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年以后】
时间如流水。一转眼,20年过去了,已经是2038年了。
我的母校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简陋了。有十二层,每层有8间屋子,6个教室,1个办公室,1个洗手间。每间屋子除了厕所都有六个窗户,而厕所有两个窗户。电梯也有了,还有两竖排楼梯作为“紧急出口”。学校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6个班,一、二层是一年级,三、四层是二年级,五、六层是三年级,七、八层是四年级……
现在的教室能坐50个学生,上课在形式上也自然不一样了:老师站着,用棍子指着大屏幕——大平板,为学生们讲课,由机器人喊人回答问题。
卫生工作就交给了机器人,可不止这样,它都是老师们的专业保姆!端茶送水样样精通,还是老师们的“小助手”呢!下课时,老师睡觉,机器人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改作业、改试卷,老师醒后汇报。学生们再也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来学校了,只用带一个只能学习不能玩游戏的平板和充电器就行。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十五分钟就能搞定,其余时间看平板上的电子书。学校也经常举行外出活动,让学生们对大自然多几分了解。
但是,最吸引我的还是操场。于是,我小跑过去,谁知道呢?迎面撞上了一个身强力壮、声音醇厚的大汉,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他是谁,没错,他就是小学时天天来早打乒乓球的徐健,不过,现在他已经是这里的乒乓球老师了。打过招呼后,徐健就撵走带跑地去教学生们打乒乓球了。
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是,之前雨天不能上体育课,现在可以。因为现在的操场都能算是室内操场了,在操场上你能见到阳光,但是你淋不到雨水,因为操场上面有透明的天花板遮挡。我跑到操场中央在那里我看着红通通的塑胶跑道,不由的想起小学时跑步的情景:十个左右的同学在操场上跑的大汗淋漓,而另外47个呢?他们正在厕所门口谈笑风生,直到章老师来才走。可是每次等他们上来时,没有多少分钟就要下课了,所以他们就这样一天天的偷懒。不过幸好我选择了跑步,身高才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长。不用说,那些偷懒的人肯定越来越跑不动了。
而现在呢?为了不浪费空间,便有了许多少儿健身跑步机,旁边还有一个机器人观察你的一举一动。
20年后,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方便。
【篇二:文化共享】
夜色如名家掌间墨笔,一笔笔涂抹天际。挥毫,落款,行云流水。我看到爷爷蔓延至眼底的笑意,看到周围或清澈或浑浊的双眸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支笔,一张纸,满室人。嘴角不禁上扬,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彼时的爷爷是个十足的隐士,从不参加社交活动。文房四宝似是他最好的知己,那时候爷爷总是独自在书房里,一个人,一支笔。我会缠着爷爷教我写书法,只是他眼里的那一份怅然若失,我一直没有读懂。
后来有一次,居委会的叔叔来请爷爷开设社区书法课,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素不喜热闹,不善交际的他会一口答应下来,我看到的是他眼神中的欣喜和向往,他事无巨细地准备上课的材料,教案,那是在爷爷脸上消失了很久的热忱。第一节书法课,我去协助爷爷上课,“学会书法要先做到心诚,心正则笔正。”爷爷上课的第一句话竟然不是示范走笔回峰,而是告诉学生们书法的真谛。也许,你不仅在传授一份技艺,更是华夏传承至今的精神。我看到学生们近乎虔诚地提笔,落字,努力让原本歪七扭八的字迹变得横平竖直;我看到座位上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甚至夹杂着几双蓝色眼瞳,心底那根弦似是被轻轻拨动。也许我一直都误解了书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模仿一种技术,还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
那年的春节,爷爷一改往常,带着书法学堂的学生一起写春联。一片欢声笑语的热烈气氛中,学生们脸上的笑意逐渐荡漾开来,有人写下“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的壮丽景象,有人落下“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的祝福。作为最后的“压轴”人物,爷爷大笔一挥,行云流水地写下:“经史子集文词章句谱春秋;笔墨纸砚,点横撇捺写风骨。”会心一笑,我们都明白了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让我们知道,书法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写好之后爷爷便带着我们去给街坊四邻送春联,当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眼底的真诚感激,那片原本平静的心湖似泛起圈圈涟漪,再随着其他同学的笑意荡漾开去。原来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你能收获到的,是来自心底的满足快乐。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被共享,却熟不知文化,也需要共享。且以书法为例,随着打字普及,人们慢慢忽视了这些华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我们能做的很少,也许只是提起笔,我们能做的很多,也许能让更多人提起笔,了解这份艺术。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共享。在你我的努力下,我相信: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篇三: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校园,是我学习的乐园,是我放飞心灵的圣地。校园,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美。我漫步在校园,观赏着这熟悉的一切。
校门边上的“铅山二中”这四个字是如此的大气,普照的阳光为它镀上了一层金光,不禁令它多了几分柔和,让人感觉到了妈妈那温暖的怀抱。步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空旷开阔的操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隔半米都会有一个蓝色的方格,那是做操学生的站位。这就使学生在做操时,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队伍都是整齐划一的。操场的中间是一座庄重严肃的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与风共舞,那耀眼的红色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操场的南部是一座座教学楼,回字形的设计,高耸入云,屹立在你的眼前,如百年的大树般沉稳、挺拔。手慢慢地摩挲着扶梯,欣赏着一旁的励志名言,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在这漫步之中,好似感悟到了什么。突然,耳边好似传来了一阵琅琅的读书声。顺着走廊来到一间教室,这是怎样的一个学习环境啊——宽阔、明亮、整洁。崭新的课桌椅整齐地摆放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们如贪婪的饿虎,疯狂汲取着书中的知识。
在操场的西面,有一座高大约为5米的“白菜”雕塑。它时刻警示着我们要正直,清白做人。经过“白菜”雕塑,从远处眺望,你会发现那是一个红绿相间的世界。那一条条红色的跑道,犹如学生们一颗颗热血奋斗的心。绿草茵茵的足球场上,挥洒了无数学生的汗水。如果把学校比作生机勃勃的花园,把老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把学生们比作竞相开放的花朵,那么田径场就像大家的欢乐园地。“打滚儿“、”溜圈儿“、嬉戏打闹的声音与其汇成一曲”欢乐交响曲“。
花园位于操场的西北方。在这儿的中央,有一座别具特色的四角小亭。鸟儿生动的歌声时常传入人们的耳畔。红花绿叶也为其点缀。各种奇异的植物生长在小亭旁。在美丽间也为其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古人咏自然美、环境美,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校园更美!
【篇四:带上执着上路】
人们都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也这样觉得,在旅行前,你会选择什么行囊?是勇气?是睿智?是幸运?还是真诚?而我选择了执着。
执着是月,它在夜空中最耀眼;执着是金,它在矿石中最珍贵;执着是火,它在黑暗和寒冷中最明亮,最温暖……
执着是最珍贵的,在现在还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坚持和执着的俗语,看!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语也有很多,瞧!“滴水穿石”“绳锯木断”……
这些俗语,成语不是空话,不信!你看,我还有事例呢!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学生们说,让学生们从那天开始,每天做300下甩臂动作。学生们都同意了,然而一个月后只有90%的人坚持了下来。二个月后,剩了80%的人了……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学生们时,整个教室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而这个学生,就是后来个古希腊的另一个大哲学家——柏拉图。
看,连名人都是因执着而成功的,执着都可贵呀!可是,我就是个不执着的人,写日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什么是都半途而止,前功尽弃,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会执着,背好执着这个行囊!
带上执着上路,希望的曙光就在前方!
【篇五:道勤】
“沐浴晨光里”是勤劳人的专利。
勤,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所称道,所赞扬。在一切伟大的成就之中,又似乎都凝聚了勤的结晶。那么,请让我问你,勤,到底是什么呢?
我以为,刻苦便是勤。你看,齐白石为了学好篆刻,居然挑了一担础石回来,夜以继日地刻,一边刻,一边拿着古代篆刻艺术品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也不顾。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小,而地上的淤泥越来越多。最后,一担础石居然全部化作了泥浆。所以我说,勤,自古以来从不是轻松的玩意儿,它总是特别沉,特别重。即使是齐白石这样的伟人也不例外。
我以为,坚持也是勤。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次给学生们授课,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做一件事……”学生们想:老师的要求肯定会很难吧?可苏格拉底却说,请同学从今天开始每人每天坚持甩手300下。大家哄堂大笑,觉得老师让他们做这么简单的事是拿他们开心。第二天,苏格拉底问,有多少人坚持甩手300下了?90%的学生举手。一个月后苏格拉底再问第二次,有80%的学生举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问,这时候全场鸦雀无声,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唯一举手的人,就是柏拉图。你看看,坚持多么不容易!所以我说,坚持,是勤的必经之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我以为,奋斗更是勤奋。赖斯为了实现“赶在白人前头”这一目标,十年如一日,付出超过他人十倍、二十倍的辛劳,发奋学习,积累知识,培养才干,锻炼能力。她不仅精通多国语言,最终考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在26岁时就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女教授。另外,赖斯还用心学习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训练等,并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的一等奖!凡是白人能做的,她都尽力去做;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努力做到。所以我说,如果勤是一个灯泡的话,那么奋斗便是电,没有电的灯泡是不会亮的。
真是“天道酬勤”。齐白石的刻苦,使他的纂刻艺术炉火纯青;柏拉图的坚持,使他成为了古希腊又一名哲学泰斗;赖斯的奋斗,使她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
“勤奋一日,可得一夜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勤奋过后,总会收获幸福和快乐。愿我们都能勤劳,因为阳光的每天第一个亲吻,肯定落在勤奋者的脸上。(指导老师:高均)
【篇六:文化共享】
夜色如名家掌间墨笔,一笔笔涂抹天际。挥毫,落款,行云流水。我看到爷爷蔓延至眼底的笑意,看到周围或清澈或浑浊的双眸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一支笔,一张纸,满室人。嘴角不禁上扬,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彼时的爷爷是个十足的隐士,从不参加社交活动。文房四宝似是他最好的知己,那时候爷爷总是独自在书房里,一个人,一支笔。我会缠着爷爷教我写书法,只是他眼里的那一份怅然若失,我一直没有读懂。
后来有一次,居委会的叔叔来请爷爷开设社区书法课,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素不喜热闹,不善交际的他会一口答应下来,我看到的是他眼神中的欣喜和向往,他事无巨细地准备上课的材料,教案,那是在爷爷脸上消失了很久的热忱。第一节书法课,我去协助爷爷上课,“学会书法要先做到心诚,心正则笔正。”爷爷上课的第一句话竟然不是示范走笔回峰,而是告诉学生们书法的真谛。也许,你不仅在传授一份技艺,更是华夏传承至今的精神。我看到学生们近乎虔诚地提笔,落字,努力让原本歪七扭八的字迹变得横平竖直;我看到座位上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甚至夹杂着几双蓝色眼瞳,心底那根弦似是被轻轻拨动。也许我一直都误解了书法,它不仅仅是一种模仿一种技术,还是在传承一种文化,启迪一种精神。
那年的春节,爷爷一改往常,带着书法学堂的学生一起写春联。一片欢声笑语的热烈气氛中,学生们脸上的笑意逐渐荡漾开来,有人写下“春雨丝丝润万物,红梅点点绣千山。”的壮丽景象,有人落下“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的祝福。作为最后的“压轴”人物,爷爷大笔一挥,行云流水地写下:“经史子集文词章句谱春秋;笔墨纸砚,点横撇捺写风骨。”会心一笑,我们都明白了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让我们知道,书法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写好之后爷爷便带着我们去给街坊四邻送春联,当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眼底的真诚感激,那片原本平静的心湖似泛起圈圈涟漪,再随着其他同学的笑意荡漾开去。原来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你能收获到的,是来自心底的满足快乐。
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被共享,却熟不知文化,也需要共享。且以书法为例,随着打字普及,人们慢慢忽视了这些华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我们能做的很少,也许只是提起笔,我们能做的很多,也许能让更多人提起笔,了解这份艺术。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共享。在你我的努力下,我相信:共享文化的这条路,不孤单!
【篇七:网络共享教师资源:“异军突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华夏人民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同时,对自身发展的需求要越来越强烈,“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较为缺乏,社会公共空间比较有限,“共享资源”更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有力途径。“共享化”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更甚者还有“共享马扎”等许许多多闻所未闻的共享资源占领了各个领域。在如此资源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一种“共享教师资源”应众多学子需求而迅速雄起!
所谓“共享教师资源”,即为人们口中的“云课堂”,是一类面向教育和培训行业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网络互动直播技术服务的方式,就可以实现面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高质量的网络“同步”和“异步”教学及培训。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能够真正完全突破时空限制教学的种种枷锁。换在过去,这种全方位互动性的学习模式仿佛是绝无可能的。但在如今这个“共享时代”,都可以在网络上一一解决。
“共享教师资源”,能够在近年“异军突起”,自有它出类拔萃之处。只要一台电脑,或是一台便携式手机,学生们便能够随时随地的观看老师的“直播课”,因为是在网络上进行,学生们要是没有时间,还是可以去观看回放课程,大大增加了学生们对自己课余时间的掌握程度。同样的,因为是在网络进行,无需实际的教学地点,也正解决了当今社会“地比房贵”的土地资源短缺危机。在节约场地的同时,也缩减了其成本费用,所以课程的收费也大大减少,给那些家境并不富裕的学子提供了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浩大教育资源库,给予他们更多发展的机会,也为中国培养了更多实力人才。
而我,作为一名在读的初一学子,更是直接感受到网络共享教师资源带来的益处,首先因为是在网络上听课,免受了在路上的舟车劳顿,相当一部分地减轻了自己以及家长的负担;其次面对各类的网校提供的形形色色的各类课程,我也再不必担心上不到“名师”的课,缓解了从前但凡名师出席便一座难求的困难,也可谓是将全国各地的众多师资力量利用的尽善尽美。
但俗话说,“硬币都有两个面。”“共享教师资源”,有利就自然有不足之处。换言之,也因为只是在网络授课,教师们无法确保每一名学生是否能听懂,无法监督到位。与此同时,现如今的学子,成天面对的是书山题海,如果再花时间来紧盯冰冷的屏幕,对视力定有严重影响。但这一切,只要家长积极配合引导,大部分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共享教师资源”的兴起作用利大于弊,它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如泉涌般的知识。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网络科技的不断完善下,“共享教师资源”一定会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崛起,而起到功不可没的重要性。
【篇八:最美丽的相遇】
【篇一:最美丽的相遇】
卓展德
万象城的凯知乐是我儿时的乐园。小时候,我常常跑到那里看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一天,我正在里面闲逛,眼前突然一亮,一组色彩斑斓的的车模出现在我的面前,有搅拌车、跑车、推土机、拖拉机,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车。这些车像磁石一般引着我的眼球,我走过去,望着那些车,心里痒痒的,就像突然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似的。
于是,我缠着妈妈给我买下了其中一台。
回家后,我把弄着新买的小车——那是一台搅拌车,它有红色的驾驶室和红色的桶,它的桶可以翻起来,桶的支架是黄色的,非常好看。我拿着它,左看看,右看看,爱不释手。这辆车真可爱!
这是什么品牌?色彩怎么如此鲜艳?做工怎么如此精致?功能怎么如此俱全?我请教老妈,老妈也不知道,便上网查找,知道,这个品牌是德国品牌,叫siku(仕高),创立于1921年,现在这家公司拥有250多种款式的车模。我很吃惊,原来这家公司已经有快一百年的历史了,怪不得如此之牛。
从那时开始,如同小鸟执著地热爱着春天,我便一直没有停止对siku车模的热爱,它一直陪伴着我到现在。我一直在收集各个年代的siku经典款,从静态到遥控,从现货到绝版,同时,我还加入了一个siku粉丝群,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哥们。在群里,我与好友交流着,分享着各自有的车款,不亦乐乎。一次,我把刚到货的一款绝版车发到群里,群里立刻泛起了波澜。大家仔细问了我这辆车的情况和买址,能够为大家做出贡献,我真的非常兴奋。
有一次,在外地工作的老爸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我特别开心。可是才过两天,他又要回去了。我非常不舍,抱住他的大腿,想挽留他。他说:“儿子,我要挣钱养家。必须得回去啊!我也很想待在家里多陪你几天,但工作太忙,没办法啊。”说到这里,老爸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我想起来了,我给你买了一辆siku小车,就当是我的通行证吧,请儿子放行。”没想到,老爸关键时刻这么幽默,又这么懂我。有了爸妈的支持,在收集siku车模的路上,我收获了最大的快乐。
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德国siku工厂看一看,为此我已经开始学习德语,学习德国文化。因为siku车模,我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我的世界也越来越精彩。
在万象城的凯知乐邂逅siku车模,成了我一生最美丽的相遇。
【篇二:最美丽的相遇】
黄碧紫
轻轻推开黑油的竹门,从宽敞的正厅绕过一方天井,再缓缓沿着迂回的雕廊来到第三间北厢房,就到了鲁迅少年时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那道匾额依旧端正的悬挂在屋正中,匾额下面是那幅已褪色的画,梅花鹿仍安静的伏在古木之畔。画的下面是一方案几,案几前便是寿镜吾先生授课时坐的太师桌椅,厚重而质朴。时隔百年,老屋仍显得古香古色。
三味书屋的三味让人好奇。正想着它究竟暗含何种深意,耳畔传来导游模仿镜吾先生的腔调,对游人侃侃而谈:“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书生就应与百姓同甘苦。满足于粗茶淡饭,才能静心苦读,从诗书的深奥内容中获得体悟。”导游看大家听得认真,一下子来了兴致:“镜吾先生为了使子孙身体力行,他曾责备荣登榜首后来当上知县的儿子,骂他不孝,认为他当官是为了为虎作伥,同流合污。好一个方正质朴的老先生!”
听完导游慷慨激昂的讲解,我对镜吾先生肃然起敬。没想到在晚清竟还有这样一方书香的天地,一处静心之所,这可是镜吾先生尽其一生心血和精力打造的兰芷之室。我对着那幅梅花鹿的古画深深的鞠躬,一拜孔子二拜镜吾先生。
课桌椅摆放在墙边,我坐在鲁迅曾经学习的凳子上,用手摩挲着,那坚致细腻的桌面仿佛岁月雕琢而成。鲁迅少年时在桌上刻的那个“早”字依然清晰可辨。我的眼前浮现出昔日课堂的情景——“独角兽对比目鱼!”鲁迅胸有成竹的答到。镜吾先生拍案叫绝,“对仗工整,两者皆是吉祥之物,妙极妙极!”
从书屋出来,转到后院。这是一片小巧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花草,可以体会出园主人的雅趣。对于少年鲁迅来说,这里虽然及不上妙趣横生的百草园,但却是课间休息时的乐园,在这里可以抛开枯燥的经书,可以卸下斯文书生的面具,尽情玩乐。镜吾老先生似乎也童心未泯,不会过于干涉。只有当该上课而大家未归时,才清清喉咙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或许,镜吾先生也意识到很多经书的内容不过是压抑天性的伪理学,才默许了学生们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镜吾先生抑扬顿挫中略带唱腔,领着学生们大声朗读,学生们摇头晃脑模仿着先生的腔调和节奏,不紧不慢的应和着。我也喃喃念起来,沉醉其中。
鲁迅厌倦了早已会背的诗书,会想出点子。他趁先生微笑着出神读书时,正在自个专研呢!他立着国文课本,其中夹着一小册连环画。他两眼盯着课本,乍一看还以为他专心致志,殊不知他正用眼睛的余光侦测先生的动向,准备随时将画册藏入衣袖之中。他口中念念有词,手头却临摹着绣像,影写于荆川纸上。
这位热爱自然、聪颖调皮的少年就是民族脊梁、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吗?来到三味书屋,遇见的不是那个呐喊着或是彷徨着寻找中华民族出路的文豪,不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斗士,而是少年鲁迅纯真质朴的一面:对自由的拥抱、对天性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美丽的江南水乡绍兴,一间晚清的私塾——三味书屋,成了我最美丽的相遇。
【篇九:这也是课堂】
生活也是课堂。只要你细心感悟,你会发现,生活会教你很多,很多……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门卫老爷爷总是那么严厉,又是那么古怪。
我已听说过好几次了——有些学生因为没有锁车而被罚两元钱,如果不交,那个门卫老爷爷是不会让你把车拿走的,还说这两元是保护费呢。我对这件事感到极为不满,不就是没有锁车嘛,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要交两元钱,什么破规定!那个老头,还门卫呢,一点也不知道关心我们这些学生,他既然是学校中的一员,本来就应该帮助学生们,保护一下车子是应该的,还要交钱!哼!真是不公平!——那个老头给我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
我一直对他感到万分不满,可在那一次,我改变了对他的印象,觉得他是多么和谐、可敬——
那时已有点晚,学校的学生们几乎全走了,我和周五值日的同学才刚扫完地,走出教学楼,我发现我的车子倒在地上,我扶起车,开了锁,正骑上车准备走时,突然发现车子却骑不动——原来是车子的链条卡着了,真倒霉!我又不会弄,尽管我挪动着我那笨拙的手,可那链条就像在是存心气我,我一急,便越弄越乱,天啊!就在我急得满头大汗的时候,那个门卫老头走过来,蹲下来帮我,也许是因为卡在里面,有点不好弄,不过他却尽力去弄,我看了看他——大概有70岁了吧,白花花的头发,脸上一条条皱纹,像刀刻一样……修好了!链条回到了它原来的位置,又可以动了,老爷爷朝我笑了笑,还叮嘱我不要骑得太快了,说完便走了。我似乎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可他已经走了,望着他的背景,我说了声“谢谢”……
他是多么值得我去尊敬,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为什么要罚交两元钱?为什么不交还不让学生们拿回自己的车?……现在,我明白了,老爷爷以他做的那件事情告诉了我,这也是一种对学生们的关爱,这样才能让那些忘记锁车的学生们有个教训,下一次不再犯这样粗心大意的毛病,老爷爷的良苦用心,学生们居然没有理解,我真想告诉他们,他们对那个门卫老爷爷的理解是错误的。
当然,这也提醒了我——不要根据听闻就判定那个人的品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不然,也许会造成你的误解。
其实,生活就是课堂。在这个大课堂中,我们不断吸取教训,不断获得新知,不断充实自己。睁大你的双眼,你会发现,生活会教你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