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吕伯奢的作文

【篇一:我努力读懂曹操】

曹操在世人心目中乃一代奸雄,都只看见他收拾三国众雄的狠毒,阴险狡诈,但他体恤天下的柔情,仁义的圣人情怀,却无人问津。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不禁疑惑道。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逃亡的他被抓住,投入大牢中。当时看管他的一个叫陈宫的官员,因为非常的敬佩曹操的大义性格,竟私放他出狱,辞去县令职位,跟随孟德左右,他们逃到父亲曹嵩的好友吕伯奢家中。因为一场误会,曹操竟趁吕伯奢外出买酒,不顾以前的深厚友谊,杀死了吕伯奢一家老小,两人仓皇逃走,在村口,碰巧遇到买酒而归的吕伯奢,又狠心将其杀死,居然得意洋洋地对陈宫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听后心灰意冷,鄙视曹操的忘恩负义,离他而去,跟随他的敌人吕布,和他一同对付曹操。即使到了后来曹操大败吕布,没有了退路,曹操好言相劝,他也没有回心转意。曹操对帮助自己的人也痛下狠手,在亲信面前忘恩负义,是他们离自己远去,何尝不是自作自受?想到这里,我不禁对曹操产生浓浓的厌恶之情。厌恶他的忘恩负义,厌恶他的心狠手辣。

我甚至不懂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一个个问号装满了我的头脑,想要去解答它。

虽然学习了历史,可我始终不相信,一个诡计多端的人怎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愈发激起了我对曹操一生的进一步了解。年幼的他,贪玩调皮。一日,在半夜的时候,他玩心大发,抱起他的“骠骑大将军”(他的斗鸡)翻墙去找他的诤友蔡瑁。半途却被何颙挟持,何颙说,有官兵追捕他,让曹操找一个可以让他藏身的地方。曹操放下自己的最爱,冒着生命危险将何颙带到自家别院里,藏起来。待外面安静下来,他打量着满身都是血的何颙,小小年纪却面无惧色,听到何颙的苦衷后,安慰他,并准备衣物让他逃走。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罪人,为了谋取名利而告发他。为了感谢小阿瞒的救助,何颙送给了他一把精致的剑。天明,曹嵩认出这把剑是何颙的佩刀,便一气之下将阿瞒送到乡下七叔那儿抚养了四年。尽管这样,曹操遵守了诺言,没有告诉父亲何颙的去处。曹操的大胆,坚守诺言的品质,使我更加矛盾了,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的人?

在赤壁之战的惨败,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以乐观的的心态对待失去寻找失败的原因。而到了他的人生顶峰,招揽大批人才为国效力时,在众人面前能做到一视同仁,陈琳原是他的敌人袁绍的部下,曽经替袁绍起草缴文,还侮辱了曹操的三代长辈,曹操打败袁绍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以豁达的胸襟,没有定陈琳的罪,而是提拔陈琳,爱惜陈琳的文学和才华。

通过看《三国演义》,我对曹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所以,人们对曹操印象都不太好,可能是作者罗贯中把他当反面人物来写的缘由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伴着一篇篇古韵依存的书,蓦然发现,从前的我是多么的幼稚与可笑,而他对吕伯奢的残忍,对陈宫的忘恩负义都仅仅因为他想统一的伟大决心,我读懂了他,他的成功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体恤天下的柔情、仁义,还是有着满腔热血和乐观心态的铮铮铁汉!

【篇二:我眼中的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提到这,许多人都会立即想起三国那段纷乱的历史。而曹操则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历年来,世人都对曹操褒贬不一。当年许劭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则将自己拥刘反曹的看法融入了书中;而有些人则认为他远见卓识,有雄才大略。在我看来,曹操既有许多优点也有许多缺点,他就像当时三国的局势一样,十分复杂。

他性格坚毅,尽管曹操数次大败,但他却可以很快的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赤壁之战,曹操处于绝对优势,只要胜利似乎不久就可以一统天下,可那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败。魏军死伤无数,元气大伤。再加上败走华容道,向关羽求饶的耻辱,却竟没有压垮他。不久,魏国便再次强盛起来。而项羽仅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就从心灵上击垮了他。明明可以回去养精蓄锐,以图东山再起,却在乌江自刎。对比项羽,谁能不承认曹操心灵的坚毅呢?

他求贤若渴,重视贤才,官渡之战时,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自己,光着脚就来接见许攸;他靠自己的诚心获得了许褚典韦两员干将;渴望得到关羽而厚礼相待,即使关羽依旧回到刘备身边还过五关斩六将他却没让人追杀。而且每位贤才死后,都会予以厚葬。正因如此,才使他得以有众多谋士出谋划策,武将出生入死,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他胸有大志,从刚开始的冒死献刀刺董卓,到后来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再像《观沧海》,《龟虽寿》,都反映了其内心之向的远大。

当然,他也有许多缺点。

他生性多疑。他患有偏头痛,便让华佗来治。华陀要为他做开颅手术,却被打入大牢。即使他知道华陀没有要害他的意思,即使他知道华托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手术很成功,却仍因为一点点可能性将其杀害,可见其多疑之重。

他十分残忍。他误认为吕伯奢家人要杀他而磨刀,便与陈宫挺剑直入,不问老小,灭了全家。离开时又遇见吕伯奢,为不留祸患而直接杀掉;他夜里睡觉时将被子踢下,侍从为其盖上,却被其杀害。他其实那时醒着,只因原来说过的“吾梦中好杀人。”这句话而杀其侍从。一眨眼,侍从人头落地;一瞬间,伯奢全家殒命。替他着想却被他杀害,他的残忍,只能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来形容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操的性格或许不是最完美的,却是在乱世中最适用的。曹操顺应了历史潮流,历史潮流也铸就了曹操。无论褒也好,贬也罢,这位帝王用自己的一生,开创了霸业宏图,在历史长河的史书中,抹下了属于自己传奇的一笔。我论曹操,还要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篇三:明化心灵追逐美好】

熙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警觉地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事。长此以往,再本真的东西在你的眼中也会扭曲。不妨,擦去心灵窗上的尘埃,你会发现一个本真美好的世界。

往事越千年,文景之治,天下安邦,而在这繁盛的时代,却有一颗明亮的星过早殒落,留得万世感伤。

弱冠之年,即为博士。与众位开国元勋同朝议政。你的光芒万丈,刺伤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若当时之人,能够逃脱世俗的束缚,不被欲望蒙蔽双眼,即使有一个人为你,为国家挺身而出,进谏忠言,大汉必定因你,因他而更加昌盛。可是,没有。所有人,都被尘埃蒙住了心灵,无一人为你站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但在那隐约的惋伤之后,贾谊的才名却万世留芳。

一个人,平庸并不可悲。可怕的是欲望蒙蔽本真的事实。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刺董卓未曾成功,借住吕伯奢家中。吕伯奢生情相待,而曹操却如惊弓之鸟,以世俗之眼看吕伯奢,误以为外出国酒的吕伯奢是去告官,杀心大起。若当时,他有耐心问明白事情始末,若当时,他能信任世间还存在的情;若当时,他能冷静地拂去心灵蒙蔽的尘埃。那么陈宫就不会远走他方,他也许早就可以借陈宫之智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但他的心头布满了多疑的尘埃,让他瞎了双眼,再也看不清世间的真善美。于是,一代枭雄的污点永远拭不尽,于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永远的痛。

同是生死攸关的选择,孙权却选择了另一条摒弃世俗,遵照心灵的路。

面对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百万雄师,江东人人惶恐,文臣主降,武将主战,分裂之势就足以使江东不战自败。而只有他,摒弃建功立业之望,废尽大权在握之思。军权一应交付周瑜,内政并封印交给了张昭。孙权,一代少年英主,在内忧外患之时,他并未惊心动魄,也并未让权力蒙蔽了心灵。他拭去了心灵的尘埃,换来天下十几年的太平。

危难之时,明化心灵,会使你选择正确的开端。平静之时,明化心灵,会使你赢得心中安和。

在熙攘的时代,我们会不自觉地按照世俗的方式思考,终究也让世俗的尘埃浸透了心灵。追逐美好的路上,停下来,倾听一缕阳光,是来自心灵的呼唤。拥风入怀,让心头的尘埃随风逝去。缓缓睁开双眼,此时,虽有世俗入眼,但却不入心。摒弃一切的功名利禄,还原了初衷,还原了本真的你。

一切事,到最后都是美好的,即使带有些许惋伤悲壮。如果我们没有见到美好的本真,也许是没到最后,抑或是我们心灵还存在尘埃。

明化心灵,还原一个本真的自己,一个美好的期待。

热门推荐
1妈妈的唠叨
2妈妈,我爱您
3读《悲惨世界》有感
4勇气创造辉煌
5忘不了那颗繁星
6挖陷阱
7臭美的姐姐
8我看碎片化生活
9手机迷,我想对你说
10我心中的那一轮太阳
11生活万花筒
12呼风唤雨的世界
13张家界游记
14贴春联的作文
15好书伴我成长
16给老师的一封信
17打羽毛球
18今夜有雨
19《西游记》读后感
20海边度假的作文
21游茶叶博物馆
22精彩街头秀
23我的“英雄”父亲
24享受阳光
25一封家书表爱心
26沉甸甸的爱
27猫和小兔
28我喜欢的花
29最美晚霞
30毒品的自白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