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滕子京的作文

【篇一:我心中的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位我非常喜爱的古代文人。到目前为止我对陶渊明的了解仅限于课本和一点零星的课外读物,所以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陶渊明是一个正直、率真、洒脱、有个性的人。他的真性情总能吸引我,同时我认为陶渊明的洒脱和诗仙李白也有所不同,他的洒脱带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脱俗清幽的感觉,而李白带给我的更多的是豪爽仙侠的气息,相比之下我更要喜欢陶渊明。

有些人认为陶渊明消极避世,周敦颐把他定位成无为的隐士,我一点也不认为陶渊明是无为的。下课和同学讨论时,有人为了反驳我,将只知道种豆采菊的陶渊明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以及范仲淹作对比。我认为有必要从他们所处的朝代与他们的身世经历去深究一下:

陶渊明出身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也算是名门了,按理说从政应是一路绿灯。可是无奈晋朝官场实在太过黑暗,贪污、腐败的情况远超《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陶渊明这一小股清流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整方田地的污秽,再说了因为为人正直、率真,反对贪污而碰上几个大贪官的利益,可怜的他,官只能越做越小了。毕竟侯亮平存在于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的小说里,他在书中所作所为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放在晋代的陶渊明身上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陶渊明就算把栏杆拍遍,发出无限的感慨想尽无限的办法也无法改变沼泽一分一毫,于是乎,就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山林,寻找自我解脱的道路。

至于滕子京和范仲淹,他们被贬因为在朝廷推行新政而被守旧派谗言污蔑。就算被贬,也是太守官职,将落后贫穷的东晋时代的芝麻官-陶渊明,拿来与大宋天下的太守作比较,就好比将普通的大学生创业者和王思聪作比较一样,前者的创业资金只有几千,好一点也就几万,至于后者,创业资金也不多,就两个亿。这结果不用猜想。

再来谈谈陶渊明的喜好——菊花。在我看来菊花的傲骨,坚韧,不与世俗争奇斗艳的精神都是无可比拟的,为何因陶公喜欢就平白无故被扣上隐士的帽子?周敦颐自夸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陶渊明又何尝不是一朵莲花呢?如果他所在的官场不是污泥,也没有那个官场是泥潭了;如果他出淤泥有染,那也不会被后人扣上消极避世的帽子了。他能做到“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正是他的洁身自好的表现啊!至于他的《桃花源记》恰恰是他归隐多年一直牵挂天下百姓的证明,正是他心系天下才画出了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宏伟蓝图。

这么正直,忧国忧民的伟人无奈被逼出官场,本想着退出那污秽的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让后人知道自己的一身正气,现在可好被后世人说成消极避世!实在让我为陶公深感不平啊!如果当时不退出,死撑着,后人只会说他跟所有的官员一样无能腐败同流合污,这真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嗟夫!无从可乐耶!”听到后世如此评价自己,陶渊明也是欲哭无泪啊!

【篇二:丢失的只是昨天】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丢失了昨天,而是放弃了明天。

——题记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丢失些东西:可见的,不可见的,形象的,抽象的。但请不要忘记:丢失了彩虹,我们还有艳阳天;丢失了玫瑰,我们还有余香。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还有明天。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不应沉溺在伤怀中。“诗仙”李白有横世才情,经天纬地之能,但他的仕途比不如他所愿:整天闷在深宫大院里为王孙嫔妃题诗作赋,自己成了别人玩乐的工具。他丢失了最初的理想,他愤怒不满,大呼“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毅然抛开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携一壶酒,驾一匹马,访遍了祖国山川,留下了大量创世佳作。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笑颜常驻,那些令人消极的昨天,又何必苦苦追忆呢?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应把握明天,展望未来。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丢失了一个显赫地位,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勤于政事,是巴陵郡百废俱兴,政通人和。他的未来是光明的,因为他有一颗旷达的心。命运将他困于黑暗之中,迫使人们寻找光明,希望是人们找到光明的突破口。假若滕子京郁郁寡欢,以酒浇愁,不理政事,那他丢失的将是的整个人生。

丢失了昨天,我们应泰然处之;把握明天,我们应满怀激情。

孙膑丢失了双膝,他意志坚强,潜心研究出了《孙膑兵法》,成就一代法家经典;司马迁丢失了尊严,他顽强不屈,谱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中国文学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居里夫人丢失了丈夫,她依然孤军奋战,发现了镭元素,填补了元素周期表的空白;霍金丢失了健康,他心不死,创立了黑洞理论,将人们的视野延伸到宇宙更深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应迈步从头越,向新的明天出发。

丢失了妩媚的春,我们还有丰腴的夏、浪漫的秋和温馨的冬。四季一直都在,希望一直都在。

丢失的只是昨天,我们还有明天。

【篇三:中华美德——勤奋】

深冬的夜晚,只依稀看到一个读书人仍挑灯夜战,那是谁?是那仕途不顺,发奋读书的苏秦,长夜漫漫,但他的眸子中闪着坚定。——题记

中华美德传承千年,是什么支撑着这一精神文化,我想一定是勤奋,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勤奋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

思绪翻转,俨然回到了200年前的那个夜晚。深冬,北风呼啸着,已近凌晨,人们都早早地钻进了被窝,进入甜美的梦境中。但有一种人,在越是寒冷的时候,越是要强撑着睡意。那么这种人是谁呢?没见那正在梁上卧着的人么。没错,就是小偷。

只见那小偷四下张望着,眼睛似乎在搜索着下手的地方。再往房间里看,还有一人没有睡觉,整个房间里充斥着郎朗的读书声。只见他手拿一本范仲淹先生写的《岳阳楼记》在背诵着。他时而站立,时而坐下。丝毫没有想要睡觉的意思。眼睛全神贯注在书本上,那“梁上君子”呢,他正思索着,等着读书人睡觉,早些下手,好收获些东西回家,要知道在这寒冷的冬天,可是没几人愿意熬夜的,没几人能经得住被窝的诱惑。那小偷脸上洋溢着笑容,对自己的想法十分自信。时间在流逝,只怕是已经过了几个时辰了,小偷已经在梁上睡了醒,醒了睡。他在朦胧中睁开双眼,只见下面的那个少年仍在支支吾吾地背诵着,“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滕子京干啥来着?”那少年又打开书本,“哦,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那小偷见了,心中竟满是怒火。这大冬天的,一直在梁上待着,难不成是要练轻功。再抬头看看那窗外,天边似乎有些光亮了。“再由他背下去,我岂不是就要被发现了。”小偷在心中盘算着,突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他索性跳下房梁,大声呵斥一声:“就你这天资,还读书?我都会背了。”那小偷把《岳阳楼记》流畅的背诵了一遍,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只留下屋子里那少年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很可惜,那位天赋异禀的小偷,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的名字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屋子里的少年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名字就是曾子诚,也就是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

曾国藩何以成功,我想这是与他那一生勤奋的习惯是离不开的,天资决不是限制人生的一道关卡,只要有勤奋一样能都勤能补拙,虽然有天资但如果没有勤奋,只怕只能如那小偷一样,如那早年天赋异禀的伤仲永一样,最后泯然于众生矣。

再反观我们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是否是缺少了这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勤奋,在一个个早晨,能否如曾国藩一样早起读书,在一次次学习受阻时,能否像宋濂一样即使“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也能“假借于他人,计日以还”。

我想,只要每个人有了勤奋之美德,以勤奋为荣,以懒惰为耻,那么中国亿万人汇聚的能量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少年勤,则国勤。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全天下的少年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华民族,一定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一定能如那红日一样,放出万丈光芒!

热门推荐
1雨过天晴
2和你在一起
3爱在细微处
4种菜记
5我的小狗
6零食的故事
7红掌
8爱是那份叮嘱
9妈妈的粥
10唤醒
11夷望溪游记
12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13梅花赞
14我喜爱风筝
15四季的风
16多彩的暑假生活作文
17别有一番风味的冬天
18拔书大赛
19阅读真快乐
20一碗水蛋
21幸福的颜色
22青云塔
23那也是一种力量
24珍惜生命
25不负年少,我能行
26原始森林探险记
27朋友家的果园
28运动会
29遇见你真好
30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