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会性的作文

【篇一:惟愿一生追逐】

在此之前,我对你的印象仿佛还停留在繁重枯燥的唐诗背诵中。我只知你是被尊称“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直到今天,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的许多感受早已被你明白地说清楚了。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归。我不断地在每首诗中追寻你的身影,渴望在某个字里行间中与你相遇。

世人皆说你嗜酒成性,可真正把喝酒当做一种乐趣而不是应酬人才能明白,最迷人的不过半醒半醉的恍惚间。在《月下独酌》这首诗中,我最喜你这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人在没有喝醉以前,彼此认识,同时欢乐。醉了以后,就各自散开。醒的时候有一种对生命理性的理解,要有人世间的应酬、应对,醉了以后也许就看到了生命更本质的部分。你便在这半醒半醉间总结出你对生命的感觉。我想,你在醉时突然发现刚举杯相谈甚欢的人已不见时,多少是有些惆怅落寞的吧。你想说却还没说的有很多,只好攒着写成诗了。一时间你的心绪全涌上心头,你安慰自己:孤独本就是你人生的常态啊,不如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吧。这时你停笔告诉自己,别想太多,快息心闭眼,梦中可能早已是月圆。我真想潜入你狂放不羁的梦中,去看看你的理想国有多么绚丽多彩。

自宋朝,文人就开始讨论你与杜甫到底孰优孰劣。至今,世人仍对你们议论纷纷。单从诗歌立意上看,多数人认为你的落脚点不及杜甫的大气。在我看来,你的诗与他的诗散发出来的力量是可以分庭抗礼的。相比杜甫极强的社会性,你根本没有社会性。你与他是不同的生命形态,各有平秋又怎有孰优孰劣可言?若你听见后人说你小家之气,想必你只会一笑而过,歌一曲《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既然时间如此短促,为什么不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呢?在意太多反而是对生命的虚度,你只愿活出真我。正如你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与贤都是在追求生命向外的使命感,所以他们都是寂寞的吧。你关心的不是现实,而是描述生命的流浪与自我放逐,所以还是你这个喝酒的人可以在民间留下一点声音吧。当我写至此,仿佛你就在我眼前对我说:“将进酒,杯莫停,与尓同销万古愁”,我自是乐意与你同饮这酒中愁苦的。

除酒以外,你并不是别无所求。你也有你的逸兴壮思,渴望上青天揽明月,在长风中破浪、济沧海。即使行路难,多歧路,你也不会悲哀到底,放弃对大空间的向往。“蓬莱文章建安骨”中便有你的得意和一点自负。无法丢弃骨子里的自信的你,总是觉得自己会在历史中留下声音,将来说到唐朝,肯定会提及你。可能你我都是更偏向出世的人,但又有些不甘,希望通过入世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愿在前几十年中积极入世以赢取我后半生出世的资格,最终能同你一般“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我有孤独和酒,太白君可愿结识我这个朋友?倘若我在后半生的流浪中与你相遇,定是在江海当中,我听见有声音对我说,“你是浪子别泊岸,清风是你的翅膀,太阳带给你光芒,泊岸却令你枯干。”

【篇二:幸福】

不论是追寻金钱,成功,还是自由,都只是不同的方式,人类从古至今最终的追求都是幸福二字。幸福作为一种精神上的感受,不同的人对它的判断依据大相径庭,其中有一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一些是不可取的。

不要把别人的阿谀奉承当作自己的幸福。

“爱好虚名的人认定别人的行为便是他自己的幸福”。总有一些人要从别人赞扬、感激甚至是阿谀奉承中寻求幸福,而不能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他们的幸福依赖于别人的行为而非自己的努力,这样的幸福得来了也无法让人有真实之感。而且“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每个人对于事物都有不同的理解,把他人的理解强加于自己身上,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压力和无谓的束缚。若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一再改变自己的初衷,扭曲自己的意愿,未免得不偿失。

不要一味只考虑自己的幸福。

“爱好享乐的人认定他自己的感觉便是幸福”。与爱好虚名的人相反,有些人只考虑自己,而对别人不管不问。这样的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他们或许在一时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快乐,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除非与别人没有一丝牵连,否则这种对别人的无视迟早有一天会回到自己头上来。社会实验也指出,用在慈善上的金钱会比用在自我享受上的带给人们更大的满足感。帮助别人带来的幸福可能远比你所想象的要多。

幸福是要依靠自己,体贴他人。

“拥有智慧的人则认定自己的行为才是他的幸福”。幸福不是物品,永远不可能简单地从别人手上夺取,幸福一定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来一点点取得。即使没有令人艳羡的显赫名声,也没有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自己的双手努力挣得的东西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满足与幸福。当然,同时也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当自己的行为能够给需要帮助之人以小小的慰藉之时,心中的幸福之感想必也是油然而生。

幸福并不是一件可以简单被形容的东西,它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幸福不能夺取,幸福也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只有独立而善良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篇三:方正圆融】

自古便有说法:“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个中深味几许,权衡把握,只留待个人去勘破。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领悟是人类探索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循序渐进后的必然所得。人们从个人天地走向社会后,在发现了个人与集体的从属关系后,迫切地维护其个人利益并探索其社会性,从而便发展出个人原则和社会规矩。而方正圆融的处事态度正是将个体性与社会性、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秩序的诉求熔铸于一炉而形成的普适于社会的思想共识。“方正”是个人底线的量尺,“圆融”是人与人交往的载体和独步社会的通行证。

“方正”强调为人有棱角,社会法制有棱角。苏子诗云:“我本麋鹿性,谅非伏猿姿。”如麋鹿般洒脱随性,而不献媚权贵,这是苏子的底线,亦是他的棱角。“方正”的处事原则亦可见诸历史长河的点滴。它是亡国危机下知识人的满腔悲慨,牺牲进取;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魏晋文人风骨;是一曲长歌怀采薇……方正同样指制度透明平等,裁判公正。“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方正的规则将所有人拉到一个统一平直的起跑线和笔直的赛道上,让秩序成为环境底色甚至人性自觉,从而建立文明和平的世界脉络。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会是方的。“圆融”便是要求人们磨出一个曲面,从而减小接触时的阻力;撒出一个网,包罗矛盾的突出点。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中国黑云压顶的时刻,留下了一片河汉灿烂,正是因为它形成了“如云如海如山,自然自由自在”的教育和研究生态,在各种力量的挤压中努力维护着自由宽容的学术氛围。联大更就是一个在挺立民族主体性的同时保持接纳世界的开放姿态的抗争史,它自由之思想、自由之争论,与积极汇通中西、讨论国际学术成果的氛围,无形中给联大人和联大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增大了曲度,使学术思想日臻全面完美。

正如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杂技十分困难一样,能够保持方正圆融的心态也十分难得,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只有时刻掌着舵,控制着规、矩、方、圆之间的平衡,才能进退自如。

要让规矩立得住,转得动,便是它能够适应条条框框,普适形形色色,找到方、圆之间的支撑点,维护原则与包容之间的张力,真正做到方正圆融。

热门推荐
1军训日记
2初中生军训日记
3暑假去看海的作文
4高中责任的议论文
5秋天的图画写景作文
6扬州作文
7我喜欢的小动物
8叙事作文
9水立方嬉水乐园游玩
10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
11暑假的作文
12实用的记事作文
13童话的作文
14写给叛逆期儿子不爱学习的一封信
15向日葵的日记
16新学期的创想作文
17初一军训日记
18妈妈我想对您说作文
19珍爱生命防溺水作文
20打扫卫生作文
21我爱冬天
22植树节的作文
23什么也是一种养料
24奇妙的想象作文
25我喜欢的小动物
26学会面对作文
27初一军训日记
28暑假的作文
29我最爱的水果作文
30玻璃不见了小学生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