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情境的作文

【篇一:《乌合之众》读书笔记(1):脱书印象】

在说《乌合之众》的具体内容之前先谈谈我的读书观。

一、读书的“整体观”

脱书谈书,有时难免流于流水账。

但是我以为,这是掌握一部作品的很有效的一个方法。

至少对于我目前的状态而言,这是一句实话,也是一句无奈之肺腑之言。

原因很简单,我没有办法记住书中的很多细节。有时候,读完一本书,留在心中的仅仅是一个观念,甚至只是一个概念、一种感觉。

这和我的学养不足很有关系。

但是这也有好处,有的时候,脱开细节,方成其本质。

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现在的一般做法有本质主义,也有非本质主义的。而介入问题的研究,有的时候需要的是非本质主义的精神。即,把本质当作灰箱,着手研究具体问题。

这里可以先提一句,我比较认同所谓“结构主义”的思路和“解构主义”的思路。

二、乌合之众与社会心理学

有一个词,叫“群氓”,这里不取其极端化的意义,而仅取其“群众”的释义。

个人第一次面对“群氓”这个词的时候,从中读出了精英论的论调。的确,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笔者带有一种把自我与大众区隔开来的精英式的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谁能保证自己不是在五十步笑百步呢。

群氓与精英,看似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实际是一体两面的。

精英论,在我的语汇体系中,第一次拿出来用,是在交大读本科的时候,讨论治理者的构成问题的时候被拿来使用的。

即,国家究竟是应当交给精英来治理,还是应当交给大众。目前的一个比较通行的解决办法是“代议制民主”。

说完我探讨“群氓”的来由,下面开始说一说个人对于社会心理学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是成对出现的一组概念。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情境下的人格稳定性;而社会心理学大体研究的是特定人格特质下的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反应机制。

看起来,像是逻辑上的一个嵌套结构。

所以,很多时候,个人认为,单单研究一者,容易失之偏颇。当然这里涉及到【科学哲学】的问题,老马会在阅读一定资料的基础上,为大家分享我的心得的。

以上论述了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的关系问题。

说到社会心理学,不得不提到社会。

勒庞这里的“社会”,还是比较中观意义上的了。

这也是许多人读了《乌合之众》之后对作者勒庞抱有微词的一个源头。囿于勒庞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一些结论在某些人看来会有些失之偏颇。好比当下的人评价马克思一样,也要有所辩证地看待。实际上,马克思本人,就十分反对静态地看待问题。

勒庞对群体的洞察是:群体会使人趋于愚昧。

当然,这只是我很粗浅的一个概括。接下来对书籍的详细解读,将和大家一起看看,勒庞是如何将这个论点逐步展开的。

笔者打算考察出勒庞书写这本书时的草蛇灰线,再作辩证看待。

【篇二:感受书中的乐趣】

书籍,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不同的一面;书籍,是一块面包,可以让我们尝到食物的美味;书籍,是一扇窗户,可以让我们推开窗看到不同的风景。

在二三年级时,我总会看一些有趣的作文或卡通画,直到五年级时,我无意间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水浒传》。拿起书,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林冲棒打洪教头后,逃出了监狱,到一个地方看管草料,他出来打酒,恶人来将草全部点燃了,那熊熊烈火和皑皑白雪相对比,真是冰与火的对抗。那时,我不禁在想,这样的场景真是既美好又可怕。雪花纷飞,而大火熊熊,我仿佛看到了善与恶的不同结局。

现在,我拓宽了我的读书面,已经开始读了一些优美的书籍、诗歌。而让我影响最深的便是那篇《下雨天,真好》。

我刚开始读那篇文章时,只知道这篇文章很优美,可是,当我真的融入这篇文章的情景时,我感受到了从来都没有过的那种感觉。文章中写到,杭州的西湖,风雨阴晴、风光不同,然而我总喜欢在雨中徘徊。读到这里,我眼前忽然涌现出一种画面。我从平湖秋月穿过林荫的小路,走向孤山,打着伞慢慢散步在雨中。走进凉亭中,望着那碧蓝如玉的湖面,一片又一片的梅花瓣落在上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梅花湖。我久久没从那个情境中出来,在神仙似的情境中依恋不舍。那蒙蒙细雨在雨伞上滴滴答答,而溅起的水花落在脚下的落叶上,形成了一面独特的风景。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渐渐地懂得了用心融入书中的方法,让自己也像作者一样用心感受到书中的风景,用心读懂书中的美好。这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书中的美妙和乐趣。

【篇三:谁改变了环境】

每当我们嗅到身别的河流不停地散发出恶臭,每当我们见到黑烟在空气中弥漫,每当我们听到卡车在突兀的荒山上轰鸣着运输矿石……我们是否曾忆起老照片上那澄清的滇池?当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出现时,我们会想到:“是谁,改变了我们身边的环境?”

将近一年前,我曾经去过远方的黄土高原。当我行进在祖国西北的山间时,荒凉的近乎毫无生机的情境使我万分震惊。放眼望去,满目的疮痍跃然心头。山坡上,不见丁点儿绿色,有的只有松碎的黄沙。每有一阵微风掠过,几粒石子便会“应风而下”,随即领着大批尘土奔然滑入山边的河水中。山上仅存的些许小草,也被黄沙覆着,不时摇着颤颤巍巍的身体向世界哭诉。

触景生情,我又想起来我的家乡。城边的滇池不时散发出腥臭,乳白的泡沫在黑波上翻腾。城内,无数穿城而过的河流又以它们的黑、臭、毒共同构成了一道高科技城市中的“风景”。而昔日那夕阳下,孩子们在盘龙江中尽情欢乐的情境早已灰飞烟灭。

是人啊!是人类让远古的自然之情消失的无影无踪。五千年前,黄土高原恐怕还是“绿色高原”,而50年前的滇池一定是那么的清澈、醉人……

是的,人类的科技水平确实很高。高到可以让亿吨钢铁上天,可以让万栋高楼拔地而起,可以让难以计数的分子,原子构成美丽的图案。而与此成正比的,则是人类本身那无以复加的破坏力:用气体在臭氧层上打洞,让锯子在林间“欢舞”,使地底的宝藏日益枯竭。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用高科技改善了自己的生存条件,却又以使清秀的自然变得肮脏不堪作代价?

唉!事已至此,人类也就只有继续改变环境;不同的是,今天的改变,是要让它变得美丽动人,要让高大的搂宇矗立在鸟语花香,树木葱茏的世界里。

谁改变了环境?谁又可以改变环境?如今,一个共同的答案出来了,它就是我们自己——人类。

【篇四:有惊无险】

天阴阴的,我们迎来了第一节课:作文。

老师向我们走来,冷冰冰地说:“今天我托了你们家长的请求,叫我查你们的背书能力怎么样,你们赶紧背21课太阳吧!”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我心想:老师平时时都笑眯眯的对待我们,今天怎么就这么坏呢?我的心怦怦地跳着,生怕自己背错。老师继续说着:“背错一个字,就罚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抄五遍。”我吞了一口唾沫,好恐怖,抄五遍呀!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雷鸿自信地说“我会背了,然后胸有成竹地站起来,背道: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老师一说:”有个地方背错了,下课留下来抄五遍,雷鸿伤心地说:“oh——no下课要留下抄课文了,我不要。”

“下一个是谁,”老师说道。她一听杨铮背完了,就叫他站起来背,没想到他比雷鸿背得还要少。老师又说:“错了,没有‘都’”下课留下来抄五遍再回去。”我想:这么同学都背错了,我还不会背呢!上天保佑,上天保佑,希望老师不要抽到我,我自言自语地说。

老师一脸严肃,她扫视了大家一番,同学们马上都低了下去,身怕被老师点到,老师说:“王韬背。“王韬全身发抖着,还没背几句就错了一个地方,他慌张地看看老师,老师又无情地说:“你也抄五遍。”全班安静着,就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清清楚楚。

老师走来走去。下一个倒霉蛋是谁呢?我又吞了一口唾沫,不要请我呀,上天保佑,上帝啊……突然老师笑了一声,说:“这只是创设情境。”什么,只是创设情境?“唉——”我长吐了一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教室里响起“沙沙沙”的动笔声。

今天真是有惊无险啊!

【篇五:流过眼泪之后】

成长的过程,不仅有欢笑,也难免会伴随泪水。

还记得那节语文课,张老师边分发成语基础检测考试卷,边说道:“这次考得最好的同学,得了96分!”“哇哦!那么厉害!”我不禁发出感叹。很快,试卷发到了我的手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红色的圈圈与一条条红色的横线,我的心情顿时灰暗下来。错题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在我的心头,大大的“66”像一块巨石,悬在心边,使我喘不过气来。我的眼眶越来越红,鼻子越来越酸。突然,一滴豆大的眼泪滴到了桌子上。我哭了,我拼命地抑制自己,可眼睛就像一个坏了的水龙头,眼泪不停地流出来……

流过眼泪之后,我陷入了沉思:这次测试我之所以才得了66分,一方面因为我平时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考试之前又没有认认真真地复习、朗读大全知识。另一方面,考试时我没有认真读题,比如一题简单的填空题“七……八……”,想当然地填入了“七嘴八舌”,竟没发现题目要求需要填写一对近义词成语……结果错失了好多题。

我很清楚:流泪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要迅速地从阴影中走出来。自那以后,我积极吸取教训,课余时间,总会拿起知识大全,一丝不苟地巩固基础知识、预习新知识,时而一边阅读一边默念,时而拿出笔记本、涂涂记记,时而闭上眼睛回忆学习内容。当旁边同学欢乐嬉闹,我准备加入活动时,那次伤心流泪的情境就会浮现在眼前,我又坚定地坐回座位。当邻居邀请我出去玩耍,正准备答应时,那伤心流泪情境又会浮现眼前,于是,我又委婉地拒绝了邀请。后来补考时,我考出了100分的好成绩!

在接下来的学习考试中,我始终牢记妈妈的叮嘱:字迹清晰、仔细审题、认真答题、规避错误。有了这一考试法宝,加上平时预复习打下的扎实基础,我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低的分数了。

温暖平和的成长岁月,伴随着周而复始的快乐,尽管有时我会因伤心而流泪,但总结错误,努力之后,换来的却是经验的积累和成长的快乐。

【篇六:一张触动心灵的照片】

“又是新的一周,又是一大堆的课外作业……”

周一下午放学回到家,我一如既往地开始做家庭作业。正在写着作业时,在一旁上网的爸爸好像看出了我做作业有些慢,把我叫到电脑前,让我看了一张网上的照片。

站在电脑前,眼前的照片让我惊呆了:照片中一个和我年岁相当的女孩子,正在举手发言,她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神情专注。可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她身上的衣服破旧得让人无法相信。

我久久地凝视着照片,想到她每天在艰苦的环境里学习的情境,也想到了自己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情境。如果自己不能认真地学习,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呀!

想着想着,我让爸爸把照片保存下来。我要让照片成为激励我认真学习的原动力,更要像照片中的主人公一样,不去在乎外在的穿着打扮,而是注重内在的品质。她的内在品质就是:艰苦朴素,不畏艰辛,认真学习。

如果一个人每天穿着漂亮的衣服,坐着豪华的轿车,却没有内在的素质,就等于古人所讽喻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做一个既有外在美又有内在美的好少年,才是我们这一代少年儿童应该具备的品质。

一张照片,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篇七:相不可貌】

古语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又有多少人看人不貌相?

如果问:你觉得看人取决于相貌还是内在品质?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当然是内在品质。可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如此这般吗?下面说个小情境吧!一个很漂亮的坏女人和一个极丑的好女人一起走进电影院。电影院里的人几乎都把目光投射在漂亮女人身上徘徊,有几个人会注意这个丑女人?又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个漂亮女人是好是坏?又有多少人注意这个丑女人是坏是好?由此可知很多人言行不一致,口是心非;由上述情境我们知道,许多人看人貌相而不看内在。由此可见现代社会的虚假……

人不可貌相!

由刚才的小故事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吗?如果不是,那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人只貌相呢?如果一个花枝招展的妖媚女人和一个朴实平淡的勤劳女人,你会更相信谁?又会更喜欢谁?答案想必是勤劳女人吧!为啥?因为内在品质远比外在美重要的多,外在美是不能和内在美相媲美的!再美的人也会成为老太婆,而不会随时间变老、能够永垂不朽的有且仅有内在品质!

物也不可貌相哦!

要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花生”。花生虽不像桃子那样漂亮,也不像梨花那样纯洁美丽,但它的果实远比桃子李子讨我欢心。在农村的人都知道,花生不如桃树和梨树那样显摆,它只在土里默默的生长,也正如此它的果实更能长久,而桃子、李子因为招摇过市往往容易引来虫子、蝴蝶等昆虫的“亲吻”,使得它们千疮百孔。花生深埋土里,桃子、李子高挂枝头所以暴风雨来临时只有花生能逃过。所以人们经常用花生比喻谦虚的人,真是“谦受益,满招损”。现在知道我问什么喜爱花生了吧!

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什么对于一棵树来说是最重要的?”有的弟子说是花果,有的说是枝叶,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就像许多人喜欢一眼看上去漂亮的人一样。有的弟子说是树根,正如世间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有的人觉得内在品种更重要一样。

由上述两个故事我想你该知道我的看法是什么了吧?没错,就是你此时心中所想——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所以对于大树来说,树叶、花果都不及树根重要。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看啥都不可以只貌相啊!

【篇八:读你千遍不厌倦——我与《山东教育》的相约相知相恋】

每当我看到你时,我的眼睛就特别明亮;

每当我拿着你时,就像握着老朋友的手,感到温暖和力量;

每当我读到你时,我的心里就激动飞扬。我要对着你说,你是我这只小鸟的翅膀,没有你,我怎能展翅飞翔;你更是我前进路上的灯塔,使我在教育的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我在教育事业上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你的指点迷津!

与你结识,是在2000年的秋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小眼睛,手捧教科书,却无从说起,我茫然了。我向老教师们请教教学的秘诀时,她们热情地告诉我:一个教师要想很快成长,必须不断学习、勤于积累,从多方面充实自己,为学生准备一泓鲜活之水。咱们学校每位教师手中都有《山东教育》,你平时应该多看看,相信她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于是,她就借给我一本《山东教育》学习。这真是雪中之炭,我就针对迫在眉睫的自身要解决的问题,先品读研究《教学版》中《语文教学优秀课例评析》、《语文教法与学法》、《语文教学叙事》、《语文教学点滴录》的内容,并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实践。细细品味精彩的教学案例,提问的技巧。反馈的方式,练习的设计等等,你真的是灯塔,心中豁然开朗。因为有你,我通过全校、全镇、全区的层层过关,终于获得了语文教学能手的称号。

从此,与你结下了不解之缘。走进你,我更真切发现你的前沿高度和深度是一般教育期刊无法比拟的。我迷恋上了你,你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从此,教育之路离不了你的导航。

在《山东教育》的众多栏目中,不管是教育版的〈教改风景线〉、〈管理与评估〉、〈新论语〉、〈创新教育百例〉还是教学版的〈语文教学优秀课例评析〉、〈语文教学叙事〉、〈数学备课指导〉、〈数学教学研究〉,校园文化中的〈教师文苑〉、也是我很喜欢的栏目。我尤其喜欢教育版的〈创新教育百例〉这个栏目,从其他老师的创新教育中,我也受到很大启发,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课内和家庭训练作业,就设置了基础型、技能型、创新型等若干类型,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自身能力,自主选择一至二种作业独立完成。学生自己选择的作业,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倾尽所有的心思去努力完成它、做好它,即使很苦很累,也感觉不到有负担。同时孩子们在自主选择中能最大限度的释放自身潜在的能量,不断汲取创新。待孩子把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利用课外时间,我又适当安排一些有益孩子发展训练的活动。比如引导他们做一些能显示一技之长的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或做一些古诗配画、练一练书法,唱一唱歌,讲一讲故事、背一背古诗、阅读一些课外书等等,他们喜欢做什么,就放开让他们做什么,给孩子提供一片创造的天地,让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能唱的唱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主动选择,超长发展。

《山东教育》中其它栏目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帮助,很多文章让人读了怎么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在教育版的《专题》专栏中,特别注意关注教育家现代思想,充分展示耕耘者青春风采,讲述平常心平常事,叩击我们教苑人的心灵世界。山东省师德报告团报告选登中,一篇〈没有比事业更高的天〉,让我读了不禁潸然泪下。张广祥,一个济南市长清区山村的一名小学教师。15年扎根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克服了很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知识和技术带来于盘村连年的粮果大丰收,一个贫穷落后,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山村完全变了样,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对教育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于盘村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农村教师,是他们支撑起了农村教育的一片天空。和他们相比,我们这些农村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已经很优越了,尽管工作压力大,但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干出比他们更优异的成绩?作为老师,我们要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我们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还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我要说,老师更像天下最伟大的母亲,将一生的心血奉献给自己的儿女——学生们。

《山东教育》,她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包容万物,任我们贪婪地采撷,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例如我结合《山东教育》中介绍情境教学法和情趣教学法的文章,探索尝试进行了“优化情境,自主创新”的教研实验,通过优化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意训练学生的语感,积淀他们的语言,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即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只重知识传授为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我紧紧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三大要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从各方面优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上,学生走向讲台;课下,学生走向校园;课外,学生走向生活。同时,布置创意性作业,让学生搞社会调查、课下研究、设计手抄报等各种弹性作业,放飞学生的想象。

是啊,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快乐而又认真地工作着,虽是年轻教师,所教班级却多次取得优异成绩,这也多亏了《山东教育》这位良师益友的陪伴。它是我的良师,当我遇到生疏的教学片断时,它给我出谋划策;当我精心设计公开课时,它帮我丰富课堂;当我遇到教学难题时,它又给我指点迷津。它是我的益友,当我迷茫时,它为我指明方向;当我无奈时,它给我启迪;当我寂寞时,它又像好朋友一样给予我陪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它给了我丰富的知识营养与精神力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自来水和长流水”,就让这位老朋友,这位良师益友伴我们不断成长,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吧!

爱上《山东教育》,仿佛开启了一幢神圣的殿堂,我们也成了有梦的人。

爱上《山东教育》,如同攀上了一座理想的高峰,我们也敢于放飞自己。

爱上《山东教育》,好像师从于一位睿智的哲人,我们也能够表达思想…

热门推荐
1风雨中的那张笑脸
2忍不住回头
3植树看图写话一年级
4足球赛
5独予你花期
6心情扫描仪
7爸爸,我想对您说
8便利的碎片化生活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足球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11我当上了天气消息发布员
12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13我生命里的那抹阳光
14爱的叮嘱
15以老物件为题
16取个新名字
17物虽小,勿私藏
18父子之间
19小组“排卖会”
20乡下人家
21自信让生活更美好
22那个影响了我的人
23我的房间
24话到舌尖暂隐藏
25以自然为友
26声声爆竹除旧年
27童年趣事
28星空下的遐想
29赶集的日子
30莫为恶魔奴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