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皇的作文

【篇一:走向远方】

人们总希冀着走向远方,或是带着阿兰·德波顿《旅行的意义》一般的自由和随性,游目骋怀;或是满心中原北望的豪情,驰骋万里讨伐或征服。

马可·波罗骑着他的马走向远方,带回忆一杯神秘的东方之土,从此改变了世界格局和秩序。15到16世纪,一艘艘来自欧洲皇室的巨舰前赴后继地驶向远方,一位位达伽马、哥伦布开辟了心航路,叩响了沉睡的东方之门,微光一点点从世界各地点亮,文明的传播一次次让遥不可及变成近在咫尺,蒙昧的开垦一遍遍缩小世界的比例尺,人类看见了整个自己,在莽荒中挣扎着站立。

是的,文明从来停下走向远方,彼得一世的出走使沙皇一时问鼎,明治天皇的远游使日本军事强大,每一次物理意义上向远方的靠近都促进了文明的交汇,甚至是一个民资的崛起。在当今文明认识了地球,又不废困勉之功钻研如何达到更远的远方——宇宙。面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进取心和贪心支配着人类,而谁又能完全否定反科学的意义,盲目乐观地相信走向远方必能走向终极胜利?

我们知道沙皇一时煊赫,叶卡捷琳娜甚至豪言能走遍远方,征服世界,最终不免被赶下台;日本明治天皇带回了欧洲的军国主义,最终导致了二战中的惨痛教训。这都提醒着文明,走向远方的同时,加入精神偏离了善不再回归,只能加速自我的灭亡。记得李淼对《星际穿越》电影的影评:文明越离开母星,越需要接近自己的精神家园。《三体》中新型人类走出了地球,在宇宙中飘荡于飞船上,民主和自由片刻陷落,“太空像一面放大镜,可以在瞬间把人类的阴暗面放到最大……当人类真正流落太空时,极权只需五分钟。”引发了我们对走向远方反而使人陷入纳粹“浪潮”式自由,从而丧失自我的恐慌。

面对远方的力量,空旷渺远的距离,我们常如离家的婴孩,变得贪婪而原始,更看重当下存在。而精神的回归却无比重要,正如文艺复兴在欧洲这片土地上远行,唤起了对人文主义的重视和珍惜,启蒙运动的影响甚至走向美洲,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拯救了整个美国联邦,终结了战争,令人欣慰。

我们走得越远,越应记起善的力量和整个人类的权益所在,一味向远方征服,将权利凌驾于国家机器和世界武器之上,使人受难,那地图的扩张,又算是什么呢?

【篇二:暑假游记】

今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去了浅草逛街,还了解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我和爸爸妈妈首先乘地铁到了浅草,又走到了浅草寺。那里有很多小玩意,虽然我们没买到什么,但我发现了一种用日本的特级抹茶做的冰淇淋,非常好吃。

然后我们又乘地铁去了皇居,那里是日本现在的天皇(等于中国以前的皇帝,他象征着日本的国家精神。)住的地方,风景很美丽,有有一座二重桥,我们在上面拍了照片,(会发到邮箱里的)远处小小的皇居把照片衬得格外有日本风情。先不说照片了,说说旁边那条有几百年历史的河吧:它里面长着一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草,是卷卷的丝丝状的,河面上还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绿藻(真的好有历史的样子哦,毕竟几百年没换过水,颜色真恶心……)。

接着我们再次乘了地铁到了明治神宫,去那里面之前,我们先去饭店吃了午饭,饭店没的说:脏!乱!差!还是在地下!不过东西挺好吃的。

经过了一条乱糟糟的小街,终于到了明治神宫(突然发现有一种酸奶是拿他的名字命名的……),里面有许多乌鸦,在日本,乌鸦代表着吉祥、神圣。所以在受日本人尊敬的人住的地方通常会有很多乌鸦(也许吧)。

在明治神宫里,我们参观了明治天皇、昭意皇太后等皇室成员用的物品,称为御宝物。里面没什么东西,所以很快就出来了。

最后,我们在明治神宫里面有又转了转,也拍了几张照片(都会发的啦~),有一张的远处有小小的爸爸和路人,有趣极啦!

因为今天是7。7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日,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在日本很幸运,这也算是红色之旅吧。好像就是明治天皇向中国开战,我们才开始抗日战争的。我也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更加强大,军事更加先进,妈妈说就靠我们这一代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找到好工作,让我们国家变得更有素质,更加势不可挡!

【篇三:我的同桌是“抗日族”】

也许是上次看了电影《南京大屠杀》受了刺激,同桌阳阳最近对“日本”俩字极为敏感,说起“日本”,他总是显得心潮澎湃,莫名地涌起一股激动。他对日本处处充满敌意,于是班上便刮起了“中日对战”的风暴……

“日本天皇万岁!”“减一亿岁!”这两句高呼声时常响起,大伙儿都不足为奇。不用问,这两句对峙的话,后一句肯定是我的同桌阳阳说的。当班上大伙儿都嫌太平淡时,那就会有人挑起事端,故意与阳阳争执,可阳阳总是那样认真,对称赞日本的话嫉恶如仇。

有一次,我们班上的“老祝”又闲着没事,就拿阳阳开涮,只见“老祝”咧着嘴一副笑嘻嘻的模样,振臂高呼“日本天皇万岁!”瞧他那兴奋的样子,好像中了奖,欲要一蹦三尺高似的,仿佛日本天皇就站在一边,“老祝”为他卖命效力似的。阳阳正好上了他的圈套,一听这句话,就像不小心吞了只辣椒,眉头骤然皱起,眼里仿佛要射出怒火,瞧那样子,肯定满腔热血涌上心头,他“腾地站起来,连椅子也被他的架势震得来回摇晃,活像不倒翁。阳阳握紧拳头,像要打架似的,窗外的阳光,折射到他眼里,好像他的眼中真的有一把火。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他心中的火焰岂不燃到极点?阳阳瞪着眼,再看看“老祝”阳阳越这样,“老祝”就越来劲儿,就像西班牙的斗牛士一样。正是下课时间,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俩身上,阳阳恶狠狠地说:“你再说一遍!”“老祝”已笑得嘴都有咧到耳根了,他再大声喊道:“日本天皇万岁!”随即而来的是“减一亿岁!”阳阳生气时脑袋向前倾,而亮出牙齿,仿佛在说:“我要一口咬你个稀巴烂!”手往后拳头并末举起而抬在腰边,他的头一个劲向前倾,大概是在向别人显示自己的一脸凶相。而“老祝”称赞日本的话不绝于耳,也许想钓鱼似的,引阳阳来追自己,阳阳真恼了,只见他太阳穴那儿的青筋鼓起,挥舞拳头迈着跨步,大步流星地向“老祝”追去,那速度,要是参加校运会,肯定拿第一。“老祝”拔腿就奔出教室门外,隔着窗,还可见阳阳穷追不舍……

阳阳对日本可以说是恨之入骨,还每天在本子上画中国打日本的画解气,现在谁支持日本,他会不分任何场合大嗓门地叫起来:“送你一张去东京的单程机票!”甚至有同学无意间谈到日本漫画卡通,他都会喊:“你这个卖国贼!”

一开始我还觉得好玩,但之后想想就觉得阳阳虽然仗义,爱国。但现在是个和平世界,各国之间要友好互助。要是各国子孙后代都有敌视别国的情绪,那世界还会和平吗?所以我们应该奉劝他。事后,我总会宁事息人,对阳阳说:“美国万岁!”他也会给我一个会心的笑容。

如今,“中日对抗”仍在继续对峙着,谁对谁错?我被子卷入一个问号的旋涡。但我只知道,我有一个“抗日族”同桌。

【篇四:第三帝国的兴亡读后感】

国庆期间,我读完了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感受颇深。

该书详细描述了阿道夫?希特勒罪恶的一生以及他做出的大屠杀以及判断的动机。

希特勒并非什么好人,但现在的一些“政治家”看问题未免也太片面了。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他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

从这本书中,我清醒的认识到了大国与大国之间根本没有情谊与人性,正如丘吉尔所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出于《凡尔赛条约》一系列苛刻的条令,才使得世界走向了大战的边缘。纵使没有希特勒这个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会发生,这从1918年11月11日就以埋下伏笔。

一战结束签订和约的时候,德意志帝国实际上还掌握着一大部分沙俄的领土和一小部分法兰西的领土,导致德国人民根本不服协约国,心中充斥着复仇的欲望,并无丝毫顿悟,也没有清楚认识到战争的残酷,这只有到1945年9月2日,他们才真正意识到他们错了。

从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一塌糊涂的威玛共和国经济危机后。1933到1939,仅仅6年时间,德国不仅实现了经济复苏,还使得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地区落入腰包,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也让德国重整军备,撕碎《凡尔赛和约》。这一系列也能看出希特勒在政治上的确是一位天才。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9月1日之前寿正终寝,他会被记载为德国伟人的行列中的。”

而现如今的社会,德国反思十分彻底,勃兰特总统在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前下跪,标志着德国人又重新站起来了。而日本,英美则出于自身利益,赦免天皇无罪,日本军人则认为他们为天皇打仗,天皇都没罪,他们更不认罪。德国日本成为一对鲜明的对比,讽刺了英美等国的居心叵测,揭露了无情的社会。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了国与国之间只存在绝对的利益,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手无寸铁的人民带来的重大灾难,我更加钦佩起那些在保抗日战争中不惜牺牲自己保家卫国的革命志士,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此国庆之日,让我们共同铭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的一个个英雄人物!同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也要保卫和平,保护祖国不受战争洗礼!

祝祖国母亲67周岁快乐,和平安定发展复兴!庆两德统一26周年复兴万岁!也祝愿叙利亚早日结束战争,让流离失所的人们重返家乡!

【篇五:《日本的思想》读后感】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者,他的经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与价值观。

西方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由封建专制主义转为资本帝国主义,亚洲封建帝制受到极大冲击,生产与资源分配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以中日为首的国家也开始维新变法,但中国却变法失败,而日本成功搭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列车。二战日本战败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国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持日本法西斯政权,到迅速摈弃战时思想接受自由与民主,并进行一亿人的战争忏悔仪式。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亚洲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并率先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为什么二战后日本可以进行所谓的“一亿人忏悔”并重新迅速崛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这个岛国独特的思考结构特征与现实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论宗教国家,怎么说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觉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对而言,那些外来的一神论思想,往往能让日本人接受并应用,日本人觉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适并利于当下的生存状况的,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无论是日本人学习中国唐朝的儒家文化,还是日本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来使用。就像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日本思想史显得零碎和混杂,日本人拿来这些外来思想,并没有办法将它们变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因为日本没有像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轴贯穿联系起来的思想体系。

正是因为日本没有核心思想的主线轴,他们找了儒家思想,可这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们借鉴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后他们找了天皇,不同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天皇是他们独特的政治与思想支撑点。这些种种导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种综合东西方的轻率性,造成夹在“东洋”与“西洋”的双重自卑之中的尴尬处境。

【篇六:两种姿态】

林清玄曾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细细品来,在这通过窗户看外界,借助镜子审视自身的方式中,蕴藏的对待事物的两种不同姿态。用开放的姿态前行,用反省的态度看待来时的路,方能使人明智,使社会发展,使国家走向强盛。

开放的姿态给人活力,“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用开放的态度去接纳新鲜事物,吸收先进文化,大胆地摆脱前人套下的枷锁,创新的泉水将会迸发出活水,缓缓驶来,生物学中对于促胰液的发现有过这样一段故事:法国学者沃泰默曾设计过一个有趣而巧妙的实验验证狗的胰液分泌方式,在当时社会上大家普通认定这是一种神经调节,而当他切除完狗的小肠神经后发现仍有胰液的分泌,这一结论完全与主流思想相悖,于是他在真理面前止步了,自圆其说了一种错误的观点,故事还未结束,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他的论文后,做了另外一种假设,他们否定了主流观点,认为是小肠黏膜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多次实验后,他们终于成功证明了这一猜想,得以与真理握手,沃泰默发现了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却不懂推开它,而这两位英国科学家却敢于用开放的态度推开它,获得了成功。

反省的姿态让人清醒,使人明智,早在春秋末期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生。”身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句更是流传千古。试想,若不是曾子一次次叩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会成为贤名远扬的孔子弟子吗?若不是唐太宗以魏征为镜;时刻反省,哪会有我大唐的太平盛世,尧天舜日?因为有了反省,我们才能时刻认清自己,因为有了反省,我们才会停下脚步修正前进的方向。

国家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开放与反省这两种姿态,日本明治天皇统治时期,内有农民军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个太平洋边缘的岛国岌岌可危,但明治天皇却采取了一系列维新政策,打开国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文化,最终摆脱了落后的局面。而反观几乎处于同样困境的清朝,闭关锁国,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喜悦时,而导致了日后的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落伍,从而被迫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看二战后,德国彻底清除了国内法西斯势力,勃兰特的华少一跪,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反省的国家的诚意,而同为法西斯势力一方的日本,似乎有些领导人毫无悔改之心,参拜靖国神社,企图军国主义复辟,这种种行为也许将让他们再次与和平世界相背离,害人危己。

如果说开放的姿态是一架发动机,那么反省的姿态会是一轮方向盘,它们一个提供前进的动力,一个时刻掌握着方向,好好权衡,它们将载着你,驶你美好的远方。

【篇七:代价】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两句话常常会用来批评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这也说明了,想要有所获得、收获,那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人要想成功,就要付出代价,而一个令人愿意去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那么他的心中必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韩信受胯下之辱,而不是拔剑杀死那个小子,是因为韩信心中怀有远大的抱负,想要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建立功业。倘若他忍受不了那样的屈辱,杀死了那小子,最后韩信的下场只有被关进大牢被斩。韩信心中明白,杀了他只会斩断自己的理想,面对这样的侮辱,付出一些受人耻笑的代价,与自己的理想相比,也只是一粒渺小的砂砾而已。

所以有一颗愿意付出代价的决心也是不可缺少的。19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当时同属亚洲国家的中国与日本都是落后的封建帝国,面对欧洲列强的威胁,都是只能听命,但后来日本成为了亚洲唯一一个没有被列强欺凌的国家,跻身在欧美列强之列。日本这样的改变是因为当时的明治天皇发动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改革,天皇自己节衣缩食,号召全国人民为工业的发展捐出自己的一块钱。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因为封建顽固派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不愿为国家的兴盛而付出自己的荣华富贵,动用军费为自己祝寿,而前线则是节节败退,最后连首都京师都被敌人占领了去。

人的一生总是要付出代价,面对代价,如果不付出,那么将要付出与之成倍的代价,代价或是一时的快乐,一时的安逸,但这样的快乐安逸,是会被随后的痛苦与绝望淹没。

所以我们要去付出一些代价,来获得随后的成功。

热门推荐
1校园一角
2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3八年级作文
4猫和老鼠看图写话二年级
5走过青春花季
6第一次骑自行车
7爱如暖阳
8参观南京博物院
9感恩与青春同行
10我与同学有个约定
11雨滴在心灵上的声音
12西湖游览
13流淌在生活中的温暖
14寻路
15关于风的作文
16成长的蜕变
17我的老师
18人总该有一种坚守
19因为亲近所以美好
20谈孝顺
21元旦晚会
22糖画的味道
2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4春节优秀作文
25我学会了跳街舞
26同学小传
27大学班长竞选演讲稿
28春节趣事
29那缕阳光最美
30美丽的秋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