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趣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被称为“寒食节”,在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天,习俗可多了!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来历吧!
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叫重耳的人,与他的战友介子推在一起作战。在打仗的过程中,突然没有粮食了,这可把重耳和介子推急坏了,于是,介子推忍着疼痛,用刀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献给重耳吃。终于在十九年以后,重耳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上,也就是晋文公。于是,他决定奖赏那些在战乱时帮助他的人,所有人都奖赏过后,唯独少了介子推一个人。有一位大臣提醒了晋文公:“皇上,您还没有奖赏在战乱时帮助您的介子推呢,他曾经割下自己的肉给您吃!”皇上听了,一下子想了起来。决定重赏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并不在乎这些奖赏,便去高山里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因为母亲居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而且偏僻,为了找到他,晋文公就在山下派人放火,想把介子推逼下山来。但没想到:火烧的越大,介子推就和母亲越往山上跑,最后,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了。火停后,晋文公去山上搜查,最后发现介子推和母亲相拥的尸体,他们已经永远沉睡在一课大柳树下了。因此,晋文公感到伤心,便称这棵树为“清明柳”,还禁止人们在这一天用火,只能吃冷的食物。后来,人们就叫这一天为“清明节”。
怎么样,清明节的来历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篇二:读书真好】
我爱读书,书柜中有很多有趣的书。我每天至少读一页,不然就浑身不舒服。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从《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中,我知道了不要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从《狼和小羊》中我明白了合理的说话,可以逃脱风险;从《狐狸与山羊》中我了解到要看清事实,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长大了,小小的童话世界早已不能满足我的探索,我开始接触历史。我为刘邦的一统天下而欢乎;为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被烧死而悲伤;为吕布杀死义父而感到愤怒;为介子推割自己腿上的肉给重耳呼的忠诚所感动,那里,历史已成为我的朋友,我和它交谈着。
再大一点,我开始接触中外名著。从《小王子》到《泰格尔诗集》一路读书,我已经读了许多书。
春意盎然,鸟语花香,这时,可以读一些关于春天的散文,让自己能在春天探索更美丽的诗情画意;夏天烈日炎炎,可以读一些关于革命烈士的文章,让你感受到他们的坚持,咬咬牙就挺下来了;秋天秋高气爽,可以读一些中国名著,让自己同他们的脚步一起前行;冬天,冰天雪地,可以读一些励志的文章,使自己能够有毅力不怕困难。
书是钥匙,打开学习的大门。
书是粮食,获得无穷的动力。
书是挚友,同享快乐的时光。
书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它,我的视野就不会开阔。
读书真好!
【篇三:绵山游记】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一起去介休绵山旅游了。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
到了绵山脚下,我们统一由专门的公交车送往山上,都是盘山路。边走边欣赏路边的建筑,不由得心生感叹,就像整座建筑镶嵌在山上,青山环绕,白云相间,真的很美!
玩的最多的是在后山,清澈的泉水从上游流下来,空气很清新,丝毫感觉不到一点热。弯弯曲曲的路都是由石头砌成的,走不远会有凉亭、小凳子,让游客歇歇脚。我们边走边玩,不一会儿就走到了上游,瀑布很高,清澈的水从天而降,不由得联想到一句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爱绵山,我爱这大自然美丽的风光!
【篇四:我只是我】
一个人的人生中有很多“面具”,有的人喜欢躲在面具之后来掩饰自己的懦弱,有的人则选择蜕去一切,心中坚定:我只是我。
在古代,有人邯郸学步,也有魏国人管辂说:“人的名字是用来叫的,所以不应用尊称,应该直呼其名。”两人的思想正好相反。可掩饰的终究在掩饰中失败,再多的面具都不如做真实的自我。
奖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美好的,但居里夫人却看得很轻,她把奖金用作科研,把自己所获的奖牌送给孙女做玩具,她淡泊了荣誉,从不认为头衔代表什么,她只是做好她自己——一个献身科学的伟大女性。
而在文学与艺术的店堂里,人们会蜕去一切,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只是他自己,没有尊卑,当贾岛拿着诗稿做“推敲”之状;当韩愈离开他的高头大马;当两人忘情地研讨诗中的奥秘:静谧的夜里响起敲门声,树上的鸟静静地看着山寺门前的人影。月光撒在敲门人的背上,也在青天白日之时,洒进韩愈和贾岛的心里。旁边的随从是否已经看呆?他们不能理解:此刻的韩愈,不再是大官韩愈,此时的贾岛,不再是草民贾岛,他们只是韩愈和贾岛。一个人,活在文学与艺术中,就会蜕去束缚自己的茧,将精神化蝶。
介子推则是付出了生命,当重耳看着“他”时,又是否会在懊悔之中多一份领悟?寒食节已不再有,我们又能否记住介子推为了不受虚名的羁绊、想要平淡地活出自己所付诸的努力?
我们不需要面具的羁绊,每个人都应活出自我。蜕去一切,放声大喊:“我只是我!”
【篇五:为别人而活】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是的,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只有为别人而活,生命才有意义。
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遥想当年,介子推助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走投无路时甚至有过“割肉相救”之恩。主君一日飞升,亲臣携母潜入深山留言“使命已尽,拒不受封”。后来重耳开创一世政治清明,至此,介子推为主君、为生民、为万世而活,让自己的人生使命达到了至高的巅峰,这样的人生,才能为万世推崇,被口口相传至今。
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昭示我们,他收获了长存的亲情;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立雪中的旬粲肩头的片片雪花,它告诉我们,他收获了永恒的爱情;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听到挚友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提醒我们,他得到了如海深般的友情。这一切,都源于为了别人而活。正因为他们的心中不仅仅只盛得下自己,他们的人生才会收获超出常人的财富,这样的生命,才更值得。
鲁迅曾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分身求法的人……这都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们无一不是为别人而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周恩来从小发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活着,活在人们的精神里,这样的生命,不是更值得我们去铭记吗?
儒家处世哲学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韩愈一般,为了天下苍生不受蛊惑,上《论佛骨表》,被贬潮州仍“肯将衰朽惜残年”。与之相反,严嵩谄谀媚上,玩弄权术,只为自己谋取权势名利。“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历史,自会给后世一个公正的评判。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为自己而活,拘泥于自我。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为别人而活,成就生命的辉煌。
【篇六:“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想许多同学都知道这首关于清明节的诗,但是你们对清明节的来历是不是很清楚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国乱出逃,来到了一个非常穷的地方,这是他们的食物也没有了,身边只有介子推等几个臣子了。重耳因长期风餐日晒饿的快不行了,介子推偷偷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羹汤给重耳吃,但重耳并不知道这是介子推自己身上的肉,过了许久,重耳才知道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作了晋国国君后的重耳奖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臣子,但唯独没有介子推,许多人都未介子推鸣不平,劝他去面君讨赏,但介子推并没有去,而是带着母亲在绵山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极了,亲自带人登门去请介子推,但这时的介子推已离家去绵山。晋文公带人来到绵山,但莽莽大山,让他们无法找到介子推,为了将他找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火烧绵山。大火并没有将介子推逼出绵山,却将他活活烧死了。火熄灭后,大家看到的是介子推背着母亲,靠着一颗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见状十分悲伤,这时大家在树洞里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去时,发现那棵老柳树又复生了,所以,寒食节的后一天是清明节。
看了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对清明节有了更多的了解。
【篇七:意想不到的事】
星期三下午,快要放学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我的心咚咚乱跳,你们猜我为什么心乱跳呢?下面就听听这个故事吧!
上语文课时,老师说“执勤的,一会儿提前走,去执勤。”可我错听成一会儿全班下楼!
等老师说“好了,可以走了”,我就背上书包以三百六十码的速度冲出教室。一会儿就到了楼下,可为啥一个人影儿都没有?我在原地等了一会儿,当同学来叫我时,才“尴尬”回到班里。我的怀里像揣着十五只兔子——七上八下,心想:这下惨了,看来非得抄一篇课文不可了!
一到班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我仿佛听见有的说:“介子瑜真傻。”有的说:“是啊!是啊!真笨!”还有的捂着肚子,捧腹大笑。顿时,我觉得好羞愧啊,脸上热辣辣的。
但走到老师身边时,老师只是温柔的轻轻地拍我了一下,说:“真是比兔子跑的还快!”回到座位上,我这十五只兔子终于一蹦一跳地走了。
下次,再也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篇八: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说起清明节,就不得不说清明果。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就会早早地起床,到野外踏青,折柳枝,顺便找一种叫“茗”的野草(鼠曲草)。回到家里,爸爸给我编了一个柳帽,又在门上插上杨柳枝,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要把柳条插在门上呢?爸爸说:“插柳和吃清明果都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一位贤人介子推。”
据说当年介子推为了明志守节,不肯出山,最后被焚身在大柳树下,第二年,一同被烧的柳树居然死而复生了。从此以后,家家户户在清明节都要戴柳帽、插柳条,以此纪念介子推。
要做清明果了,奶奶把摘来的“茗”清洗干净,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妈妈在厨房剁肉馅,接下来就该爸爸和爷爷上场了。他两轮流上阵,不停地在石臼里舂打,直到糯米团变得翠绿翠绿的才停手。
这时候,妈妈把调好的馅料端了出来,全家人齐动手,包清明果……
夕阳穿过窗前的大树,洒进斑斑点点的日影。一家人忙碌了一天,清明果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顿时烫得我龇牙咧嘴。爸爸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晾凉了你再吃。”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一边吹气一边吃。清明果软软糯糯的,很弹牙,那种味道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全家人一边吃着清明果,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其乐融融,沉浸在快乐的时光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叫人“断魂”的不该是酒,而是美味的清明果吧。
【篇九:如火灿烂似水平凡】
灿烂的人生像火花般绚丽夺目,平凡人生蜿蜒成平静的细流缓缓流淌。
无论是如火的灿烂人生,还是似水的平凡年华,人生是不断地演绎着传奇的历程。当我们处于人生的鼎盛阶段时,不必害怕这过热的火花灼伤自己,只用尽情绽放,当我们漫步于清浅的小溪中时,不用担心时光的波澜不惊,闭上双眼且听风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茅庐雅对,隐于山野,身怀治世之才但不骄不躁,卧龙先生只是静静等待时机,当平凡之水幻化成万丈鲜红的波涛时---火烧新野,联盟孙吴,进军汉中,匡扶刘氏,步步为营,从此名声鹊起,世人无不敬仰膜拜,而诸葛先生,在我的心目中,还是那位羽扇轻摇谈笑风生的白衣智者,跌宕的一生深深的烙印在灿烂的历史扉页之中。
晋文公重耳未登位时,介子推一路护送他逃离危险的包围,还将大腿肉割下来当做食物,君臣相顾,两泪涟涟,而晋文公登位后却没有封赏他,介子推也没有邀功,而是远离了政治斗争的中心,在一片竹林中过着隐居的生活,抬头仰望星空,只剩下澄清如水的溶溶月色。
两种人生都有他独特的美好,在艰难困苦中锤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两鬓斑白时,不后悔自己早就布满老茧的十指;在平静微风中休憩,踏踏实实过着自己的日子,我们身着布衣时,不后悔每天的粗茶淡饭,与世不争。
但平凡并不是平庸,并不是游手好闲一事无成,平凡可以酝酿出伟大,宁静也可以迸发出灿烂。列文虎克几十年如一日终于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他将他粗糙质朴的生活耐心的打磨成一代经典;西服松散,头发蓬乱,酷爱喝酒,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竟是伟大的爱因斯坦,他面向着曾是故土的方向,醉心的拉着他的小提琴;南丁格尔那普通却温柔的护士形象让后世永远铭记;高尔基在灰暗的社会底层度过的童年助他成为文学大师。可如今有些人早在平庸中褪掉了个性和热情,浑浑噩噩的消磨着一层不变的生活,有的人会说,那些风光的成功人士不都是富二代官二代吗,我们这些普通人怎能拼得过他们,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在平凡中摸索不平凡的路途,才会找到属于你的灿烂的焰火。
灿烂与平凡相较,就如同火与水的交织,就像人生的交织,灿烂固然很好,平凡也很重要,人生的丰富多彩,似夏花的无尽灿烂,如流泉的清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