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檀木的作文

【篇一:出错】

我站在墙边,时不时抬头一瞟,却见外公愈加阴沉的脸,连忙盯着脚尖,手不安地绞着衣角。好可怕的出错!

还记得外公爱收藏古董,那个方方的檀木盒子,是外公尤为珍爱之物。每天早晨,他都会取出来仔细拂拭一遍,用老花镜片后的眼睛好好观察它。外公是位慈祥的老人,但他总是叮嘱我不要乱碰。

尤为深刻的那个午后,外婆在劳作,外公在院中打理。我一个人百般无聊地待在家中。我突然注意到了柜子中的檀木盒子。“阿姨说这盒子散发着一股幽幽的檀香?是真的吗?就这

“黑不溜秋的玩意?”我自言自语道。“外公这么保护盒子,会不会藏了糖?嗯,一定是这样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踮着脚打开了柜门。

盒子放在柜子顶侧。我伸长脖子,努力踮着脚尖。我一手紧紧攀着柜中横档,另一只手张开五指在顶层摸索。哦,我摸到了!我放下手臂,缓解了酸楚感,又一次探索,我用手渐渐把盒子向外推,好累啊,我又一次放下手臂,可盒子却因重心不稳而摔下柜来,掷向地面,砰然落地。盒子的一角脱离了主体,露出一条条清晰的木脉,我目瞪口呆,外公外婆听到声音冲进室内。“啊,盒子坏了。”外婆叫了一声。外公的脸渐渐板了起来,他戴上了老花镜,镜片与光线汇合成奇丽光彩让我看不清外公的眼睛,我紧张地靠在墙边,手不停地绞着衣角。屋内长期的沉默让我局促不安,我的脸涨的通红,眼眶中泪水打转,嘴巴紧紧地抿着。外公缓缓俯身拾起了那个角,泪水夺眶而出,我大声哭了起来。

外婆连忙冲过来搂着我:“不就是个盒子吗,用得着这样吗。”我的内心不断后悔、懊恼,都随着眼泪涌了出来。哭声愈加大了,心中的痛苦愈来俞深。我不断地用袖子抹去眼泪、鼻涕,弄得自己脏兮兮的。外公不禁笑了,“脏兮兮的,难看的小花猫。”

我连忙跑着抱住了外公,把头埋在外公的衣服中,眼泪、鼻涕都抹在他身上,这才弱弱地说:“外公别生气,我错了,我有错,下次一定听话。”

在一次闪的小小的出错中,我渐渐成长起来……

【篇二:老物件的故事】

在我们家里有一对长凳子。这对长凳是我太太的婆婆结婚时从婆家拿来的。相传已经五六代人了。

它全身呈深红色,用檀木做的,周围刻着花一样的纹路,摸起来凹凸不平,很有质感。经过了一个世纪依旧光滑明亮,没有一丝破损,没有一丝划痕。看着这对凳子,我想起了奶奶和我讲的故事。

它们象征着夫妻俩比翼双飞,家庭团圆。寄托了夫妻的美好愿望。清朝中后期,太太的婆婆结婚了,把长凳当婚凳拿到老家了。民国36年(1947年),太太结婚了,太太的婆婆把长凳传给了太太。奶奶结婚时,太太又把长凳传给了奶奶,然后传到了现在。奶奶说,看到这对凳子就想到太太太。家人都十分珍惜它,一代又一代的人细心保护着,一遍又一遍的轻轻擦着上面刚落的灰尘。

以前,太太把长凳拿到树下坐着乘凉。夜晚,太太把长凳搬到后院赏月。奶奶还说,你爸爸小时候在夏天总是喜欢睡在长凳上,非常凉快。长凳是太太的回忆,奶奶的回忆,更是爸爸的回忆,这以后也会是我的回忆。我喜欢我家的长凳!

【篇三:我的灵魂我的书】

那是一个雨天。当天空中积压的乌云再也承受不住雨点的重量,让它淅淅沥沥地落下时,我看到了那个有些手忙脚乱的老人。

老人的头发花白,架着一副眼镜,正有些“大惊小怪”地将手中两本薄薄的书夹进外套内。只是外套太小,老人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莞尔,这么小的雨都怕将书淋湿。可还是为那一份爱书心切而感动,走过去,将伞撑开,老人对我笑笑。

在送老人回家的路上,看着行色匆匆的过往行人,老人有些不满地对我说:“这些人怎么能把书挡在头上当伞使,书是宝贝啊!”我又笑笑,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古董”吧……可似乎也是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把书在雨中举到头顶。

老人的家不大,简朴却干净异常。可当老人打开他的书房门时,我却惊呆了。这个屋子应该是全家最大的房间,推开门,直入眼帘的是有整整一面墙大的檀木书柜,书柜内是排列整齐的几千册图书。看到我惊讶的表情,老人笑了,他骄傲地望着这些宝贝们,有些得意地说:“这恐怕是我唯一一件值钱的东西了!我妻子走得早,它们就是与我共度晚年的老伴啊!”

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书柜,透过玻璃看见了那张写着“××大学荣誉教授”的证书。我回过头满含敬佩地望向老人,他却摇摇头:“我的学生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我是个老顽固。思想保守、性格古怪,没有什么当代情趣。”然后他用手轻轻拭着那两本刚才竭力保护的书,眼里满是怜爱。他走过来,将书插进最低层,这时我才看清这两本书的真面貌——《福尔摩斯探案集》。我“扑哧”一笑,心想,这老古董也看这种书?

后来,我和老人成了朋友,我经常来看望他,有时会见他在一摞比他还高的书丛中,戴着老花镜冥思,有时也会看到他正踩着椅子,试图够到最顶上的一本书。每在这时,我的心灵就会有一阵触动,为这位执著的老人,和这一颗与书紧贴在一起的心……

我们也会一起晒书,看这历经沧桑、学识渊博的老者像爱护小孩子一样,宠溺着他的书。有时,我也会翻着他的书,看到侦探小说的旁边批着好笑的粗话:“这段真他妈写得好!”

我似乎渐渐明白,老人的情趣不是凡人所能体会并企及的,这人与书相融的和谐源于那一份从灵魂深处走出的热爱。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与道德的敬畏。从老人身上,试问自己的收获,引用作家梁文道的一句话——我的灵魂我的书!

【篇四:我爱家中的古琴】

我爱家中的古琴,爱它那优美的声音,爱它那琴盒上美丽的花纹,爱它那散发的檀木的香味,更爱它给我带来的心灵洗涤。

初识古琴,那是在一年级。那天下午老师给同学们发了一张学习古琴的报名表。不知为什么,我对古琴一见钟情,一定要报名参加。

经过妈妈同意,第二天一早,我就找到老师,将报名表交给了她。老师见我要参加古琴学习,显然大吃一惊,问了一句:“你确定要参加吗?”

面对老师的疑问,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说:“对呀,怎么啦?”老师愣了几秒,还是将我的表格交给了培训班的老师。

当天下午,我就去参加古琴培训班的入学测试,到了指定地点,轮到我大吃一惊了:来的都是女同学!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古琴不是男同学可以学习的乐器?

最后我发现,吃惊的人,还有为我们测试的老师。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个古琴学习,很少有男生的。虽然如此,出于对古琴的爱,我还是勇敢地面对测试老师,希望成为唯一的但是最优秀的一个。

回到班级,同学们对我简直像稀有动物,各种疑问和稀奇古怪的问题,问得我不知所措。幸好,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坚强的信念,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深深地爱上了古琴。

转眼四年过去了,在很多人疑惑或者好奇的目光中,我已经是个小小演奏家,参加过不少比赛和表演,获得了不少奖励和掌声。现在再也没有人说男孩子不能学古琴了。

我爱古琴,爱它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自信。我跟爱它给我带来的启迪:坚持和坚信自己的选择。

【篇五:糊涂妈妈】

谁都不想当糊涂虫。糊涂虫总是记错事、看错字、记错人名……人们都不放心把重要的事情吩咐给他。而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糊涂虫”。

她有着一头乌黑秀丽如檀木般的长发,时时刻刻都保持着一张严肃的脸,还有那难以捉摸的眼神,内敛中不失可爱,懵懂中又不乏严肃,每天打扮得有模有样。

虽然她外貌一点儿都不像糊涂虫,但是平时行动十分像个糊涂虫。她经常“老眼昏花”,念错一些人的名字。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她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手上拿着一叠试卷。一定是要公布成绩了,我们全班同学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哪一点儿声音打搅了她。开始公布成绩了……我焦急地等待着,终于到我了,九十七分!我迫不及待地离开座位,走上讲台。这时,她拿起试卷,对我笑了一下。正准备把试卷给我,却又向试卷瞟了一眼,十分尴尬地说:“对不起,名字念错了!”听到这句话,我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我从未陷入过这样的窘况,连忙退回座位。

她不仅在字面上犯糊涂,也在认人上面犯糊涂。一次语文课,她依旧像以前一样来课堂上课,讲得正入迷,一个那题难倒了大家。突然,她抬起手,指着我,说:“杨智宇,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顿时懵了,坐在座位上不知所措。她似乎生气了,脸上表情立刻严肃起来,说:“怎么不站起来?”我还是处在懵懂状态,“我不是杨智宇呀!为什么要站起来?”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笑声中有人插嘴道:“他是杨——滨——瑞——”她严肃的样子瞬间消失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害羞地捂住了脸。

“糊涂虫”,我们班的“糊涂虫”,她就是我们班的覃老师。她虽然糊涂,却是我们班不可缺少的一员,她是我们心目中最崇拜、最尊敬的一位好老师,同学们都尊称她为糊涂“妈妈”。

这位活泼可爱的糊涂“妈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位引路人,一位好导师!

【篇六:奶奶的新家】

当你进入迷宫似的山路时,一座土得不得了的房子映入我的眼帘。哎,照旧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味道,照旧是一个炤台,让奶奶烧饭;照旧是一个坑,让爷爷放红薯。新家呢?

那崭新如皇宫班的家呢?

“奶奶,新家呢?”

“楼上哩,俺这家可漂亮哩!”

哎,奶奶,您是在逗我吗?瞧那坑坑洼洼的楼梯,一吸气,奶奶二楼放猪食发霉的气味扑面而来。

好吧,往右转,反正肯定是土阁楼,我顿时焉得像根豆芽菜。哦天!雪白的地板上放着一张檀木桌子,柔软的沙发上铺着奶奶绣的花边。有三间屋子,里面都放着不同样式的席梦思、衣柜、顶上还有一盏大吊灯。

好,奶奶不在,我在沙发上又跳又叫,饿了就抓桌上的点心吃。

“哎,这里进小偷啦了?”

奶奶进来是,我正一只脚放在桌上,一只脚踩在沙发上。手里拿着糕饼,嘴里也叼着一块,渣子都掉在地上。

“哎哟,我的新儿地板呀,我的沙发哟。贝,你下来!”奶奶一面打扫着垃圾一面冲我叫唤:“贝,你看,我的床,一大堆打滚儿的印儿!贝!你不脱鞋就进屋,找死啊!贝!你看……”

奶奶正左一声贝,右一声贝,张口一句贝,闭口一句贝时,我早遛走了。

奶奶修炼屋子固然是好,失了温馨有什么好处呢?

【篇七:人生路途】

时间流逝虽是飞快的,但不经意间,你会发现生活中其实也有许多慢时光,它是不留痕迹的。它是生长在人生旅途的边缘,就像田野小径边盛开着紫色的小野花,花瓣上沾着早晨那晶莹剔透的露珠,如果你只是匆匆擦肩而过,是发现不了那一颗颗露珠的。

早晨,淡青色的天空,在青色幕布里,太阳还没从山脚边徐徐升起,它在沉睡。雾,还在世界的任何一处溜达,它和风一起享受时光,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脚尖轻轻触碰着小路上的鹅卵石上,轻轻地,慢慢的。花儿还在梦的国度里漫步,也许它和我一样,享受着这一刻的时光。时光也似乎慢下了脚步,坐在檀木长椅上休息。

春风拂过我的脸庞,暖洋洋的,它吹开了迎春,叫醒了油菜花,坐在屋外的台阶上,翻动着那本牛皮纸封面的书本,我沉静在书的世界中,远离城市的宣器,尘埃,享受这一刻的慢时光。太阳的光芒照射在午后,我想用瓶子将它抓住,它反从瓶口溢了出去,洒得满地都是,拾也拾不起来。品上一口香浓的龙井,茶在口中散开,融化。最后留下的是满嘴的甘甜。时间好像也在享受,它同我一起,享受这一刻的美妙。

油菜花田里,盛开着千千万万个小小的生命,它们聚在一起,变成了一片花海,风掠过头顶,便此起彼伏,传来阵阵清香,那清香是独特的,走近时,一朵花儿正努力地开放着,花瓣缓缓地,渐渐地张开,张开,吐出米黄色的花蕊,上面沾着花粉一粒粒小小的,犹如婴儿一般纤细,柔弱。

蜜蜂飞过来了,这里汲取一点,那里汲取一点,毛茸茸的身子一会儿停留在半空,一会儿又藏入了花瓣。它忘我的工作着,它是辛勤的劳动者。时光也为它放慢了脚步。

时光慢慢地,缓缓地,它就似一朵花,盛开在你人生的路途之中。

【篇八:以书为伴不亦乐乎】

人生就像一本好书,它记载着我童年的快乐时光。回头一看,书本已经伴我走进了五年级,有书相伴的日子总是那样的快乐。

小时候,翻开那五颜六色的童话书,就会想起那美人鱼的善良,皇后的恶毒、唐老鸭的幽默、米老鼠的可爱……一幕幕精美的画面印在我的脑海里。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含义。书本让我明白了善美,分清了丑恶……

现在,翻开厚实的篇章,《小灰狼》、《少年小英雄》这些书已不能满足我。现在,我更喜爱的是历史书和小说,它让我了解了封建社会,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些书,在我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爱祖国,爱朋友。在薄薄的几页书间,承载的是祖国的兴衰。在书里,我看到了历史车轮下的深刻轨迹,而不是肤浅的外表。

作家深遂的笔尖带着我的思想一块儿飞翔。比如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哀叹。在其中,我读到了很多,书使我渐渐成长。有句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对书真是独有情钟。在休闲时,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的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放假时,我更喜欢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漫步于书店,品味那一份智慧赐予我的宁静。在书中品味着那优雅的语句、深刻的思想。正如著名谚语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与书为伴的日子里,虽然我想要“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要把握好书香的小船,成功到达知识的彼岸,真是不亦乐乎!

【篇九:兰花草】

陌上花开,人缓缓归矣。那片窗台阴影下的兰花草,今年还开着花吗?

似乎是从我小时候打记事起,老家的窗台下就种了几株兰花。夜幕降临,月光打在雪白的花瓣上,由水珠上迸出一层细碎的银光,在地面上洒下明暗闪动的光影。

似乎,奶奶喜欢兰花草甚至越过了喜欢我的程度,我经常为此吃醋。每次进门,总要凶巴巴地朝它们瞪上一眼,小声嘀咕:“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单一的纯白,也没什么生气,显得像花是叶的陪衬。”可每次奶奶为它浇水的时候,连嘴角都染上了笑意,我就很纳闷。

许是看得多了罢,我的确是察觉到这兰花草还真和奶奶有几分相似。

它极其干净,甚至是我用“纯白”也描述不出来的。奶奶亦是如此,爱干净到了连我大姨都望尘莫及的地步。每天我玩成个小泥人回来的时候,经常就看见奶奶站在镜子前很认真地梳洗,仿佛是在做什么仪式——开始我是这么觉得的,但慢慢地,我便知晓这是一种几十年来的习惯。

衣如其人,奶奶的衣服虽然很单薄,但是洗的极干净。奶奶喜欢白衬衫,而且从来都是自己手洗很多遍,即使后来有了洗衣机,也是执拗地固执己见。有人说,老年人身上会有“老人味”,这些奶奶身上统统没有,不仅没有,还总是萦绕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仔细想了想,还一些小片段在记忆中越发清晰。

好像奶奶用的一些老旧的小物件,像那纹路粗拙的小木梳,从来都没换过,放在那个檀木盒子里,不让我们小孩子动。还有奶奶房间里的一个小木桶,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因为一直都只是静静地放在角落里,奶奶每天细心到几乎是虔诚地擦洗,那上面也有一个相似的图案。我挺小的时候,奶奶跟我说过,那梳子上的花纹是爷爷刻上去的,兰花草。所以八九不离十,那木桶上的花纹也是爷爷刻的兰花草罢。

我没有见过爷爷,因为他在我尚未出生便去世了。父亲说,爷爷一辈子都喜欢兰花草,而且还是因为他觉得和奶奶的气质很相符,干净又雅致。

我还是在奶奶已离开人世才知晓的,那被我所“嫌弃”的兰花草,实则是这对早早阴阳两隔的伴侣相互间几十年如一日的怀恋与爱。在那小小的花里寄托的,三言两语远远说不清。

人不能归了,那纯白而深沉的兰花草,还在开罢?毕竟,那心中的花,是不会凋谢的。

【篇十:打开温暖的盒子】

耿直或许是个好性格,但是太过耿直,却未必好。

从小时候起,我说话总是不过脑子,脱口而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不会委婉一点,甚至有时说的话会伤到对方,哪怕是我最亲近的人。

妈妈有个十分精美的小盒子,是檀木做的,雕刻着小巧的花,散发一股淡淡的幽香。妈妈总是隔三差五地把那个盒子拿出来看看,仿佛对待宝物般,轻轻拿起,细细摩挲,我便十分疑惑:“妈,你为什么对这个破盒子这么好啊,不就是个破盒子吗?”或许是寥寥几句,却在妈妈心中泛起了阵阵波纹,妈妈怔了一下,以强忍悲伤的语调说:“它不是破盒子。”说着,便将盒子小心地放回原处。

我便十分好奇,到底里面装了什么,妈妈这么爱护,便打开了那个盒子一探究竟,只见一只温润透彻的镯子静处于盒子中间,镯子下面压在一张泛黄的纸,是很久以前的东西了吧。我读起了那张纸上面的文字:“女儿,今天是你结婚的日子,妈也没给你买过啥贵东西,这个镯子是我的妈妈传给我的,现在交给你。”外婆没念过多少书,所以字迹有些模糊歪扭,只能大致分辨出写得是什么。我在原地愣了好久,无声地讲纸条放回,学着妈妈的样子,轻轻地,慢慢地。此时,我才明白这个盒子的重要性,这个盒子里装着纸条,装着外婆对妈妈浓浓的爱,可是我一句不过脑子的话,却伤了妈妈的心。

我下楼,见妈妈又如往常般,在院子里的井水旁,清洗我们换洗的衣物,秋风萧瑟,叶子顺着风的步伐悄然落下,如枯叶蝶般,似盒子里的黄色丝绸。我走过去,见妈妈的眼角已经泛红,我牵起妈妈的手,手冷得刺骨,说:“妈妈,对不起,我那句话太……”我还未说完,妈妈便抢先一步:“傻丫头,妈妈都知道,以后不能这样哦,说话稍微委婉一点,不然长大了到社会上,可是要吃亏的。”说着,妈妈向我绽开笑容,如冬日里的暖阳,像春日里的花香,似夏日里的凉风,沁人心田。

或许我们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但是却不知道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伤害。在那以后,每当我想脱口而出不恰当的话时,总会想到那日的萧瑟落叶,想到抽屉里的那个盛满温暖的盒子,想到井旁的那个最爱的身影。

热门推荐
1蜘蛛的启示
2古诗词里的秘密
3难忘的寒假
4粉笔头有危险
5北京的冬天
6小猫钓鱼新法
7文学梦
8幸福的生活
9无锡小笼包
10放风筝
11美丽的濠河
12听水
13读《老人与海》有感
14我们家的特殊成员
15学会欣赏
16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作文
17未来的汽车
18金鱼
19品味成长
20住进岁月的白发
21信赖的升华
22离乡第一夜
23描写柳树的作文
24我最感激的一个人
25体育锻炼是快乐的
26我终于理解了您
27走过那流年
28生命中的刚与柔
29冷江鳖孵化屋
30看见这个水杯就想起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