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谢老师】
“起立,老师您好!”
伴随着悦耳的铃声,迎面袭来一股清新的风,空气中,流动着亲切的气息。
我快要迟到了,楼道里,早已空荡荡的。我急促地大步跨上台阶,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位老人拎着鼓鼓囊囊的袋子,手里还捧着很重的书。他身穿的白色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眼看着上面那本书就要落下——我立即大跨步地跑上去,替他扶稳那本书。就在我靠近他时,他舒展开眉头,充满谢意地冲我笑了笑。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便匆匆一笑,头也不回地跑向教室。
上课铃响了,又是那熟悉的悦耳的铃声,久久还不见老师的身影。就在疑惑之时,一位老教师推开门走了进来,怀里还夹着一本语文书。我再定睛一看,竟然是我帮助过的那位老人,我想这可能就是缘分吧!
他喊“上课”,我们立即站了起来并鞠躬,以表我们对老师的尊重。调皮的我,随便鞠了一躬,便直起身,却捕捉到了让我震惊的一幕——老师五十多岁的年纪了,他,居然也在向我们鞠躬,还是标准的九十度!身为一个老教师,和我们相差四十多岁,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当老师,居高临下,而是尊重学生,对我们平等相待。他讲的课文也生动有趣,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就连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也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思维走。
下课后,我走到他身边,他也一眼认出来我,我鼓起勇气问:“您是老师,我们尊重您是应当的,为什么您也要鞠躬呢?”他告诉我:“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分什么高低贫贱,只希望你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后来,我毕业了,那位老师也退休了。在毕业典礼上,他作为退休教师代表发言,只见他缓缓走上台阶,大概是因为他不想宣布这个分离的时刻,而是想珍惜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注视着他的身影,心里涌起很多的不舍,舍不得同学,更主要的是我不想和这些尊重我,鼓励我的老师分开。
老师在台上说了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虽然以后我们可能不会再相遇了,但是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说完后,他又庄重地对我们“九十度鞠躬”,我们立即站起,表示回敬,又再次鞠躬。这一刻,空气中弥散出浓浓的惜别之情,让人不舍,更让人惆怅!
他的一个眼神,一句励志的言语,尤其是那九十度的鞠躬,就好像在告诉学生“加油,我相信你!”在那之后,我的成绩也突飞猛进——因为您鞠躬时的腰背,早已化成了一座渡人的桥梁,引领我们走向繁花似锦的彼岸!
【篇二:我的青春摆渡人】
昨日渡往明日,从回忆渡往梦想,从现实渡往幻想。漫漫风雨人生路途,总有渡人与你风雨同路。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非常顽皮。一到下雨天,就非常兴奋,每次都要跑到院子里去,摔个跤,打湿衣服,才肯罢休。而奶奶一次次耐着性子,追赶着我:“别跑啦!摔了你可就没衣服穿了……”话虽这么说,却每次为我换洗衣服,不让我受凉。
长大些,读幼儿园了。奶奶每次顶着日晒雨淋来接我。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奶奶来迟了。我跟着同学离开了约定地点,发现身边并没有奶奶的身影,我嚎啕大哭起来。奶奶四处找我,大汗淋漓,发现我时,眼里充满了关爱与自责,指责道:〝不是叫你在约定好的地点等我吗?又到处乱跑……〞我感到委屈极了,很长时间不再理会她。
转眼间,读小学了。学校要开家长会,而父母在工作,无法前来。当我一个人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都有亲人陪在身旁的时候,我很难过。奶奶在乡下劳作,听到没人来开家长会时,立刻放下锄,马不停蹄地赶来,不顾路途遥远。当我看到她进门瞬间,高兴地扑进她的怀里……
刚进中学,还不适应中学的生活,晚上很晚才休息。妈妈总劝奶奶:〝别总惯着她,让她自己洗衣服,都这么大了……〞奶奶不肯。寒夜,冷风刺骨。我卷着毛毯下楼上厕所,看见浴室里有人。灯光下,奶奶稀少的黑发中,白发清晰可见。岁月蹉跎,那时我才意识到奶奶老了……即使这样,她也依然在用她那皲裂通红的双手为我洗衣……
而现在,我很少再回去了。奶奶的模样感觉已很陌生,模糊。等我回家时,奶奶笑着,不停地在衣兜里摸索着,掏出一把皱皱的零钱,拼凑成50块钱递给我:〞你啊!拿着钱去买学习用品,不要推托。总打电话说,城里的回锅肉没我做的好吃,以后回来常做给你吃,别亏待了自己的身体,常回家看看……〞我看着她转身离开,那个瘦小苍桑的背影,走路一瘸一拐的,风湿关节炎折磨得她整宿难以合眼睡觉。再也不是我心中的那个伟岸身躯……
我坐在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故乡,逐渐被迷雾笼罩。看着天空不断远行的晚霞,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每个人都将老去,或许现在陪伴老人,就是在善待未来的自己。
每一代人,都在传承着可贵的渡人精神……
做个渡人,渡人渡己……
【篇三:渡】
别被渡人听见,你还有所留恋。
——题记
半夜三更,无语无声。湖岸边,只有那微微的晚风轻轻地吹拂岸边的萧木,发出“沙沙”的响声,声音不大,但在这寂寥的夜里却格外清晰,它穿梭于空气中,传到了湖边的一叶轻舟,传到了渡人的耳里。
渡人微微抬头,挺起了他那瘦小的身躯。尽管已到深夜,然而他却无一丝倦意,明天我要到哪里呢?轻轻地,叹了口气。累了,不想再为那无谓的世俗奔波了,我想离开了……渡人走出船舱,遥望岸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屋。这是我的故乡啊,我留恋它,可是谁留恋我呢?
突然,风渐渐猛起来了,似乎在向世界宣泄,吹地那小船像喝醉似的左摇右晃。还好,船的后端用绳子牢牢的系在了岸上,渡人看着做虐的大风,不由自主的将身上的薄的可怜的蓑衣裹得更紧了。他下了船,拾起地上的树枝堆在一起,生了一堆火。火光很亮,算是给这漆黑夜增添了一丝光明了。渡人盘腿坐在火堆旁,享受那舒适却孤独的温暖……
渡人去的夜,用稀有的火焰,照亮了胆怯,燃尽我语言,亏欠都是磁铁,也不能被降解。人设太可怜,希望你谅解……
依然是那静寂的夜,依然是那沙沙作响的风;依然是那灼灼的火堆,依然是那憔悴的渡人。不知过了多久了……但可以确定的是——天快亮了。天空的色彩不再是消沉的黑,在东方,朝霞就如绚烂的花,在空中映出一片红。渡人躺在已经熄灭的火堆旁,睁开惺忪的双眼,嗯,我睡着了?渡人已经不知道昨晚是怎么睡着的了,只知道他是冻醒的——身旁只留下火焰烧尽的煤灰。渡人慢慢的爬起来,拍拍手上沾到的沙土,重新站到了小船上,看着远方轻轻一笑,我要走了……
当太阳缓缓地爬上了地平线,渡人走向船尾,切断了绳子,他撑起和他一样高的浆,渐渐划过水面,船动了,它驶向了未知的远方,没人知道那是哪,也没人知道渡人会不会再来……
渡人去的夜,船离开了湖面,过程很简洁,根本没人能幸免;你会坠入深渊,还是不断盘旋,别被渡人听见,你还有所留恋……
【篇四:我骄傲,我是河姆渡的子孙】
透过亮的能照出人影的玻璃,余姚博物馆中那一件件稀世珍宝在蓝盈盈的灯光下闪烁着它迷人的魅力与光彩。虽然已是几千年之久,可是时间的推移使它们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这个寒假,我才真正接近了它,悄悄撩起了它的头盖?
“这木头上雕刻的还真精致。看介绍是远古时期的耶!”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阿姨兴奋地嚷嚷着。
“这老祖宗们到底怎么做的,没刻刀,没机器的,光凭手做,可真聪明啊!啧啧……”一位老奶奶带上老花镜,瞅了半天,不住地点头,连连啧啧称赞。
一位颇有文化的叔叔仔细端详着玻璃柜自言自语道:“余姚人还真的很了不起!这些东西可都是很有艺术收藏价值的东西啊,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啊!”
……
一阵喧杂的讨论声把我的目光吸引了过去,一群人们围在一个玻璃柜四周赞叹纷纷。我仗着个子小,轻松地钻进人群中,那里展示着一块成半圆形的木雕艺术,定睛一看介绍,那是出土自河姆渡的凤鸟形象牙匕状器,外面一圈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涂料,剥落了一块一块,微微凸显光泽,导游阿姨说这“油漆”经鉴定是生漆,这是中国至今最早的漆器。正中央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圈一圈清晰的雕刻纹路向中间簇拥起来,导游阿姨说这是人们信仰的太阳神。这太阳神象征着威武象征着神话,两边簇拥着的火焰鸟仿佛太阳神的守卫者,它们昂头相互对望,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威严的光芒……
随着人流,我又参观了遗址的现场。现场雕塑着几千年前各种各样的人和大大小小用竹子稻草编成的草房子。定睛一看,只见许多“人”或光着身子,或披着简陋的稻草衣,正在辛勤地劳作呢!目睹着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我脑海中浮现了一幅幅的画面:昔日的河姆渡,古木参天,水草茂密,瞧,犀牛在原野上奔驰,大象卷着鼻子在嬉闹……一派生机勃勃的动物世界;不远处,一位河姆渡先人正用骨哨吹奏着悠扬的曲子呢;炎炎烈日下,勤劳的人们手持骨耜,不时地掀起土来,正干得汗流浃背;在茫茫的姚江边,先人们正在捕捞江里的鱼虾,为自己准备丰盛的晚餐呢……
漫步前行,我置身于简陋的茅屋和动物骨头制成的工具中,爱幻想的我不不禁再次遐想翩翩:远古的河姆渡人手持木制的长矛,驾着一支简陋的木船,在姚江游弋着。有时可能浊浪滔天,但是他们奋勇前进,手持长矛,身背弓箭与大象、犀牛等大型猛兽进行殊死拼搏,虽然有时生命悬于一发,但他们仍奋不顾身。聪明的先人们为了使自己免受地面潮湿的侵袭,在地里密密地钉下木桩,再在桩上搭起一排排茅屋。他们就在这难避风挡雨的茅屋里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制出土瓶、陶罐、石斧木杵、骨针、铁镞。河姆渡人也已经渐渐远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白天,男子去树林打猎,女子则在家里用木杵舂米,用陶罐做饭,用针线缝纫。河姆渡先人在劳作之余还用艺术来调节生活。男子把吃完肉的动物骨头制作的埙、笛等各种各样的乐器。?这里独特的木井,是河姆人智慧的结晶。历史的风沙已把河姆渡的文明深埋于地里,但是,现在已经发掘,它的文明程度让人震惊。这一古文化遗址是煜煜生辉。
妈妈还告诉我:拥有七千年悠久岁月的河姆渡文化,作为中国南方史前文明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世界上最早的笛子、最早栽种的水稻就是我们河姆渡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呢!我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想:先人们,用自己的汗水和过人的智慧,创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河姆渡,它不正像一颗姚江边的明珠吗?不正像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吗?
细雨中,我继续走在河姆渡一条条古道上。耳畔响着中华文明的远古晨钟。河姆渡,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