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虚荣感的作文

【篇一:失色的童话】

偶然间在书柜的角落里瞥见了一堆蒙上了灰尘的童话书,恍然觉察,不知何时在告别了优美细腻的童谣、清新明快的儿歌后,我又与承载着无限美好回忆的童话走失。

重新翻开童话,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熟悉的芬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帝的新装》,马上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愚蠢的皇帝、狡猾的“裁缝”、天真的小男孩。这故事讲的是一位;爱美的皇帝被两个自称是裁缝的骗子骗了,没有穿衣服在街上游行。最后被天真的男孩一语道破。这位愚蠢的皇帝不仅损失了金钱,还在国民面前丢尽了脸面。

重温这个故事,我觉得皇帝的愚蠢让人感到可笑,骗子的狡猾、贪婪让人感到可恨,男孩的天真让人感到可爱。

其实,皇帝的愚蠢源于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缺点。人有时就会让自己的虚荣感和不服输的心态蒙蔽了自己的心灵。在这种心态下看事情就会过于主观,认为只要是有利于自己的就对,对自己有害的就是错。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心态只是暂时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由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只要这种心态消散了,人就会冷静分析,从而判断谁是谁非。

真想不到,自己也能这样去看一件事。以前看事只会从表面去分析。看来我已走向成熟。童话也能反映出人的思想。

昨天,我与童话走失;今天,我与童话重逢;明天,我将会遇到什么呢?我真期待明天的到来。

【篇二:重拾那份自信】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长大了。”一说再说的长大来了,一笑再笑的童年不再了。

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校园是我盼望的乐园,就这样咿呀学语到读书郎。小学六年如流水般过去了,“初中”变成了我的全部,刻着满心希望的一切,却渐渐远离。

我向来爱表现自己,没成想这份张扬变成了我的绊脚石。“同学们,下午进行班干部选举。”班导这句话像一颗雷,全班炸开了锅。我当然也不甘示弱,期待着。“叮铃铃。”铃声落定,我暗暗为自己鼓着劲,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妙语连珠,神定自若。“我想竞选班长望大家支持。”精简的一句话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地。“这次选出的班长是xxx。”不大的声音却清楚入耳,不是我?这句话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底,其他的话一句没听,我呆立着,鼻子陡然一酸,任凭心中的悲伤肆意蔓延。

成绩始终困扰着我,每逢星期四,数学考试便如约而至,每一道题都是一个陷阱,而我却总是有意无意的跳下去。当那鲜红的叉印入脑海时,心中那份骄傲便被一磨再磨。我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老师的态度犹如冰天雪地,来了个180°大转弯。“你小学期末成绩在我们班排第二,可数学怎么差成这样?成绩是真实的吗?”班导的这番‘关心’是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委屈的力量,它将我心中的动力打击的毫无余地。

我究竟是怎么了?我常常问自己,答案始终是无解。当我在小学被一种班干部的光环照耀过后,虚荣感便提到了我的根本。我经不起那细小的挫折,每一次挫折都狠狠的敲打着我的自尊,我把失败放置脑后,泪水过后便是遗忘。我讨厌这样的自己,现实却又摆在眼前,我不得不去承认,属于我的那份骄傲已不在。

我没有理由逃避,我更加努力的做,我不甘于失败,落后是不属于我的。我要努力,拾回那份自信,那份骄傲。

成长,不总是甜;童年,不总是开心。留念于过去,不如放眼于未来。我努力着,带着心中最真的自己,向梦想出发。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看到这个写作题目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碎片化;也不知道碎片化的生活是怎样的;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身处这样的世界。后来我上网查询了一下,才知道,碎片化是那么无处不在。原来,上网查资料本身就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形式,书本上的故事是有前因后果,且具有连贯性的,但手机、电脑告诉你的只是你想要的那一个答案,一个点,至于前后的波涛汹涌、起起伏伏对你来说都是我无关紧要的。

虽然只要输入问题,你想得到的信息就会自己“蹦出来”,阅读已经因为多媒体的发展而不再局限于黑纸白字间,一切都变得如此简单,但是,这种碎片化阅读使我们捧着书沐浴在阳光下的时光显得弥足珍贵。阅读是通过我们自身经历去感受作者心路历程的美好过程,这种体验应该是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可是,碎片化阅读过后留下的,是一片荒芜,而传统阅读后留下的,是几天乃至一生的思考和回味,我觉得传统阅读带来的收获是无可比拟的,而碎片化阅读只能让我们有一种“这本书我也读过”的虚荣感。

碎片化阅读会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我从不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公式和课文,因为我知道,网络上有我想得到的一切。输入几个字符相比翻箱倒柜找书是极其方便的,于是,我越发喜欢碎片化阅读了。但是,如今我们已不再依赖于阅读的获得和理解,而是越来越依赖网络上的资源。

阅读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了解时事最好的方法,虽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加快了城市乃至世界的发展,但是,用他们来阅读是无法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满足的。

遇上碎片化的阅读,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遇上碎片化的世界……

【篇四:今天你点“赞”了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社交工具的流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也随之多了件每天必做之事——点赞。朋友圈也好,微博文也罢,点赞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有利有弊,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点赞”这一行为。

“赞”本为赞美之意,“点赞”所传递的应该是你对这一条消息,图片,文字内容的认可,它或是一碗“心灵鸡汤”发人深思,亦或是一组角度独特的摄影作品使人赞叹连连。当你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这一条消息使你受益颇多而去点赞,这个赞即承载着你的认可又能使你发布者感受到你的支持。即使是一个举手之劳,我想,对那些原则发布者都是莫大的支持。这或许,确实是互联网中的一种最理想的交流相处方式。

然而,当一个人不是怀着认同的态度去点赞,只是一股脑随意为之,事态又变得有所不同。且事实上,现在的,大众普遍倾向于后者。

有人会问,这本来就是一种消遣,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我认为,首当其冲的影响便是使“赞”这一设置形式化。点赞不再是为了赞美,而只是为了让你活跃在社交平台上——以不同的方式,那在我看来,它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即“形同虚设”。

第二,随着人们对“赞”的内涵的漠视,它甚至被扭曲成了一个判断和衡量人与人之间情感程度的标准,即使它们本八杆子打不着边,身边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发了的自拍你怎么不点赞呀?”“她不点赞我的朋友圈是不是她讨厌我啊?”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点赞从来不是表现你对发布着个人的支持甚至是维护你与发布着情感的方式。正是由于这一行为实在太深入我们的生活,以至于当它变成一种习惯时,我们早已忘记其中深意,才酿成如此风气。

此外,随之引发的另一问题是——求赞。一些个人或公众号为了人气与热度,亦或是内心的虚荣感,不厌其烦地私信别人求赞。面对这样的现象,我认为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其求赞内容,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不失为发现精彩内容的好机会,如果喜欢认可便点赞,如果不认可便也作罢。

“赞”在国外网站被直接用喜欢一词代替,其表达的应是我们的爱意与认可,绝非是可以随意敷衍为之之事,让我们都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关注点赞,关注点赞本质,用赞构建起一个充满爱的网络世界。

【篇五:成长的烦恼】

人生就如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而我们只不过是茫茫大海中的一艘小船。可大海总不会是风平浪静的,时不时的就会发生惊涛骇浪。就如成长的烦恼一般,总是跌宕起伏。

在这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新时代里,中国式教育在孩子通向社会的道路上,不是如何想办法育人,而是将不同程度的学习负担施加于孩子们的身上,到最后以试卷上的几个数字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无疑摧残了不知多少少年的梦。就如笼中鸟一般,就算被再金贵的笼子囚禁着,它也不会如在天空中那般自由、那般高歌亢奋了。

我相信许多中国孩子都被这种问题困扰了很久,学习负担与压力无疑是我们成长中最大的烦恼。一个健康的青少年,想象与天性即是翅膀,假使学习的压力压垮了这双翅膀,他们还会飞翔吗?

虽说我的成绩也一直徘徊于中上游,但一时的虚荣感也不能给我带来丝毫的收获。因为在这一切的背后,全是父母自认为帮助最大的。在每当漫长的一天或一周学业结束时,等待我们的不是短暂的休息时间,而是父母铺天盖地的学习任务:补习班、课外作业……使得我们毫无喘息的时间。也许父母并不明白假期的真正意义,不是脱离了学校,而是一种摆脱学业负担的轻松。每当我经历了一周的时间,只单单了解了一堆文字,数字等。就如鸟儿囚禁在笼中后,最多也就记得自己的果腹之物,哪还会明白天空之广呢?

真心希望大人都能清楚学生更多的需要什么。单单的学习他们便会成人吗?

热门推荐
1于细微处见丰富
2我和福娃
3可爱的大熊猫
4考试的作文
5桥读后感
6这件事真让我愧疚
7移居太空历险记
8我的老师
9打疫苗
10乡村生活
11鲤鱼壁画
12二十年后的家乡
13有一种爱叫“高科技”
14龟龟赛跑
15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16那是一次特殊的尝试
17桂花香·柿子红
18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作文
19借外物成充盈人生
20没有姐姐的一天
21小鸡不见了
22微信
23愚人节
24科比离世的作文
25击鼓传花
26同学我想对你说
27难忘恩师
28倒春寒
29母爱
30迎接春天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