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九月九日话重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是一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到来了!
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从爸爸妈妈的身上,我感受到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看重这个中国的老人节了。因为重阳不光登高远眺、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们,又能为身边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别的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吃喝都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爸妈穿旧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却总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说到这儿,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有时还来不及听奶奶说完一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今天我决心要听爸妈的话:就是要慢慢学会理解老人,尊敬老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最后,祝所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儿孙满堂,安享晚年!
【篇二:重阳敬老】
独在一乡为一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终于迎来了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和踏春节,时间在九月九日。这天,大家都要赏秋,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大家肯定知道重阳最主要的是什么吧!是敬老人,想起敬老我就想起那次重阳节的晚上,即然我说出来了,那么就让我说说那天重阳节晚上的事吧!
九月九日那天晚上,我爷爷奶奶刚好来了,于是我们一起过重阳节。
我首先剥了个大桔子,给爷爷奶奶吃然后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打打腿,揉揉肩膀,然后听爷爷奶奶讲故事,讲了好多二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其中《续齐谐记》故事中,桓景经过勤学苦练,学出了一身本领,最终杀了瘟魔,救了百姓,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桓景的勇气和但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讲完故事后正巧妈妈把重阳榚做好了,我们又一起切重阳糕,吃重阳糕,哈,我还有点吃多了。吃完重阳榚,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出去透透风,今天的重阳节可真有意思呀!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让我们一起把重阳节传承下来吧!
【篇三:学做重阳糕】
重阳节来临之际,爷爷、奶奶用祖传方法做重阳糕。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自然不会错过。
做重阳糕最核心的材料是米粉。买来的米粉要与水和糖合成带一丝甜味的粉末状细颗粒。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当糖水遇到干米粉时,米粉立刻变成一小点一小点的凝聚小球,这时候就需要爷爷奶奶大显身手了。奶奶用擀面杖轻轻地推开,爷爷则是用干净的手把这些小块轻轻搓开,如果太用力,粉又会变成小块。搓到大约一大碗时,奶奶会搬来一个大铁盘,取出只有水和粉才能流过去的不锈钢漏网盆,用大勺子舀搓开的米粉放进网漏里,轻轻摇晃漏网,细的粉自然流了下来,而没有筛下的粉,奶奶又重新倒回盆中再搓开。光光做这个步骤,爷爷奶奶就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我轻轻碰了一下筛好的米粉,哇,如细沙一般的粉轻轻从指间滑落,真是我见过最细最滑的米粉了!奶奶将一块特制的正方形糕点模具摆在了桌上,要求我在模具的底部铺上一层湿布,再用勺子舀米粉倒在布上。动作必须很轻,不能将米粉压实。米粉铺满布,再用汤匙挖出一块一块的豆沙放在拼成九块小糕的中间,再放入一层米粉,用刀轻轻切开,上面放上芝麻、核桃、红枣、葡萄干,放在锅上蒸二十分钟,好吃的重阳糕就出炉了!
祖传的味道,独特的口感,这自做的重阳糕当是我吃过的最棒的糯米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