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他父亲的作文

【篇一: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对自己的尊重。孔子有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君子做人诚实,所以心不虚,可无所顾忌,坦荡荡地过日子,是尊重自己的体现。而小人却过着不安宁的日子,是对自己不尊重的表现。狼来了的故事让人深思。孩子两次欺骗了村民最终他的羊被狼所吃掉,而他也失去了农民对他的信任和对他的尊重。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诚实可贵,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德莱赛说:“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可想,做人首先要学懂的就是诚实,否则,任何事情都变得毫无价值可言了。小华盛顿砍了他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但他父亲被小华盛顿的勇于承认错误,诚实所感动,最终原谅了小华盛顿。如果小华盛顿没有了做人的根本,他父亲也不会原谅他的。做人要明白根本是诚实。诚实可说是成功之河的源头,是建筑大厦的基垫。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唐太宗时期,他坚持以诚治天下,决心不能采用诡诈的手段对待臣下。唐太宗坚持自己处事的原则。让我深思,处事是需要原则的。若没了原则,处事会马马虎虎而不能成就事业,不能成为高明的统治者。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他能赢得所有人的心。”许多人都会伪善,但唯有真诚的人可以坚持处事要诚实,做事可以得心应手。

其实,人世间上从古至今,都有许许多多对人,处事诚实的人。他们的精神会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诚实将会变为我们人生中的财富,一生也用不完的财富。让诚实变为我们心中的精神力量而飞翔吧!

【篇二:论语读后感】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热门推荐
1写给时光的感谢信
2森林运动会
3可爱的大熊猫
4有你真好作文记叙文
5小松鼠偷椰子
6八年级语文作文
7窃读记
8辩论的靶心
9我最崇拜的人
10快乐,可以很简单
11最美的风景
12生活万花筒
13我喜欢的水果
14清与浊
15今天爸爸妈妈不在家
16国歌博物馆参观记
17蚕宝宝成长记
18守诚立信
19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20知识滋润了我的心田
21榕树下
22那时花开
23雪魂
24拒绝支离破碎
25啊!爱我校园
26听风说话
27致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28普法教育读本读后感
29游橘子洲
30读《笨狼旅行记》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