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包的作文

【篇一:勤劳的猴子】

回大地,万物复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只可爱的猴子拿着锄头、铁锹和一袋蜜桃籽儿,来到了小河边,他打算到河对岸的那片空地上种桃树。

可是怎么过河呢?他四处张望,突然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下停着一只小船,他赶紧坐上小船,奋力地向对岸划去。

到了对岸,小猴找了一片空旷的地方,准备种桃树了。只见小猴先拿起锄头松土、挖坑,接着把桃籽儿放到坑里,再把土盖上,最后浇水。不一会儿就种好了,小猴看着一个个小土包,心满意足地回家了。第二天,小猴又来给桃籽儿浇水,经过小猴的精心培育,桃籽儿终于发芽了,慢慢地长成了一棵棵小树苗。小猴子常常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渐渐地,小树苗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桃树。

凉爽的秋天来了,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蜜桃,那些蜜桃个个水灵灵的,你推我挤,好像在叫小猴赶快品尝呢。小猴轻轻地摘下一个蜜桃,慢慢地尝了一口,酸酸的,但小猴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因为这是靠他的劳动换来的。

【篇二:清明节叙事作文】

清明节,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节才能显出它的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这飘洒的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到清明节时,我心里都会默默吟诵这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而春季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往年清明节的回忆。

那天,细雨蒙蒙,天空阴沉沉的。我心中涌着辛酸的波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我心灵的彼岸。我们一家人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回到了老家。我那可爱的家乡此时此刻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生机,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这不禁让人想起太多早已粉尘的往事,早已被埋没在心底的记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陵墓了,我们走到三个土包前,只见妈妈仔细地把土包前的杂草清除干净,接着又将带来的一些水果和蔬菜放在那三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然后找了几根木柴点燃,烧起了纸钱。这时,妈妈和我姨都抽泣开了。她们的眼泪打在了我的心上,打开了我的记忆,使我想起了我那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使我想起了她那甜美的笑容和那温柔的目光。顿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转身哭了起来,我心想:外婆,这几年您在那儿过的好吗?您不要担心我们,我们都很好。在这里,我让小雨点把我对您的思念带到天上去,希望您能感受得到。

拜祭结束之后,我们静静地离开了。在那广阔的平野上,只有风儿还在吹动,带着忧伤与痛楚飘向远处。

【篇三:清明节作文】

那年清明,又岂是小雨纷纷,幽静的山林里,耳畔只剩下雨珠滚落的声音,上天将思念混为雨,寄给大地下的“人们”,雨,只会越下越大。

按照这边的习俗,小时从未去扫过坟,只能听亲戚朋友讲讲故事,虽只是听听故事,但规矩也渐渐懂了,也会了,心里时常也会念叨着。讲个几年,就熟悉了,人也大了,是个小伙子了。

开春的那几个星期,天很冷,时不时刮来几股强风,那冷的是会让人发抖,让人心颤。那是四月,我夹在亲人当中。

那次上坟比往常要早的多,刚从床上坐起便有一股凉意从后脊卷来,心里不禁哆嗦一下,但再冷又能怎么样呢?摆着僵硬的手硬生生将衣服挂在了身上,随手去拿了放在桌上的艾草球,自以为可以帮我辟邪。

街上其实也没什么人了,只有小贩日复一日的吆喝着,我在一家店,一家卖着纸钱和纸花的店——家里人都喊着叫“卖界”,我自然便是去找这个所谓“卖界”的店,城里面不给卖,想买只有去乡下,但总有不要命的小贩偷偷卖着,显然,我已经找到他了!

对于钱我不是很排斥,我总是认为这是对故去之人的慰籍,虽然当时我也不确定自己可不可以这么理解。

后山上有很多小土坡,看久了人,不免有些可怕,去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家挺有钱的,至少在那时候是的,因为这一整片后山都是家里的。这些土包里自然会有两个是我的祖父祖母的,碑上刻的落款是儿孙辈的名字,当时还没了解过,当我看到我的名字时,心里颤了一下,现在回想过来,是挺可笑的。碑前是埋了东西的,是家里祖谱和家训祖训,留下来的规矩让我们跪着读完再磕头,我接过那家训的时候,我跪下的时候,我拜下的时候,心中都很沉重,即使前一秒笑得再欢,现在脸上也必须十分严肃了。我跪下来,跪在祖辈前,小雨滴滴答答打在了石碑上,很安静,听不出有一点杂音,那雨顺着石碑落下,拍在地上,化成一滩小水坑,口袋里艾球被水泡开了,散发着艾草的清香,伴着大自然,伴着目光,我磕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头。

雨落在了地上,打在头上、脸上、身上,将思念化雨,寄给了大地下的“人们”!

【篇四:我读懂了蚂蚁】

在旁人看来,蚂蚁是多么微不足道——那样小,那样轻,风一吹即飞,抬脚便可踩死一只。渐渐地,我读懂了蚂蚁。

事情发生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我总跑下土坡,望了望土坡上的老家,再去菜田旁玩,那里有一个隆起的土包。我好奇地盯着,拿了根很粗的树枝,闭眼用力敲了几下。待睁眼,才发现那是蚂蚁窝,成千上百只蚂蚁,被敲击声惊吓,慌乱地爬出来。我有点怕,心里忐忑不安:我弄得它们家破“人”亡,它们会咬我吗?我后退了几步,惴惴不安的心情仍然没有平复。

一会儿,好奇心又涌上来,我往前一望,不禁呆住:它们又在建房子了!面前呈现的土包与原来无异。我倒不是因为“房子”而怔住,而是因为它们不以怨报怨,默默守护自己的家园的精神怔住。那一刻,我希望蚂蚁们不要再被人类伤害。

还有一次,我又去了那里,碰见蚂蚁正在“工作”。一只蚂蚁背一粒米,也有两只一起抬一粒的。我望了许久,忽然觉得它们是那样勤劳,忍不住伸出手,想帮忙托几只到洞口,减轻它们的负担。不料它们没有被打扰,自顾自地“工作”,我越看越佩服。

我读懂了蚂蚁——不愤怒,一心一意,勤劳勇敢。这些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篇五:挖冬笋】

今天,天气晴朗,我们在外婆家吃饭,下午闲着没事,我们相约到山上挖笋去。

我们沿着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来到山脚下。我抬头望去,虽然是冬天,竹子仍是绿油油的,但叶子有些枯黄。我们拾级而上,路旁到处都是高大的竹子,地上有一层厚厚的竹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竹林。我四下张望,“咦?怎么只有竹子呀?”外公看着我疑感不解的样子,笑呵呵地说:“你看,地上是不是有很多小土包?”我点了点头。“那些小土包里就有小笋哦!”我似懂非懂地说:“知道了。”因此,每我看到小土包时,总要用小铲子挖一挖,看看有没有冬笋,可东挖挖西铲铲,没见到半个笋的影子。一无所获的我回过头看看外公,外公已战果累累,我用羡慕的口气问外公:“外公,为什么我挖不到一棵笋,小土包里根本就没有笋,你骗我。”外公乐呵呵地说:“小土包当然里不可能每个都有笋啊,小土包拱起来而且表面有些小裂缝,那说明笋正从地面钻出来,下面就有笋了,不过这也不是绝对哦,毕竟泥土干也会有小裂缝。”我“哦”了一声,重新拾起斗志,拿起我的小铲子继续寻找目标。

我找到一个顶部裂了的小土堆,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挖着挖着,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我以为是冬笋,心喜若狂,忙拿起一看。我晕,是块石头,我把它扔在地上,用脚不停地踩,嘴里念叨着:“叫你挡我路。”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我又继续挖了起来,正挖着,突然,又碰到“石头”,我并没理它,继续挖。“啊!冬笋!但被我挖破了。”看着被我挖破的冬笋,感到十分婉惜。我回头看看外公,只见外公在小土包表面轻轻铲掉表面泥土,见小冬笋的脑袋要露出来了,再把笋周围的土挖掉,一个完整的冬笋就露了出来,最后对着笋的底部狠狠一铲,一个大冬笋就跳了出来。我暗自佩服外公真厉害。

太阳也慢慢落山了,我们拎着战果满载而归回家,微风一吹,耳后传来竹子沙沙的声音,好像在欢送我们,期待我们下次再来。

【篇六:生命的况味】

陌生的家乡,从未谋面的乡亲,曾经偶尔见过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大爹大叔们,以及他们高大的子女,一切都因一个人的忌日而热闹起来;这个人,就是我早已去世20年的祖母,父亲的母亲。

秋天的黄昏,身旁的几座香炉,袅袅地缭绕着丝丝青烟,满屋子就被这渐渐浓郁的青烟笼罩着;而我的心,也在这烟的熏染下,慢慢沉静下来。

父亲过来,递给我一本发黄的族谱——犹如一本刚刚出土的文物,说:“看看吧,我们的家族,也有过辉煌的过去。”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折叠式的书卷,一层一层地翻阅,满纸的繁体字,莫名的姓名,字号;在最后一层,依稀看到“道光七年”字迹,某某兄弟三人,扎根该地,开疆拓土……后来,某大哥娶妻某某氏,生某某;某二哥,娶妻某某氏,生某某……

我顿悟,家乡者,家之壮大之历史也。

“走了,走了!”不知谁喊了几嗓子。我们该上祖坟了,去祭奠我的祖母了。

在一处山坳里,层层叠叠的土包墓冢,在我眼前展开,向远处延伸出去,直到天边……

我试图从这一样的墓冢中,找到族谱中那些曾经辉煌的祖先,但却不得;大人们说,他们也找不到,那都是族谱上说的,是一种祖上流传下来的记忆。

我突然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不论你是平民,还是贵族,一旦放入棺材,一样无人问津。”

一旁的大人们,在忙着给我的祖母烧纸,其中大姑与二姑嘴里说着“思念”的话,说着,说着,他们就开始大哭;孩子们在墓冢旁玩耍,笑声在空中回荡;在祖母墓冢的一角,竟然有一处淡淡的绿色,在阳光下发着耀眼的光;不远处,一个暗褐色的浮土,蚂蚁在进进出出,忙着搬家。

我的小侄女,缠着大人给她照相,而她的身后,就是层层叠叠的祖先的墓地……

晚上,我躺在黑暗的一间小屋里,屋里仿佛浸透着永远也散不去的烧纸的味道,人们还在隔壁大声谈笑,小孩子们也在无休止的哭闹……

在祖母的忌日里,我却品尝到了生命的况味。

【篇七:一对翅膀】

我坐在花台边看书,却飞来了一只不长眼的飞虫,它就在我脑袋边嗡嗡地来回旋,它看起来就像一只会飞的蚂蚁,但是无论它像什么,重要的是它打扰到我了。

我极这为不爽地用书把它拍了下来,丢到花台里,还用脚尖把它踩进了土里,埋了。

我狠狠地冲埋它的地方瞪上两眼,却发现泥土上鼓起了一个微微颤动的小土包,然后一个黑黑的小脑袋从土包里艰难地伸了出来,我皱皱鼻子:一个顽固的家伙。于是我又用手把它按了回去,抓了把土埋了它。

读书的大好心情被破坏,我便又把目光转向了埋虫的地方。

它已经冒出来了半个身子,纤细腰以下的部分还在土里,包括一半的翅膀。

真顽强!我不由赞叹了一声,它听不明白我的话,但它知道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它纤细的腰在泥土里乱捣乱捣,挣扎着,想把下半身拔出来。半天之后,它发现没有好大的作用,于是它挥着两根触须,埋头下去用嘴拨土。它的脚依然乱捣,土面又有了一些松动,于是它缓缓地拔出了它自己的下半身。

哦,可怜的家伙。我看着那对皱得像揉成团的纸的翅膀,不由叹息。我虽然没有翅膀,但我知道翅膀对这个可怜的小家伙的重要性,还有,这对翅膀的损坏程度。

它还能飞?

我有些置疑。它抬起前脚抚抚它头上的触须,像是在拍头上的泥土。然后它用前两双触角站立,用一双后脚去抚它的翅膀,就像摊开一张揉成团的纸,即使打开了,也会有皱折。它竟然还想飞?我咧咧嘴,又靠近了一点去看,它振振翅膀,又用后脚去抚平,翅膀微微平整了一些,它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起来了。

就像起飞仪式一样地振振翅膀,然后它就拍动翅膀飞了,还没十厘米高,它就又一头栽了下去,可怜的家伙,我不由摇头,它却像是吃了一次甜头,要尝试第二次一般,它又开始抚弄它的翅膀,不一会儿,它就又开始起飞了,在我吃惊地注目下,它飞了三十厘米左右高,飞得有点晃悠晃悠地,但它还是飞起来了,它落到花台边,开始最后一次整理、修补背上的翅膀。

这一次比前两次花的时间都还要长,最后它终于振动翅膀飞起来了,缓缓向远处飞去……。

【篇八:爷爷泡的茶】

在我姐姐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了。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爷爷。我对爷爷的印象来自于我爸爸的长相和脾气。因为奶奶说,爸爸很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的顽固牛性儿脾气。

因而奶奶儿孙满堂但又孤单无伴地过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微微的笑容在她脸上演绎,荡成一圈美丽的涟漪,在微风中,伴着花白的头发。

自打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的就是奶奶微风中的白发。记得在我小时,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梳头发。那花白的头发被奶奶的手一簇一簇地抓住,然后用梳子用力地梳下来。头发却依旧微卷,几根银丝被梳落,泛着白光。

奶奶的一生并不怎么传奇。她的家离爷爷的家不远,只隔了几个村子。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但我却能想象奶奶刚过门时的羞涩和腼腆。奶奶是勤劳的,因而我知道爷爷也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那许许多多苦难的日子。奶奶有六个儿女,还有几个几岁大了却夭折了的孩子。提起曾经艰辛的日子,奶奶颇显自豪,因为她毕竟把她的六个儿女带出了三年饥荒,十几年贫困。也正在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从我一出生就是白的。

爷爷的坟,埋在一块庄稼地里。一个墓碑和墓碑后面的一个圆土包,还有圆土包上长着的一大团草,这就是爷爷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的是爷爷的直系后代,不过没有我——那时我还未出生。每年,城里的大伯或外地的姑姑们回来,都要买鞭炮去上坟。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子孙也一定要去上坟,而奶奶却从未去过——也许只去过一次,在爷爷出殡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农村里,是忌讳奶奶作为一个死去老者的妻子去上坟的。只是每次我去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去了,多给你爷爷磕两个头。

印象中,奶奶也不只是一直在笑。当她的话对顽固暴躁的爸爸失去效力时,她会很无助,很难过的叹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当奶奶问三婶要月粮而三婶不给时,奶奶坐在路口的大青石上,看着三叔家的门,很难过地骂儿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时的奶奶的脸上会流出几行浊泪。而那时的奶奶在我眼中是那么矮小、无助。我知道,奶奶会想起他已死去多年的老伴,如果他还在,至少还有个诉苦的人。

现在的奶奶喜欢在有夕阳的时候,拿一把椅子坐在院中的某个阴凉的地方,执一把蒲扇在手中安详地扇着。奶奶说,如果你爷爷能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清福。说到这,我心中掠过一丝难过。我知道,奶奶在想爷爷了。

我愿意相信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爱情。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默默地关爱对方,默默地经营他们共同的家。

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爱情。这也是从古而今,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爱情,婚姻,家庭。

爸爸是爱喝茶的。我没问过奶奶,爷爷喝茶不喝。我想,爷爷是不喝茶的,因为喝不起。但我知道爷爷也能泡茶,他那发黄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就像他留给奶奶的感情一样,醇厚、悠远……

【篇九:老家的路】

常听爷爷奶奶说:“共产党好,共产党亲,共产党和老百姓心连心。”而我们就是沐浴在阳光下的一株株花苗,在阳光雨露的普照滋润下茁壮成长。现在我就在这千千万万缕灿烂夺目的阳光中选取一抹阳光送给你——这是老家日益变化的赞歌。

打开封存已久的记忆之门,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

老家:雨,离开了天空的怀抱,淅淅沥沥地奔向大地。

“小树,帮我去买一包味精。”妈妈在厨房里喊到。“遵命,老妈!”于是,我挽起裤脚握着伞匆匆地出门了。到商店并不远,但要途经一条小路,说是路,其实根本不能叫做路吧,到处坑坑洼洼,还有隆起的小土包,堪比月球表面。路人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跌倒,来了个泥水浴。虽说是小心驶得万年船,但难免也会有意外,而我,就倒霉地成为了这意外的“万一”。

我踏着泥泞小心地向前进,“近了,近了”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可意外还是发生了,我一不留神一脚踏空,一个踉跄,一脸栽进了泥水里。这下我可真成了“黄皮肤”的中国人。我咬着牙,拖着一身泥泞狼狈地回家了……此时那段回家的路对我来说是那么漫长……我的脑子里忽然萌生了这样的愿望:路要是水泥的那该有多好啊!……

放假后再回老家,一条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代替了黄泥路,路中的绿化带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如同一块缀花绿毯子,路旁种满了绿树,犹如一位位绿色使者守护着这条平安之路。微风拂来,深吸一口气,“啊,真是人间圣地啊!”

从此以后,雨天再也不是噩梦,而是观赏雨景的好时机,撑一把伞,站在绿茵茵的大树下,望着雨从天空中落下,停止。望着那雨后彩虹,真是一种享受……

家老的变化,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但祖国的变化又何止只是这些呢?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历无数的蜕变,像春天的花朵,如夏日的繁星,似秋天的落叶,若冬天的飞雪……谁能数得清,谁又数的清?

【篇十:塞上江南行之骑骆驼】

暑假,我去了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旅游,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骆驼。

骆驼的眼睛圆圆的,睫毛特别长,它的背上有两个小巧的驼峰,像两个迷你土包,可萌了。当我想爬上骆驼时,它居然会慢慢地趴下来,让你稳稳地坐上去,再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可乖了。

我骑在两个驼峰之间那软软的背上,非常舒服。可骆驼走起路你就觉得不那么容易了,它整个身子一摇一晃的,如果我不抓牢绳子,就有可能摔下去啃沙了。骆驼也很淘气,偷偷告诉你们哦,我在骑骆驼的时候,后面跟着的那只骆驼好像在“磨牙”,还不时嗅嗅我的右腿,似乎要吃我那香香的大腿,吓得我赶紧把腿往前缩,离它的嘴巴远远的。

骆驼们真是太可爱了,如果你去宁夏,一定要去体验一番哦!

热门推荐
1历史将记住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人
2人虫大战
3等待
4我们的教室
5雾灵山日出
6美妙的一天
7我的理想
8美食与人生
9同学我想对你说
10我的邻居
11令人赞叹的一个字——孝
12秋雨情
13的作文
14运动会
15这就是我
16《相思垢》诗歌
17读你
18因为爸爸,我变得勇敢了
19给弱者多一份关爱
20墨香悠悠绕我心
21美丽的梦
22平淡中也有诗
23外公的两轮车
24跑在逐梦的道路上
25一只手的力量
26我心中的清明节
27难忘春节作文
28制作树叶贴画
29四月的春风
30那个最懂我的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