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当别论的作文

【篇一:知足者真的“常乐”吗】

俗语有云:“知足者常乐”。他就是说人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会感到快乐。当然,这么说也是有一点道理的。历史上那么多贪官污吏,从赵高到李林浦,从严嵩到和绅,其对钱、权无尽之贪欲,让他们走向灭亡,这是事实。历史上著名的亚历山大帝国,好比吹气球,吹的过于膨大,终有胀破的下场,这也是事实。

然而,我要说人是有追求的动物,无止的向上的追求是人类存在的意义。贪官污吏自当别论。如果亚历山大没有追求,马其顿也只是希腊北部一个小国,东征和帝国辉煌的历史将不复存在;如果朱棣没有追求,他就不会开启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永乐帝业;中国工农红军在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陕北取得一块“二倍与奥地利国的土地”(斯诺语)。但是,倘若中国共产党人因此而“知足”,中国革命就会停滞不前,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之完成将大为受阻。由此看来,“不知足”保持向上的追求,实是成功的必要所在

更多时候,“知足”不但不能带“常乐”更会带来毁灭。拜占庭帝国创立了伟大的拜占庭文化,然而,中后期的帝国知足与已有的成绩,不思进取,落伍于世界,最终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中国历史上的清朝,自命“天朝上国”不吸取外来精华,最终难逃灭亡。法国的路易十六,面对危机而不行改革,最终被法国大革命洪流淹没。他们无一不是“知足者”的代表,不思进步,只想守成。将原本雄厚的家底噬尽,除制造一个笑柄之外,别无贡献。

“知足者常乐”的理论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是不行,而是万万不行。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在于获取新知识、探求未知。,若时刻抱有“知足”心态,并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只会裹足不前,根本不可能取得实质的突破。我曾知道一位来自包钢一中的学长,一模成绩不错,但之后有了知足心里,不在积极进取,为其它事务分了心,最终高考成绩非常糟糕。由此可见,“知足”心里实乃进步之大敌,为治学者所万万不可的。

依我之见,知足未必“常乐”。人类发展之进步,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向上追求……我们不能沉溺在“知足”中,停步不前。

热门推荐
1消失的年味
2打开心门
3专题
4走进大自然
5美丽的大海
6打雪仗
7过去.现在.未来
8风筝与线
9触及心灵
10赛场瞬间
11小议勤奋
12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13改变自已
14这就是幸福
15做与不做
16诚信乃做人之本
17植树节作文
18花坛与小径
19控制
20阅兵观后感
21胡辣汤
22我与书的故事
23我家的“怪”仓鼠
24我要为环卫工人竖起大拇指
25植树节作文
26常开不败的花
27我是小书迷
28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29等一等
30成为大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