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教的作文

【篇一:诗歌伴我成长】

诗歌,风韵独到,诗歌,高雅纯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爱诗、诵诗、作诗,使历代炎黄子孙沐浴在中华文明里,也使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作“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永远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字眼,是作文的另一种形式。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我认识了它——诗歌。那月夜下诵读《唐诗三百首》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诗歌给了我骄傲——一个孩子纯粹的骄傲,所以,上学后,我更是对诗歌情有独钟。语文课,只要是学诗,我听得最认真。由于我接触的诗歌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才明白诗歌原来不一定要如此整齐,原来不只有唐代才盛产诗人。

慢慢的,对于诗,我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喜欢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其凝练的语言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其含蓄的意境美。喜欢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喜欢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写实手法;喜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喜欢杨万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闲适之意。

是的,诗歌飞扬的文字让我真正学会感受。或许诗歌短小,但它总那么精辟;或许诗歌婉转,但它总富含真理;或许诗歌难懂,但它总是色彩斑斓。诗歌就是一小扇窗,透过这窗,我看见了辽阔的天空,看见了宽阔的海洋。

诗歌,将继续伴我成长!

【篇二:嗅到诗词的芳香】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古诗词是影响了炎黄子孙几千年的文化,时至今日我们依旧嗅到她的芳香。

她的芳香,在于那氤氲着的隽永的意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鲜明色彩,绘成了一幅唯美。“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特写回望,塑造了一个雕像。“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描摹声音,奏响了一曲春声。意境里不仅有画,有歌,更有对话、有故事。崔颢的《长干曲》这样写道:“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虽简单,但一个热情的年轻女子跃然纸上,一段邂逅的故事引人遐想。有人说:“念诗,即使不懂说的是啥,就是觉得好有味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她的芳香,在于意境的味道,这味道给我们美美的想象。

她的芳香,还在于那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不挠的意志。从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开阔的胸襟。、高远的志向。悲伤孤独时,苏东坡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我们;虚度光阴时,岳武穆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教导我们……这些古诗词中所含有的思想精华,有着无可估计的教育潜能。所以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之说,让人学习《诗三百》所蕴涵的“温柔敦厚”。“诗教”,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教育,以诗启蒙,把一种珍贵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之中,根植到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里。

她的芳香,还在于那着脉脉的应景浸染。在幼儿园午饭前,孩子们齐声吟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喜庆的年三十,我们会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清明祭祖时,我们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八月十五之夜,望着皎洁的月亮,我们禁不住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在外地过节,思念亲人,我们会忍不住脱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宗白华说:“在生命中并不一定人人都要做诗人,但人人心中的诗意却是不可少的。”因为心里有了诗意,必将对生活心存热爱。生活里有了诗意,必将给心灵以慰藉、以温暖、以养分、以力量。

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说:“优秀的诗词像种子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破土而出后和芳香的空气融合,长久地弥漫大地。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咀嚼、体会、感悟,心驰神往,仍然能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之中,嗅到它们散发出来的芳香。”

年青的朋友,你嗅到诗词的芳香吗,其实她就在炎黄子孙血液里;传承她吧,这样你就能嗅到你血液里芳香,这样你就能嗅到你生命里的芳香。

热门推荐
1吃一堑长一智
2丢三落四的我
3爱的力量
4我的书屋﹒我的梦
5寒假趣事
6假如我有翅膀想象作文
7雪糕雨
8给自己一个微笑
9小雪花旅行记
10悄然而至的秋姑娘
11一堂有趣的语文课
12写身边有特点的人
13带着梦想起飞
14往事
15写给哥哥的信
16路上的发现
17念你来看荷
18寒假开学第一天作文
19我爱我家
20最爱的蘑菇屋
21
22学打乒乓球
23有你,真好
24留住年华的芬芳
25描写接力赛的作文
26看电视
27我的乐园学校的操场
28我家的淘气包
29寻找童年的足迹
30军训日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