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这些信息的作文

【篇一:掌控碎片化的生活】

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往往对应了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很难再集中一段时间来高效地完成某些事情。但最可怕的,是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碎片化的弊端,却总以为是在抓紧时间做尽可能多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通常是在工作学习的场所和居住的场所之间两点一线来回奔波。路上的时间便是碎片化时间之一。我们通常会在这段时间拿起手机,刷刷微博,看看新闻。这看似好像没什么问题,还利用了时间去掌控时事。但事实上,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那短短的几分钟,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根本来不及等我们思考,就被囫囵吞枣似的咽了下去,最终记得的也就是个大概,甚至只有一两个关键词。

而这一行为也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工作。我们会坐在座位上脑海里继续翻滚刚才看到的报道,影响完成工作的进度和效率。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每天学习工作至少八个小时,但这八个小时通常都不是货真价实的,它包括了吃饭和许多段短时间的休息,这也就不可避免地细碎地去接触网络和纷杂的信息。

碎片化的时间带来碎片化信息,碎化了我们的生活,降低了我们的效率。多元的信息只有我们充分思考后才能运用于生活,丰富生活碎片化只能说是在侵蚀着原本丰富美好的生活。

大家总说要合理安排每一份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掌控已被碎片化时间时间呢?作为学生,我总会在地铁上看书或背单词。微型或短篇小说是首选,因为这可以在短时间内看完后在走回家的路上进行思考,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对看到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也能说是较好地利用时间了。平日里,排队、等待时背几页单词也可以说是反复温习的过程中有效的一步了。当然,我也不完全反对网络信息的接收,只是这更适合在一个相对固定和集中的时间里,因为那样才能在细细解读中真正了解这些信息。

碎片化的生活不仅仅包括了碎片化的分散阅读,购物、社交也在逐渐碎片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经常思考如何有效地去利用这些资源而不是不加考虑地“照单全收”。

【篇二:“碎片化”渐渐走进生活】

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孟莎美

“碎片化”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网络逐渐走进人们生活的今天,它使得我们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碎片化”。很多原本是整块整块的可利用时间,现在都被人为地碎片化了。原来可以读书学习充电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可以消耗一天时间的手机上。

我们通过上网了解并阅读我们想要关注的信息,但其实我们并没有记住它,就像走马观花一般,使得这些信息就这样消逝了。信息量庞大,但是我们获取这些又十分的容易,造成我们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文档只要超过20页,我们就没有耐心去把它看完。

有些人说“碎片式”阅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个观念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推崇,但是我认为其实不然,当碎片化的阅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便像潮水一般蔓延,从始至终的读书习惯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而“碎片化”阅读逐渐弥漫整个社会……其实碎片化阅读许多时候收获的都是一些没用的信息,与真正的静下心来阅读不可同日而语。

在一个这么大的世界里,多少人为了功利去拼搏。如今的我们,又有谁肯静下心来悠闲地捧着自己的书本,默默的看上几个小时的枯燥的文学名著?每天每天,我们都在接受着往来不绝的信息的冲击,而完整的、深入的、丰富的“深度阅读”,正在与浮光掠影的浅阅读做斗争。碎片化的阅读随处可见——看手机里的新闻,看一会儿微博上那些名人的帖子更新,在乘车时看一会电子书,用简化的语言使得大脑承载了更多的信息量,但这些信息量都随着我们的时间或者转发抛之脑后。

其实,我认为阅读是不可复制的人生的一部分,它能带给人精神上独一无二的触动。其实我认为不心浮气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的读书,才能真正触动我们,打动我们。碎片化的阅读,使得我们最终并没有收获,只是泛泛而谈,碎片化的阅读,难以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心灵震撼,更不用说是净化我们的心灵。

碎片化其实已经渐渐地撕碎了我们的生活。当囫囵吞枣渗入到了人们的思想,于是,我们的生活便成为一地鸡毛,杂乱无章。我们对文学巨著的理解感到无力简略,对功利与平等的渴望令人奋不顾身投身于这个网络化的社会。

所以说,在社交网络覆盖的时代,在碎片化阅读大量袭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多的沉下心,使自己在这个浮躁纷扰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为文化的变迁与精神文明的改变而去警醒自己,让自己有意义的生活下去……

【篇三:遇见碎片化的生活】

在以前,新闻与其他信息都是从报纸上读来的,之后便有了收音机,再后来我们就开始用电视来获取新闻与信息,再加上以前报纸电视等都是每天更新一次,所以我们也有大块时间做其他阅读,有固定时间去收看,收听。而现在的电子设备的信息更新是分分秒秒,已经能让我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当我们被“推送”这些信息,并不由自主地时刻翻看时,我们的时间就碎片化了,生活也就碎片化了。

自从有了微信与微博,我们日常大多数的聊天,就变成了:“你看微信了吗?”“你刷微博了吗?”你看朋友圈了吗?”“诶,我加你微信怎么样?”。看看下面这些行为,相信你会感到一点熟悉吧:刷完这条微博再吃饭,看完这条微信再洗脸,跟同学发完微信再接着做作业,看完这屏朋友圈再干活……

看看我现在周末的生活状态,早上起床,吃完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看会儿手机,发会儿微信,不知不觉中,时间渐渐流逝,已经到了十点多了。下午睡完午觉起来,第一件事还是拿起手机,妈妈想让我陪她一起去买菜,我的回答永远都是:“让我回完这条微信再说吧。”“让我看完这部片子再说吧。”……这样一来,我们大块大块的时间被这些信息的不时打扰都被分割成碎片化的时间了。我就经常因为手机的打扰,作业做得很慢,也为此苦恼。

但是,电脑,手机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信息爆炸时代,如果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都不碰的话,就不能与时俱进,你就像回到了恐龙时代,或者你会被人认为是“火星来的”。这篇征稿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好好思考了一下,我想说遇见碎片化的生活,就好像站在一个岔路口,一条通向成功,一条通向失败。因为我们才是时间的主人,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什么样的信息该看,什么时候看其实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是否可以做个每天任务清单,我是否可以每天回到家就立刻做作业,平时除了作业上的查阅要求,我不看其他无关的信息,周末才能玩游戏,刷微信;平时爸爸妈妈是否可以放下电脑,放下手机,在我做完作业以后多陪我一会儿,陪我聊聊天什么的,周末少碰电子产品,每月有个星期天是阅读日,有个星期天是郊游日……

这样我们才能做电子产品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做生活碎片化的主人。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科技在不断进步,互联网行业也飞速发展。而随之而来的,是被“切割”的时间,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碎片化,成为了无数个“块”。

就在20多年前,手机,还是个高端产品,只有少数人有。而在今天,几乎人人都有手机并且随身携带。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购物,用淘宝;开车,用地图;连听音乐,都只需要下载个APP。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前几年,参加竞赛还需要上门报名,而现在?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随时随地报名。

互联网、电子设备的发展固然为人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难道它们就没有坏处了吗?今时今日,人们做什么事前都要拍几张照,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出门前要拍:连睡觉前,都要拍。而这些信息,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每当我拿起手机,查阅资料时,总会跳出微信圈里的一条条信息。有的人上班工作时,还不忘刷刷朋友圈,发几条微博。试问,除了学生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拿起纸质书,品一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这些信息,“切割”;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无法完整、连贯地进行。

当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好处。我还没有手机的时候,同学之间联系全靠打电话,往往说一件事,就要好几分钟。现在我买了手机,同学联系只要一条微信,几秒钟就能明白。虽说这些信息碎片化了我们的生活,但他们也让我们接受的信息更多,范围更广了。

遇上这样碎片化的生活,是一种不幸运,也可以说是幸运。它让我们无法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欣赏传统文化的奇妙。它也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了解天下大事。这种生活,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想要得到,必须先付出。所以,我们该好好利用互联网资源,让生活被“切割”得有意义。

热门推荐
1时光的镜头那么长
2找橡皮
3参观三峡大坝
4妈妈,我想对您说
5让记忆盛开如花
6我们家的小乌龟
7西游记续写
8我的家乡
9特殊的相遇
10找本好书做挚友
11学习的启示
12年味
13被撕掉的卷子
14有家真好
15追寻那渐远的初中生活
16辛勤的蜜蜂
17新生我的军训生活作文
18一件难忘的事
19我为自己点个赞
20我上了作文
21追求
22最珍贵的财富
23蓬莱的小面
24校园的林荫道
25我最想做的一件事
26五一劳动节作文
27我的老树
28父爱无言
29人性的芳香
30二十年后的家乡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