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论环保】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不顾破坏环境。
其实,赚取利润是每个人都有希望的,但如果将它建立在破坏环境之上,那将是更大的损失。因为破坏了环境,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遭到破坏,那我们人类将居无定所,即使赚取再多的金钱也于事无补。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比较低,但大肆的砍伐树木,已导致我国本就不多的森林资源更加微小。
悠悠中华,正是靠这地大物博的优势和千千万万辛勤的中华儿女共同创建的。几千年来,我国正是以这优势,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巍然屹立。清朝时期的中国不还以“天朝大国”自称吗?
然而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躯干渐渐空洞,壮丽华美的山川河流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臭气薰天的水沟与光秃秃的山林,辛勤劳作的中华儿女还在,但他们已缺少了一种环境的爱护意识。
古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在那里交陌纵横,黄发垂髻,怡然自得,然而这只是一个向往,如今的世界不可降解的白色塑料袋随处可见,噪音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不知人们在品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会不会联想到今天世界的状况。
记得小时候,天空是澄澈的蓝,但如今抬头仰望,天空是抑郁的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便是那些大型的工厂,他们排放的废气扩散到空中,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不少城市空气质量检测不达标,甚至有些地方还遭到酸雨的侵蚀。在那些地区,树木死亡,雕像被腐蚀,不知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否探究过。
其实,做到保护环境真的很简单,只要人们注意自己的举止,不乱丢垃圾;只要商户们不为谋取利润而不管不顾,而是对排放的“三废”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就行了。
如果人类做到了上述的建议,我相信,地球将会以一个崭新而又完美的形象面对人类。将会为人类的生活、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开在心灵深处的花】
春风徐徐,柳叶弯弯。阳光温暖地倾注下来,一股暖流传遍全身,我知道,那心灵深处的花正在悄然绽放。
一朵菊,是开在心灵深处的花。
你也曾怀抱着为百姓奉献的当官的心,却不想官场的尔虞我诈,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你看清了这昏暗的世界。失望、愤懑充斥着你的心。无奈之下,你毅然选择了归隐。这里“无车马喧”,仿佛就是那“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批源。一瞬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喜悦。你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隐居生活。即使每天“带月荷锄归”,你也不愿回归那凡尘俗世,只愿在此度过此生。
开在心灵深处的一朵菊,是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气魄。
一株莲,是开在心灵深处的花。
你是开在大唐盛世时的一株青莲。你缓步走来,便似那仙人下凡。曾经“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你也有过繁荣。力士脱靴,贵妃研磨,在你眼里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华出众只会被小人所妒忌。宫廷的腐败,君主的昏庸,终是洗去“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无瑕的你,前方等待你的是后半辈子到处被贬的坎坷。可高傲会允许你自暴自弃吗?不会。终是重新振作,达观笑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开在心灵深处的一株莲,是桀骜不驯的孤高灵魂。
在历史的长廊中,花开了又有了花落,潮涨了也有了潮落。就这样,在花开花落间,在潮涨潮落中,构成了古人名垂青史的精神,更里结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
一阵悠香飘来,门口的樱花开了。
一股微风吹过,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正在轻轻摇曳。
【篇三:家乡印记】
这是一个美丽清静的地方,在她的怀抱里,我感到很踏实很温暖。我深爱她透明的天空。眷恋她肥沃丰美的土地。她的人民勤劳朴实又不失热情。她的庄稼茁壮青翠。他的水甘甜可口,沁人心脾。她的空气漾汐着醉人的醇香。
记得小时候她并没有现在这么迷人,那时候,每天被奶奶从暖和的被窝中拎起,无精打采的跟着她去晨练,也许每天早晨都是迷迷糊糊的,也许是因为畏惧晨练,它在我儿时的印象中就像奶奶床底下积满灰尘的大木箱,是那样的苍老,那样的孤寂,离我又是那样的遥远,让我记忆犹新的只有晨练后的一个鸡蛋饼,一碗豆浆,亦或一碗馄炖。
有条河,横跨这座城市——通扬河。
涓涓流水,悠悠千载,碧色的通扬河半跨半围的流过,她的河畔,是我可爱的故乡,那里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有渔歌唱晚的温馨,有黄发垂髻的恬然。
站在桥上,伫立凝神,柔柔碧波,幽幽小镇,这一切勾成了一种极其和谐的家园氛围,一派欣欣向荣的祥和景象,一种安谧恬静的幸福生活。我并不急于离开,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召唤我,那条河流好像有很多话还未诉尽,有很多故事还没有讲完。它虽没有长江‘江间波浪兼天涌’的浩瀚壮阔,也无黄河‘咆哮万里触龙门’的磅礴气势,然而她却用她甘甜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用母亲般的柔情造福河畔儿女。
河的那头是繁华的市区,那里矗立着一座座新崛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穿梭如织,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化城市。那里的人没有扭捏作态的风骚,也不存在故弄玄虚的斯文,故乡的人啊,永远是那样淳朴善良,和蔼可亲。
风,柔和了许多,它带来了雨水,滋润着干燥的城市,城市贪婪地吮吸着,哼着悠扬的小曲儿,不论是正在建设中的高楼,还是古朴小巷里的叫卖声,亦或是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它们都共同演奏着城市的变奏曲,有激进,有舒畅,有优美,有低沉,当然也不乏出人意料的一个小插曲,它就像爷爷手中常握的那杯茶,不是大口咽下就能品出味来的,它就像奶奶的大木箱,不是尘封多年后一刹那打开就能明白的。没有人不留恋,也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
这就是泰州的魅力,也是我爱它的原因。
【篇四:雨碎江南】
江南,已然不只是一个地域而已。
所以那便摊上一幅中国地图在你面前使你圈画出这江南一地,也只能迟迟茫然,因为江南在众人心里,早已作化一个意象,就像水乡里的一叶扁舟,古城里的一支红烛,驿道里的一杯清茶,只是丝绰约的影像,探不着虚实,弄不清真假,却实实在在地在你的心间占下一席之地。
那如画的江南,它的背后永远是依依杨柳,潺潺流水,还有那悠悠一抹斜阳,轻轻一缕微风,这些风景你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d地一瞥而过,那样的景致就几近已有一股江南的意味了,只因为那是惊鸿的一瞥与难能可贵的偶遇,同样风景,人工打造的园林可能更在工艺上趋向完美,但多了一股世俗的味道,便也失去了我们追求的,在天地间清新自然的那一处江南,江南是所有人心目中剩下的一抹干净之地。
江南的美,似一点墨华开,浓淡分明,点点相映,接着是直接的线条温婉的勾勒,可能绘出的是一株杨柳,又或是一间木屋,更有甚者是一个俊俏的少年,秀美的姑娘,所以行文至此总算点到正处了,江南的吸引,绝不只是有山山水水的单调如一,让人心往神向的是千百年来那在江南小镇的故事,流传至今都令人心动。
那少年一身青色儒服,悄然立在榕树之上,极目眺去,水榭歌台之上,女子披了件紫织锦的衣裳,手上触着琵琶的琴弦,幽幽奏出华美又清丽的乐声,青青子衿,幽幽我心,彼时十年春秋,少年功成名就,回到这烟雨江南,那一处水榭歌台,佳人如期,嫣嫣一笑,眼波流转,道尽十年含辛相思,而后凤冠霞帔作了新嫁娘,一生相守相濡以沫。
又或是有那翩翩白衣的少侠,提了宝剑,剑眉星目,风流一生,终于在那红杏飘香的街口遇着了那位垂髻轻笑的女子,便安定下心中的漂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鼓瑟吹箫,相忘于江南。
江南的故事永远那么悠远,你似要抓住一丝尾巴,却发现那些人或事就像浮云一般在天际,风吹过便散了,那一丝存在的神明又不知飞向了何处而当风好容易停驻下脚步,却又早已经过了几个轮回,所以倒不如把那江南就永远存放在自己心里,适时在雨巷中,在流光里,掏出来阅读一番,便也就觉得此生不换了。
燃一炉幽香,读一段传奇,打开一卷古色古香的旧书,置身于一个虚幻而华美的世界,你也不必执着的想要寻得那方臆想中的山水。
江南,早在你思念之时便一瞥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