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难忘那期盼的眼神】
丝丝阳光透过厚而密的云层照耀着大地,昨日的积水也在渐渐消失,我面向阳光,大步跨过水坑向前走去,深厚,是父母望着我的身影以及那眼神。啊!那期盼的眼神!
那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一日,我终于以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学生的身份踏进了那扇门!盼了一个多月,可我想了,已经快一年了。踏进校园后的每一步,我都感觉有着不同的力量,那力量,是那眼神给予我的。
踏入校门前,我回头,看到父母的脸上,有了点眼袋,多了些皱纹,而他们的眼睛里,则有着一种期盼。像幼鸟学习飞翔时父母的凝视;像夜间的明月照着风平浪静的大海;像山涧滑过卵石的悄然无声……这种眼神,只有父母的心才能给出,也只有子女的情才能体会。
它让我想起了这两个月来父母的身影。面试前,父母忙得焦头烂额,却还不知疲倦地想方设法提高我应对面试的能力,以及当他们因为我进步速度不快却又不知道怎样更好提升的茫然,就是这个,让我心中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地努力考上初中,要对得起他们。面试结束后,他们没有收到短信时的焦虑,收到短信时的欣喜,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了眼里,更记在了心里。
没有他们无私的付出,何来今天的我?我知道,这期待,这期盼,是对我初中生活的期待,是对我被录取的骄傲,更是对我能受到良好教育的喜悦……这眼神中,是父母无尽的、无言的爱!
现在,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父母也一定会开心的吧。
如果没有父母之爱,何来今天的我?我今天的成功全来自于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期盼,是对我的希望,我一定不会辜负这期盼,不辜负这希望,不辜负这爱,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二:激发出的斗志何以震撼人生】
激发出的斗志何以令人震撼。也许是那一声嘲讽直击人心;也许是那一句你能行的力挽狂澜;也许是心灵与时代的碰撞,志在四方的情怀;或许是对成功的渴望,是对荣誉的唯一动力,是社会核心的不竭能量。
韩信由于胯下之辱而奋发图强,才造就了后世流芳千古的佳话。
还未出世的韩信家贫如洗,难以糊口,虽然心中怀揣着伟大的志向和抱负。但却常常寄人篱下,所有的人的冷眼之中很是瞧不起。可谁知道后天的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在耻辱的背景之下,当韩信爬跪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钻过的那一瞬间仿佛凝固。围观的人一阵哄笑,脸部有些狰狞又有些可怕,树木停止了飒飒作响。钻出之时嘲笑声仍是此起彼伏,虽外表神情自若的离开内心必定是怒火冲天,他把耻辱和怒火转化成能量。知耻而后勇,激发出了心渊的斗志,几经波折,又是春雨、夏日、秋风、冬雪的洗礼,经过一番“磨砺出”“苦寒来”,先是投奔刘邦,后拜为大将军,又击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屡建奇功,后为刘邦统一全国被封楚王。总总的斗志都源于那个屠户,若没有胯下受辱,韩信又何来成就自我,震撼人生!
东晋诗人陶渊明由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才造就了“五柳先生”。
陶渊明一生起起伏伏,他在彭泽做县令时,郡里的督邮到陶渊明所在的县令检查公务,要求他准备迎接,无非是低三下四的准备好礼品美食,恭恭敬敬的迎送。一身节气的陶渊明心中一团火焰直叫他拍案而起,并将信撕得粉碎,他的斗志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大声喊道:“我绝不为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罢,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写书辞职,走向“良将不怯死苟多,烈士不毁节以求生”去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以他所被激发的斗志辞官回乡。书写《陶渊诗集》,为后人留下了绚丽的一笔。
唐朝李太白的名号喊出来是如雷贯耳,虽天下之大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也不何尝如此,一根铁杵变成就了“李杜诗篇万口传”。
少年李白非常贪玩,不思进取,有一天,李白逃离学堂到河边游走,忽逢一位老妇人在河边手拿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来回打磨,好奇心驱使着李白向前询问,少年李白如一堆干柴可是无法燃烧,而老妇人那一根铁杵,几分慈祥,一句语言,如同火焰般,一击点醒了梦中人李白。“日日磨,日积月累,变成绣花针”,这针直刺李白,少年李白如梦初醒,激发出了斗志,激发出了一个“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太白。
若没有激发出的斗志何来马克思40年的《资本论》?何来司马迁15年的《史记》?何来达尔文20年的《物种起源》?何来一个震撼的人生!
【篇三:不经岁寒何来梅香】
人生曾被喻为陶器,泥中初生再置于转盘上历经揉捏造型,后被送入窑中任由3000℃的大火烧灼,方能成为拥有五彩花纹的艺术佳作。所谓成熟,是凤凰涅磐一般的光辉普照,雄狮初醒的咆哮怒吼,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来自上天的历炼。
子曰:“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岁月长河惟愿孑然一身亦不可不升华自我。曾经名动民国的簪缨贵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家喻户晓。时年芳华的她被胡兰成惊艳的文采谈吐所折服,甘愿落入他精心编织的情网。然而,胡兰成却是心无定所之人,一次又一次地移情于他人,爱玲挽留,原谅,放纵,终于岁月与现实的冲刷贯穿了她不堪一击的心灵。她在一番痛苦挣扎之后,对胡兰成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随后决然与他断绝了关系,既然自己并非他眼里那粒朱砂,何必留驻,庸人自扰?爱玲于痛苦与情伤中升华了自己,令自己迈向了成熟。正如她书中人物白流苏所说:“炸死了她,他的故事仍在继续。”成熟想必是一场决然的辞别。
人类的成熟需要痛苦的挣扎和艰难的选择,自然界的成熟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不起眼的蚕渴望广阔的视野、一场自由奔赴的旅行,于是它们作茧自缚,为了蜕变,拼命挤压自己臃肿的身躯,待成熟之时破茧而出,这是虫蛹躯体的生长,更是生命的成熟。破茧之痛虽然令它余痛犹存,但是却换来了强有力的绚丽翅膀,还有比之前更为宽广的视野和天空。原来这就是成熟,砭人肌骨的痛苦后换来的完美新生。
翻开古书典籍,他赤诚忠心的波涛涌至我的眼前,他那闪耀的双眸似明珠一般点缀在南宋这条历史悠久的锦布上,哪怕他因为战乱颠沛流离,无枝可依。他——文天祥,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披坚执锐,“所谓是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他紧系国家之忧愁,在被敌人所俘虏时,他成熟了,不再是惧怕生死的平凡人,他凭借成熟之后惊人的意志,执缨向天,哪怕周遭无人响应他的满腔热血,其气势却力压众枭雄。诚然,成熟是对追求的舍弃,是痛苦后的新生,却又何尝不是爱国者的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每当我随历史长流回溯过往之时,总是被那些灿然绽放的成熟之花所吸引,他们历经痛苦与磨难,始终不舍铮铮傲骨;他们任凭打压与摧残,却依然芳香扑鼻。于是,我想到了梅花。其实人生真正的成熟就像梅花,不经岁寒,何来梅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何来梅花扑鼻香?”我捧一杯香茗立于窗边,随风而至的是溢满鼻尖的自然芳香,看那远处起舞的蝴蝶,我心中了然。也许痛苦一时难以忍受,但这便是成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