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蚕桑的作文

【篇一:生命的轮回】

午后,女儿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蚕宝宝破茧成蝶变成飞蛾啦。看着她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知道她期待已久的愿望实现了,终于全程目睹了蚕的蜕变过程。一个月前,六只不到两公分的蚕宝宝来到了我家,女儿精心准备了一个小盒子作蚕宝宝的家,每天准备好新鲜的桑叶,看着蚕宝宝每天吃着桑叶,一天天长大。一个周后,蚕的身体开始发黄,我们提前用小木棍为蚕搭好架子。终于,蚕开始吐丝,将自己包裹。于是,女儿天天都在关注什么时候飞蛾可以破茧而出。终于,第一只飞蛾破茧而出,我告诉她,飞蛾只有两三天的寿命,在产卵后就会慢慢死去,产下的卵又会变成蚕的幼虫,蚕宝宝新一轮生命的轮回又将开始。

中国是蚕桑大国,从夏商周时期就开始养蚕,蚕桑丝绸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丝绸是中国独有的衣料布饰。由西汉时期开始的那条对外贸易之路,被称为“丝绸之路”, 2000多年以后习主席重新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足以可见蚕桑丝绸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养蚕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破茧而出、作茧自缚”等等,更有赞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优美诗句,一切都可以看出蚕桑在中国的文化积淀中是多么丰厚。

是啊,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却创造出了无穷的灿烂文明,生命的伟大让人叹为观止。从卵到幼虫到蛹到飞蛾,蚕用短暂的生命历程演绎了什么是奉献与创造。我告诉女儿,蚕宝宝在幼虫时候得到大家的宠爱,尽情地享用桑叶,积蓄营养,储备能量,等到自己长大,时机成熟就要开始付出,开始吐丝、奉献,蚕茧加工成丝绸是蚕宝宝最大的贡献。如果破茧成蝶,就要担负起繁衍后代的责任,更多的卵变成幼虫,又开始一个新的生命轮回。而人的一生与蚕宝宝的一生何其相似!幼年时期,享受着父母的呵护和宠爱,上学后,得到老师的关心与教导,长大以后就要和蚕宝宝一样,要承担起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蚕宝宝的一生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这个过程是自发的、是本能的,不需要引导的。同样是生命,我们的人生成长则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接受提携与帮助,不断地自我思考、自我反省,才能日臻完善。人生也有多个历程,而我们在每个特定的阶段都应当认真对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当学生,要认真学习;作为晚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作为成人,要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身为父母,要呵护孩子,培养他健康成长。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就是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

听完我的讲述,女儿对我说,她今天完成的练习题中有一个阅读理解故事,里面的小乌鸦在它小时候妈妈哺育它,当它长大了,妈妈却老了飞不动的时候,它就自己飞出去找东西给妈妈吃,然后才自己吃。我很欣慰,孩子能从我的讲述中明白一点道理,能联想到乌鸦反哺的故事,能从蚕宝宝的生命历程里渗透一点人生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蚕宝宝的生命在不断的轮回中繁衍生息。我们希望孩子们的人生能健康快乐、多姿多彩,要让他们知道拼搏的人生才是完美,人生不仅仅是繁花似锦、祥云飞度,更应当披荆斩棘、风雨无阻。

【篇二:语文的畅想】

那真的是你吗?——语文。美丽、高雅、富有魅力……在我心目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完全形容出你的美。

在语文的海洋中,我打捞到了许许多多美丽的贝壳。当我读完《安徒生童话》,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经受的痛苦。她还那么小,就要在寒冷的大街上卖火柴,那唯一的也很简单的愿望却都无法实现。比起她,我不知有多幸福,所以我会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在语文的星空里,我还摘到了许多闪闪的星星。我读过许多诗,比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乡村四月嫌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些诗句都饱含了作者真挚而又深切的情感,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的同时,更看到了一个如画又如梦的世界。

在语文这课参天大树上,我还采摘了许多甜美的果实。读了《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了头发最真实的作用,还知道了人的身高为什么在早上会比在晚上高出1厘米左右……这些知识解答了我许多许多的疑惑。

在我心中,语文就是这样优美、博大精深、富有魅力!

【篇三:走进】

中国是蚕桑文化的起源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蚕桑文化已深深融入到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文艺术等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桐乡素有“蚕乡”之称,境内栽桑、养蚕、缫丝,历史悠久。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很多描写桑树的篇章。

桑树一身是宝,堪称神奇,可它却并不娇贵。在乡村的山坡上,池塘边,房前屋后,杂树丛中,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走进桑园,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清新的空气缓缓淌进心里。放眼望去,满目鲜嫩透明的绿色,让你恍惚:这是在画家的水彩画之中吗?凑近了一摸,那桑叶粗糙而又精致,细细的脉络,向你传递一种穿越了千年的柔和和沧桑感。怪不得,蚕会爱上桑。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桐乡人非常勤劳,早春时节,太阳刚探出头,空气湿度大,温度又低,妇女们就挎着个小篮子,步行到桑园里去采摘那沾着露水的.新鲜桑叶。到了家,阳光斜斜地照进蚕房的时候,她们就将嫩绿的叶子洗干净,晾干,摘去叶柄,把最好的桑叶放进竹匾,让蚕宝宝们吃个饱。这样采桑喂蚕的日子要持续近一个月,蚕宝宝们也从只有芝麻大小的样子变成了白白胖胖的大家伙了。很快,蚕开始吐丝,银白的丝从它们身体中不断吐出,织成一个个丝茧。

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也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桐乡的祖祖辈辈,像蚕一样,脚踏实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蚕神女圣早成思,今年丝税抽征早。”一直为世人供奉的蚕花娘娘,相传是黄帝之妻——嫘祖。据说有一天,嫘祖口渴,到郊外一片青翠欲滴的野桑林里喝水。当她在取早晨的露水时,一个白花花的蚕茧从她头上方的一片桑叶上落了下来,掉入她的水碗之中。嫘祖一惊,待细看时,发现这是一枚自己从未见到过的轻巧的东西。她折下一段桑树枝,想把那掉进水碗的东西挑上来仔细观察。没想到在挑捞时,树枝上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愈抽愈长。后来,嫘祖将那蚕丝用来纺线织衣,制成了飘逸的丝绸,并开始驯育野蚕,让更多人能穿上这柔软丝滑的丝绸。

每年,蚕茧丰收之后,桐乡可热闹了。农家妇女们将蚕茧浸在热汤盆中,把丝绕在丝筐上。她们的手指飞快地将丝缠在丝筐上,手臂在丝筐四周挥舞了一圈又一圈,将一个个小小的蚕茧,抽成一根又一根洁白的丝线,然后再剔去茧中黑乎乎的蚕蛹,将留在茧中的蚕留下来的壳一点点分离出来,最后制出白白的蚕丝被来。那一条条蚕丝被看似平常,却凝结了勤劳的妇女们的心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蚕桑、喜爱上蚕桑,蚕桑文化走出了江浙,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

走进蚕桑,你会领略到更多独特的美景,就像走进桐乡,你会喜欢上勤劳、朴实的桐乡人!

热门推荐
1成长的快乐
2研学游
3身边的好人
4美丽的大海
5霸气的女汉子也有温柔的一面
6父爱的光芒
7老虎发通知
8秋天的乡村作文
9你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10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写一段话
11胜似亲人
12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13共享时代
14那一刻暖意流淌心间作文
15总想对你唱
16没有鞭炮的年
17我们班的“开心果”
18他的笑容进入我的视线
19精彩的海狮表演
20追求理想
21偷吃的滋味
22可怜的我
23一句话的力量
24友情
25一件开心的事
26猜猜他在做什么
27珍惜生命
28难忘的秋收
29男子汉
30蝴蝶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