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懒散是一种病】
懒散是一种病,但似乎没有多少人在意他,任其发展,一些简单的事都不想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都要留到最后一天。这些人就是典型的先甜后苦。
回家第一天的我就拿起了手机,边上网边策划,策划什么呢?当然是策划作业放在什么时候写合适啦!一回家总喜欢先玩,而不是做正事——这是懒散的症状一。妈妈来催我写作业,我只是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没事的啦!会写完的。”妈妈也没说什么,让我自己看着办。对事情不在意根本不当一回事——这是懒散的症状二。我心里觉得:反正计划好了,肯定能写完现在就先玩了呗!到了计划好的时间又不这么想了,决定再计划一遍,然后继续玩。计划了,但没付出行动——这是懒散的症状三。
症状一:这种人喜欢先甜后苦,总说想着先放松,其它什么事之后再说。就算只是耗费一分钟更或者只是动一动小指的事,他们估计也要往后推。推到最后再动手。治疗:要懂得先苦后甜,要明白先尝受苦难然后再接受洗礼的舒畅。先休息固然是好但心总是悬在那里——毕竟还有事未完成——那便会休息的不安稳。但若是先完成工作,再休息,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就不用担心还有事为完成,能好好地休息了。明白这些相信许多人会选择先苦后甜。
症状二:不将事当事,要么是太自信,要么是对事情都无所谓。前者虽说是好事,但太过自信终究不行,凡事不能太过。后者就是一种心态,但这种心态不可取,人活在世上不能没有追求,不能对事情无所谓。治疗:前者要收敛,不能太过自信。自信固然是好事,但也要学会限制。人太高傲也不好,你认为这件事能完成但你若完不成呢?后者要学会在意,你没有在意什么事就相当于没有追求,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学会在意事情。
症状三:懂得计划,这是好事,这些人会事先计划好,但不会付出行动,总是先把计划中间的时间空隙提取出来,使所有工作都挤在一起。这会很累。治疗:计划这一习惯可以保留,但要学会实践,要实现自己的计划,不能总想着延迟。而且要明白:“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还是要学会随机应变。
这三点症状改过之后,懒散这一毛病肯定烟消云散。网上不是流传一句话吗?“有病,得治。”的确如此,不论是身理还是心理上的病都得治。让一个人活得更好,在体质和品格上都能做到完美。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正因为网络正在被大范围应用,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的生活逐渐地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社交……在我看来,这些碎片划打扰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当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充满了我们的生活。原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因手机的打扰而无法完成,它将我们的时间分割开来,引诱我们去上网,导致无法集中心思完整做完一件事。
不仅如此,网络还是不是推荐一些时事新闻、娱乐新闻等。然而在推送时,我们看见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些文章多少加入了编者的主观思想,有些甚至将事情夸大,吸引热点。这些消息却让我们认为事情的原委我们完全掌握,阻挠了对真相的认识。微博中还有一些小标题,人们只是在浏览,并不是在阅读,久而久之,人们交谈时只会说出几个短句,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真正的观点。
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也带给我们许多困扰,这些问题应该被解决。
在生活中,如何不因网络问题使生活破碎成了主要问题。首先应做到自觉、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求必须在时间限制内完成任务,提高效率。不能因网络将时间破碎形成得过且过的心态。在阅读新闻热点话题时,我们要去主动认识事情,不能做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人。做到真正理解事情发展,对事情有着自己的思考,自己对事情的态度,不能被别人的观点左右。少去浏览,多加思考,深入研究对事情的认识,远比只看不动脑来的好。
网络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吸引。成为一个善于利用网络的人而非被网络奴隶的人。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更要提高效率,自觉自律,不被诱惑,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做事认真完成,不能得过且过。在了解事情时,也要从各个方面了解清楚,不能被网络阻挡认知,更不能只了解他人想法,要自己对问题进行思考,用自己的思想看待问题,用良好的心态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在碎片化的日常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