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时代的当时今日】
时间像个雕刻艺术家,毫不怜惜地在上海这座城市刻下一道又一道岁月的印记。曾经,青灰色伴着红瓦相缀的弄堂如血脉在这片土地蔓延,而今,随处可见明黄、亮橙、天蓝的色彩,在一条条柏油马路上流动。
这些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我是个怀旧的人,曾经的温暖,从未在我心中消逝。
我的童年,是在弄堂中度过的。它是热闹而又闲适的。邻家晒台上隔夜的衣衫,滞着不动;墙头脱落了水泥露出红砖,像披着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风轻云淡地受着岁月的洗礼;地上的裂纹如蛇一般扭着腰身,点点绿苔则为它添了几分生气。放学时,家家户户都弥漫着饭菜的香,这对在学校坐了一天的我有着极大的诱惑力。红烧肉、香菇炒青菜、刀豆炒土豆、水芹豆腐干,一盘盘亮晶晶,油汪汪的,还有一砂锅“腌笃鲜”,腾腾地冒着热气——上海人对吃的要求是极高的,我一直这么认为。事实上,我们一家在那时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拮据的。祖母常会去别家借些油、盐、米,别家也会向我们借些晾衣夹子,或是别的生活用品。我常会骑邻居家的自行车上学,那时我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学校离家不算近。早上起来去弄堂口买一根油条,蓬乱着头发,蹬着破旧的自行车上学,一个上午鼻尖都留着油腻腻的味道。弄堂里的人们来来往往,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着生活,倒也是安稳幸福。我更愿将其称为“生活共享”,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活,也是我家有难大家来帮的生活。更是许许多多的琐碎点滴拼凑起的生活,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共同享受生活呢?共享,是温暖的人情维系的,是行走在黑夜盏盏路灯,昏黄的灯光是浸人的安心。
如今的共享,是商业化的利益维系的,但也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是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必然方向,它像一流永不停歇,没有尽头的江水,我们只需温顺地应着它的流动,往前去罢。祖父买菜也骑个共享单车,颇神气的模样。无论如何改变,这里仍是我的故乡,一个充满回忆与希望的地方。时代,从未止步。
时间这个雕刻艺术家,应该蓄着长长的白胡子,眼眸带笑的,像古潭一般淡然,不紧不慢地用刻刀叙述美丽的故事。
【篇二:留点平静给自己】
放眼古今,多少人追求“波撼岳阳城”的波澜壮阔,多少人渴望“鹰击长空”的气势磅礴,还有谁会注意,深井古潭的平静。
好友告诉我,曾经,我有着冰与火的双重性格。可以热情到燃烧周围的一切,也可以冷漠到冰冻周围的一切,我永远不会平静。我说,其实现在,我更向往“庄生晓梦迷蝴蝶”的自然与闲雅。
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只能在斜阳残照下,享受留给自己的平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的平静,“清泉石上流”的平静,是“碧天如水夜云轻”的平静……盼望着这个世界上只留下平静。
喧闹的世界中,唯有心底一点平静才是留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放下“折戟沉沙铁未销”,放下“雨中寥落月中愁”,放下回忆,放下憧憬,放下激昂,放下寂寥,让一切归于平静,像古潭的水,没有浪花,没有涟漪,没有微风,也没有雨丝,一切都归于平静。
平静,自然留给生命的礼物。可惜,这个世界上的平静被人类丢弃。古诗是一条幽径,通往古人心灵深处。只有在那里,才有那丝丝缕缕、点点滴滴的平静。
世界习惯了浓,于是一切都变得浑浊;世界习惯了忙,于是一切都变得碌碌。世界习惯了急躁,习惯了慌张,也习惯了喧闹,于是,淡的清纯,闲的优雅,还有静的冰清玉洁,具在这个世界上消逝了。
明月,孤灯,古书,清茶。只有看着周围的霓虹灯一盏一盏相继灭掉,我才能独自享受藏在心底的只属于我的平静。
翻看诗书,每句诗里都隐藏了诗人心灵中的点点平静。在诗里,我能暂时远离四周的喧闹,尝试着平静如水,让诗句涓涓涌出。
一叶幽兰,掩映着月光,把纤影投在地面上。窗前的素带还在轻飘,飘落烛影的梦。
夜的平静,只有漏声点点,落尽了清茶的温热。一切都变得近乎寂灭。这是月影、幽兰、素带、残烛留给我的平静。
同样,这也是我留给自己的一点平静。待天明,第一缕阳光投向床前,世界逐渐喧闹,我又要把夜晚的平静藏在心底,等待星光的来临,再一次享受留给自己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