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生活”一词是显然具有连续性,延长性的,似乎每个个体的生活都如同身体中的血管,有所关联却又以各自的轨迹运行。那么,何来碎片化的生活呢?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割裂成为碎片。用乘地铁的时间学习英语,30分钟速读《红楼梦》,微博,贴吧…这些生活方式的流行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现代人的快节奏,更是人们的生活趋于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不觉间,碎片化的生活正以席卷之势侵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那么,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由于完整的时间被割裂开来,人们的生活更像是由拼图所拼凑出来的。虽然看似每一段细小的时间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但实际上这些拼图最后不能为完整的思考服务。就如同在等公交时翻看新闻,匆匆地看过,心中却丝毫未激起波澜,不在脑中加以思考的信息终会消失在记忆的盲区。
由此可见,碎片化的生活虽然有其便利,效率高的特点,在对于现代人思维的影响方面却有弊端。可我们生活在现在化程度极高的大都市中,碎片化无处不在,难道我们只能隐居山林才能获得思维的连续吗?
当然不是。思考的过程本就不是“简单模式”。思考是需要精力的,也是需要耐心,毅力的。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就算是拥有再多的时间,也不会去钻研深刻的问题,碎片化的现代生活反而把他们从苦海中解脱罢了。而善于思考或是喜欢思考的人,也许会一时被碎片化的生活冲乱头脑,但也能很快意识到碎片化的生活其实并未抹杀我们思考的天性,而是增加的思考的“难度”。原来用一段完整的时间思考的过程,现在被割裂为许多部分,在思维的连续性上对思考者做出的不小的要求。这样来看,碎片化生活设置了一个更高的思考门槛,无非是一个现代化模式下的一个过滤器罢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是这个时代的现代人必然经历的一次邂逅。有些人深陷其中却全然不知,有些人开始意识到后愤然批判。但要理性地看待碎片化生活,首先恐怕先要正视你自己。
【篇二:走开,鼻炎】
在我小时候,因为经常感冒,久而久之,医生告诉我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我以为鼻炎也没什么大不了,其实并不是。
说起鼻炎,先说说它的缺点吧!每到换季的时候,我的鼻炎就准时驾到了,首先,连续性打喷嚏,还会传染给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不间断地打了十五个喷嚏,同学们都取笑我,顿时,我脸红了。其次,鼻炎导致我鼻塞,呼吸困难,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变了。我们的五官都是相通的,这使得我不断流眼泪,止也止不住,难受极了。不过也是有一个小小优点的,在课堂上,别的同学会闻到臭味,我却闻不到。
鼻炎让我又爱又恨,虽然喷雾能帮我缓解一下,但治标不治本,也让我更加注意春夏秋冬要随时增减衣服,多锻炼身体,这样鼻炎才会远离我。
【篇三:浪费时间等于碎片化吗?】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但我想碎片化的生活“利”远远大于与“弊”吧!碎片化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把连贯的完整的生活分散成许多像碎片的小部分。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不会利用时间、不会珍惜时间、浪费时间就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
下面我想通过对自己的举例同时也让我自己深思这一问题一一浪费时间等于碎片化吗?
我对自己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弹钢琴,与其说是自黑,不如说自我检讨。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日子里,由于太过机械和枯燥,我弹琴弹了没多久便去休息、放松或是饮食,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连续性,还会使效率大大下降,这使我进度很慢,也很厌烦弹钢琴,我想这便是碎片化的生活给我带来的“弊”吧。
再者,就是智能手机与娱乐的碎片化,当我们发了一条微信或是朋友圈,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会等待它的回应,而那段时间,与其说是碎片化,不如说是一种“浪费时间”。也许,等待的那段时间少看了几页书、错过了某段电视,也许,错过了或说忘记了之前所记得一段事;也许……这方面我认为,浪费时间等于碎片化!
最后,我认为:有一部分的碎片化来源于学习,当你看一本书时,如果认为并不吸引眼球,你是否会换第二本书,而第二本内容也不新颖。而此时的你,如果继续看第一本书,你就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寻找你之前看过的地方。我认为,在第二本书插入第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已经碎片化了,而再寻找那我们看过的地方的时间,便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
对于有拖延症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总是没长心,那么可以先尝试集中精力短一点的时间,比如半个小时,然后再尝试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避免被打扰和碎片化,并且在这个更长的时间段里只处理同一个事情。
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将时间碎片化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充分了利用了可能会被浪费的小块时间来处理事情,而后者则是将本来整块的时间人为的割裂成多个小块时间再穿插着处理不同的事情。
所以你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还是浪费时间人为碎片化,这下应该清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