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反革命的作文

【篇一: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涵养,是一种胸怀。宽容能打破隔膜,融化坚冰,消除芥蒂,能使平静的湖面波光粼粼,能使窗外的阳光分外灿烂。

“相逢一笑泯恩仇。”凡事笑一笑,也就过去了,对自己宽容,可以让自己少生气,少受伤害,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也能延年益寿;对别人宽容,也是在给别人一个台阶下,帮别人赢得脸面,此时也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此谓一举两得。

对同学宽容。

“马加爵事件””复旦投毒事件“这一系列惨痛的事件,我们都是知道的,大学生残害同学室友,非常令人痛心,又是多么令人惋惜。大学生——国家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却因为一些小的鸡毛蒜皮的事动起了杀机,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多少新鲜的血液就此葬送!给辛苦培育死者的家庭以致命的打击!

对老师宽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是一门十分伟大的职业,然而最近听说了一个副教授被学生诬陷反革命的事例,说该师以教学为由,宣扬,鼓动学生反革命,还大肆在网站上发表,说该师已被警察局带走,等相关子虚乌有的罪名。实际上,这位老师根本就没有在该班讲过相关事件,只知道该生是自己带过的学生,只给他们班上过几节课。对于学生的诽谤,老师处于对学生的前途考虑,没有追究他的任何责任,只是要求讲清事实真相。

邻里之间讲宽容。

安徽桐城派从前有一个大官,官至丞相,但是他却懂得宽容的重要性。一天,邻居把城墙向外挪了一尺,家里人便写信改日远在千里之外的丞相,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位丞相是这样回信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从此,两家再也没有因为城墙的问题起争执了。

对清洁工宽容。

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每条街道不远处都会设有垃圾桶,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都是把垃圾丢在了垃圾桶的附近,就不想多走一步,殊不知,这样会给清洁的叔叔阿姨工作加大了难度,使得他们的工作更加的繁重。

宽容的国际视野。

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采用核武器来解决国际争端,争取以和平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战争的破坏性是巨大的。

有一颗宽容的心,不会困惑,不会倥偬,只会更坦然,更愉悦,让我们从宽容自己,开始,宽容别人,宽容社会。

【篇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书,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敬爱的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他,在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他就是我们最最敬爱的周总理,革命的领导者。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以及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又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与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他协助毛泽东同志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和纠正极左思潮的错误,使各方面工作有了转机;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决策积极促成和落实邓小平同志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全力支持邓小平同志领导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他身患绝症,仍顽强坚持工作,并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同志等一起,与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极大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周总理的信念是崇高的,他为了党和人民奋斗一生。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三:遵义会议观后感】

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题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时光易逝,犹如白驹过隙,可那人、那精神是不变的。曾经历史课上,听过老师讲遵义会议,但并无强烈的情感。可今天看了影片后,竟不知,红军当年长征是如此艰难,革命形势是如此恶劣。其中有几幕,可谓看得我叫百感交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如今,不怕远征难的红军们被“反革命”捆住了手脚。相信反革命大家是明白的。正是因为它,才让有想法、有策略的毛泽东下了指挥台,被人说成“在担架上动弹不得”。正是因为它,才让一心向国、赤胆忠心的秋紫烟被人禁锢,想寻死自了。给我最大触动的,便是方云霄营长的一句“多说了一句话就成了反革命,荒唐!”

当然,让我最钦佩、最煽动内心的,是毛泽东管他的敌人蒋介石客气地称为“蒋先生”,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这也是作为一位领导人,最难能可贵的。当我看到这一幕时,眸子间似乎略过一丝惊叹与佩服。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与瞿秋白辞别的那一幕总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在那西风烈的傍晚,瞿秋白手中拿着一双草鞋,对毛泽东说:“穿我的鞋,走你自己的路。”这不禁让我感慨现如今那所谓的情意,让我在人世浮尘中看透了那真真假假。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红军们像骑着汗血宝马一般,无畏的冲在危险前面。即使脚下是万丈深渊,眼也不眨就大步跨过。浪淘沙,渡过泸定桥,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我记得他们是二十二人,却在两个小时内飞夺了泸定桥,穿过了那片黑暗的枪林弹雨。因为他们明白,是不能让胜利的喇叭声咽然与长空的。

“喇叭声咽,情意浓浓,聚而散之。”可幸的是,红军们冲破了乌云闪电,相聚在那光芒之路上。但相聚中总有分离,秋紫烟与方营长在刚聚首时,便又“聚而散之”。随着方云霄的离去,只听一声枪响回荡空中,方营长便永远倒在了那金灿灿的麦田中。我的心不禁隐痛,那是一种揪心的痛,看着秋姑娘那泪水潸然而下,我的眼眶也无意间红了。

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的胜利,更是让我们记得曾经那段艰苦的岁月,让我们铭记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延续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篇四:成长心语】

“我们在冷夜里,被青春的残酷刺得遍体鳞伤,但我们终于等到了温暖的阳光,蜕变成更坚强的模样,然后我们笑着说,痛并快乐着,就是成长。”

——题记

在一天一天的欢声笑语中,在一季一季的酷暑严寒中,在一次一次耍心眼闹任性中,在爸爸妈妈一声一声鼓励责问中,我们,或兴奋,或不大情愿地成长起来了。“成长”这个美丽而又透着丝丝神秘的字眼,在我们的心间也日渐明朗起来。

成长,就意味着在长得更高,出落得更标致的同时,也肩负上了更多的责任,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我们开始逐步领悟到人生百味,炎凉世故。十五岁,正是人生中最灿烂耀眼的花季。我们也许会闹点小别扭,会发点小牢骚,也许会跟爸妈干起“反革命战”。这一切,不正是在宣告着我们这些“小大人”们在兴奋之时又在默默地抗拒抵触着成长吗?

长大了,我们就不能再像小时候一般成天撒娇嬉闹了。长大了,我们要面临的,是一次一次的考试,历练;是一张一张从远处走来又从身边走远的可爱面孔;是一幅一幅刻画着世俗百态的现实画卷……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们开始明白什么是责任了,我们体谅到当父母的辛劳伟大了,我们学会理性对待事物了。我们会关心身边的人,会为自己漫漫人生路订下远大的理想了,会为了自己能拥有美好的将来而努力拼搏了。我们更学会了独立生活了,学校的全封闭住宿生活把我们这些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宠儿”打造得懂得独立自主,懂得万事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百毒不侵”的坚强模样。是的,这千万种改变,无一不印证着我们在成长。

成长,或许是一场梦,一场充满辛酸苦楚却又美好甜蜜的梦。我们因为生活在这世上,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一种胜利,就有资格为我们成长的每一个历程欢呼。

让我们在这个青春的时节,在生命的高潮中,拥抱成长,立志未来,走向成熟吧!

【篇五:十年磨难与抗争读后感】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却在阶级斗争观念日益膨胀的情况下发生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说是“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内乱持续了10年之久,广大人民群众饱受磨难。

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党员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的抵制、抗争和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势力,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郭永怀、邓稼先等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而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取得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比这大得多的成就。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四人帮”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这危急时刻,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条件。这是党中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顺应党和人民意志的必然结果。

“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热门推荐
1我的春游建议
2正确对待碎片化生活
3我的可爱抱枕
4失败其实也很好
5梦想是什么
6夏天的雨
7一加一大于二
8一个人的世界作文600字
9遇见
10校园最靓丽的风景
11美丽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12我最想写的一个人
13破碎的花盆
14忽略了那份情
15第一次走夜路
16感恩老师
17我愿像简爱那样活着
18心灵深处的自由
19我想,我应该诚实
20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21游园不值
22三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23中考满分作文
24激励我的一句名言
25向一只老鼠招手
26我的奇思妙想
27
28回忆的作文
29新生
30成长的记忆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