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时节的作文

【篇一: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天上小雨纷纷,意味着清明时节的到来。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流传了上千年,十分悠久,古老。在这传统节日中,我们都忙着回去扫墓,祭祀,去回想着先人为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因此,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狼牙山五壮士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坠入山崖,邱少云在草丛中忍受着烈火的炙烤,杨靖宇屡受酷刑,宁死不屈……这样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呀,悲壮,坚韧,向世界宣示,中华民族是强大的,是不可侵犯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这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忘记。

南京大屠杀、卢沟桥事变、鸦片战争等等。这些都是外强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当然,还有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但是经过数百年之后,中华民族重新振作了起来,逐渐变得繁荣富强。这来之不易的美好,都是先烈们用他们珍贵的生命,顽强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心为我们换来的。我们的父母亲没有忘记,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将更不能忘记。先烈们已经用属于他们的方式捍卫了祖国,现在,该轮到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祖国做出贡献了。

雨还在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它们也在怀念着地下的烈士们。就在这清明时节,缅怀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他们吧……

【篇二:今天没有下雨】

我淋过最大的一场雨,是你在艳阳下的不回头,我淋过最大的雨,是你即使在艳阳下回头,而我们却阴阳两隔。

――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时节就会下雨,可人们在这时候总会去给故人扫墓,一束鲜花祭故人。而我,没有清明去看望故人,而是在过年旁去看望我的爷爷。同是扫墓,今天没有下雨。

一早出门,因为过年,街道上到处都是鞭炮燃烧后所剩的红色废料,到没有所想的凄凉,街上到处放着欢天喜地喜庆的歌曲。到了郊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一种悲凉的心情也涌上心头,难怪说清明时节会下雨,扫墓人悲伤的氛围加上一点凄凉的小雨,的确是应景更应人啊。到了墓园,人们都在公墓外的燃化池烧纸或其他的物品,有的还在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后也变成街道上那种红色废料,或许是在墓园的鞭炮,并没有一种喜庆冲天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对故人的缅怀和思恋,这里的天显得朦朦胧胧,可我知道,这不是要下雨,而是人的对故人的忆。我们买了一束香,来到爷爷的墓碑前,氛围一下子就变的更庄重悲凉了,一种对故人的不舍弥漫在空气中,阴阳两隔的分离让人痛心。我不禁伤感,我的爷爷,如今怎么成了一座墓碑?当初那个严肃却疼爱儿孙的爷爷也变成了一个只能抱在怀里的小盒子?上香后,离开墓园,我的脚步也沉重前,我没有参与他们的烧纸,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像过年那样喜悦,在墓园,每个人也许都在怀念那最亲近的人。

今天没有下雨,但下雨和没有下雨也并不重要了,因为我的心里早已下起了大雨。

故人的离去,我对故人的怀恋,早已是一场倾盆大雨,而我想躲也永远来不及,永远都来不及,因为这场大雨里,我们隔着生死,故人在那头离去,我在这头继续生活。

恩,今天没有下雨。

【篇三:书韵——清明有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放在今日来说,是最适合不过了。那雨澎湃的飞舞着,便也少了许多出门的兴致。捧起一本书,在书里,那雨和书,也是绝配了。

清明总给人些许萧条之意,或许是雨触动了情,又或许是情催动了雨,在这悲哀与激情交织的《家》里,我好似看见了一种灵魂在这时节里呐喊。

指尖翻动书页,莎莎作响,和着嘀嗒的雨声,奏成一曲和谐的交响曲。书的名字是《家》,巴金老先生写的,读了几章,也觉得颇有感触。青春正好的我向往那激情爆发的语言,不生疏而深刻,不隐晦而深藏,《家》中文字直接而具有反思性,那生动而跌宕的心理描写里,又倾吐出了巴金先生怎样的心情。

黑暗的制度,封建的礼教,读书是可笑的,自由恋爱是禁止的,是多么可悲可叹可气呢?或许是正值清明时节,我那满腔的怒火竞被浇成了悲痛,书中写到的清明,是那样的委婉与凄凉。

有时候,我在想,巴金先生的文学究竟留给了后人些什么?他的文字没有鲁迅的锋利,没有席慕蓉的清新,没有徐志摩音乐美,而他却又为何在百年文坛历史中以里程碑的形势而立呢?

我想,是一种心情,一种愤概喷涌而发,那文字里洋溢着属于巴金先生的激情,那是属于一个好男儿的满腔热血,那是一个读书人对一个时代的深刻拷问与反思。

有时候,我在想,巴金或许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他内心矛盾而激烈,他似想逃而不能逃,想进而无法进的心境使他文章有如这窗外的倾盆大雨般直直砸落,刺人生疼。

在《家》中,我看到了不同的路,不同的人生;我看到了人类前行的希望;我看到文字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完美结合。我想,我真的读出了文化。

总是愿意佩服前人对节气的感悟,巴金《家》中的清明节,是一头压抑着怒气的雄狮,在特定的时代里,在特定的节日里,有一份特定的文化与精神,而这精神,注定只属于清明。

清明逢雨,与书相遇,书落有声,书韵无声。

【篇四:清明感怀】

二十四节气,节气到清明。

家乡的天地间便弥漫着特殊的气息,生机和活力张满了大地和天空,残冬的痕迹一扫而光,春天将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鲜艳而明丽,万物祥和而生动。

回忆以前的清明节,真叫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荡秋千,那可是一个孩童的必备技能。

我家秋千在院子外面,将粗粗的绳索拴在一棵大树的两根健壮的枝干上,绳索间拴着一块木板。坐在结实的秋千上,两脚用力蹬地,身子就随秋千飘荡起来,如同古老的吊钟。忽上忽下,忽近忽远,大地和天空随着美妙的曲线晃动、旋转、跳动起来。或干脆闭上疲劳的双眼,忘却一切,尽情享受飞翔的快感。或哼起歌声,任清风带向远方,学习的重担和生活的烦恼也随其带走,高山流水,岂不悠哉!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凌风而起,傲视千雄,翱翔于蓝天之上。

风筝是一个淘气的娃娃,但只要你摸透了他的性情,任凭绳子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为你戏耍、表演。随风而起,风筝才会翱翔,任其自由的舞蹈,伴随童年无尽的想象。一线一棍,只为飞翔而生,凤舞九天,傲视千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经典的诗句,经典的诗意,勾起了我对过去清明的畅想。回想过去,审视现在,畅想未来,清明将何去何从,逝去的清明能否重现,选择权永远在我们之手。传承中国文化,理所应当,望君珍之慎之!

【篇五:去年清明雨】

听风听雨过清明,这好似是上天一直以来赠予我们的礼物。清明时节的雨,总会如期而至。

靠在门角,倚着一个躺椅的顶头,目光透过玻璃,看向了天。天灰蒙蒙的,雨点击打地面发出的响声,和着山林间时不时传来的鸟鸣,显得有些凄凉与悲壮。

清明是个鬼节,阴森一些也不算奇特。我记得一位老人曾给我说过这样一个传说:每到清明,那些死去的亡魂便会从沉睡中醒来,上天就降下雨来将其禁锢在坟头。如果哪家人没有去扫墓祭祖,日后的生活便会遭到亡灵的诅咒。待到清明当日一过,亡魂便再度沉睡。而没有在该日扫墓之人,会在来年做事不顺。直到哪年清明虔诚祭祖,诅咒才会消失。

这个传说很玄乎,但当时的我还是信了,一天到晚都缠着家人快去祭祖,回来后还怕自己当时不够虔诚,就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一觉睡醒,便已是第二日。

思绪被几滴雨水拉了回来,才发觉窗户并未关紧,用手将玻璃一推,“呯”的一声,接下来又听见“咔”的一下,窗户便锁上了。目光又向前眺望。直视前方,除了山,还是山。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雨不是很大,所以透过有些朦胧的玻璃依然可见几个黑点在青山之上缓步。

我的老家四面环山,但并不像愚公那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虽为一个小村庄,却交通便利,也是一座旅游圣地。青山绿水,风景宜人。

桃叶青青杏子肥,清明雨后旧花稀。清明时节,正值春回大地,群山在接受过雨的洗礼后变得更加美丽诱人,又好似成熟了些。

整衣出门。

小村的路不甚平坦,坑坑洼洼的路上有着几个浅浅的水坑,来来往往的人们也面含笑容,为这美景增添了别样的风采。几个小孩在路上你追我赶,累了,便在水坑里蹦蹦跳跳,他们的家长在后面追着,尽管有些气喘吁吁,但口中仍不停喊着:“你们小心点!”

这样的场面在繁华的地方是不常有的,那些人口中的乡音令人听起来很是亲切。虽然我并没有学会任何一种方言。

不知不觉间一个人走入深林,来到了一座坟旁。这是我老爷的坟。

我对老爷并没有什么印象,也并没有打过太深的交道。但他那和蔼的笑容在我心间永恒的存流。这是血浓于水吗?自家人就是感到亲切。

爸爸曾说,小时候,爷爷对他们兄弟仨儿很严格,而老爷却经常在他们要受皮肉之苦时保护他们,与他们经常玩笑,越过我的爷爷,他们四个人关系特别好。如今,我父亲对我的严厉,是否也和先祖们如出一辙,只是我的爷爷,却先行躺在了这里……

一股悲凉从心间涌出,双膝一沉——

雨刚过,看着松软的泥土被我压的陷了下去,心中的滋味儿有些复杂。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年倏忽而过,又是清明时节,今日再回老家,却逢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微风湿润拂面宜人,望空山新雨后的奇景,听鸟鸣林间的欢愉。清明的雨呢?唉,无雨也清明吧!我只知道:去年清明雨,相思到如今。

爷爷,我来看你了!

【篇六:清明情怀陌上耕】

我始终觉得,清明是春天里最美的时节。

我对清明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结,用雷军先生的话说就是“我所有的向往”。清明便可以寄托我对春天所有的向往。清明节来了,仿佛我全身的感官都为它而打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听觉,每一次触摸,我都感受到它在身旁气清景明的存在。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或者节日,它凝结了复杂的思绪和深情的怀念。

清明,理应归来。

每到清明节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便油然而生,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都会想着回到故乡来,跟着家人一起去扫墓。一种强烈的声音呼唤心灵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这种声音就是乡愁。清明节我们倍感思念的其实是活着的亲人。

当我再次回到老家,看到熟悉的村庄,熟悉的小路,熟悉的树木,熟悉的人,我心情复杂。“你回来啦,进来坐,哎呀,看到你回来很开心,工作肯定很苦,你又瘦了!”路边住的奶奶热情邀我进屋坐会儿。奶奶见证了我从小孩到成人,她是典型的30后,一生经历国共对峙、抗日、内战、大跃进、文革等历史时期。小时候,日本鬼子就从她身边路过。她讲的话充满哲理,我多少受过她说过的话的影响,比如:“黑夜不用怕,因为总会天明”!她经历了很多苦,受了很多委屈,一位80岁的老人面对现实的残酷,我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奈和无力。“我也是能见你一次算一次了,这个年纪不知道哪天就不在了……”她的话里透着不舍。“只希望把他带那么大,也能看到他结婚生子,虽然没有房子,但不是所有的女孩都要房子才结婚的吧。”她总是不停担心她的孙子,总是落泪。我更希望他的孙子能回来好好跟奶奶聊聊天,聊聊就好。

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人独处,而是你的励志故事找不到谁来诉说。你以前的落魄穷苦有人见证,你现在的扬眉吐气无人欣赏;你曾经被人骂作永无出头的落水狗,如今你是富甲一方的马老板;你曾经是毫不起眼的村姑,如今你是威震商界的董小姐。如果你的亲人早已不在人世间,你又能找谁倾诉你的奋斗辉煌,找谁分享你的功成名就。趁老人们还在,多多回到故乡来。

清明,理应春耕。

当我又一次站在老屋前凝望远方,曾经的清明农忙景象历历在目。清明时节本来是春耕的大好时候,你追我赶的犁地、耙田、播种。全村人一起种田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剩下六七十岁的老人还在坚持最初的劳动。我父亲年近六十,因为一场变故身体伤残,勉强守着自己一点田地。几个大伯种着灌水方便的几丘田,灌溉不便的都荒芜了。种田的人会越来越少,会种也只种一季水稻,我在想如果父母辈不再种田,田又由谁来种。不见以往牛耕纵横满,只剩两三斗笠放田埂。

我的童年已经跟忙碌的春耕融为一体,我的青春也画满了父母农耕的图画,我难以割舍这深深的春耕情结。在初三逼近中考的日子,我坐在数学老师办公室补课,当我绞尽了脑汁还是解不出一道数学题的时候,我几乎要崩溃了,我想放弃数学了。窗外农夫一声赶牛犁地的呵斥声转移了我的视线,我看着窗外的农夫一行一行的翻土,之后的日子我又默默看着他们一行一行的插秧,绿绿的秧苗让我感觉到了希望。生活不会因为解不出一道数学题而山穷水尽,我应该像农夫一样在春天里播散希望,不管未来如何,不要放弃眼前的努力。

我不想看到所有的农田都长满了荒草,我不想看到忙碌的景象变得一片死寂。可我注定已经背叛了这一切,就像童年和青春早已远去。清明时节雨纷纷,何时一起来春耕!

清明,是一种情怀。

老家的清明才叫清明,城市里难以感受到这种情感。只有在老家,你看到眼前的山,眼前的土地,眼前的小溪,眼前的人。你会莫名的感伤,也会坦然欣慰不再伪装。

我们悼念逝去的亲人,不必要悲伤,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不想你难过。珍惜活着的亲人,无论他们健康或者疾病,无论他们跟你闹过何种不愉快,跟他们一起去踏青吧,一起边走边聊,一起在墓碑前告诉已故的亲人你们生活美满如初。

清明凝聚了春天的美,它匆匆而来匆忙而去,我还没有欣赏够它的美,春天早已过去,只能等待来年。有人忌讳清明,觉得它离死亡非常近,它是死人的节日。我觉得清明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亲情易失,生命珍贵,我们会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对死亡理解的足够深刻,才能对生命领悟更加透彻,这应该是清明带给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哲学。

假期短暂,我在老家住了一晚又要离开。我把用蛇皮袋装好的春笋放在推车上,让我弟弟帮我推到大马路上去。春笋很重,我又空不出手来帮忙,我爸急忙说让他来推车。没有变故之前,父亲经常骂我,我总觉得他不关心我。这次我匆忙离开,他心里舍不得,总说:“那么快就走,要多回家来。”我到底不忍心让父亲推车子。当我跟弟弟下了家门口那个长长的山坡时,我回头看到父亲依然站在门口看着我们,虽然下着雨,他的衣服慢慢被雨淋湿。

“赶紧回去呀,下雨了,你不怕雨淋湿衣服吗,你回去吧!”我大声喊,怕雨声大他听不到。

“这点雨不怕,这个雨怕什么!”他微微转身,并没有回去,直到我山路转弯再也看不到他。

这个送别的情景足以让我铭记,让我感动,是今年清明给我最大的礼物!人生难得几次内心酣畅淋漓。

不要忘了回到老家,不要忘了童年的美好,不要忘了家中年迈的父母和老人,不要忘了故乡的草木小溪朵朵白云。每年的清明时节不要忘了怀念那一份情,珍惜那一份情。

人生不仅有苟且,还有诗意的生活和远方的向往。

热门推荐
1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安塞腰鼓仿写
3我给自己写封信
4小心微信
5暑假
6古文的魅力
7美好的回忆
8考试作弊被抓作文
9转角遇到幸福
10这个不一样的春节
11观察树叶
12寒假趣事
13写观察日记
14难忘的体育测试
15一个泡沫
16动物园之旅
17我的书法老师
18三年,烙心间
19担当需要勇气
20不想起床
21续写青铜葵花
22雪花飘香
23开心农场游记
24风雨人生
25练琴的启示
26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
27从失败中站起来
28爱的源泉
29难忘那张坚毅的脸
30吃饺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