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真好】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没有书的日子是孤独的,有书的日子是丰丰富多彩的,充实的。没有书可读的日子就是吃饭时缺少调料。
世纪老人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是的,一本好书能给我们精神的力量,文学大师们,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目光,将自己的所见深入到自己的思想之中,与读者们在书本中交流。《巴黎圣母院》充满着雨果对腐朽社会的愤怒,洋溢着他对爱,对人道主义的向往,书中始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飘》写出了战争的险恶,面对战争,体现出主人公的坚强和对故乡的眷恋。普希金的诗歌中洋溢着对邪恶的痛恨……
而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东方。斜阳故道斯人独立,故人离去瘦马悲啼,杨柳堤岸还记得寒婵凄切,玉阶空立可还有妇人望月?东篱之下是谁比黄花瘦?大江东去谁叹人生如梦?烟波江上数不尽游子乡愁,夕阳山前,呤不尽人间晚情……
打开一本有益的书,贪婪的双目收不尽无限风光,飞驰的神思走不完辽阔的境界,精神之树在无声的滋养中茁壮成长,书与我,我与书,是一段永远也解不开的情结。
没有书就是天空中没有一颗星,没有一条鱼的河,没有读过一本书的人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思想的尸体!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位名人不热爱读书,同样,也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会有所作为。
是的!读书真好!
【篇二:所谓生活的准则】
人活在世上,总有一些自己的原则。每个人的准则或有异同,但都不外乎有关自由、理想、信仰。
准则,说白了也就是处事之道,这些准则大都源于生活,符合社会主流的观念和具有时代的特征。
在封建制时代,百姓想得是安居乐业,有田耕有地种;士族想得是巩固地位,获得好处;官员则是与今大体相同,只不过那时古人信奉忠君体国,所以才有了碧血染玉阶,屈原投身江水中,这些准则在民国时期仍有,曾听闻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未名湖,当时相当震惊,在离我那么近的时代,有一个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准则。
在当今社会,因为它的相对和平与富足,我们并不需要考虑三餐温饱,所以所谓的生活准则更多的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人与人的交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底线,一些准则,是有很大帮助的。有的人落魄而居无定所,四海飘泊,但无论飘到哪一处,皆有朋友,他们可能相交于富贵仍能相扶相持于贫寒;他们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相见言欢。他的落脚处可能是竹编茅舍,也可能是玉堂琼榭,他获得更多的也许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归属,他的生活准则可能是自由,高于理想且满足于已拥有。可那样的生活毕竟过于理想化,于我而言,不现实。
我是一个中学生,这是我的社会定位,我要履行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我的准则之一。
我愿意与人为善,不想树敌于己。我希望广交朋友,不困于自身。我想要善待亲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温暖。
生活,实在是一个生动多彩的大课堂,你不可能不犯错,但有机会可以弥补;你初进时什么都迷迷糊糊,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老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她并不指出你的错误,而是让你自己在发现并反省。你会在一次次经验教训中成长,累积并修正自己生活的准则。
准则是一条线,它规范了每个人体的处事,并在时间的潮流中不断变化着面貌。
【篇三:宝贝别流泪】
宝贝,擦干眼角的泪水,我们一起前行。
——题记
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有蜿蜒流转的气韵;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绿意勃勃的柔韧;星星没有月亮的皎洁,却有熠熠生辉的闪烁。
黄昏来袭,栗色的木格窗像一把剪刀,把潜入屋内的暮色凭空剪得凌乱而暗淡。你站在窗前,凝眸远望,把悠游的神思拢起,让心情踩着余晖漫步。
高考,每个学子的命运转折点;高考,一次又一次以它神圣的玉阶羁绊了千万学子的梦想。你害怕了,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默默地哭泣……
宝贝,别流泪。别人看不见卑微的你,无所谓,你只需在乎心中那个瘦弱的梦想是否还活着,即使它已遍体鳞伤。宝贝,我要对你说,因为渺小,你可以偷偷地灌溉自己的梦想。不要害怕,也不要厌倦,你看这世界多拥挤,孤独才是你一个人的狂欢,只有在那份宁静里,才有你要追寻的东西。
宝贝,别流泪。“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校园里时常响起的这首歌,俨然成了我们的高考战歌,激励我们全力以赴地向梦想进军。宝贝,我想对你说,别害怕,有梦就要奋起直追,跌倒了,爬起来,拍拍灰尘,继续前进。
宝贝,别流泪。没有惊人的智力就要有过人的努力;没有内在的实力就要有创造实力的勇气。宝贝,别害怕,青春气贯长虹,勇气盖过怯弱,无论前方道路有多少荆棘,不管人生旅途如何艰辛,有我陪你。
宝贝,别流泪。黄昏即将离去,黎明还会远吗?让我们一起拔出利剑,吹响冲锋的号角,向“高地”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宝贝,一路拼搏,有我相随;一路坎坷,有我护航。等到六月,我们一起燃烧,然后一起离开,飞向那灯火阑珊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