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天上明月,人间烟火】
几度春秋几轮月,月到中秋分外明。这“明”的是温情,是念想,是人间可以暖心的烟火味。
中国人酷爱用味道去记忆,记忆一份感情,记忆一座城市,记忆一个节日。今年中秋未到,母亲老早就计划好了中秋菜单,八菜一汤。这美味里既有时令大闸蟹,象征甜蜜美满之意的潮州甜品,亦不乏朴素的家常小菜,浓稠得宜的鲫鱼汤。
中秋节终于到了,满满当当的菜品摆上圆桌,亲人们围坐桌旁,一边享受美食,一边笑语盈盈,热热闹闹,好不快活。而习惯张罗的妈妈看着亲人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络的样子,她也知足地笑着,幸福全写在脸上。
念想不远,阅历尚浅,我记忆中的中秋模样都是这般温馨而美好。
我熟悉每一道菜的味道,这味道是一次次味蕾刺激下的习以为常,是柴米油盐,是一日三餐,是母爱,是乡味,是中秋月中明明的亲情。
我熟悉这圆桌旁的每一张笑脸,这笑脸是岁月深处永远不变的容颜,是朝夕相处,是日月与共,是亲人,是我深爱的人。
感受着满桌的热闹气氛,那沸腾的烟火气竟熏得我眼睛发酸,我想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他乡望月,望出了感伤和清冷。长大了,人生都会奔波吧。想着此刻,我正高三,不到一年后,我必定是离家越来越远。即便不会经历白居易的那番苦情,我也多么害怕习以为常的,会变成不可多得;害怕朝月亮奔去的途中,再难见可爱可亲的人间烟火气。
我一直在跑,想逃离庸俗,想出脱平凡,奔向那皎洁的月光。但我忘了,天上明月同人间烟火一样都能抚慰人心。谁又能说热气腾腾的菜肴、亲友的寒暄不比天上的明月更美好浪漫呢?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晚年隐居的王维借着诗句表现出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而我虽欣赏王维的淡泊,却难以入山绝俗。在内心深处,我感到更温暖更亲近的是汪曾祺先生的烟火人间爱,那就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如果问我中秋节最真挚的祝愿是什么,我会心满意足地说,明月朗照,烟火相伴,亲情美好,人月团圆。
【篇二:香港游记】
行走在陌生的城市,感受着当地的风土人情。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将中外文化融会贯通,身边的高楼林立,从太平山顶的观景台向下瞭望,霓虹闪耀点亮了夜空,尽显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与美丽。
或许是因为香港的融会贯通,高楼大厦与老式居民楼相结合的景象在这寸土寸金之地显得相得益彰。时代广场汇聚了众多奢侈品牌,形形色色的人们穿梭于其中,有下班的白领,也有慕名而来的各国游客,高档奢侈品牌的汇聚将人间的烟火气拒之门外,尽享着奢华。
繁华的商业街外,这里似乎存在着另一个世界。位于港岛鰂鱼涌的怪兽大楼由福昌楼、益昌楼、益发楼、海山楼及海景楼5幢大厦组成,建设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散发着浓郁的老香港气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这样的老式建筑已经越来越少,我怀揣着对老香港的喜爱之情,来此朝圣之地。怪兽大楼的一层是各式商铺,楼上是居民楼,能容纳万人居住,密密麻麻的小窗口给人带来压迫感,从下往上看,震撼而又神秘,来往旅客称奇,居民们却习以为常。一层的地上堆放着废品,居民们相互交谈,港岛这样平淡的生活似乎只存在于这样老式的综合用途建筑中了。
香港的高楼商厦外也有充满人间烟火气与人情味儿的地方,冰室茶餐厅灯火通明,店员操着流利的香港话。热情地招呼着食客,无论是传统的叉烧包、各类盅饭,还是西餐,总有一种能治愈你的胃。
香港既保留了过去的文化风韵,又与现代都市不相冲撞,这样一座城,令人流连忘返。
【篇三:愿你有梦,且有诗意】
年少时期,谁还没有几个梦来做呢?那些梦,可能张榜天下,也或许匿于喉间,可能关乎未来的畅想,也或许关于那一句说不出口的情愫。我从来都很欣赏那些心中有梦且不断追求的人,无论是小梦、大梦,还是白日梦,实现它道阻且长,但当你真正做到之后,所有历经的苦难都将变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五月天的歌曲《成名在望》里有一句词这样唱:“梦是把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浇灌在干涸的贫瘠的现实上。”诚然,十七八岁的你该是这样的,该拥有热血的青春,也该拥抱沸腾的梦。
青春的潜力无可限量,梦想的力量可破冰斩浪。回顾你十一二岁的时光,也许还在童年的风筝上,而这时的蒋方舟已出版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或展望你未来大学生活的繁忙,也许在辩论场上神采飞扬,而此时的曹原早已在国际物理界初露锋芒。无差别不成世界,相形见绌下仍不忘努力的方向。故事还在继续,你我还在成长,逐梦路上要坚信“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也许你是下一个蒋方舟或曹原,谁又说得准呢?有人说,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有梦想,但不断坚守初心、追逐梦想的人,才能叫不负青春。愿你有梦,把汗与泪当作调味剂,酿一碗香甜。
愿你做一个历经过苦难的人,且行且痛,且成且长。
我不希望你是一个一帆风顺、毫无波澜的人,我也不希望你被苦痛包围,洒泪成长。我希望你历经过苦难,挥洒过热泪。从冰封的土地里开出十万蔷薇。没有不曾落泪的青春,没有不留遗憾的年少,但你终会知道伤口溃烂处将生出新胞,旅途坑洼处将充实土壤。人生无非是一场经过,青春年少是其几十分之一的时光,苦痛只是你人生画板上或深或浅的色彩,但它会助你绘那独一无二的绝笔图画。
亲爱的你,别再去相信什么“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因为路过青春,走过年少轻狂,你终会成为有故事的人。愿你有过苦难,且走过苦难,要“乱云飞渡仍从容”,要“且放白鹿青崖间”。
愿你做一个有诗意的人,且歌且唱,且徐且行。
生活从不是一天的无数次重复,也不是一个七天接着另一个七天。你深感生活的重复与枯燥,而此时,你已离骨血里的诗意远去。我希望你能在快捷和功利里,有烟火气,也有诗意。慢些走,别丢下灵魂。常去图书馆的书香里荡涤心灵,去苏东坡的“何妨吟啸且徐行”里找回自我,去手机里的民谣歌单里放慢脚步……生活容不得快的,就像龟兔赛跑,乌龟总能比兔子说出更多关于路上的风景。
作家李菁这样写,我们应去撕开生活外层的布,去欣赏一朵花的盛开,一束阳光的倾泻,一湖秋水的静谧。愿你在快生活里寻找诗意,愿你在平凡里享受诗意,愿你始终做一个有烟火气,且有诗意的人,几载光阴而过,归来仍少年。
【篇四: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
他们说这条河叫作秦淮河,是一条极美的河流,有着雕栏画栋,倚窗丝障,十里珠帘,有着天底下最柔情美貌的佳人,最温润如玉的才子,有着最动人传奇的故事。
我不知道他们说的到底是哪条秦淮河。
我家在南京,正巧就坐落在秦淮河畔,但在我眼中,秦淮河着实没有什么亮点。什么杏花微雨中的才子佳人,什么时时犹唱的后庭遗曲,统统都没有,只是一条极其普通的河而已,有的只有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一点诗情画意也没有。可即便如此,南京人依旧疯了似的热爱它,为什么?
期间的隐秘期初我并不知晓,直到有一天起程去了上海。
上海,那个所谓的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灯红酒绿,我真的不喜欢。马路上轿车滴滴地叫着,写字楼里高跟鞋“哒哒”的响着,就连外滩也不停地传来轮船汽笛的“呜呜”的嘶鸣声。每个人都步履匆匆,表情冷漠,给人一种距离感。尤其在登上摩天大楼电梯时,我心跳加速,有点恐惧,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即便回归到地面上,仍然容不得你沉静下来定定神。路边被园丁修理过的树木花草,规矩整齐地站着,映衬着身旁的摩天大楼,一切都好似排练好的,规定好的姿势,整齐却呆板,规矩却冷漠,没有活力,没有温度,没有季节。
在上海,我只能看见生存,却看不见该如何生活。真的好吵好冷,和秦淮河一点也不一样。
我忽然思念起了秦淮河畔的小野花,有黄的,有紫的,不晓得是什么种类,也没有园丁去修整,烂漫地开着,真是可爱极了。我还想起了大中桥头王大婶秘制的赤豆元宵,想起了校门口的面人儿,想起了小区里的邻居们,也许邓奶奶正提着菜篮子与其他老人聊天,也许张大伯在河边遛鸟打太极拳,也许河对岸的小男孩毛毛在背着书包吃着零食东张西望……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美好。
而这些美都曾经或正在被我们无视,也许我们太过苛求秦淮河,太过看重它深沉厚重的久远历史,太过期望它的诗情画意,以至于忽略了与它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经历的人事物。
其实秦淮河畔普通的人,平常的事,带着温度的物,才是秦淮河的肢体。秦淮河正是这些人事物的血液,时刻滋养着这些人事物。抛却才子佳人,游船画舫,那些柴米油盐又何尝不是美呢?那一碗碗热乎乎的赤豆元宵,一句句邻里之间的亲切问候,甚至是河中稍显简陋的小船都是美的,这才是生活,一条河流的生活。
跨越秦淮河的美丽传说,秦淮河似乎带了些烟火气,多了些岁月静好。城市化的进程中,秦淮河畔的人并没有失去骨子中的静,仍然保持着对生活最本真的爱。
爱,不是爱你塑造的诗意,只是爱你,这就是秦淮河的隐秘所在。
【篇五:在家里吃西瓜,你会更爱你家】
夏天,西瓜可是消暑利器。一人来上半个,拿着勺子挖着吃,亦或是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拿着吃,大口大口啃咬吞咽之时,夏天的炎热仿佛都褪去了,只剩下那不可多得的清爽。一块西瓜,仿佛就包含了整个夏天。哪怕不旅游,不看电影,不去逛街,开着空调吹着风扇吃着西瓜,也能感受到浓浓的夏日气息。
啃着西瓜,吹着风扇或者空调,光看着就让人感觉幸福,更别提身处其中了。我捧着一大块西瓜,跟着父母一起看重播的球赛。没有争吵,大家都在看球,不时低头咬一口西瓜。翠色的瓜皮衬着黑色瓜子和殷红的果肉,绿黑红三色看起来很显眼,想让人下嘴咬一口。西瓜的汁水在我舌尖上乱溅,通红的果肉被我一口吞进,下咽舒畅,真真是一大享受。父母正在对这场球赛品头论足,普通话中掺杂着纯正的济南腔调,很朴实。父母支持的球队每进一球,都能听见他们的欢呼声。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很吸引人。也许是父母的事吧。父母日日在外工作,我则日日在学习,听着咆哮的重金属音乐跟一根张张试卷死磕,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一家人的团聚让我很珍惜,毕竟是很难得的。
后来在小饭桌里又吃到了西瓜,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的不是球赛,而是家里的烟火气。那渐渐消失的烟火气真的很值得我们珍惜。
【篇六:甚爱家乡烟火气】
“如果离开碣石,会最想念什么?”
“烟火气。”
那一天傍晚,软软的细沙埋住脚背,眼看夕阳消失在海平面,余晖倾泻,荡漾的水波没过沙滩边,忽然有了这样的自问自答,像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情怀,又像是对于未知的下一座城市的期待。
早晨,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碣石也开始了运转。卖早餐的小贩们早已等候多时,掀开蒸笼,滚烫的锅气弥漫在空气中,舌尖上的碣石,从早餐就开始了:新鲜出炉的小米饺是早餐的不二选择,或是唆溜一碗裹满红糖的甜豆花,那该是多少碣石人记忆中的童年味道呀。镜头转到双莲池菜市场,买菜的妇女们提着大黑袋小红袋,手上挑选着鱼肉菜,嘴上也不闲着,跟小贩讨着几块钱的价格,若是要不到合适的价格便要假嗔转头,兜兜转转还是装作极不乐意地买回,遇到熟人了要多唠嗑几句家长里短,只是苦了跟着旁去只顾拉着母亲回家的小孩。在人来人往间,一言一句,皆是人间烟火气。
等到太阳挂在正空,邻里们又忙活着午餐。这时,遇上节日或是初一十五,总有邻居分享他们的午餐:自家起的炒米茶,炒的面或是菜包粿菜头丸,小镇里的人们总是如此热情,用尽心思准备一顿饭,也用心地分享,一来一往,我们的餐桌总是堆满了不同风味的食物。时逢端午,奶奶又提着空桶到有井的邻居家打井水,或是招呼他们用艾草水洗手洗脸,或是送出粽子。若是亲戚从外地回家或家有喜事,总是要在十一点钟左右相约酒楼,一顿午茶,常常被视为待客之道。
要说起小城里最爱的,一定要是海边的落日。如果在碣石遇见你,我一定带你去新开发的浅澳旁,感受海风的轻抚,倾听海浪撞击岩石的声音,用沙子堆砌理想的城堡,将心事倾诉给河流,把希望寄托给夕阳,踏上沙滩感受太阳光线的变化,看它从赤橙黄蓝粉紫染红半边天,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换形态,渐渐消失在海平面,再仰望天空从深蓝色变黑,总会想起那句感叹“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我想,在那些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哪有这些闲暇的时间沐浴在夕阳中呢?
又或是爬上田尾山,俯视整片人潮拥挤的海域,也看着游泳的人群起起沉沉。傍晚时分,讨海的渔民们也归来,提上满满的收获,脸上挂着满足的笑,不时和同伴低头交流着,细说着如何处置鱼货;也有拖家带口来海边野餐烧烤的,选一片树荫支起烧烤架,烟气徐徐升起。
聚焦到海岸旁,那个扎着小辫的女孩儿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海,在沧沧大海前,她不过是粒微不足道的砂砾,但她满满当当装进了父亲的眼睛里,她还不知道如何与大海亲近,但紧紧握着爸爸的手就不会畏惧,爸爸是她的超人,有爸爸在就不会有畏惧。那个五岁的女孩儿十八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段话,关于五岁到十八岁的故事都嵌入了那几串长长的脚印,她爱海,亲近海,依然把爸爸当成超人。江海河流是数不尽的,写满了故事的海却是独家的。关于沙滩与大海的依恋,大概是很多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最深的乡愁,也开始懂得了什么叫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留恋的是海,也是那一份独家记忆,那与家、与故乡相关联的一切。
返程途中路过十一孔,帆帆相接,夏天时桥边总摆满了冷饮,从傍晚延续到凌晨,伴着江风觥筹交错,在一天的忙碌后卸下疲惫,与三五好友相约,谁说不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呢?
吃过晚饭,跟着爷爷奶奶去玄武山散散步,在公园广场小试羽毛球,伴着广场舞音乐在草地上翻几个滚,看着夜跑的运动健将,再到商业街留下足迹;如果经过某个小庙门口,或许还能看上一部幕布电影。过了十点,街上的车流愈发密集,地摊烧烤的香气顺着风向勾起了很多人的食欲,最简单的时候买上一碗瓮糜,一碗五果汤或是姜薯。夏夜深了,邮政路挤满了人群,映入眼帘的是满街的章鱼摊,这时买的章鱼往往最新鲜,灯光下依然活蹦乱跳。古老的吊钟发出了整点报时的声响,时针走到了数字12,碣石的夜市还醒着,有些人正沉沉睡着,有些人还穿梭于小贩们的叫卖声中,随着地摊经济的爆红,碣石也跟上了节奏,网红路的小摊一个挨着一个,商品也应有尽有,车辆川流不息,人流波波相续,一直热闹到凌晨,小镇才真正睡下。然而第二天早晨,又在早餐小贩们的叫卖中醒来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充满烟火气的小镇,吃着海鲜长大,被海盐味所润养,别有一般滋味的风土人情也在我心里埋下了热情、好客的种子。与快节奏的生活相比,我更愿意将这座小城舒缓的曲调内化为养分,也如她一般做一位温文尔雅的南方姑娘。“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时间如细沙一般抓不住,嗷嗷待哺的幼燕转瞬将成长为翱翔的玉燕,我们终有一日要去到另一座城市,适应“别人的家乡”的生活。然而,这座城市有我熟悉的每个角落,有我熟悉的口音,也有我的独家记忆,生于斯长于斯,是留恋亦是爱意。化身一叶扁舟,我愿漂泊四海,但只愿停留在这个港湾。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小镇烟火气,最是游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