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林州人的作文

【篇一:小小的我,大大的我】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伴着和睦的春风,嗅着醉人的花香,我背起书包,再一次跨入了学校的大门。

我叫王昱瑾,今年我10岁了,我的老家在合涧镇郭家园村,我在二小北校上学。我的班主任是王翠利,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写的作文可好了,我特别的崇拜她,心里常常就想啥时候我也可以像王老师一样不用发愁写作文和日记。我的数学老师叫李晓云,她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我们很温柔也很有耐心,可在学习上却对我们要求很严格。

我有很多的梦想,其中我最大的梦想就是飞上太空,像杨利伟叔叔和刘洋阿姨那样伟大,对了!听说刘洋阿姨不仅是林州人,而且她还来过我们学校呢!其次,我还想当一名画家,可以画出很多很多美丽的画。我知道这些梦想离我挺遥远的,可是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这些梦想就一定会离我越来越近。

【篇二:红旗渠游记】

寒假里,我们全家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林州的灵魂——红旗渠,红旗渠于1969年建成,它是集全林州人(原林县)之力,历经10年所建成的一条人工天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我们边走边游览这如诗如画般奇特风景与这如雄狮般巍峨山石。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创业洞”,洞全长63米,高5米,宽6。3米,潺潺的河水从洞里缓缓流出,在巍巍太行山中尤显水之珍贵。

而后我们到了惊险神奇的“一线天”,所谓一线天,就是两座大山之间只有一条很窄的缝,大人只能侧身一点点移动,我踏进两山之间的石阶,望向天空,只见一条线宽的长长的蓝缝,衬托的太行山更加巍巍挺拔。

过“一线天”,我们来到了红旗渠著名的景点“青年洞”,青年洞全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内全是钟乳石,衬上灯光更是美轮美奂,洞外江主席题词的“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更是让青年洞有了灵魂,青年洞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景点。

游了一天的红旗渠,我感触颇深,单看一个个山洞的尺寸数字,或许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足为奇,但在1969年科技并不发达,林州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引漳入林,终结了林州人民“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噩梦,作为林州土生土长的儿女的我,是幸运的,也是自豪的!

【篇三:丰富多彩的林州】

林州,真是个丰富多彩的城市呀!

作为林州的风景,那一定不可以忘了那峰峦叠翠的太行山,在太行山上可以看到许多风景,比如,那又宽又长、又绿又大的太行平湖,从高处看,底下是多么的绿、大,在上面的风景是多么的美丽、全面、用俗语来说就是“360度”无死角观看,在高处,不仅可以看见呐,又宽、又长、又绿的太行平湖,还可以看见周围的花,一簇一簇的小草,还有那高大雄伟的太行山,有青山,有绿水,真是山清水秀;在底下,细细观看又会惊讶,这山,这水在高处看,像一幅画,从下面看就像走进了画中,有了可以触摸到的水,可以享受它的纯净;有啦可以触摸的小花,可以享受它的美丽与纯洁;有了可以触摸到的土地,可以感受到它的生机。

林州不仅有它那丰富的美丽风景,还有那不可忘怀、不可磨灭的精神。

林州那令人敬重的精神就是红旗渠精神。在没有红旗渠之前,林州市区可是严重缺水的城市,林州人民洗个脸都是只能出生时洗一次脸,往后就是女人家出稼或男人家娶媳妇时洗脸一次、再往后就是逝世后洗脸一次。那时个人一生里就洗脸三次,可想而知,那时是多么的缺少水资源啊,后来,杨贵杨市长带领全市人去了修渠,经过了几天十年的坚持、努力之后,终于,我们林州人从太行山中成功修了一条渠,名叫红旗渠,修了那条渠就把漳河引进来了,我们林州人那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叫做红旗渠精神。我们林州人是多么的坚强,一锤一钎修出来了红旗渠,是多么不容易。

林州果然是个丰富多彩的城市啊!

【篇四:修渠精神永流传】

在二零一八年四月十日凌晨零点四十八分,杨贵老人在北京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说起杨贵老人,人们都是这样评价道:“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可见杨贵老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

那么,杨贵和林州红旗渠又有什么关系?为何人们都如此爱戴他?让我满怀感动给您细细说来。

一九五三年夏,林县县委书记因病住院,杨贵受各领导的重托,带上一支工作组前往林县,当时的林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那里资源稀少,水贵如油,村民要走几十里山路才会挑一担水,庄稼因缺水干旱更是颗粒无收。乞讨为生,拖儿带女,像病痛折磨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深深触动了杨贵,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林县的变化翻天覆地,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年仅二十六岁的他开始为林县人民开凿“希望之渠,生命之渠”。

经历过伤亡,被迫停工、大旱等一切困难,十个春秋后,人工天河——红旗渠诞生了!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这条全长七十点六公里的红旗渠,成为了林州人的自豪,更是中国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杨贵老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

吃水不忘修渠人,我作为一个地道的林州人,更是要学习杨贵老人的可贵精神,低下头看看杯子里的水,我看到了杨贵和林县人民的汗水与血水,滴滴之水来之不易,珍惜!

杨贵爷爷,一路走好!您的修渠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安好!

热门推荐
1伟大与平凡
2无尽的爱
3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4一路有你
5小学生作文
6泪别故乡的那一刻
7军训有感
8挑战自我
9妈妈的味道
10乡村景色
11我心爱的自动铅笔
12阳光抚育着我们成长
13八年级作文
14风筝与线
15品茶和品诗
16快递员蜗牛
17清明未雨
18那一方土
19那一天,我很后悔
20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21包饺子
22大黑山作文
23通济湖的变化
24青春向左生活向右
25我是一片树叶
26磨难铸造成功
27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28走出恐惧
29我的蚕宝宝
30揭开饮料的面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