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人不远】
做为中国人我是挺自负的,古贤们替我们在文化上打好了底子,在中国这张宣纸上着好了底色,只让我们草草一笔,便“自吹自擂”:我们有五千年的沉淀文化,但,我们仅仅在需要她时,才吹嘘。也许,口头上的古贤已走远。
学者朱大可说:“孔子的治国主张,从来没有用于治国,反而用于治民,从古至今,中国一直都是外儒内法。”这也因古贤被统治者“束之高阁”脱离群众。如同宝座上虚构的观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但古贤的真正思想精髓却深藏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
仍记得,一天深夜里,随手翻开一本杂志,有一句:“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如同被电击了一般,这句话似乎孔子对准我的软肋,批评我的,“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是为了给别人看”。一时间我似乎热血上涌,脸颊羞红。那一天,头一次开始讨厌我的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我知道孔子虽已逝去千年,但他精髓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我感觉到他不在遥远,平常如严厉的师长。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震撼我心灵的伟大古典语句,但我最喜爱的却是李斯临死时:“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为:牵着黄犬,到东门打猎,还有没有可能啊?倒运的李斯被赵高诬陷谋反,被腰斩。但他看着与他同罪并死的儿子却设想以前最惬意的事,虽我不喜欢李斯的人品,他将自己比喻为鼠,并贪图富贵,极求名利。妒才,而杀同一师门但技高一筹的韩非子。但他临死时,终于顿悟,追求了一辈子的富贵名利竟抵不上一场有趣的打猎。这时的李斯在我眼中,便分外可怜与可亲。
最可爱的是,那位在宋朝谈了一辈子理想的辛弃疾,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诗句却是:天凉好个秋。此句却道出了他一生的寂寞与忧愁。不远处的他,好似长叹一声,眼中的那汪湖水,如同秋天凉意无限。
当代有不少人称,想接近古人,熏陶文化。于是,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古贤故居,满怀憧憬。但院内熙熙攘攘,忽有大妈喊道:
“茶叶蛋,一块五!”于是,勾起馋瘾——最后,回到起点,嘴里咂巴的茶叶蛋余香,大脑想的是,某某古贤的居所中茶叶蛋我吃过。
是当代人们将古贤商业化,甚至书籍的外包装镀金,镀银都屡见不鲜。
但,肯定有人摒弃书籍外包装的庸俗,在书籍内部寻找古贤。
在这些人看来,古贤远去,是无稽之谈。
而以商业利益为重,玷污古贤,欺骗群众。古贤远去,那是理所当然。
【篇二:米饭,糖果】
随着微信、微博的流行,碎片化的阅读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手指在屏幕上的一点,一篇篇简短的文章向我们诉说着这个世界。正因如此,原本我们所拥有的去阅读经典的时光变得支离破碎。
可以这样说,阅读经典如同米饭,是我们填充精神世界赖以生存的食粮;而糖果则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以一种更简短、更直接的方式带领我们穿越。但是,米饭咀嚼得越久,醇香就越浓郁;糖果入口即化,短暂的甜无法长期住进人们的心灵,却会令人去追求短暂的快感,过分追求快,而抛弃根本。这是不可取的。
在时代滚滚车轮之下挣扎的大众被忙碌磨去了心性,不愿捧起经典去阅读、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因此,糖果应势而生。碎片化的阅读能够给予人们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人们短时间内可以穿梭时光,穿透空间,无论古往今来,世界各地,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它看似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助力,让我们不禁感慨阅读已变得愈发方便,手指一动就能将文章揽于怀中,有种一入书中深似海的错觉,殊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碎片化的陷阱。
纵使糖果那花花绿绿的包装迷惑了你,那甘甜如蜜的气味牵制了你,那香甜可口的味道吸引了你。毕竟,糖果是不能代替米饭的。糖吃多了会感到腻味,是种对世界肤浅薄凉的认识;糖吃多了会长蛀牙,是种无法静心沉浸经典的浮躁之态。
碎片化之所以被称为碎片,就是因为它无法将知识系统、全面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这样的以偏概全会给人们带来误解。
如果不手捧经典,又怎会知晓李斯从区区草民一步步爬至大秦相国的艰苦卓绝?如果只读碎片,又怎么了解李斯面对好友韩非入狱无奈将其处死的艰难心酸?千年的贡献,千年的误解,只有在经典中才会找到真正的解答。无论是“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人生感悟,还是“谏逐客书”的荡气回肠,经典阅读如同万丈光芒。
莫泊桑的《羊脂球》震惊世界文坛,人们羡慕于他短篇小说的才华,人们羡慕于著名导师福楼拜的悉心教导。只读碎片化阅读的人们又怎么知道莫泊桑几十年如一日描写同一景物打下的坚实语言功底?只读碎片化的人们大多将莫泊桑的成功归结于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却忽略他自身的努力,这是断章取义。
然而,现在的人们习惯于一知半解,甚至本末倒置。只局限于冰山一角,却忽略阴云背后真正的阳光。
改变碎片化,就得改变自己,在创造的长椅上倾听心灵的声音。捧起经典,让经典阅读如日初的太阳,如黑暗中的光明指引,而不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来割裂灵魂。我愿品味米饭,辅以糖果。
【篇三:我们班的“小书虫”】
他戴着一副眼镜,从眼睛里散发出知识的光芒。他知识渊博,非常喜欢看书,是我们班公认的“小书虫”,他就是——蒋昱南。
小蒋从低年级就开始了大量阅读。他家里的书有很多,把五个大书架和一个小书架填得满满的。他会利用各种时间来看书,下课了,我们在玩,他在看书;课堂作业做完了,我们在休息,他在看书;回家作业做完了,我们去打篮球了,他还在看书……他的阅读量惊人,一天能读两三本书,他还经常借书看,常常看到他在阅读角借书的身影。
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快完成了,他便开始看书,老师对他说:“你出去走一会儿再回来看书,不然眼睛要看坏的。”他就绕着教室外的银杏树走了一圈就回来看书了,老师叫他再出去走会儿,他又走了一圈回来看书了,到了最后,老师叫他出去等下课了再回来,他二话不说,拿起书就跑了出去,结果在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他经常看书看入了迷,把身边的事物都给忘了。在春游的时候,我们的书包是轻轻的,但小蒋的书包永远比我们的要重,因为他的书包里放着好几本书。吃中饭了,他就把书拿出来,边吃东西边看书,自由活动时间到了,我们玩游戏的玩游戏,买东西的买东西,他还坐在那里看书,我问他要不要玩一会儿,一连问了三遍,他才回过神来:“你刚才说了啥?”
小蒋的语文成绩也是顶呱呱的,尤其在历史方面,他了解的很多。有一次,老师问大家李斯是谁?我们都摇摇头,小蒋把手举得高高的,他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地说:“李斯是秦国的宰相,对秦始皇提出了焚书坑儒的建议……”我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显然,书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看书不仅能长见识,还能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应该向“小书虫”蒋昱南学习,多看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四:宽窄由心】
人生坎坷起伏,几多风雨阴晴。我们时而漫步坦途,时而在崎岖小路上艰难跋涉,并因此而忧喜变幻。其实,路之宽窄已然成为注定,心之宽窄才是你抵达理想彼岸的保证。正所谓:“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
宽自心中来,心宽则万事皆宽。苏轼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被贬至荒凉静寂的黄州,仕途之窄,可谓极矣。然而他却漫游赤壁,赏月听风,用心境之宽来应对仕途之窄,于是便有了《赤壁赋》华章溢彩,便有了《江城子》豪情万丈,而他的人生也至此一变,从此宽阔如浩浩长江,将那份豁达源源不断地注入世人心头。可见,宽可以明心见性,看破万事坎坷。
窄由心中生,心窄则万事皆窄。李斯之才,确实千古彰著,一篇《谏逐客疏》以理服之,以情感之,能使独断固执的秦王收回成命。法学之才,能使乡邑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获得百姓称颂。然而他心之狭窄却致使他身败名裂,为一己之私进谗言构陷韩非使其死于狱中,因心中偏见而改立遗诏使秦朝二世而亡。他虽如愿做了大秦的国相,仕途一片宽广,富贵无边,但他心中可曾舒缓宽阔?而心窄也造就了他被腰斩的悲剧。试想,如果李斯能够心胸宽广,与韩非和衷共济,岂会招致被人所害而无人帮忙的凄惨结局?正是因为他不能摒除嫌隙,才身死人手,为人所鄙弃。
宽窄由心,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宽窄是一种相互辩证的态度。你可能一念为宽放下私利,你也可能一念为窄错失良机。蔺相如心存宽念,放下一己之私,最终结为刎颈之交。项羽因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不听范增之劝,落得四面楚歌。所以宽窄在于内心,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只要内心宽大豁达,那么什么样的坎坷你不能承受?林则徐被贬伊犁,不也能坦然接受,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么?只要内心不狭隘,怎么可能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鲍叔牙心怀宽容让位管仲,不也因此而广受赞誉吗?因此,宽窄存于心中,心有无私则天地宽。
宽与窄,并不是外界决定的,真正的宽窄存乎于人心。世事的宽窄可能会影响你一时的进退,而内心的宽窄则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唯有心存宽念,走出狭隘,方能享受广阔人生。
【篇五:目光议论文】
隔着两千年的时光,我将目光停留于幽冥的地下。长眠于过去的你,活在曾经漆黑喑哑的王朝,活在短如灼约转瞬的世界。那时那里,你的光芒如骄阳炙烤,穿透大秦每一个面庞;你的身姿如鹰隼高翔,俯视天下每一抹荣光。
仿佛是一个长久的梦,梦里你曾是天下第二人,是千古一相。韩非与你相游甚欢,帝王对你另眼相看,赵高与你恩怨纠缠。那许许多多的光影伴着岁月凋残了你的呼吸,铡刀的落下让你不再睁眼醒来。那一世繁华的浮沫云烟过眼,惟有陶郎脂字,丹青水叶书写前尘旧事的瑰丽堂皇。
兰陵是你的第一片天下。灵魂曾是一片不知所措的芜地,与韩非的擦肩让你的内心再不蒙尘。青缥的峤峰,翻滚的骇浪,在两人目光的交接中,日月冥濛,河汉失色。韩非磕拌的口舌间流转的话语,自此是你穷尽一生超越的方向。三年后离别一阙挽歌,筝乐之音却是你们的箴言。
当强秦的虎狼之师踏碎贪安一隅的弱韩,韩非成为你的俘虏。那令你以为是乘阆风而来去的高人,此刻落入了尘世软红。血液沾染了他看向你的目光,你痴然伸手欲抚平囚徒双峨的愁苦,却惊觉鸿雁已来去十几番,他不再是贵族公子,你不会是上蔡乡愿。亲手为他灌下鸩毒,在天地苦泣万物悲颓之时。此时韩非做不成你的信仰,只是你将自己的名字一刀刀篆刻于历史时的纷飞屑沫。
你如今的信仰,是万王之王,是天下共同的王。兰池宫承载太多的过往,连同覆盖罘罳的玉龙也沉甸甸的。与他的邂逅是你一生的机遇,在绵蛮转绕的浮动暗香中,你一步步登上了玉遲,与端坐龙椅的王渐然缩短距离。你对嬴政膜拜得虔诚,成为嬴政毕生最顺手的利鞘。不屑于做奔骋沙场的宝勒,你是嬴政日行万里的騕褭。
近十年光阴谱写统一全国的宫羽功成名就之日,帝王予你荣宠富华。你却在绿酒尊俎间烂醉如泥。辗转的光景纷略于莺飞蝶舞的小径,恍然又见韩非郁郁的双眸。踉跄着跨步上前,倏忽想起那人青冢之草已长约三尺。三十年来以苍生为棋,自己脚下的巅峰已然高峭,陡的没有什么愿意停驻。平视银浪,俯瞰金规,身旁空寂寂地,只余当年与帝王初见时--露华凉枝,横竹清雪,不见凡生。
你是盘旋于云霄的迅羽,不曾注意时时怯懦看你的'乌雀之辈。然而赵高以嫉恨为弋割裂你的飞翼、扯落你的绣衣,在你跌落云端之际将富华的皮毛剥离你的身体。逼仄的室是最后的天空,湮没王法人性。一声声惨绝人寰将血色编织的网覆在前胸和脊背上,淌在秋鬓和须髯间。以前所未有的脆弱姿态靠坐角落,茅草间硕鼠的啃哧声是腾飞的原点,拂掠脑海的断烟是生命的漏刻。黄犬赶逐狡兔的痴劲,家眷体贴入微的柔情,儿孙孝顺关怀的恭从,如今看来弥足可贵。一瞬懂得莼鲈之思的入骨,东皋绿野的切怀。只是这浮尘间瞬息万变,那荣华恍如隔世,在血液黏稠地淌出体内时已然浪迹萍踪。
刑场聚集的群众,满眼都是有生命一样湍流的殷红,仿佛昭示李斯的时代的终局。伴随李斯腰身的断,王朝轰隆的崩塌声不绝于耳,回响于天地的是粉饰下的垂死挣扎。胸腔里的东西热切过,凄冷过,跃动过,窒息过,终究僵硬了,在被碧血浣涛过后追随君王而去。
目光回到现实,没有惊风破雁,波落寒汀,我终究活在当下。恨如青草多,事逐孤鸿去,相隔皕年十数,怎能再复窥探当时的山河锦绣,才人辈出。笔尖在纸张上沙沙舞动,一地寂寞都被圆月的目光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