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秋寒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沧海一粟,在这茫茫浩宇中悄然浮沉。经历了春的喧妍娇艳,夏的芊绵茂密,在清冷零落的秋里,我们,能收获些什么,才不致虚度当初的锦瑟年华?
摒弃浮华的喧嚣,幻想的明天,在心灵的最深处,搜寻生命的至真。
自甘篱落傲秋霜,不共春风斗百芳。秋之精魂,无言地揭示了生的真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那冗杂浮喧的年代,做一方百姓的衣食父母无疑是光宗耀祖的。他本该以此为荣。可是,面对这勾心斗角的黑暗官场,他倏然明白了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持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气节,本着对贴近人性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毅然选择了弃世,去独自把玩采菊东篱下的那一份悠然。于是,往事越过千年,一位隐士的名字仍在华夏的沃土上广为传唱。陶渊明,不愧为一枝真正洗净了世俗之气而使灵魂得以超脱的清秋素菊。
叹,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古今多少寒窗学子,为了那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倾尽一生,直至满头华发,对镜长叹。叹的却是功名无望。殊不知,繁华事散逐香尘,俯仰之间,一切皆在萧瑟的秋风中飘散。这样的躯体,实是一具干瘪的空壳,在荒野中无声糜烂,最终不遗一丝痕迹。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一丝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一个纤弱的女子长在深闺,温柔地用含情目凝视着这似梦非梦的菊丛,悠悠吟出了清隽别致的诗篇。片言谁解诉秋心?她的心事,也无人知道。才貌绝佳,却一副清高孤僻的本性,从未想过取悦贾母,笼络婢仆,只是用自己的一颗七巧玲珑心默默地爱着那晶莹的宝玉。菊样的孤傲,造就了她的悲剧,却同样造就了一个纯然灵秀的另类倩影,在滚滚红尘的对岸永生。她的人生并不完满,可她清澈叛逆的灵魂为她短暂的生命平添了一份高雅,维系了一种永恒。
人生短暂如蜉蝣,无暇沉湎于花花绿绿的物欲世界。让心灵沉静下来,拨开浓密的云翳,去追逐那一方蓝天。让羽翼乘着信念而上,让幽香弥漫于云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挥洒心中灵动的诗篇,让本真绽放光华。那么,再短暂的一瞬也将成为永恒的秋韵、秋味和秋魂。
【篇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她有着冰清玉洁的脸庞,玲珑娇小的身姿,可是偏偏老天弄人,让她为情流尽眼泪,最终含恨归西。她,就是《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风吹起一地残花,随着一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行泪又落下。黛玉望着这一地落花,触景生情,伤感一时浮上心头。在偌大的贾府,自己就像一段无依无靠的残花,无人垂怜。自己何尝不像这落花般凄惨?多情善感的林黛玉孤独忧郁,常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伤感落泪。
林黛玉久病缠身,人生归结于病榻之上。她恨,恨人间之情;她怨,怨命运戏人;她叹,叹身不由己。最终稿与火焚,人于悲去。要问黛玉死于何?于情。心只念一人,最终无果。与他痴情不改,最终含恨归西。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林黛玉的苦,只有她自己知,自己尝。她的心事从不示人,只留一诗自己寻味。
我惋惜他的香消玉殒,可怜她的红颜薄命。她多才多艺,冰雪聪明,可偏偏情痴敏感。
若要我说,做人,绝不似黛玉活。不似她的多愁善感,不似她的痴情不改。人来到这世走一遭,何不活的大大方方,绚丽多彩?面对生活与命运的捉弄,不以泪洗面,勇敢迎接挑战!“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才是我的人生态度。
【篇三:那段令我留恋的日子】
朋友,你是否留恋过,那“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夕阳西下?是否留恋过,那“危楼高百尺”的雄伟壮阔?是否留恋过,那“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凄美意境?是否留恋过,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农村优美风光……而我最留恋的却是西湖的美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年暑假,我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天堂。
我们行车来到了西湖。远远望去,西湖像是被笼罩上了一层轻纱,好看极了,那西湖就像是一位“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轻柔女子。我们登上船去,这时天空正在下着小雨。隐隐约约,我看见了一座桥,我心里正纳罕,不会是“湖市蜃楼”吧?导游阿姨给我们讲解了,那座桥叫作“断桥”。哇,太神奇了!船缓缓向前驶去,我坐在窗边,欣赏着这如痴如醉的美景。一滴雨水飘在我脸上,感觉凉丝丝的,这正是“水光潋滟”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细雨如丝,把西湖装扮得具有一种“朦胧美”。啊,西湖真是太漂亮,太美了!前方还有一座“雷峰塔”,据说是当年压白娘子的地方,西湖的美真是别具风韵啊!
正当我出神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雨停了,雨停了!我定睛一看,雨水真的停了,太阳还是没有出来。天公板着个脸,像是很生气似的。这时,我又发现了西湖又有一种别样的美,湖上还是笼这轻纱,但是湖上却没有了雨水拍在湖面上“滴滴嗒嗒”的声音了,水平得像一面镜子。西湖半点声音都没了,这大概就是一种“冷血美”吧。
船登岸了,我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西湖,此时天空中又飘起了小雨,西湖就像是仙女提着灯笼,朦朦胧胧。
在西湖的这段日子,的确是我现在最留恋的日子,留恋西湖,留恋杭州。西湖啊,来年有机会我一定还要来看你!
【篇四:走近“红颜”】
在妲己与武则天之间,我选择走近武则天,因为她有一代女皇的魅力;在李白和李清照之间,我选择走近李清照,因为她是宋词园中的一枝独秀;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我选择走近林黛玉,因为她是多愁善感,为爱而生,也为爱而死;在芦柴棒与简爱之间,我走近简爱,因为她曾勇敢的呐喊过:上帝面前,我们都是平等的。
走近红颜,走近武则天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成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也曾山花般烂漫,独秀一枝。唐朝迎来了更为繁盛的时期,而她的命运,也随之彻底改变。而后她只身一人,伴着无情,围着冷峻,带着孤独,她穿越了历史的篱墙,她失去了曾经的天真,放弃了少女的梦想,丢开了向往的爱情,用女性特有的刚烈打造了大唐的另一番景象。
走近红颜,走近李清照
多少欢声笑语,属于从前的她。也许丈夫只是为她的人生点缀了几颗奇异的水晶,让她幸福快乐,却又迅速陨落在沸腾的人群,让她花容憔悴。看尽窗前的花开花落,期待的,渴望的,始终没再出现,抱着这份悲伤,她终日独坐在空荡冷清的庭院中,看着天上云卷云舒,悲痛地唱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想忘却痛苦,却又无法摆脱,故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走近红颜,走近林黛玉
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初进贾府,她遇着了她前世的姻缘——贾宝玉,从此她的“清风细雨”便有了归处。可是,在贾府这样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她,生性孤傲,过于敏感,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梦想的爱情也不被世俗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最终含恨而终。
走近红颜,走近简爱
瘦弱矮小的她,童年享尽了屈辱,舅妈的无情与狠毒,表兄妹的嘲讽与唾骂,这一切都使她变得坚强,她大声的说:“你以为我瘦弱,平凡而又矮小,就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了吗?你错了,我有我的自尊,我有我的情感,当我们共同站在上帝脚下时,我们是平等的!”是啊,虽然她孤身只影,但面对冷嘲热讽,她却勇敢地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一个人可以被毁坏,却不能被打败。
走近“红颜”,去领略古今中外女性特有的魅力!
【篇五:最美的遇见】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题记遇见曹雪芹的《红楼梦》,也便是品尽了世间的处处相思,般般哀愁。也在《红楼梦》中,遇见了她……
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在那个花瓣飘飞的晚春时节,提着一把花锄,细细地敛着散落一地,无根可归的落花。一锄、两锄……似敛着自己那飘零的命运。一首哀诗,两行清泪,怎一个愁字了得?“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又是一个怎样聪慧的女子,才能识请那世间的浑浊,用着旁人不解的悲戚,咏着盛世之悲。
她,一个人尝浮世轻愁,一个人看细水长流。品味孤独,是一种超然的情怀。“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是美人对尘世的遗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天地一人的江湖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阑珊处”是属于自己的那份淡淡哀愁。而她所拥有的,也正是这样一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她欣然领受这孤独,并沉醉于她超然的美,纵然是充满艰辛,纵然是包含苦涩,纵然是寻寻觅觅,她不管不顾。
她不知道,自从西边角门被抬进荣国府的那一刻,命运的掌纹加速蜿蜒,她的一生便要在这里兜兜转转;她不知道,缘起缘灭,爱恨交欢,恩情山海债,唯有泪堪还。与宝玉的一段生死缠绵,前世今生,缘分早已注定。是“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又是“心要终须心病治,解铃还是系铃人”。可谁是她的卿?谁又是她的系铃人?
是宝玉,那个读《桃花行》而落泪的人,她的幸与不幸,全被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贾府公子看在眼中。他是她的命中情缘,也是她的前生劫数。他曾作出“你放心”的承诺,也曾冒雨探病,还曾逼问过她:“难道你只找到你的心,就不知道我的心不成?”他对她付出最纯,最真的爱,许下了刻骨铭心的生死相依。而她亦爱宝玉,虽有山盟海誓,却爱得孤独绝望。心内自有万千情愫,奈何无人做主,所有的委屈,流出来,只有泪千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便是女子的痴,即使知其不幸,亦无从劝阻。何况,本就是逃不开的情缘,回首冥冥,一切皆有缘起。
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她是宁肯死去的。死,或许是她最好的选择。属于清风的,就让清风带走。“质本还洁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如此,才不负她潇湘妃子的独步古今。
黛玉,是此生最美的遇见。如此相遇,一生足矣……
【篇六:我是林黛玉的粉丝】
“两弯似蹙非蹙烟笼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绝代的风华除了《红楼梦》那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林黛玉,谁还配得上?
林黛玉是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与贾府有姻亲。书中说她是西方灵河岸的绛珠仙草所转世。她闭月羞花,亭亭玉立,身姿聘婷婀娜,泪光点点中透出几分楚楚动人,叫人喜爱不己,难怪在宝黛初相会中,宝玉为她提名“颦颦”二字为名,在宝钗与宝玉成婚之时,她焚稿断了与宝玉的痴情,最终气绝身亡,绛珠魂体回归天上。
这黛玉,虽然带着悔恨离世,但是留下了不少才华横溢的诗词。我成为她的粉丝,是被她那充满情感,句句清丽的诗词所打动了我。她多愁善感,心思细密,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与景物,加入自己的情感,写下的诗词,那满带忧愁的《葬花吟》,句句都拨动人的心弦。在我心中都可以与李清照、苏轼的诗相媲美。朦胧的句子,读起来,仿佛也把人拉入桃花仙境,给人一种既美妙绝伦又惆怅的感受,还有她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永白海棠》……自从读起那一刻,我就成了林黛玉的忠诚粉丝。
黛玉,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她冰雪聪明,向往自由,却被无情的社会现实束缚。于是,我们听到了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華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生活。“愿奴胁下生双翼,随风飞到天尽头”则写尽了她对世界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同丧”是触景生情的迷茫,更是面对困境的无助的呐喊……
“侬今葬花人痴笑,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缠绵含蓄、高出流俗的的黛玉啊,可知百年后,也有追随者仰慕你的才华?
【篇七:细品林黛玉】
回味红楼,眼前仿佛浮现起她的一颦一笑。黛玉的敏感、忧郁、孤芳自怜,何不曾每分每秒牵动着读者的思绪呢?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便是黛玉初到贾府,她给予宝玉的第一印象。身世飘零造成了黛玉忧郁、多愁善感,黛玉的孩提时遭受过离丧之痛,她写的诗常表达出她伤悼双亲的哀叹之感。在七十回中黛玉也曾作“漂泊亦如人命运”,由此比喻自己的一生无依无靠。
可黛玉为何多泪呢?孤苦伶仃的身世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她时常孤凄悲凉。而使她流泪最多者,莫过于与宝玉的爱情。终日以泪洗脸,泪中含泪含悲含恨含爱含苦,当她再也没有一滴泪水时,唯有泪尽夭亡,断魂逝去……
历来谈及黛玉性格的特点时,都少不了提及她的敏感多疑。这便由细枝末节中便能看出端倪。如“周瑞家分送宫花”,当时收到宫花的人无不谢过,唯有黛玉却开口问:“是单独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周瑞家答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林姑娘的了。”黛玉便摆出轻蔑的样子,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周瑞家听了,一声不吭。一般人看到这里,便会觉得黛玉小气敏感了,这么斤斤计较。
追溯到当年初入贾府,黛玉便步步留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看到这里,大家都或许不喜欢黛玉。可偏偏正因如此,我却对黛玉颇为喜爱,对她尤为怜惜。作为一个女子,其实保留最真的一面是重要的,她或许没有宝钗的聪慧,因为有缺点,宝玉与她相处时没距离感。
黛玉极具诗才。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慨然。黛玉的诗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孤傲高洁的性情。
红楼最终结果,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却是令人感到惋惜。伊人已逝,君随之看破红尘。黛玉小气,说话刻薄,经常发脾气。做了那么多却是为了宝玉一人。泪水,也只是最后捍卫爱情的工具了。
冷冬暖阳下,手执一本红楼,听闻黛玉凄美的悲欢离歌的人生,为之滴下一颗晶莹泪。心里浮现出一词便是自古的“红颜薄命”。
虽书已看尽,而黛玉的故事却在心中扎根。黛玉逝世,宝玉出家。每次看到这里,却颇想把书往前翻弄,再次回想黛玉初入贾府之片段。
正因为此书,让我为黛玉的情感在心中纠理缠绕了千回,至今忆起,便也是牵肠挂肚了!
【篇八:我眼中的贾宝玉】
嘛,贾宝玉?切,这个纨绔子弟,我可对他没有半点好印象。
小小年纪,不学无术,有着那个溺爱孙子的贾母撑腰,很快成长为一代小霸王,要不是有个严厉的爹,怕是多大的城池也关不住他。
呵!让我带着你好好看看这个嫡出的公子哥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啧!这小子见了那林妹妹竟看呆了,这莫不是个好色之徒?那林妹妹有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这小子喜欢这种弱柳扶风的女子?看到后章,我打定了这个猜测,有个林妹妹作伴,娶了那宝姐姐,自己屋里还藏着个名叫袭人的通房大丫头,这不是好色之徒是什么?宝玉啊宝玉。
哎,有句话说的好,玉不琢不成器。
渐渐地,这小霸王出落得玉树临风。他那老爹举目看到这公子哥儿,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又转头见那贾环人物猥琐,举止粗糙,这一对比,对自家儿子的喜爱增添了八九分。除了英俊的外表,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的宝玉养成了平等待人,尊重个性的品性,他的心眼里,人只分真假,从不分善恶美丑。
没想到啊,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是啊,这个嫡出的公子哥儿已是到了红衣怒马少年时。
可又有谁知少年终会看破红尘?“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大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可惜这位拥有显赫的家室,文采超群的小子,再也没有人与他行那对酒令,赏那白雪红梅了。
文妙真人,最终怕也只剩文采精妙了。
忽然眼前被一片白茫茫没有尽头的雾所笼盖,雾中一位少年郎一袭白衣,轻轻拨动脚下的一叶扁舟,回眸一笑,笑中既有苦涩也有解脱的快感,便立即摇摇晃晃却又坚决的划向了远方。他孤独吗?我想不会,他如那女娲补天剩下未用的顽石一样,从始至终都是一人。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我猛然惊醒,不由得苦笑。果真是红楼一梦,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我眼中的贾宝玉啊,人如其名,温文尔雅,君子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