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还是书信和电报。
我爷爷家里是书香门第,听爷爷说,当年母亲在外地求学,爷爷总会定期给她写信告诉她家里的情况,并叮嘱她在外一定要万事小心。父女俩来往的每一封书信,自从爷爷去世后母亲就一直放在书架上保管着。每一封家书,都承载着爷爷深厚而又纯粹的父爱,是爷爷和母亲之间情感的寄托与交流。母亲说,书信,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便利及联络速度。
那时,腰上别个BB机总让人有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优越感。在我很小的时候,老爸的腰间总是会别上一个BB机来跟别人交流,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当时一种时髦的标志呢!
BB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80年代到90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缓解了用电话排队的现象。
在我上小学时,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投币式的公用电话亭,专门用来给学生有急事需要跟家里人联系时使用的。一次,我借着有急事给家里人打电话的机会,好好体验了一次这个新潮玩意儿,令我印象深刻。
进入21世纪之后,通讯工具的发展显得尤为迅速了。各种手机频频亮相,智能型手机快速普及城乡。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智能手机软件的开发利用,越加丰富了通讯工具的功能:聊天、购物、学习、娱乐、视频、支付……几乎都超出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这是4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未来。最突出的是作为国产通讯产品的骄傲:华为品牌手机,如今因为其产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始终走在世界前沿,从而成为通信领域的领导性品牌世界三强。
回首改革开放40年,通讯工具的变化,让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来往和沟通越来越方便,整个地球,仿佛真的成了地球村,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啊!
【篇二:我为祖国点赞】
爸爸妈妈常说我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每天开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空闲之余还能根据自己的爱好练就各种本领。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的时候就没有我这么幸运,放学之后不但不能练就自己的特长,还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还记得小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回沿河老家,总是要坐2多个小时的中巴车,再走1个多小时的小路。一路上非常辛苦。可现在不一样了,高速公路通了,回家只需要30分钟就能到达官舟,从前的小路摇身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我老家门口,从官舟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我们任家沟啦!原来只有春节才回家看望爷爷奶奶,现在可不一样,每逢节假日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开开心心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心情无比高兴!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有事情找亲戚或朋友时,必须要跑到公用电话亭,通讯非常不便。再看看现在,拿起手机,手指轻轻一动,即使是去北京上海的大哥哥、大姐姐、小姨们,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联系。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信息时代让亲人们随时促膝长谈。
还有,以前想吃其他地方的土特产,需要自己去当地品尝。可现在不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商加入了互联网,每次妈妈就在网上给我和弟弟买好吃的,比如北京的烤鸭,新疆的哈密瓜,黄桃等等,爸爸喜欢的书也是网购。
总之,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欲购的商品。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快捷,我自豪地告诉世界:当然是祖国科技的进步!
我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点赞!
【篇三:因为爱】
卑微到尘埃,因为爱,开出一朵花来。——张爱玲
淅淅沥沥的雨如一卷轻盈的纱,缓缓地覆在这座小镇上。万物在雨中尽情吸收,畅快淋漓。只是,水滴中还渗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霉味,和阴暗的天幕,天作之合阴郁着。看不见美丽,也感受不到美丽。
在学校公用电话亭前,我畏畏缩缩地拿起电话听筒,嘀嗒几声后,传来了母亲熟悉的声音,我觉得分外安心。因为雨天没带伞,所以母亲要来接我回家。
因为家距离学校不是很远,所以我们撑伞回家,一路上,我们两人合用一把伞。她一只手搂着我的肩,一只手撑伞。那时我还很矮,走路也费力,于是她小心翼翼地挽着我,也让雨伞尽量往我这靠,不希望我被雨水溅到。
我一路上都没说话,也许是感觉到了我的不寻常,一回家她就询问我是不是有心事。
这天的作文比赛,我完全没把握住,这是第一次参加作文比赛,面对一张不带感情色彩的四开印刷纸,几个黑体字和偌大教室的严肃,我不知所措。心思凌乱又断续。字迹很潦草。因为是校内比赛,收卷人是班主任,她很快地浏览完我的文章,很失望地看了我一眼。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卑微到了尘土里,是一颗努力想要发芽绽放出美丽,却怎样也无法实现的黑色种子。我只想要表达,想要展现自己,却成了这样。
母亲那晚和我说了很久的话,关于未来的,鼓励的。她跟我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鸟,它唱的歌很好听,它很有才华。但却没有人注意它,像欣赏喜鹊那样倾听,它仍然卖力地唱,只为主人的几颗小米。后来,终于有一个小女孩注意到它。它从此更努力地唱。它想,即使为了这一个人,它也要唱。不久后,它被大家赏识,成为大家心中的美丽。
母亲离开我房间之前,说:“你想写,就写。我会看。”
我终于感受到,一种力量。是雨天依靠的温暖,是无助安慰的慈祥,为这一个人,我努力着,终于在如今发了芽,我为了一个人会努力地开花。不辜负她所期望的美丽。因为有爱,所以更美丽。在雨中,我又隐约看到,万物,因为雨水的滋养,生机,美丽!
【篇四:行走在消逝中】
骑着自行车嘎吱嘎吱地碾过水泥路,在弄堂中穿梭,“让一让”的喊声随着穿堂风一同袭来;街边路口,走进一间方方正正格子间,便能与与亲人聊上几句;“马兰花,马兰花,刮风细雨都不怕”孩童跳橡皮筋的声音,传入每家每户的窗户
上海,不知何时开始了蜕变。从原来的弄堂巷子,变成了如今的高楼大厦,耸立云间。从前的那些上海味道,已经成了消逝的风景
走进一个方方正正的格子间,投下两枚硬币或插入一张磁卡,与远在异乡的朋友通个电话,这便是电话亭。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电话亭,只听长辈说起过,以前大街小巷都有。
公用电话亭,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现如今,手机的广泛使用,推倒了电话亭红色的亭子,黄色的电话机挂在玻璃上这个风景,已经消逝了吧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见过,已然不再
依稀记得,那是六七年前。晚间,骑上一辆自行车出去锻炼。那时,还没什么人夜跑,马路上空荡荡的,有的,便是那灯火斑斓和上海独有的烟火气。小区门口,有一个自行车铺,老板是本地人,不记得长什么样了,只记得他很和善,有时推着车子去打气,我稚嫩的声音便传出来:“叔叔,帮忙车子打一下气。”他忙招呼我。好了后,我问他多少钱,他只是笑笑,摆摆手。后来才发现,那里打气从不收钱,打气筒常年在店外,可以随便用。不知什么时候,那家店关了,小屋子也被铲平,那个打气筒也从此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共享单车。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想过,会被取代
父辈的童年游戏,少不了跳橡皮筋。听妈妈提到过,那时没有什么玩具,有的也都是自己制作的。那会儿的女生,几乎个个都会跳橡皮筋,下课后,放学后,逮着机会就跳。两个人撑着橡皮筋,其他人在中间跳。看着妈妈那神采奕奕的样子,就可以知道,她们的童年,因为又这个游戏而充满了欢声笑语。人手一根的翻花绳,转瞬即逝,变成了电子游戏。我从未见过的,也从未玩过的橡皮筋,就这么落后了
那消逝的风景,我不曾玩过,就已消失
上海,不知何时完成了蜕变。但梧桐树依旧在原地,日日夜夜飘落的叶子,为那片空地遮风挡雨。
日月流转,时光穿梭,消逝的风景或许不能再现,但曾经的温暖却永久埋藏于人们心中,装点了岁月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