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道主义者的作文

【篇一:写给雨果的信】

先生:

我阅读您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深有感触。您代表人道主义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和对被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出您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您是非分明,代表的是人类的良知。再次,向您的公正,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我们中国人将此作为深深的耻辱,永远烙印在心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坚定地相信,做出这种事的人将受到历史的严厉制裁。

中国人民通过一百多年的反思,终于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被侵略、被掠夺正是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朽、国民的麻木,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才导致列强入侵,一系列悲剧的产生,甚至连“万园之园”的圆明园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现正处于复兴时期(可惜您已在地下,看不到了),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断然不会再任由列强欺凌!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将努力学习,为国家保疆卫土,拿回本属于我们的东西,不辜负您的一片好心。

灵溪一中九八卓远班:胡墨涵

2018年10月15日

【篇二:与欧亨利的对话】

您是大名鼎鼎的短篇小说家,是美国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作家,您在文学界与赫赫有名的莫泊桑和契科夫并称为“三大巨匠”,但是这些功名利禄您却视之如粪土,像居里夫人一样。

对您,我其实并不陌生,略有耳闻。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麦琪的礼物》,一对年轻夫妇,为了圣诞节互表爱意,妻子卖掉引以自豪的一头长发,为丈夫买了一条表链;不料丈夫却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买来一套精美的梳子来打扮妻子那已不复存在的美发。两个人的礼物都没有派上用场,而这对贫贱夫妻的恩爱却弥足珍贵。您的每一篇小说短小精悍,引人深思,而且总有一个出乎读者意料的结尾,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然而这结尾又是合乎逻辑、令人信服的。

慢慢的喜欢上您的作品风格后,我开始关注您的一生。您的原名为威廉,父亲是医生,从小接受姑姑的熏陶的您,学会画画,写作和欣赏的才能。后来,您当过会计、记者、制图员、出纳员等,您的作品里之所以把小人物写的那么生动,就是因为您平时接触最多的多属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您饱含着一颗同情的心去写他们的不幸,真正的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品味和体会的。

您的一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您说“我的目的在于指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过上体面生活的愿望,即使那些沦于社会最底层的人,只要力所能及,都愿意回到比较高尚的生活,人性的内在倾向是弃恶趋善的。”我很赞同您的这种看法,每个人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尽管我现在还是读书的高中生,但我必须从心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蓝图,要有意义的生活。

我敬佩您的不只是您作品的浪漫写作手法,您诙谐的语言,您巧妙的借用《圣经》和《天方夜谭》中的典故,还有就是您善于捕捉悲惨人们灵魂上的亮点。如《同病相怜》里的窃贼不肯劫掠同是痛风病患者的屋主的钱财,尽管那钱财就在眼皮底下,唾手可得;在《重新做人》中,警察局的侦探对改邪归正的撬保险箱的惯偷网开一面,无不充分说明您是个人道主义者。

与您这样的大文豪对话,是我的荣幸,您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细细品味,必将使我终生受益!

【篇三:论苏东坡】

林语堂先生曾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的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以为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右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

苏东坡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出生在眉山,偏僻的山区,在当时是极不起眼的,但凭他清新脱俗的文采,得到了当时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时声名大躁。但因母亲病故,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返回家中。

后来,他再度返京,因王安石变法一事,主动请求离京,四十多岁时,他调任湖州知州,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有心人利用,苏轼遭到逮捕,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之后他经历三次贬谪。其中,令人映像深刻的便是那三次贬谪黄州,惠州,颍州。苏东坡,他是不幸的,取仕的路途跌宕起伏,贬谪,升耀,一次又一次在他身上上演;但他也是幸运的,他有着乐观的态度,苦难在他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他有着将苦难当作乐趣的能力。因如此多次贬谪也创造了他。他在被贬期间创作做出许多炙快人口的文章,流传千古。

他几次修建工程,造福了一方百姓,他深受百姓的爱戴。

他为人直率,有话就说,不遮遮掩掩。他的妻子曾多次提醒他,但他毫不在意,一如当初。他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酒后说多了话,在帘后的妻子听着丈夫的朋友的言语,明白那些朋友不值得深交,苏轼不以为然,落得最后被那些人举报的悲惨下场。

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田陪卑院乞儿”。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边可以和高僧结交,探讨佛学真理,一边亦可以和名妓作乐,把酒,论诗。他练习瑜伽,炼制丹药,求长生不死,但他也并不在意,不论结果,仿佛只是一时兴趣而已。

他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可与米芾,

李公麒合称唐宋三大家。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一个伟人他的身躯已死,但他的名字是个记忆;但他的思想,将千古不朽。

【篇四:不会变的是少年意气】

赏读宋词时,我曾无数次害怕自己早早地与“少年”这个字眼脱了轨,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害怕早早地就被消磨掉了意气,害怕自己沉沦于深秋的萧索中。

想来是因为近几年过大的心理压力吧。

两年前的某个下午,在聊“我眼中的苏轼”这个话题时,大家恨不得把所学所知倾囊而出,着实一番热闹景象。但对苏轼的印象大多是豪迈,率真,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倜傥风流,听多了,便是无趣了。

“在我眼里,苏轼永远是一个少年。”我冷不丁地冒了一句。

老师示意我站起来说。

“苏轼身上的所有特征,大都源于他的少年意气,亦或豪迈,亦或潇洒。在他的诗词里,是看不出年龄的,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到‘老夫聊发少年狂’,最后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若是不仔细查阅资料,谁又会知道其中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在苏轼的心中,他永远是个少年,他潇洒,他轻狂,所以他可以靠着一腔热血辗转多地,对着世俗笑看人间。”

事后,我同桌对我说,刚才我的样子简直是苏轼附体了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能起来喝酒摔碗吼几嗓子的那种。只是没想到,两年后的我,却逐渐消失了原有的少年意气。

雨夜,我无聊翻起了书架顶部的《苏东坡传》,翻至苏轼被贬的那几章,仔仔细细地读完后,感触颇深。脑中浮现的是林语堂先生在序中说的话,“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想来也是,他去过黄州惠州儋州,受过无数的打击,但总是努力在贫苦的生活中去找零星的乐趣——那是他的少年意气。面对接踵而到的各种人生磨难,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可以在积水空明的夜晚与友赏月,可以在水波不兴的湖面泛舟游行。他还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不被岁月侵蚀的豁达——那是他的少年意气。

合上书页,我感受到的是苏轼的一腔热血。一腔热血仍在,何愁再无少年?于是想到自己,近年受的挫折颇多,压力颇大,与若干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形成了巨大落差。东坡尚且能在贫瘠之地中寻到鲜味,而我置身的,是一个鲜衣怒马、草长莺飞的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啊!

“归来,仍是少年。”语毕,我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发奋图强去了。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最美常少年。

热门推荐
1新朋友
2活的思辨,死的思维
3我喜欢吟诵
4做早餐
5我的足球梦
6吃龙虾
7那一刻,我们都很棒
8课外活动
9八年级幸福作文
10教室里的小蜜蜂
11游拙政园
12乡下的年
13这个冬天有你陪伴
14寒假的作文
15雨后的共享
16魔法棒的秘密
17心灵的春雨
18叙事
19课改之花遍地开
20窗外
21来一点自我满足
22
23摔倒之后
24以变为话题作文
25骄傲乃失败之母
26停电的那个晚上
27观电影有感
28诚信是金
29的作文
30天目山大峡谷游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