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路的作文

【篇一:我的读书路】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

书是人类的导师,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5到7岁我读的是连环画、画报。7到13岁基本没读什么课外书了,光是上学完了,总觉得读书很无聊,很枯燥。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从此,我便被马克·吐温生动而不乏深刻道理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真是爱屋及乌啊,我觉得应该再找“几只乌鸦”来看看了。看见一本有意思的书,一看它的厚度,掂估一下重量,看书的欲望立刻烟消云散。哎,功力还不够啊。

后来,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在漫漫书海中找到了一本物美价廉的书——《绿屋的安妮》。此后,我领略到了与马克·吐温截然不同的文笔。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用一种自然、清新,富有表现力的手法把海岛风光描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身临其境。

渐渐,我就被外国文学深深迷住以至于无法自拔。我深深懂得了高尔基为什么会说:“书是一种奇迹里面藏着作者的灵魂,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神秘地同我交谈。”神秘而神奇的文学世界,我领略到了。

上了初中后,某位同学向我推崇一本叫《昆仑》的书。这也许是我所接触的第一本中国小说。随手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太难懂了!认真读了读,就那几页我看了三、四遍费了不少脑细胞才看懂。原来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用神奇的武功在打架。虽然如此,但时常有吟诗作词这种富有诗意的场景出现,让我不得不惊叹真是字字珠玑啊,尽管看不懂。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邂逅了博彬然的《开卷有益》。我的读书观有了一次大大的转折。陶行知的一句话更是让我醍醐灌了顶:“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民、苦力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文章最后作者留了一个问题:开卷究竟有益呢,还是有害?

我认为:所有的书都掺杂着“鱼”和“龙,只是不同的书比例不同罢了。只要做到从所读的书中吸取精华,则是有益,否则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了。

我,读书,觉得,活得挺好。

【篇二:我的读书路】

老师常引用:“书是人类进步的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勉励我们,亦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激励我们。

犹记得小时候,对书不甚了解,只会停留在书本那颜色艳丽的图案之中,看着那有趣的图案,有时竟然会呆滞半日,遐想许久。好像小脑瓜容不下太多,几幅靓丽的图画便可打发时间。

渐渐成长,当读完小学低年级,觉得自己的知识面渐渐开阔,对书的要求稍加提高,不再停留在那简单、艳丽的图案之上了。我开始期待自己能够像电视里看到的那样——有一间整洁的房间,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大的书架,书架上会有自己想看的各种各样的书。无奈一切不能如我所愿,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只好将愿望搁浅。

正值愿望被搁浅的半年之后,一切便有了新的转机。一下子便出现了两个书屋在我的世界——农家书屋、学校图书室。那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从漫画到童话,再到寓言故事,再到小说名著……应有尽有。虽然它不属于我一个人,但是当我尽情地和小伙伴们畅游书海时,我又体会到了另一番趣味。也在半年前的失落之中找回些许安慰,同时庆幸自己是那么的幸运,比起“囊萤映雪”中的孙康在条件上有优越得多。

随着年龄增长读书的要求逐步提升,老师的推荐也越来越丰富,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会碰到许多弄不明白的地方,但至少让我懂得: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时候保持一颗求学上进之心,树立自己的梦想,而后朝着梦想的彼岸奋力前行。

【篇三:圆梦读书路】

时光像一场雨,冲刷着逐渐尘封的年代,可能没有人会去怀念,也可能只有少数的人会去回想。但有一条路,却深深地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一条路,三个人:爷爷、爸爸和我。不同的童年,走过不同的路,却心怀同样的梦想。

爷爷的路,在山里。爷爷常说:“小时候啊,真苦呀!"那时田是瘦的,人是累的,活是没日没夜的,生活是苦的。我的老家在闽西的一个小乡村。爷爷小的时候,没有公路,没有自行车,更别说汽车,出门半步都得靠步行,甚至要翻山越岭。重峦叠嶂的大山,没有阻断爷爷的读书梦。特别到了读初中时,爷爷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到另一个乡镇中学读书。每周周一都要很早起床,摸黑背着大米和少许的干菜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

爸爸的路,在田间。爸爸小时候生活好些了,不用像爷爷那样翻山越岭去读书。村里已经有小学和中学了,但上学的路依然不轻松。路虽然近了,但都是些泥泞小路,既窄又滑。爸爸说特别怕雨季,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爸爸还要负责放牛,挑水,每天只有尽快完成这些任务,才能去上学。

我的路,在鹭岛。鹭岛承载着许多人的梦想。我踏着钢筋水泥铺成的公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路旁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在鹭岛学习,犹如一颗好奇的种子在新的世界里不断成长。在鹭岛的学习十分愉快,在知识的海洋里我越游越远,我相信我离那棵大树不远了。

从山里到田间,从田间到鹭岛,这条路越走越平,越走越宽,越走越美,祖孙三代的读书梦,在这条路上闪耀着熠熠的光茫。建国七十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了,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逐步提高。在教育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圆了多少人的读书梦。我将沐浴祖国的阳光,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文明,让所有人都能圆自己的读书梦。

热门推荐
1庐山游记
2美丽的白浪河
3军训的一天日记
4考试三部曲
5我愿为你流泪
6愿你不枉此生
7思想的苇草不应折断
8让我尽情唱一曲
9荷花池
10瓶子吞鸡蛋实验
11我爱你,万能的锦囊
12成长的力量
13寻宝
14丹霞山游记
15一句难忘的话
16夜游植物园
17当我们变成人工智能
18空城计
19家乡的竹林
20给老师的一封信
21青春,美好的回忆
22庄子
23妈妈的一天
24我的好成绩,你去哪儿了
25告别陋习牵手文明
26我的数学老师
27一件让我开心的事
28我的课余生活钓鱼
29第一次做饭
30:藏在心底深处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