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祖国在我心中】
曾记得,看过一则中央电视台爱国主题公益广告《今天我们这样爱国》,没有单纯的口号和说教,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温暖和地气。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宁死不屈。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
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热爱祖国、把祖国放在心中并非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也不一定是大英雄才能诉说的情怀。爱国,也可以是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爱国首先要从爱家做起。我生活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要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出必告,返必面”,这是我们家的常态。家人过生日,或是节假日,煮一碗寿面,分吃一个生日蛋糕,炒几个可口的小菜,或是外出旅游,全家人一起互相祝福,其乐融融。家里谁遇到困难了,大家出谋划策,嘘寒问暖,相互鼓励着,一起渡过难关。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不平凡的国家公民。用爱呵护家,用心维系家,家和万事兴,家和国兴旺。
去年夏天,武汉遭遇特大暴雨,部分郊区河流出现险情,城区部分地段严重渍水。抗洪官兵、公务员、党员干部,他们扛沙袋,堵险情,夜以继日地抢排渍水,站在齐腰深的雨水中为行人指路,巡查受灾情况,为困难居民送菜送米、宣传卫生知识。他们坚守岗位,履职尽责,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默默付出,辛勤工作,发出一份光和热。他们这种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也是爱国。
随时带着一颗爱心,关爱身边人,关爱需要帮助的陌生人,这是我对爱国的另一种理解。在社会上,我总是面带微笑,对路人颔首点头,向他们传递一份友好;进电梯时,我主动按下开关键,等待他人上下电梯,为他们服务;进出楼栋,我习惯性地扶住门,让老人和小孩先行。我愿用我的热忱,融化所有的坚冰;我愿用我的善意,让他人感到温暖。谦和有礼,遵守规则,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形象,都见证着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祖国在我心中,这不是单纯的一句口号,它需要千千万万人用行动来浇灌。
【篇二:家乡的风俗】
听,霹雳啪啦的鞭炮已经响起,这意味着新年到了,一想到新年就会想那些好吃又好玩的。
不错,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四日,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早早的我们吃过晚饭,奶奶把糖果、甘蔗、橘子、白果、寿面等等,摆在灶上,然后插上蜡烛,点上香,再倒上十杯红酒,就大功告成了。哇,我看着灶上有好多好吃的,让我直流口水。我想偷偷的吃一个,奶奶应该不会发现吧?"当我手刚碰到糖果,就被奶奶看到了。奶奶说"你这个馋嘴猫,现在还不能吃,先让灶王爷先吃,吃饱了才能上天跟玉帝说好话。"
只见奶奶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里还说着"糖甜,甘蔗甜,灶王爷,灶王奶奶,吃了上天,希望你们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我也学着奶奶做,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保佑我们全家老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保佑爸爸生意兴隆,再保佑我和姐姐学习进步,聪明乖巧。"
过了一会儿,灶神吃饱,奶奶把好吃的端上来,我和姐姐抢着吃,今天让我一饱口福。
我喜欢祭灶节,喜欢过年。
【篇三:天上那颗最亮的星】
小的时候总记不住自己的生日。
直到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夕阳红艳艳的,洒满了小道,没心没肺的我一路踢着石子,采着沿路的小花。远远地就望见小屋前母亲伫立的身影,我飞奔过去,搂住了她的脖子。母亲领我到饭桌前,只见桌子上用另外一只大碗扣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那碗香喷喷的西红柿面下面还隐约卧着一颗鸡蛋,上面撒了些葱花和麻麻花。我明白,我的生日又到了。
母亲坐在桌旁,含笑看着我吃。那神情,仿佛此刻过生日、吃“寿面”的不是我,而是她。
我的生日年年都过,母亲都记得,可是母亲却总记不住她自己的生日。有时,母亲会在撕掉一张日历时浅浅地说:“哎呀,都忘记了,昨天是我的生日!”
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在吃寿面中长大了一岁又一岁,而母亲总是在充满肥皂泡的洗衣盆边和撕日历时的惊叹声中度过了她的一年又一年。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两鬓出现了细细的银丝。而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好像一次也不曾为她自己过过生日。
每回见母亲撕下那张记着自己生日的日历,我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母亲过一回生日,但一次又一次,我总是没有记住母亲的生日。
上了初一以后,我终于记住了。
那天正好是周末,我从学校回家,母亲下地干活去了,我在家里忙活了好久,在焦急中企盼着母亲早能早一点下地回来。可是太阳落山了,还是不见妈妈的身影。
夜色渐渐笼罩了四野,一颗颗星星次第亮起来,在那颗最亮的星星陪伴下,妈妈终于拖着一身的疲惫踏进了家门。
母亲惊讶地望着我做的那碗面条,呆住了。
我递上自己做的贺卡微笑着说:“妈妈,祝你生日快乐!”
母亲默默地看着贺卡和那碗热了又热的寿面,慢慢地抬起头,眼中闪着泪光,拉着我的手看了很久,说:“孩子,你长大了……”
是啊!我这个农家的孩子也该是长大的时候了。
而此刻,我分明可以看到,妈妈的泪光中也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是那颗星星一直温暖着我,照耀了我,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