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菜粥的作文

【篇一:菜粥】

“外婆,你能不能换点花样呀?我都吃腻了!”望着一桌子的油腻腻,我终于忍不住抗议起来。

“那好,今晚就煮菜粥吃吧。”外婆想了想。对我来说,这可是稀罕的东西,我便满口答应了。可是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却在一旁无奈地摇摇头。

“开饭了!”随着外婆的叫声,一碗碗赏心悦目的菜粥被端上了桌。我忙跑到桌边,还没到嘴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菜香。碗中雪白的米粒里夹着粉嫩的虾仁,橙色的胡萝卜粒。绿色的菜沫点缀其中,甚是好看。“外婆,你这不是做饭,是在作画啊!”我迫不及待地端起碗,用调羹舀了满满一勺往嘴里送。刚到嘴边,夹着各种馅的糯糯的米粥就滑进了嘴里,咕咚一下,就下了我的胃。一丝丝甜味儿在嘴里荡漾开来,真是回味无穷。不一会儿,碗便见了底。

我放下筷子,抬头看看慢慢扒着粥的妈妈和吃得正香的外婆。“妈妈,你怎么不吃啊?”我不解道,“菜粥不是挺好吃的吗?”

妈妈叹了口气。“我看到菜粥就乏味了。小时候三天两头吃菜粥,为了省点柴火,你外婆总是把中午就烧好的菜粥用保温罐捂在被子里,等到我下午放学时,粥已经变成一坨一坨的了。菜叶也全是黄的,一点食欲都没有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一到家,你外婆就从被子中端出一大锅菜粥的情景……”妈妈幽幽地看着外婆,“现在,再好吃的菜粥也不想吃。”

外婆则大口大口地吃着。“哎呀,好久没吃菜粥了,可想吃了。这回托孙子的福,吃上了。”说完,外婆自顾自地笑了。

“你妈呀,要生在我那个时候,只怕不这么想了。”外婆放下筷子,看着我。“想想我们小时候,家里穷,穷到姊妹几个都吃不饱,每天都只有米汤喝。每次放学一回家,大家就赶紧向厨房奔去,跑得慢的就只能喝纯米汤了;跑得快的,碗里也才有几粒米。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有一回菜粥吃:那时人多米少,不够吃,每次煮粥时你曾外婆都放半篮子的白萝卜、胡萝卜、老黄豆,青菜,只放一把米,出锅时才滴上一两滴油。吃上两大碗,胃里撑得满满的,可肚子还感觉饿,但那也就是全年中最丰盛的一顿了。你们现在条件可比我们那时好多了!”

“那是。他们确实赶上好时代了。”妈妈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嘴巴也吃刁了。”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这下我才明白,原来这还是改良版的菜粥。听着他们的对话,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太好吃了!外婆,再来一碗。”

【篇二:发现幸福】

人之所欲莫不如山海相望:山欲得海之波澜宽广;海欲拥山之巍然雄力。然不自知海自有其蔚蓝深沉,广纳百川;山自坐拥深邃苍遒,岿然不动。我们亦是如此,常常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别人的幸福,却忘记了自己也同样具备咫尺可得的幸福。

在生活中寻找幸福,需怀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矛盾国家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晚年的他也饱尝颠沛困窘之苦,但他却并未对生活淡漠失望。而是以“医不可招犹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的旷放乐观心态,从读书中寻找幸福,在孤村亦能有所乐。让陆游在艰苦中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读书这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身畔有幸,需要我们去用心寻。

一边教书一边务农的金溪人胡九韶,每日劳苦却仅可供衣食温饱,少有盈余,他乐在其中每日焚香叩拜上天恩赐清福。结发之妻都调笑他,三餐菜粥有何清福,他坚持焚香拜天笑答“吾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温饱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胡九韶的幸福便是生活的平凡安稳,家人无灾无祸亦为人之所幸。所以身畔有幸,需要我们去用心寻。

人之所幸,不应将眼光局限于他人的光鲜亮丽,而应关注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其实幸福就在身畔,每个人都可寻得:家人团聚之温暖;好友相交之畅达;师生相长之默契;邻里互助之和睦;生活简单之满足……

我们何不将目光望向身边,生而有幸,幸福不少,少的恰只是发现幸福的眼睛,简单知足的心态。彼岸花开虽富丽堂皇,偏偏悠然,然回望身畔此岸亦春暖花开。故古语有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篇三: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是爸爸经常对我说的,从小他就教育我长大要孝顺长辈。爸爸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中有件事令我倍受感动。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爸爸突然接到叔叔电话,得知奶奶患肺炎住院了,爸爸放下电话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医院,当晚就陪着奶奶,没有回家。

第二天,正好是休息日,妈妈带着我去医院看奶奶,我远远地就看见奶奶面色发白,无力地躺在病床上输液。爸爸在旁边正在给奶奶做按摩,因为奶奶关节不好。我看见这样的情景,不禁难过起来,想起小时候奶奶接我上下幼儿园,给我做饭,陪我玩耍…。都是我把她累坏的。我想:我也应该为奶奶做点事。于是,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帮着奶奶按摩关节,缓解奶奶的疼痛;给奶奶讲笑话,逗她开心…。

到了午饭时间,爸爸给奶奶订了菜粥,奶奶行动不便,爸爸便一勺一勺地喂给奶奶,等奶奶吃完之后再小心翼翼地把嘴擦拭干净。奶奶的输液袋快空了,爸爸就赶紧按病床上的按钮来叫护士换药。爸爸说,如果不及时换药,血液会倒流,奶奶会有危险,怪不得爸爸时不时地瞄向输液袋,原来他是怕奶奶有任何的闪失啊。

到了晚上,我和妈妈要回家了,爸爸坚持留下来照顾奶奶,因为奶奶高烧不退,还要不间断地输液。听妈妈说,在晚上的时候,为了能随时掌握输液袋子的状况,爸爸大半夜都没合眼。

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奶奶的病情有了好转,但爸爸瘦了一大圈,憔悴了很多,但他仍然天天往医院跑,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

我被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也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无愧祖先。

【篇四:悠悠几度香】

早晨初醒的朦胧时分,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似曾相识却又似是而非的醇厚浓香……

“丫头!快起来!吃早饭!”

渐渐恢复清明。早上胃口总归不好,再加上现在小年轻通有的轻微胃病,对于早饭也格外挑嘴一些。想着肯定又是些难以下咽的,没多大兴趣。

拉开房门,出乎意料的,一瞬间鼻腔就被熟悉的香味填得满满——是菜粥!那可是我的最爱啊!都等不及妈妈把它端上桌,急冲冲地到了厨房,嗅嗅鼻子,真香,光闻着就十分满足。

菜粥还在锅里,咕嘟咕嘟浮着泡,看着闻着听着,都让人胃口大开,迫不及待的想来上一大碗。小心翼翼地,双手近乎虔诚地捧着,坐定举筷,也不怕烫,滑溜一口就已入喉。汤很鲜,米糯糯的,唇齿留香。

咂咂嘴,这菜粥好吃是好吃,可就是好像少了什么,像是灵魂深处的残缺,可以感受却又难以触及……

是大锅的味道!

外婆家爷爷家特有的,城里望不见的大黑锅。大黑锅得靠土灶台来烧,火候大,时间久,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那些靠着天然气运作的锅子所比不来的。

还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年年近冬都少不了那一碗本味的菜粥。外婆总是起个大早,忙碌碌地就开始准备。圆溜溜的芋头,如片片小舟的青菜,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大白萝卜,白净的自家米……明明都是普普通通的食材,经过外婆之手,奇迹就诞生了。色、香、味一样不差,一大碗一大碗,吃不厌也尝不够。

按照自家的习惯和喜好,可以再加一些辅佐材料。反正不管怎么配,都是美味。哦对了,可不能忘了放肉。

直到现在,我还是像小孩子那样喜欢找菜粥里的肉。要是找到了,可别提有多开心了。又是运气,又一饱口福,可以傻乐好久。哪怕是一小块,又或者煮碎了成了肉末,进到嘴里,也是道不出的欢喜。因此外婆还教训过我好多次,说是不能搅,菜粥会清汤。嘴上是严厉,却还是帮着我,像找寻着宝藏,把肉都挑进我的碗里。我也有恃无恐,边吃还不忘直勾勾地盯着锅里,说着外婆真好这类话来哄她开心。

这每年每时菜粥的浓香中,更无法割舍的是深情。

要是做了菜粥,香的可不只我们一家。邻里之间,村落各家,见着谁都要拉到家尝一碗,齐分享这一年一次的美味。

“嘿!我家煮了菜粥,热腾腾的可香了,来尝尝!”话音未落,人就已经拉进家门。外婆这般热情,就像那氤氲着热气的菜粥,让人暖了心房。

我可是每每都心疼得不行,那么好吃的东西,就白白给人家了。外婆还总是弹弹我脑门,一笑而过,说反正有一大锅,够吃。

哪够吃呀,一大锅子,两天都吃不到。菜粥是越烤越香,越回锅越鲜,越吃越想吃。大口大口才爽快,却又舍不得,怕吃完就没了。心里那叫一个纠结。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进步,吃也吃得越来越有文化。东方的,西方的,全国各地,应有尽有。肯德基,麦当劳,寿司泡菜,火锅海鲜,既新鲜也美味。不过不管这些有多好,得比不上最简单最朴实,甚至在有些人心中很是老土的一碗菜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菜粥也是我生命中留下浓重色彩的一笔,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我爱它的浓香,爱它的鲜美,爱它的热腾,爱它的无穷回味。

后来到城里念书,吃到菜粥是更难了。不过每每冬冷回外婆家,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总是会在外婆的大手中静静而立……

热门推荐
1写给两年后的我
2年的作文
3美丽的松湖花海
4绽放观后感
5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6我心中的那抹绿色
7翠华山的风景
8那天让我难忘
9老虎发通知
10我给妈妈画像
11冬天来了
12茶花的自述
13饭团王
14古莱坞半日游
15生活万花筒
16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17我们怎样读书
18孝念长存于心
19春风十里不如你
20我的好朋友
21有父亲的肩真好
22那一次,我流泪了
23那个动作别再重复了
24我和孙悟空过一天
25我的暑假生活作文左右
26保护汾江河
27以唤醒为题的记叙文
28我的春节
29把日子过成诗读后感
30八年级幸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