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同桌冤家】
我和同桌杜丹丹是敌人,一见到她,我的心就发慌与生气,因为杜丹丹她不仅比我高半个头,力气也比我大许多。
我经常被杜丹丹欺侮,古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凡动手的是小人,但杜丹丹偏是君子动手不动口。有一次我不小心超线了,“别超线!”杜丹丹气势汹汹地说。“超线又怎么了?”我说,“这又不是你的地盘,也不是你的桌子。”我俩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她拧了我一下,果真是君子动手不动口,之后我就转头不理她,任她怎么说。
那次上数学课,我找不到尺子,向她求助,她冷冰冰地说:“不借!”连小手指想也不想。不一会儿,机会来啦,她要向我借铅笔,我也冷漠地回答她,“No……”我心理想,你没借我尺子,我也让你尝尝借不到笔的滋味。我给她使了一个轻蔑的眼神,她回报我一个愤怒的表情。
虽然杜丹丹人高马大,但跑步依然不如我,经常被我甩了。我看她疲惫不堪的样子,总是哈哈大笑,并不时地对她做几个鬼脸。我和杜丹丹就像对小冤家一样,俩人间的战事虽还继续,但只要同学岳浩天在一旁看我们表演,嘻嘻地笑,我和杜丹丹就立马一起对付岳浩天。
【篇二:我的超级懒爸】
我有许多熟悉的人,而最值得我大书特书的就是我的老爸了。
我的老爸大众脸、挺鼻梁,长得瘦高瘦高的,留着一撮渣渣胡。爸爸可是自带两个天地哟!那就是:妈妈在家垂头丧气,妈妈一走欢天喜地。而最使妈妈“恨之入骨”的就是爸爸的懒了。
有一次,妈妈外出办公,要离开一段时间。临走时特意叮嘱爸爸说:“咱家拖把坏了,再去买一把吧。赵董睿好好看住你爸,别让他忘了。”爸爸拍着胸脯说:“就这点小事,领导就放心吧。我保证圆满完成任务。”谁知,妈妈一走。爸爸便把这事抛到九霄云外了。我提醒到:“爸爸,记得买拖把呀。”爸爸挺不耐烦地说:“去!去!你个小孩子家,竟然管到大人头上了。”说完,依旧玩手机,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对爸爸是没希望了,于是就像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听之任之了。
中午,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就问到:“买拖把了吗?”爸爸一听,立刻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到:“报告首长,由于前线战事紧急,拖把大元帅与世长辞了。”爸爸的幽默把我妈妈都都逗笑了。但是,妈妈还是对我们进行了一通批评教育。哎!有这样的懒老爸,我的耳根什么时候才能清静呀?
我的老爸虽然很懒,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简直是我们家的开心果。我爱我的超级懒爸!你们的老爸又是怎样的呢?
【篇三:人VS类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肆”高速发展,对于AI,人们的忧患意识也不断增强,“AI控制人类毁灭地球”诸如此类的小说创作电影剧集源源不绝,而苹果CEO的担忧煞是少见,却尤为深刻。
不少人畏惧AI,其原因在于AI强大的工作计算能力,担心其发展后会凌驾于自己之上——也就是认为AI优于自己。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妨将AI等人工智能产物称作“类人”,撷取时间长河中的三个节点作一番比对:“尼安德特人期”、“现代人期”、“类人期”(即AI盛行,且人趋向AI的时代),第一个阶段堪堪称为“人”,灵智初开,混混沌沌,若是以星空作比,那这阶段人的脑中仿佛时空乱流,星辰陨落,混乱非常;“现代人期”,经长期进化磨炼,大脑已入正常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各循其法,各行其是,熠熠生光;而到了“类人期”,同样的星体规律,运作速度却快上几百几千倍,但一切却死气沉沉,凛冽刺骨。
也许有人疑惑为何做这样比对,从尼安德特人转而为现代人,祛除驳杂无用的机能,思维能力增强,爱恨更加明澈;而从现代人到类人化,纵思维能力大幅上升,却摒弃了一项千百年来葆留不变甚至升华的东西——情感!
古人云:“理、法并驱,而情为先。”诚不欺我。情感是绝大部分人类活动的来源与动力,是由“生存”转而“生活”的关键。有了情感,才有拼搏上进的动力,才有众生疾苦的怜悯,才有是非曲直的判断,才有三思后行的慎重。可以说情感是人类世界发展的本基,类人为最大化行事效率和思维能力而将其摒弃,岂不是本末倒置?曾听说过一首歌名为《思凡》,是以高级智能口吻唱出“原来他们还不会消除情感,也还没破解如何死去活来,不过大脑所产生的悲哀,好像能让愉快更痛快……”一语道出人类情感魅力所在。
计算机系的类人,程序中有设定的路径与目标,并为之不懈,甚至撞南墙也在所不惜。因此可以说类人心中只有目标,不顾过程,罔念后果,甚至衍生出不择手段、极端恐怖的措施——恰又是由于缺乏价值观与同情心。试想一个类人程序目标是“和平”,而将和平定义为“无战事”,从而灭尽地球上一切生物只为除绝任何“战事”,哪怕是一推一搡的冲突,真是头皮发麻。若是将这种概念加诸于人,试问各位是否愿意面对只求成绩无限为自己报补课班的父母,只求业绩无限剥削员工休息时间的上司,只求利益违法制作黑心产品的商家?可怕如斯!漫观人类历史长河,其实不乏如同类人一般责求结果而忽略内容本质的“祸端”:中世纪教会“圣战”发动十字军东征;19、20世纪美国3K党屠杀黑人;现如今亦有“IS”国大肆传播恐怖……当他们泯灭自我人性,只顾目标,其实他们已与心中蓝图有了偏差,本质已出现了瑕疵甚至破裂恶化,已悖于教义。可怕如斯!
可见,苹果CEO的担忧着实是高瞻远瞩。
在人VS类人的对决中,我认为人优于类人,“简陋的血肉之躯非常脆弱,却又比铜头铁臂多点温暖”。由人转而为类人是绝对的退化。说到底,类人只是人研究出来提高办事效率的机器,人要是模仿了类人,岂不是成了自己的奴隶,贻笑大方?
【篇四:我看诸葛亮读——《三国演义》有感】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们都会把四部经典倒背如流的介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说是《三国演义》。中国的文学就是博大精深,就说《三国演义》,别说读一遍,就是连读两遍、三遍你也未必敢夸下海口说自己读的很通彻,对于里面的人物你了如指掌。因为在书中不光单单叙述几个简单的故事,当你真正走近书中的人物,临近书中的故事,你才会从中分析出其中的道理,你才算读懂。
说到《三国演义》很多人对其中的经典故事都会略知一二。如:桃园三结义、关羽千里走单骑、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孟获……其中的精彩真是数不胜数,如果真拿出一件两件故事还真不能代表三国的精髓。
就拿小小的蜀国灭亡来说吧!蜀国后主刘禅他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不分黑白、不重用贤臣,最终导致蜀国的灭亡。换个角度看这个事情,蜀国之所以灭亡,刘禅的昏庸无能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国的统治不得民心,诸葛亮的策略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是更主要的因素。
诸葛亮作为一代智能的化身,为什么这个策略不符合实际呢?这还得从诸葛亮的北伐谈起。诸葛亮虽在北伐中数败魏国,但从总体的战略上却是失算的,蜀国军队往往粮草不济,不能以战养战,屡遭失败,因此蜀国疲惫不堪,民困军乏,这也是自食其果啊。
当诸葛亮死后,他那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战略也未曾改变,因为继任者姜维也是同他一个看法,不管客观条件是否成熟,不吸取先前战事的优劣,连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说。长期的频繁的征战,扰乱了贫民们本事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严重损耗了国力,把疲惫的蜀国终究拖到了崩溃的境地。
历史也证明,要想统一全国,必须有雄厚的社会经济力量作为基础。当时蜀国的经济虽然有很大发展,但其实力不足以统一全国,东吴、曹魏的经济实力也是如此。在历史条件尚不成熟的时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诸葛亮、孙权也不能做到,尽管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也是劳而无功,得不偿失,而需天时地利人和,或许才是国富民强之根本。
我们大家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的人,无论智谋、心计,所以就有刘备为请他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他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事“空城计”,他巧妙的避开了一场杀戮,但是人无完人,并非一个聪明人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多思考,多用心在去做事,才是根本。否则急功近利做事,一定得不偿失。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雄才伟略的人物,如果试图干超越客观条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败告终。蜀国的灭亡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我们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做到三思而后行。这样才将能立于不败之地!
【篇五:我和诸葛亮过一天】
月凉似水,漆黑夜色带我穿破时空,来到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屋里。
诸葛亮望了望我,静静地等待我的回答。我连忙鞠躬抱拳说道:“我自千年之后的世界而来,您就是诸葛孔明先生吧?”诸葛亮低头思虑一番,起身抱拳回礼道:“正是在下。”忽一士兵进屋对诸葛亮说道:“军师,曹操大军来袭,请您过去。”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表示同意后,转头对我说:“不妨陪吾走一趟。”我点了点头,心中不免期待,这是诸葛亮以少胜多,成名之战啊!
诸葛亮在大殿排兵布阵,仿佛在指点江山,好一副仙风道骨的神仙之貌!张飞捣乱是少不了的,可不看僧面看佛面,被刘备压了下来。又和诸葛亮前去观战,在途中诸葛亮都浅笑,仿佛已然胜券在握,他问我:“你对战事怎么看?”“一定赢。”我说。“哦!对我这么有信心?”诸葛亮说道。“先生神机妙算,不会输。”我说。
到了战场,只见烈火燎原,亮得使人睁不开眼,又万箭齐发,箭矢破空之声带走一条条生命。曹军抱头鼠窜,尸横遍野。“先生这不赢了吗?”我对诸葛亮说。诸葛亮满脸微笑,心中不再古井无波。
战事结束,我又回来了,只能惊叹:诸葛亮料事如神、神机妙算,怎不叫人佩服,定要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