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乡的瀑布】
看着清澈的细水划过我的指尖,我不禁又想起了家乡的望乡台瀑布。
那环境是美丽的。
银白的顺着霞色的岩石飞泻而下,与翠绿的苍松古柏交相辉映。那一道银链像大山的头饰;又像上天落下的一片轻鸿羽毛;更像银河之中不小心撒落的星光。丹霞的岩石,银白的瀑布,苍翠的古柏,这三种本不相同的颜色却在这里和谐的相融,相处,没有一点冲突,更没有一丝别扭。只有那丹霞的地貌亘古不变的伫立,银白的瀑布一层一层地飞泻,苍翠的古柏生机勃勃地仰望。
那声音是悦耳的。
这里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上演着演奏会,瀑布的“哗哗”为主唱,溪水的“汩汩”为伴奏,风儿的“沙沙”为拍打。瀑布拍击石头的力度有大有小,声音也略有不同,小时为安眠曲,大时为狂想曲,无时无刻都不相同,变化莫测。溪水的伴奏虽小,但对那瀑布的声音进行了打磨、抛光、润色,让瀑布少了一丝尖锐,多了一丝柔和。小草们都听醉了,不停地摇曳,在风中聆听,发出了沙沙的声音,那是大自然对自己杰作的认可与掌声。
那感觉是美妙的。
来到这里,首先迎接我们的正是那清凉的水雾,它不多,也不少,刚刚提起我们的神志,却又不打湿我们的衣衫,为我们洗去了疲惫,洗去了忧伤,更洗尽了铅华。那冰凉的感觉更是丝丝渗入,凉到了心底。红、白、绿这三种颜色也在慢慢地深入我们眼底的疲劳,让我们长日过度运作的眼睛终于可以休息,让我们的大脑也渐渐放松。这里更是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泥土淡淡的芳香,树叶独特的味道,泉水潮湿的感受,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水泥钢筋中的人们,终于唤醒了心底大自然真正的气息。
清澈的细水还是在慢慢地划过,可那家乡瀑布带给我美丽的环境,悦耳的声音,美妙的感觉,却在我心中久远不忘。
【篇二:高中军训日记】
盛夏已逝,秋色渐浓,烈日依旧。晚风吹拂过发梢,怎能不忆起初次军训的感触。
步入高中,谁能料到原本成绩并不理想的我竟名列前茅,倾刻间就背负了无数责任。
荣幸被选为舍长,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非如此。我需要照顾好组员的'情绪;时间路线;卫生等等。可今天的我将舍长之责才丢到脑后,在发现组员说话时并没有及时阻止,吵喧声漫延至整个走廊。在打扫完卫生时也没整体检查一遍细节,导致被检查出问题。一切的一切是我还未承担起这新赋予的舍长之责,初逢责任,无助,担忧,更有无措,错误也将一个个接踵而至。随时间流逝,我也应多把时间放入宿舍的管理上,既已无法改变,便只顾风雨兼程,担起舍长之责。
啴噪林遇静,鸟鸣山更幽,因身高被选入军训队伍的第一排。一个位置却应担起班级荣誉,在做停止间转法时,我总容易出错。动作主要应注意是以脚跟为轴旋转。听口令时应全神贯注,在听到转时才真的转。转动要到位上身应直立,手紧贴裤缝线。目视前方。同时所有收脚动作都应迅速,有力的收回脚跟磕脚跟。军训,严肃,庄重,而每位同学都被给予了相问的责任。每个人做好小我,方能成就大我。
高中新的艰难险阻如期而至,我也应担起自己未来这一责任。班级中同学分数相差无几,几乎站在同一起点的我们,更应将处处落实放入每天中,作为美术生的我距高考仅剩六百五十天左右。想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就应不断落实好基础,再抓难度,一定要利用好小时间抓紧学习。
余辉渐落,霞色满天,第一日军训落下帷幕,难忘,那初逢责任的感触。
星光不负追梦人,山河眷顾奋辑者。
【篇三:那一次我长大了】
鸟儿能在空中自由翱翔,是因为第一次展开翅膀时它的母亲把它从巢穴中推下了树枝。
——题记
三年级时小学因要重新装潢,我们去一所较远的中学借读了一学期,所以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成了问题——父母在我放学时还没下班,于是随着父亲紧蹙的眉毛渐渐舒张开来,一句“也只能这样了”开始了我的“公交生涯”。
“公交卡就在你的胸卡里夹着,上车时不要和别人挤……嘴巴学甜点,不知道路就问警察叔叔……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要吃……”还在痴痴像一杆路灯一样立在校门口,眨巴着像闪着的灯泡的眼睛回想母亲叮嘱的我,才发现校门外已空旷得只剩我一人了,好似荒漠中一颗低矮略微歪斜的仙人掌。
一阵凉风吹过,夹杂着夜来香的气味,我双手紧抱着肩膀颤抖了一会儿,肚中一阵痉挛。我露出苦色,鼻中一酸,眼泪像躲在城门后的千军万马,仿佛旋即就要倾城而出。我用牙齿咬了咬下唇,指甲抠了抠手心,想想认为哭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或许一个路人过来还会暗暗讥笑呢——于是我坚强地迈出了第一步——就像开车那样,不松刹车永远前进不了。我那时候怎么会懂得这种道理啊,但前进的步伐还是随着落日的下沉不自觉加快了。
暮色很美,而心中早已无暇顾及,因为心神早已随着脚步错乱起来。黑夜就像一位厉师,越害怕它它就越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临。我的脚步仿佛已经把大地分成了两个世界,一半霞色淡黄,一半阴黑笼罩。夜风逼迫着我奔跑起来——我不敢正视前方——低着头狂奔。余光下的道路上汽车疾驰,自己却仿佛已超过了它们的速度;蝉声鸣鸣,不知是在鼓励我还是别的什么;夜来香的气味更浓郁了,我不知道它预示着什么,但突然,我眼前一亮——是的,正是车站——虽然灯的光线本身很暗,但此刻,它在我看来是那么亮……
以后再走这段路时,远没有第一次那么远了,但如果没有那第一次呢?如果人生这本图画册中,那一次永远没有被填涂呢?但幸好,成长的阶梯中,那一次已经被我铺好了。
【篇四:等待霞光】
春的气息已流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却还在念去年的夏。
清晨的太阳按时按点地出,正午毫不吝啬地将阳光普照黄昏,悄无声息地落下,不留痕迹。是不是清风吹淡了太阳的热烈,是不是初醒的万物把春景盖着一丝薄纱,将它变得太过腼腆,夏的浪漫,夏的绚烂,夏何处寻觅呢?黄昏的晚霞,灿烂的红光,今在何方呢?
其实,我有这怀念,全因为那迷人的晚霞。曾经的教室是在顶楼的最左侧,远处的高楼与楼室的门框中间留出一大块空隙,我恰巧坐在最后一排,一个奇妙的视角,使红霞像一幅被上了画框的画那样,不偏不倚落在我的视野里。我所见的晚霞,大约分为两种,一种仿佛是云彩被太阳烤得通红,在天上一片片,一朵朵,都泛着红柚子粒般的晶莹。有的浓重,红的艳丽而略显夸张,有的轻柔,粉白的光晕微微泛起,深红的边缘光环似与暮色融为一体,小团小团的云断断续续布满天边,像出自于莫奈笔下,碎杂但不凌乱。还有一种,出现的次数更多,那是一片从地平线漫上的光,像个粗心的画家将橙红的颜料打翻在了画布上似得,不到半个钟头的光景,就从一根线爬到半边天,这种霞色泽则更加柔和淡雅,平铺视野,是一种静态美。
那时,几乎是每天,夕阳会将它的光透过后门映在我的手上,映在我的书本上;每次走过走廊,都能瞥见它在天边微笑。在我忙碌了一天的学习后,都有晚霞使我神清,夏风使我神怡。这使我有一种感觉,我与夏夜的晚霞,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缘分。
所以,在春的脚步中,就先等待吧!等着夏带着它可爱的霞,从春的襁褓中萌发。
【篇五:听海的声音】
以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去海边看海景,观日升日落,看潮起潮退;踩柔软的细沙,听海域的声音。在2008年的寒假,我如愿以偿去了三亚避寒,看海。
海边的日出日落相当值得一看。早上,太阳如羞涩的少女一般慢慢地从海平面升起来,它冉冉上升,似乎怕人瞧见,而后慢慢地从海面探出了头。看完日出,你可看过海边的日落?一个人观日落尤其有意境。当它缓缓退出了大地的舞台时,万物因此都披上了霞色的纱衣,为即将到来的午夜而庆祝。它以永恒不变的形式退出,嵌入海底,消失于天际。当我看到太阳落下之时,心里突然开了一个口,倍觉失落,海也似我一般,为日落而失落,向海中退去,与太阳共同消逝。那声音似夸父的双脚,踏在地上,共同追逐美丽的太阳,在我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
海风时而掠过头顶,时而拂过脸颊,温和的感觉在心底蔓延,无限扩大,散开整个心房。在这样和煦的日落中感受着海风的柔和,就那么柔柔地感受着海风的那份惬意,内心也跟着海风的声音逐渐安静。海风的声音不似春风般柔软,也不似北风般凛冽,海风中总夹杂着温暖,大海与海风一般演奏着这澎湃的合奏。
在海边,心情相当于宁静。海风吹在脸上,海水打在脚上,没有任何繁华喧嚣,只有此时的宁静。如果你也有幸到海边,一定要听听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