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洗碗风波】
“叮呤呤”闹钟响了起来,我揉了揉惺松的睡眼,看了一眼日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今天又是周日!”我沮丧地说,妈妈听到了,满不在乎地说:“你就别发宾骚了,今天是你洗碗,你就认了吧!我出去买菜,你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别做危险的事啊!”“哦,知道了。”我从床上爬下来,穿好衣服,刷牙去了。
刷完牙,我坐到餐桌前,一看,天哪!这么多碗!这是在开碗展吗?我简直无语了。这些碗我搬了三次才搬完,接着,我把它们搬到水池里,放了洗洁精,又打开了热水龙头。顿时,一股温热的水从我的手上滑过,我突然脑子里冲出一个念头:要是有一个盘子摔裂了,我岂不是屁股不保?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可能是洗洁精挤多了,在热水里泡得暖乎乎的手突然一滑,我手中的盘子滑了出去,摔在地上,裂成了两半。我心里凉了半截,这不会是妈妈从景德镇带回来的吧?我急忙上去查看,幸好,这只是一只和那只较像的盘子而已。但是祸不单行,我则要把那坏盘子的残骸收拾起来。只听得“啪”的一声,又一只盘子掉在了地上,我扭头看去,那是景德镇制造的!我傻眼了,呆坐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时,妈妈正巧从外面回来,她看着地上的两只盘子,又看看我,霎时火冒三丈,她让我抄50遍“以后再也不摔盘子了”,还从我的压岁钱里扣除了二百元作为赔偿。
洗碗风波,波澜起伏,欲要洗碗,却被碗惊。
【篇二:景德镇游记】
暑假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让人回味无穷。最有趣的,还是景德镇一游。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姑姑一家到了景德镇,一下高速公路,就看到街路边的灯都是用陶瓷做的,瞧!说她是陶瓷之都,还真是名副其实,果然与别处不大一样!我真想亲眼看看,这陶瓷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陶瓷博物馆,一路上我既兴奋又好奇,心想:“这个博物馆会是什么样的,里面有没有游乐场啊?会有些什么东西?”一连串的小问号,使我对这个博物馆更加向往……
我们首先到了制作陶瓷的作坊里,工人师傅将揉好的白泥,立在一个地下是圆盘,上面是木架的地方,用长长的竹竿,不停地让圆盘转动起来,当圆盘转得飞快的时候,将双手夹着白泥,用大拇指捏着白泥,白泥上面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洞,渐渐地,一个碗的初坯形成了,师傅又将碗的初坯,修得更漂亮,就放在架子上晾晒。我也照着师傅的样子,做了一个小瓶,看着简单,自己做起来还真是有点难,瞧吧,我做的这个小瓶是“歪”的!即便如此,师傅还笑眯眯的说:“小朋友,你真棒!”看把我乐的……师傅还说,等干了后,就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一个完完整整的瓶子就做好了,放到窑子烧制就可以用了。哇,太神奇了!工人师傅真厉害!
之后我们还参观了古窑、瓷器展览区、御窑厂遗址……时间过得真快,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真舍不得走!
景德镇,我爱您!有机会,我还再来!
【篇三:景德镇之行】
国庆假期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江西景德镇游玩。
到了景德镇,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龙虎山。一大早,我们乘坐观光车到了竹筏码头,我坐在竹筏上看见河两岸的山峰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像弥勒佛,有的像断头乌龟,还有的像历尽沧桑的老人头像……坐在竹筏中,我看了惊心动魄的“升棺表演”,就是仿效古人把棺材用绳子吊上悬崖峭壁,再放进悬崖洞里,看得我是胆战心惊。同时,我也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接着我们上了岸,又参观了“正一观”和“太上清宫”,在那里我领略了中国独有的道教文化。
景德镇的瓷器是闻名于世的,所以到了江西就必须去看看这些有名的陶瓷艺术。第二天,我们就去了民俗博览馆,那里展览的陶瓷,有些薄如纸,有些白如玉,一件件作品都极其精致,令我叹为观止。
景德镇真是个好地方,因为瓷器,它被世人所知;因为美景,它令我们流连忘返!
【篇四:景德镇之旅】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千年瓷都”之美誉。星期六,我们研学来到了这座名城,一睹了景德镇陶瓷的魅力。
“景德镇”因何叫“景德镇”呢?回来刚进家门就被爸爸问住了我。“景德镇原名叫‘昌南镇’。宋代景德年间,真宗皇帝命进御之瓷,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因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崇尚,著行中国,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久而久之,景德镇由代称转正,成为正式的行政地名。又一说是皇帝偏爱景德镇陶瓷,龙颜大悦时,赐名景德镇,其查无史料记载,不可信。”爸爸述说了一遍,要求我查阅资料,去伪求真。
我们到了景德镇后,按照老师事先编好的小组顺序排好队,跟着导游进入了浮梁县。
首先,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天工开物》和一些制作瓷器的视频后,对这些工匠的手艺十分惊叹,也领悟到了景德镇陶瓷“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深意了。导游还告诉我们每个精美的陶瓷都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做成,我们不禁对这些工匠肃然起敬。
然后,我们亲手体验了陶瓷胚子的制作工艺,把瓷土和成湿泥后放到机器上,再调整机器的速度,就可以动手对陶瓷胚子进行塑型。大家七手八脚地制作了起来,其中制作了不少较为美观的瓷器胚子。虽然大家身上到处都沾满了泥水,但体验制作陶瓷胚子的过程依然兴趣十足。
我们还用画笔蘸着颜料在盘子上画了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画,其中还真有不少“抽象派”和“现实派”等作品哦。还有人模仿梵高的《星空》画了“印象派”的画作,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学们真像一个个小画家。
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欣赏了不少精美的陶瓷和泥人。一些同学在参观的时候看到人像就学起人像的动作来;有些同学装模作样地对着佛像拜了拜,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还有同学在博物馆里玩起了捉迷藏,因博物馆很大,十分难找到目标,玩得真是开心。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就坐着大巴返回,一路上,大家都在回忆和探讨着此次景德镇之旅,这真是一场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篇五:文化情感】
一说到中国的文化,我想到的是唐朝的瓷器。在中国,唐朝瓷器代表的不仅仅是美丽与细腻,更述说着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辉煌鼎盛。在国外,唐朝瓷器名扬天下,几乎是中国的代名词,China就是瓷器的英译。许多华人华侨的家里都有几件来自故乡的陶瓷工艺品。这似乎成了联系祖国和自己的桥梁,一种文化情感的寄托。文化情感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对祖国,对家乡一脉相承的文化的认可,欣赏与感悟,从而自我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内在情感。
我一直认为,内在的文化情感是一种外在散发的气质,每个人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与感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与内涵。那次北京之行则更加使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南锣鼓巷自由活动时,我好奇的走进了一家挤满了游客的陶瓷作坊,里面有许多工艺精湛的陶瓷,游客们的议论声,导游的介绍及买家的议价声不绝于耳。唯有一位大师在潜心制作一套红瓷,他描得很慢,很细,那个红瓷仿佛就是他的孩子,他轻柔地抚摸着孩子吹弹可破的肌肤,生怕伤到了他。至今那位大师的背影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任凭岁月冲刷,时光变迁,久久不能抹去。这位大师的内心中一定是有着强烈的文化情感,一种对瓷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爱。文化情感可以使一个人倾注其毕生的心血去浇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使一个人稳重自持,气质典雅清淡。仿佛已历经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冲刷与洗礼。
其实,世间最美好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来自真情,人与其物有深深浅浅的缘分,并非人因物贵,而是物因人贵。但是,过分的物质追求已令一些文化情感与之背道而驰。景德镇一直是中国的制瓷重镇,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总产量突破200亿元。然而,正常的渠道是无法消费如此庞大的产量,官场里的生意才是消费的主流,“雅贿”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支撑着景德镇庞大的市场。“这市场太浮躁了,大师们都不在意瓷器本身的好坏,只在意价钱,大多是应酬之作。”一位官窑的工作人员说道。确实,景德镇最负盛名的72道工序已经很少有人再用,这72道工序就是一种文化情感的释放与表达,如今大家都是在买来白胎在上面作画,画什么都像人民币!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爱这片土地,也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与物。瓷器与我从小结缘,我在其中静静地感受着古人们表达的强烈的文化情感,同时也滋润着我的内心,使之沉淀,过滤,少些杂质,多些纯粹的东西。文化情感应该人皆有之,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一剂可以端正人生观,价值观的良药。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我们更加应该培养自己的文化情感,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对文化的认知度,增强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中华传统的认同与归属感。让文化情感在自己的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带着这份文化情感去学会为人处世,学会生活。
【篇六:成功的秘诀——不忘初心】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在当今社会,这个发展飞快的信息时代,想成功,没有捷径,秘诀倒有——不忘初心。
想象时光倒流,再度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特别的抉择,初心会展现它带来成功的魔力。
司马迁本乃朝中重臣,只因替一疑似投敌的将领辩护,便被投入狱中。在一死与腐刑之间,他必须作出抉择。一想起几天之内天上地下的变化,司马迁不禁泪湿眼角:“上天啊,你为何如此对我!三条路:死刑、宫刑或是以钱抵命。死是不能的,我司马家族编写《史记》的重担还未卸下,钱我早已用于买书和出门寻访古迹,哪有闲钱!可这最后一条出路,可怜我堂堂一须眉……为了初心,为了编《史记》,我忍了!”数月后,伤口仍隐隐作痛的司马迁正在那微微泛黄的灯下坚持着,他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这才成功,这才名垂青史!
想象流水西去,再度回到那个百年之前的瓷都景德镇,初心会重演它辉煌的剧本。
“无论汝等如何反对,这集大成者的瓷瓶我是造定了!”随着爱新觉罗·乾隆皇帝的一声令下,景德镇的匠人们开始了非比寻常的忙碌。想造出乾隆皇帝爷口中轻易的“集大成者”在当时又谈何容易?虽身处“康乾盛世”不用担心材料资金,技术方面又如何攻关?现在连仿品都做不出来的有中华“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被当时的工匠实现了。13种纹样,13种时代;13种工艺,13种温度;13种部分共同造就了中华陶瓷的集大成者。匠人们在当时那种简陋环境之下能够支持着做下去,靠的是什么?是初心的不忘,的确,不忘初心,成功总会眷顾!
时光回到现代,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是靠的是什么?当然也是初心。
几十年前,马云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决心创业开一家互联网企业。他很年轻,没有经验,甚至没有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的钥匙——英语,但心中的初心一直推动着他。他开始自学,甚至跑到西湖边上给外国友人作免费的导游,最终他还是成功了,因为初心,更因为自己的坚持,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的人物。
成功固然可贵,背后的初心才是秘诀。坚守初心吧,它将成为你心中最根本的动力。
【篇七:景德镇游记】
一心的向往驱使着一路的车。今天,我们达到的目的地是中国最土的一个城市——景德镇。
景德镇的陶瓷名天下。这里的陶瓷各种各样。做工手法独特,最有名的属窑变。制料品种繁多,有紫砂,官窑等等。
这里的人都很土里土气。此土非俗,此土已经超俗。他们土出了个性,土出了名气,土出了财富!生意经,家家都会念。
各店铺老板热情好客,来此购买的人也不在少数。店内杯具,餐具,茶具,用具不计其数。创意独特!
石桌石凳不稀奇。陶桌陶凳以及一条陶瓷狗。将“土”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店铺门口,坐立着一只牧羊犬,不吃不喝不闹。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各位游客。咋一看,好一条名犬!仔细一看,才发现乃是陶瓷工艺。据店主介绍,此工艺品成功的吓过了不少人。由此可见,仿真程度有多!
来了就要消费,千克不变的王道!我挑选着杯具。这是为啥呢?因为本人对奶茶情有独钟!好看的杯子才能存托出本尊的高尚品味。
眼前的杯子千姿百态。上面的图案也是各种花样层出不齐。可以根据个人品味和个人爱好挑选。我望着前头柜子上的杯子,不知买哪个好。
店主上前,告诉我辨好与坏的杯子。在杯中加点水,手掌张开向上,将杯子放到手心上,另一只手的手指沾点水,沿着杯口来回划过声音越清脆,品质越高。
原来如此。然后我就拿了个杯子付了钱,在夕阳的伴随下,带着一脸的满足,回家了。
【篇八: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我的家乡在景德镇,在这里有许多风俗。这个小城盛产瓷器,当然也有许多关于瓷器的风俗。
据说在1949年之前,人们每二十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庆典。人们会在这一天用很多方式庆祝。
在这一天早上街上就热闹了起来。你透过窗户往外一看,你会看见一些人组成队伍,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有不少人拿着贡品,走进窑厂旁边的1座小庙中祭祀窑神。
再仔细一看,你会发现一些年轻人拿着行李走进窑厂。原来,每隔二十年,窑厂就会招收新的学徒,并且工人们的工作岗位也会改变,这样重要的事,怎么能不举行仪式呢?工人们会在这一天上街,敲锣打鼓,到饭馆里吃肉,喝酒,并且在中午祭祀窑神,以保证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做出好瓷器。据说这一天景德镇有“日食千猪万米”的说法,也就是说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掉很多猪肉和饭菜。
不仅如此,因为庆典十分热闹,让周围的一些城市的居民,商人夜来观光浏览,把路堵的水泄不通。这样热闹的气氛会一直持续很多天,人类才会回去做自己本来该做的工作。但是,人们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庆典呢?这还得由几百年前的两个故事说起。
在那个时候,皇帝每年都要从景德镇收购陶瓷。为了让工匠制作出皇帝喜爱的瓷器,朝廷会派出专人来监制,被派出的人就叫做督陶官。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唐英,十分尽职尽责。但是,在一次运输时,不小心打破了给皇帝做的瓷器。为了向皇上谢罪,他吞下了那些瓷器的碎片,很痛苦的死去。因此,人们不但没有恨他,还十分崇拜他。朝廷知道后,为他修建庙宇,还把他封为窑神。不久后,皇帝派了一个太监来监制青龙缸。但是,工人们试了很多次也没成功,那个太监就鞭打那些工人,还杀掉了一部分人。工人里有一个叫童宾的,不忍心看人们挨打,就在午夜跳到火里,用自己的身体去祭祀窑神。第二天工人们打开窑的时候,发现青龙缸烧好了,并且很成功。但是,童宾的死让人们很气愤。他们烧掉了窑厂,赶走了太监。人们十分想念童宾,就把他也封为窑神。
可惜的是,这样的风俗在1949年消失了。为了尽可能保存景德镇的传统文化,人们在1990年创立了“陶瓷艺术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市民在这一天敲锣打鼓,再点起高高的窑火,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的庆典。
【篇九:景德镇游学记——拉坯】
今天是个大晴天,在景德镇的上空,太阳正用它火辣辣的阳光晒着大地。我们夏令营的孩子们要去学习拉坯。
老师告诉我们,拉坯是做瓷器正式开始的第一步,并且演示给我们看。先把专门做瓷器的高岭土(黏土)放在一个会旋转的平台上,然后接通电源,平台开始匀速旋转,右手用大拇指把泥块的中心压下去,左手轻轻护着泥块。比如说做碗,如果想让碗的口子大一些,只要用食指轻轻放在碗边往外压,随着平台的旋转,碗口就越来越大了。如果想让口子小,只要两只手抱住碗口轻轻向内压就行了。
我想做一个杯子,于是我把大拇指压在泥块上面,随着平台不停地旋转,口子越变越大,越变越深,光滑的坯体在我手中“溜”过,像泥鳅一样滑。我觉得杯子已经足够深了,便开始修理外形。这时我的手越来越干,我赶紧往手上洒了一些水。水可以让手变得湿润,帮助我们减少手和坯的摩擦力,但是水一旦放得太多,坯体就会软掉,甚至塌掉。我先把不平整的瓶口修平,然后拿起海绵吸干了杯底的水。等我的杯子全部完工了,变成一件出色的坯体后,老师要把我的坯取下来。先把平台速度放慢,老师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快速在平台上一刮,就切断了坯体和平台的连接,这样坯体就可以取下来了。
接着,我又做了好几个东西,有杯子、茶叶罐、花瓶和碗。做茶叶罐和做杯子基本相同,因为出来游学前爸爸叫妈妈买几个好看又实用的茶叶罐回来,但我想,我做的茶叶罐虽然不怎么精美,但爸爸一定更喜欢我亲手做的。
拉坯课结束了,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看到自己的作品,心中荡漾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成就感。我们的作品要经过老师的精细修整、上釉、烧制,才能完成。我多期待看到我的成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