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音的作文

【篇一:爱之窗】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灵巧的翅,一个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我,一只活泼的小燕子。不知不觉春天到了,我和家人们定居在一个学校的五层楼道的灯盘上,一只浅浅的窝——那是我们在北方的家。在一旁的窗户下,贴着窄窄长长的一张纸条,上面用圆珠笔写着几个字,小鸟要回家,请不要关窗……记得去年夏天的时候,爸爸去觅食误闯进教室,结果教室里高速运转的吊扇无情地把它拍打在讲台的一角,黑黑的翅膀还半展的,但脑袋低垂,一个生命就这样猝然逝去,当时教室里的孩子们都惊呆了。在窝里我们,嗷嗷待哺……

终于轮到我去觅食了,放假了,教室里空无一人,那扇满载着可怕回忆的吊扇总算停止了工作。我欢呼一声飞出了教室,飞出了教学楼,飞向了可以找到食物的地方,正当我致力于觅食之际,一个人影闪向了窗户,怕是窗户被关上了,那是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关门关窗关电扇,这是他们每次放假后必须要做的,尤其是那个老罗,每次的检查认真得要命,眼睛里不能放过任何一扇没有关闭的窗户。

我觅来许多虫子,开心得嘴都合不拢,当我飞到教学楼前时,我的心咯噔一下,麻烦了,一楼的窗户被关上了。二楼呢?是关着的。三四楼也不例外,我慌了,怎么办我进不去了,妈妈还有弟弟妹妹们,正等着我为大家带来粮饷呢,可是他们从几天前就已经没吃没喝了,再不吃东西后果不堪设想。突然我眼前一亮,还有最后一层五楼的窗户,不一定是关着的,顿时我兴奋了起来,卯足了劲,翅膀一拍,五楼到了,我听见家人们欢快的呢喃声“唧唧”,我定了定神,抬起头来,窗户真的没关,真是喜煞人。

不难想象,罗师傅感觉到了这扇窗开着一定牵系着什么。于是一抬头看到了燕窝,一转身看到了字条,一远眺看到了电线上正在往这边张望的燕子。那一刻,寂静的空气中是善良的心跳声,佛音一般弥散开来东东东东是人类仁爱的节奏,铿锵有力,我愿听见这个世界所有善良的心跳,这样的心跳声是那么的温暖和谐,“唧唧”是燕子欢快的呢喃声……

【篇二:圣洁的西藏】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一股信念在我的心灵上生根发芽,然后拼命地生长,那就是去西藏,那个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那个弥漫着宗教神话的地方,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中国版图最高的地方,在雪山蔓延冰封千里的地方,有着我的西藏。它强有力的吸引着我,召唤着我,让我有一股从心底发出来的虔诚的信仰。

我向往西藏,因为那里有不老的神话,不死的传说。那里有青灯黄卷,暮鼓晨钟,佛光普照下的法师,长明灯前的佛像。我可以感觉到布达拉宫的雄伟,那座红色与白色相交的建筑,屹立在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我可以感觉到磕着长头去圣殿的朝圣者们的伟大,那种世界上最真诚最周到的礼数与信仰。我可以感觉到高山上雪莲开放时的璀璨与夺目,那是比天使头上的光环更为灿烂的光芒。

在那座沉淀了几千年历史的地方,我看到古佛彰显着庄严,我看到壁画辉映着历史,我看到长长飘荡的哈达飘扬在天地间。

在这孕育了几千年文化的地方,我听到藏民的歌声多么悠扬,我听到高诵的佛经多么洪亮,我听到飞腾奔跑的藏羚羊的健蹄多么铿锵。

也许我的前世就是一只苍鹫吧!在我迟暮的时候忽然想起我来时美丽的故乡,于是我用尽全力地飞。飞去西藏,那个庄严而神圣的地方。

终于,在我的灵魂快要离开身体的时候,我看到了布达拉宫的广场,还有那古老而神秘的佛像。

一个高僧拾起我,用佛音超度我的亡魂,我便转世成了人。只是,在过奈何桥的时候趁孟婆不注意,少喝了一口孟婆汤。于是便在记忆中留下了那个广场,那些佛像。

再后来我便出生了,就是现在的我,小时候记忆里有个支离破碎的画面。长大了,知道了,那便是西藏,一个我前世去了没回来的地方,一个我今生最向往的地方。

西藏——我圣洁的西藏。

【篇三:时代的绝响文】

余秋雨先生天的文采是毋庸置疑的好。看似不经意间所记录的点点滴滴都蕴含深意,余先生华美的词藻令人折服,但藏在华丽背后的平凡更令人敬仰。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一种无力感向我扑来,他的文字太过沉重繁复,对于当初的我丝毫没有吸引力。在随着知识的积累,我才慢慢了解它。它没有掩饰自己的感情,完完全全地倾注其中。

漂泊流浪的余秋雨先生越过山盘水座,踏雪飞鸿,在文化的苦苦旅途中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一种苦涩的味道,一种苍老后的年轻。

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境。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它悠久灿烂中华文化的苦苦求索。

他写道:“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一种沉重的气息笼罩着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我猛然间想到,现在的城市却是流光溢彩,比东海龙宫还要华丽。各色各样的汽车射出炫丽的光芒,不时刺痛着我的双眸。满天繁星的夜空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暗红,压抑的灰蒙蒙使人的心也变得苍白起来。

守望了不知多少世纪的月亮也许看不惯这本末倒置的画面,不知躲在了哪里。再也听不到月下游子的低吟和佳人的浅唱,只有无数戴着面具的现代人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忙碌着。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感情,会不会也像月亮般默默隐去曾在佛语中看到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净土,而我的净土在西藏,在那片深蓝深蓝的天空中,在布达拉宫钟声的佛音中。

“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话,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但我想这也许是我想说的吧。

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起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

【篇四:生命的雕刻师】

回忆是个雕刻师,在岁月的材质上雕刻出一朵朵各自芳华的花。刻进了悲欢离合的过去,留下了苦乐交织的现在,传给了千姿百态的未来。

雕刻师的作品里有一朵名为陶渊明的花,他是岁月的童话。

一袭青衫乘孤舟而去,一弯皎月披繁星而归。“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用来形容他是在合适不过了。宁可箪瓢屡空,短褐穿结也不愿为那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作为也是人们的赞扬,可这说起来满腔凛然的话语里,又有几人能如他这般做出来呢?恰如他自己所言“心远地自偏”,可是身处大都市的我们又有几人能像他那般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守住自己内心的宁静呢?他着实是一个把淡泊宁静刻进了心里的人啊!这世俗凡尘熙熙攮攮,或许芳华一世,也许无为一生,不论是哪一种结局都需要我们坚守自我,在岁月的濯洗愈加清明守己。匆匆韶华,已逾千载,雕刻师把他的人刻在了过去,把他的心留给了现在,也把他的志传给了未来。

雕刻师的作品里有一朵名为仓央嘉措的花,他是时光的宠儿。

布达拉宫依旧星辰满天,天山那千古不化的洁白就像他平和而纯净的明眸,青海湖边的飞鸟又唱起了他的歌。八廓城内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美好夙愿,理塘湖畔是他“最好不相知,最好不想见”的悲痛诀别。三百年的岁月不过是佛的弹指一瞬间,他的爱与忧也早已融进了那沉淀心灵的梵音之中。他从来都是那样真,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自己,他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也是诗人的一面镜子。如果是我,我更愿意把它比作一位用心吟唱的诗人而不是一个用情至深的情圣。既是他是雪域高原上呼风唤雨的神祇,他也懂得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的眼里只有雪山的纯与净,他的血液里流淌的只有善与真,他的诗歌里也只存在爱与美。在那个错综复杂,利益盘横的点,在那个红尘俗世与佛音弥漫的世界里栖居着,他需要的是一颗比世人更加强大的心,也就是在那个地方他拥有了一颗至纯至净的心。雕刻师把他的情刻在了过去,把他的真留给了现在,也把他的爱传给了未来。

生生世世,是楚江边屈原的纵身一跃,年年岁岁,是天姥山李白的放声高吟,日日月月,是古赤壁苏轼的羽化登仙。回忆是个伟大的雕刻师,把过去的点点滴滴刻成一朵朵不朽的木兰,留给了现诗岁月一部美丽的童话,也传颂给了未来一段时光的对话。

热门推荐
1我多了一份
2努力了就是幸福
3进化与退化
4我的青春摆渡人
5我渴望成功
6寒假趣事作文
7与君书
8特色班的一件事
9强者乎?弱者乎?
10孝顺父母
11碎片化的隐私权
12校园夜色
13第一次卤牛肉
14优秀作文
15冲动后我才懂得
16我喜欢这样的你
17养蚕真有趣
18野炊记
19精彩的运动会
20吊兰
21森林审判大会
22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23参观奶牛场
24七星瓢虫
25我的父亲
26会唱歌的猫读后感
27这就是我
28剪窗花
29我是小小美食家
30我爱家乡的贺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