表客家文化精髓的诗文图画和客家谜语,谚语等,使游人对客家文化有进一步了解;有始建于明代的“三山国王庙”,乡人通称为“泮坑公王庙”,几经风霜,依然烛光放亮,香烟袅袅,香火鼎盛,一年四季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如果你有兴趣来,你会发现泮坑的景点到处可见,你会感觉眼前的风景是值得回味,依依不舍。
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大声说:“涯是客家人,我的家乡在梅州,我爱梅州。”将来有一天,我会为梅州写诗。
【篇五:我爱吃奶奶腌的咸菜】
小时候,我总是很挑吃,有时甚至不爱吃饭。每当我撒娇不吃饭时,奶奶就会拿出她的美味小吃——腌咸菜。
腌咸菜无非就是梅干菜、菜脯、福菜、荀干、酱瓜、咸冬瓜等,因为它口味咸重,下饭时令人十分开胃。虽然我爱吃腌咸菜,但爸爸妈妈却不让我顿顿吃,因为腌咸菜含盐高,人吃多了对身体不大好,尤其是小孩。
但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我有时在想,我那个没有读过书的奶奶却有如此巧手,会腌制各种菜?奶奶告诉我说,她从小就看大人腌制菜了,看多了自然就会,也不用多教。我问奶奶,为什么我们的客家人家里都会藏有腌菜,都会做腌菜,而镇里我的另外一些讲白话的亲戚、朋友家里却没有藏有腌咸菜,他们也不怎么会做?奶奶说,客家人喜爱制作腌咸菜,是因为客家人习惯了。在很久以前,乡亲们几次大迁移,他们在途中饥寒交迫,为了方便携带及保存食物,发明出许多加工食物的方法,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腌菜及酱菜。她还说,客家人人情味很浓,十分好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来往得多,有时客人上门吃饭,怕菜不够吃,因此随时准备腌制的东西,以应一时之需。其实客家人很勤俭朴实的,他们吃饭不一定大鱼大肉,用一些腌菜来搭配其它食材,采取蒸、炒、煮,就可以做成一道道美味的客家菜了。就是煲汤也不一定要贵的药材,用腌菜烹调的汤一样味道鲜美、可口。如:福菜肉片汤、菜脯鸡汤、咸冬瓜龙骨汤等,都是我们平时爱喝的好汤。
是的,奶奶制作的腌咸菜的确好吃,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
【篇六:我的故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韵味在其中。我的故乡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是汉族客家聚居地。
特色饮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说到客家的饮食,就不得不说名列在客家名菜前三之中的酿豆腐了。关于酿豆腐从何而来的传说各式各样,但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有两个,其一为是这样的:一天,二个兄弟来到一家餐馆吃饭,不过,在点菜的时候发生了争执,因为一个人要吃豆腐,而另一个不想吃豆腐,而是想吃肉。为了消除争执,老板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做出了所谓的“豆腐包肉”,也就是现在的酿豆腐。其二是流落在南方的北方人—客家人,由于十分思念家乡的面包,于是,用豆腐代替面粉,中间加上肉馅,制成了酿豆腐,因为口味独特、好吃,流传于民间,并成为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独特民居
因为当时南方是南蛮之地,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客家人,为抵御攻击与盗匪,客家人筑起围屋。围屋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因为围屋十分坚固,所以客家房子以围屋为主。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度15米以上的围屋。围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都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
各个地方都有着各式各样,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我的故乡也不例外,这里不仅饮食和住宿与其它地方不同,还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关于故乡的种种,就算是写上几天几夜,也是写不完的。
【篇七:我的最爱—酿豆腐】
“涯系客家人,涯爱客家菜……”这首歌说出了很多客家人的心声。没错,我是一个地道的客家女孩。说起客家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客家酿“三宝”之一,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过年时的必备菜式。
酿豆腐前我们要先把肉剁成馅,并加上剁好的配菜。接着,将豆腐对角切成两半,用小勺在豆腐中间挖一个小坑,注意哦,不能太用力去挖,不然会把脆弱的豆腐弄烂;力度太轻也不行,挖的坑太小,放进去的料自然不会太多,应该适当地挖,放的馅适量也就好吃了。把馅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放入豆腐的中心,这项技术我跟妈妈学了几年也没学会。把肉放在挖好的坑后,就可以放到煎锅里煎了,煎的过程需要轻轻地翻炒,掌握好火候,大概15分钟就可以出锅了。以我们家的口味,这个过程中会习惯性的在汤汁中勾芡。这样就会使豆腐更入味、更好吃。
看!煲好的酿豆腐看上去金灿灿的,闻起来香喷喷的,令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豆腐与馅的香味融合在一起,让你回味无穷。
关于酿豆腐还有一个传说呢!以前有一对兄弟到一家饭馆吃饭,哥哥想吃肉,弟弟却想吃豆腐,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饭店老板想出了办法,建议将豆腐和肉合二为一,客家酿豆腐因此诞生。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了?那就赶紧来一饱口福吧!
【篇八:游福建客家土楼】
寒假来临,我们全家要去福建游玩,客家土楼是我们选定的目的地之一。
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们来到了观景台。从外形看,土楼构造简单,只见黑瓦和黄泥墙,但布局错落有致,从上往下望,屋顶的形状就像四个圆形菜碟和一碗盛汤的方形大碗,摆放在群山之中,像是在等待游客细细品尝。这就是被戏称为“四菜一汤”的土楼群。走近了看,泥墙高大无比,巍峨耸立,这土墙有一米多厚,用红土、黄土、碎石、石灰夯筑而成,中间夹杂着一条条竹片,竹片类似现代建筑的钢筋,起到拉牵作用。经历了几百年的日晒雨淋,泥墙还保存完好。走进了唯一一座拱形大门,上面题写着“步云楼”,这是一座方形土楼,天井呈长方形,天井内有口井。土楼有三层,每层的功能不同:一楼是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是卧室。所有房间的材质都是松木,土墙和松木可以让房间冬暖夏凉。温暖的阳光从天井洒下,土楼的角角落落都提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勤劳的客家人世世代代在这块风水宝地幸福地生活。
要说土楼也有排名的话,距离田螺坑4公里的裕昌楼就是老大。裕昌楼建于700年前,是一座圆形土楼,是刘式家族的自豪,是南靖最古老的土楼。天井的直径有35米,共有4口井,上下共有5层,270间房。不仅占地面积大,体积大,最令人惊叹的是楼层向左右倾斜,三楼向西倾,五楼向东倒,但却坚固无比。所以又称“东歪西斜”楼。
可以想象,傍晚时分,男人们耕作回家,土楼升起了袅袅炊烟。竹林、芭蕉树、松树布满了山坡……客家人在这片“世外桃源”和和美美地生活了一辈又一辈。
【篇九:舌尖上的客家】
盐焗鸡,从古至今均受海内外认识的喜爱,疲软肉嫩,香浓美味,令人赞口不绝,入齿难忘;酿豆腐,菜汤汁醇厚,口味鲜美,广受欢迎;梅菜扣肉,肥而不腻,食之软烂感之醇香。刚看到这三个美食,特殊不知它们都是客家菜。
很荣幸,我是一个客家人,不过从小到大曾以为盐焗鸡是广州菜,而酿豆腐曾因父母一言“大学饭堂的难吃”而误以为是北方的食品。直到回到老家,在本地的“围龙屋”内开设的客家饭馆内一品客家美食,才得以知道,客家菜系的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美食,而本人认为,盐焗鸡不像其他客家菜“肥、咸、熟”(比如:梅菜扣肉),而是“干、香、脆”。其实,最早的盐焗鸡是300多年前惠州东江海边盐场的盐工们为了方便贮存食物,偶而发明的。后来,惠州的厨师又将盐腌改成了用炒熟的盐将鸡焖熟,因而称其为盐焗鸡。而其实,盐焗鸡的出现也和客家人的迁徙生活有关。客家人在历史上曾多次因受异族侵扰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以便贮存及携带。而这些食物既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以滋补身体。而盐焗鸡经过代代相传,早已成为客家人运用智慧并闻名于世的菜肴。其独特的制法,使其皮爽肉滑,骨肉鲜香,让人不得不爱;而其从盐中吸取了适宜的咸度,带咸味,却不会过咸而让人感到口燥乏味,无疑又为盐焗鸡添上了美味的一笔。且盐焗鸡中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颇有裨益。此时,不得不提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偏爱——去梅州游玩的时,见过某一条街上有一个大饭馆,占地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专门卖盐焗鸡、盐焗凤爪等盐焗食品,每天的客人都能排队排到门外的马路上;而在姑妈家,她们的日常零食就是这些盐焗小吃。这些,都不难看出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喜爱。
接着说说酿豆腐,做酿豆腐的食材很简单:猪肉和豆腐,很难想象这般普通的材料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我无法忘记自己第一次吃酿豆腐的情形,先嘬一口豆腐——鲜嫩弹滑,再夹一筷子肉——肉香浓郁,最后,我把豆腐和肉拌上汤汁一起放入口中——汤汁的鲜美给豆腐和肉添上点睛之笔,豆腐与肉的香味被汤汁引出,这等美味,我如何能舍?值得一提的是酿豆腐不但好吃,也好看,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之美,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最后说说梅菜扣肉,它是我心目中最符合客家口味“咸、肥、熟”风格的代表。我特别喜欢这道菜中的梅菜,原先有点干柴的梅菜在饱吸了扣肉的油汁后,香气扑鼻,清甜爽口,夹一口仔细咀嚼,黏稠鲜美的汤汁沿齿间滑入喉咙,刹那间有点在品尝仙露琼浆的感觉。扣肉其实就是五花肉,被梅菜吸去了多余油份的扣肉肥而不腻,同时濡染了梅菜的清香,这梅菜独有的香味给五花肉原有的肉味添上浓重华丽的一笔。梅菜扣肉是相得益彰的搭配,请允许我斗胆把梅菜扣肉比喻成一对生死恋人,互相依恋,谁也离不开谁。
除了以上所说的招牌菜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好吃的客家菜式还有很多。如今的客家菜早已走出围龙屋,走遍了全中国,甚至漂洋过海蜚声海外,作为客家人,我内心非常的自豪,因为它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篇十: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回味无穷。
我是位客家人,从小离开了家乡梅州,跟着父母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开辟我们新的家。因为从小在这新的环境长大,对家乡的印象渐渐模糊。但在我的脑海里,那忘不了的是活跃过我儿时味蕾的家乡菜。
家乡菜很多都远近闻名,那些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人。其中最有名的一道菜就是“梅菜扣肉”了,是我爸这一代老客家的最爱了。虽然听起来这道菜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这道菜正代表了客家人勤劳俭朴的品质。
听我爸爸说,我们家乡的“梅菜扣肉”单是梅菜就有许多复杂的制作步骤。农耕丰收时,农民把芥菜收割起来,然后放到太阳下晒至成熟左右,再把菜拿到地面,排好,在上面撒许多盐。据我爸说,他们小时候就是撒完盐后用干净的脚丫不断的踩踏那些菜。踩完后,放到一个器皿里发酵到一个程度,便拿去蒸,再拿去晒……就这样三蒸三晒后,梅菜干现世了!
“梅菜扣肉”另一个主角是肉,肉要选肥猪肉“五花腩”。制作这道菜时,先把梅菜干洗净,切得细细的碎碎的,把肥肥的五花腩放盆子底下,梅菜放上面,蒸好久好久,肥肉的油渗到梅菜干里,梅菜干的香味浸到肥肉里,一揭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梅菜扣肉出锅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梅菜扣肉能吃上好久,因为偏咸,也不容易变质。夹一小撮到碗里,香味四溢,能扒上好几口米饭,那个滋味,要自己品尝才能懂。这样一道菜,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俭朴,是客家人的最爱。
在听我爸爸说起家乡菜的时候,爸爸一脸童时的乐趣、天真,还有包含的浓浓的思乡情。在我爸爸那个时代,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吃上“梅菜扣肉”,要等到过年才会宰猪,所以吃上一次“心头好”也得等过大年才有得吃。
其实在我看来,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远比这道菜让人迷恋。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爸爸那个时代,不能明白一道菜的来之不易;也许是因为没有与家乡接触,不能了解家乡菜的魅力;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儿女再没有像爸爸那个时代那样艰难,不懂得家乡菜的可贵。但从父亲那留恋家乡菜的样子,我读出了家乡菜的十足魅力,我也爱上了家乡菜。
家乡的月最圆,家乡的茶最浓,家乡的酒最醇,家乡的菜最令人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