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陵的作文

【篇一:香痕】

我的案头,一直有三部书。

一部《宋词选》,两部《唐诗选》。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旧式线装书,一色的繁体竖排,纸已泛黄。镌花绿封上都钤着一方小小的朱印,被漫漫年月磨得边缘朦胧。

那是三十三年前,十八岁的父亲落下的印。十八岁的我刻不出那么古拙的印来衬这三部书,可我留下了另一种形式的印记,更准确的说,是它们在我心里留下的印痕。

那痕,是书页的香气。

香得悠远,又香得分明;香得醇厚,又香得轻灵,。俯在书里深嗅,满颊满鬓都是散不去的香,有种独特的持久力。

唐诗的香是燃在佛前的檀香,自盛世红尘中升腾而起,又自有一番辽远宏大的超脱气魄。我闻得到李白乘醉狂书后满纸淋漓的墨香,那究竟是什么好酒,抵得五花马、千金裘,销得太白万古的悲愁?白鹿在青崖间轻盈奔跑,身上沾的露一定是清清甜甜的吧。跑,跑,跑,一直到了沧海边。谪仙已经解去缆绳,迎着带有咸味的海风要去日月之滨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多么壮丽,多么豪迈!

而相比唐诗,宋词的味道略有些涩,却像嗅一盏龙井氤氲而出的香气,清雅醇厚,余味悠长。苏子瞻打马走过短溪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我生在五月初五,对艾草温暖好闻的香气也是极为熟悉的。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我未曾闻过烧煮蚕茧的味道,只猜想或许如桑叶般清香。啊,东坡又冒雨去了超然台——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我们的太守大人是闻到了春水还是春花呢?也许是百姓安稳生活里的烟火气息吧。宋词不只有绮丽,更多的字里行间,是对社稷人民的热爱,对祖国苍生的忠贞。

我嗅着旧书的香,嗅着它们所承载着的文化的香。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持久的力量,令其得以在千年时光中传承下来,弥散出陈酿的醉人浓香。那香在我心中刻下了痕,每深嗅一口,痕就鲜明一分。那些在传统文化中永垂不朽的灵魂也是有自己独特气息的,或如高洁之梅,或如淡泊之菊,或如清逸之荷,或如孤傲之兰。因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持久力,这些灵魂获得了精神上的永生。

可是如今的书嗅不到香气了。随便翻开哪本书,我能闻到的都只有劣质油墨与封胶混合的刺鼻腥味。还有多少十八岁的少年案头摆着诗词文言?他们的抽屉塞满了恋爱穿越小说和时尚娱乐杂志,附和着要进入“读图时代”,二十块钱一本的流行读物看了又扔,没地方放无价的传统文化。这些所谓“现代文学”充斥的是廉价情感和色情暴力,宣扬着低级唯利的价值观,浅薄至极,没有一丁点持久力,只是“快餐”,只是“泡沫”,它们在人的心上留不下痕,只会割伤天真无知的心,让心灵扭曲变形。

刘禹锡的《浪淘沙》中曾有二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拥有持久力的文化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淘洗。爱国爱民的情怀,壮志凌云的雄心,文化亦是精神。走进传统文化,就是走进了一片丰碑组成的辽阔碑林,其中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承。不仅我们需要有持久力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有持久力,其自身方能持久不息。

余光中的《逍遥游》写道:“曾几何时,五陵少年竟亦洗碟子,端菜盘,背负摩天大楼沉重的阴影。而那些长安的丽人,不去长堤,便深陷书城之中,将自己的青春编进洋装书的目录。”这个浮尘时代太过纷杂,本应是五陵少年与长安丽人的心都被蒙住,嗅不到传统文化那缕持久的香。

漂洋过海的诗人如今夜夜翘首望故乡的月,守望着一峡之隔那已被守望千年的炎黄神魂。是时候了,古旧的黄帛青书已传到我们手中,我们这一代少年,要以自己的力量继续守护九州大地悠悠千年的传统文化!

所以别再等待,此刻就去寻吧!

寻你错过的长安月洛阳花,寻你未见的塞上风疆场沙,直至寻到你心中有了一抹香痕,便用一生时光延续它。

【篇二:春来半岛读后感】

“与碧瞳,照出五陵少年的影子,照出自北回归线移植来的相思树的影子。”

每每读到余光中的这首《新大陆之晨》,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位漂泊在外的五陵少年的身影。相思树,这个耐人寻味而意境幽远的植物的名字,较“红豆生南国”的意境不相上下。想到余光中在香港时任中文系教授的日子,便想到前不久读过的《春来半岛》。

余光中到香港,渐渐由当年那个青涩的新讲师蜕变为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当年在异国他乡的孤独自语与热血青年的滔滔雄辩削弱了,有的只是静观自得的态度与略带幽默的风趣。香港的植物在他的笔下,不似之前异国的洋杜鹃那么烂漫张扬,而是平静而含蓄的,带着些古中国的气息。

最令人难忘的便是文中的相思树。长于半岛的相思树,怀着“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意境,把一树的灿烂留给乡愁。相思树的香是中国自古而有的缥缈的品德,近时浑然不觉,但愈远愈令人神往。可以想象,当这位漂泊了多年的五陵少年,看见香港半岛上盛开着的相思树,心中的乡愁会多么波澜起伏啊!我仍记得结尾的那句话:“那是的江南少年,幼稚而无知,怎料到他的后半辈子,竟然更在南国以南。”读到这里,我不自觉地忧伤起来。或许,这就是浓厚的乡土情结给每一位国人带来的共鸣吧。

回想余光中的一生,九岁之前的他一直浸润在多烟多雨多燕子的江南之中,可水样的温柔还没来得及培育一株典雅的兰草,战火就逼得他离开江南。乡愁随着时间和记忆一层层地加深,他走到江南以南,已不再年轻,可我仍相信他是永远的五陵少年。世事的变迁让他经历了太多,最后留给他的,是一团明如水晶的世故、一片淡泊宁静的岁月和一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新大陆之晨》是作者在美国怀念故国所做。在美国与台湾期间,他写过许多怀念大陆的作品,可都没有在香港写得深沉内敛。是在半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相思树的缘故吗?还是这里面还有一个更高的旨意呢?我相信,是春天半岛上的花开触动了他内心封存已久的记忆。

乡愁的美,就在于朦胧之美,在于距离之美。半岛的春天固然可爱,但江南的春天才是光中最想要的春天。这便是乡愁,最有情的乡愁。

热门推荐
1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2春光明媚好读书
3阳光
4醉人的山间风光
5听古筝说话
6成功的制法
7军训的日记
8坚忍不拔的仙人掌
9玉带林中挂――读《红楼梦》有感
10那倒是真的
11有趣的游戏
1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13不一样的年味
14水浒传读后感
15春天的公园
16我们玩得真高兴作文
17挑绳
18我想做环游世界的旅行者
19温暖
20我的妈妈
21浓浓师生情
22我的青春摆渡人
23彩虹的作文
24放飞梦想
25年味
26宝贝宝贝读后感
27我的良师益友
28都是手机惹的祸
29赶路
30两位新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