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路上见闻】
一场倾盆大雨过后,给曲阜这座小城洗刷一新,空气是那么清爽,那么新鲜。
路边是菜市场,可以清楚的听见小贩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的声,在看似喧闹杂乱的人群中,又透着井然有序——无非就是买和卖的交易。倘若你仔细听,便会有一声声甜美清脆的声传入你的耳中,“新鲜的西瓜,刚从地里长的西瓜哟,一元两斤”,“奶奶这是找您的钱,你拿好,慢走,下次再来”,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稚嫩的脸上挂着甜美的笑容,正站在一车西瓜前叫卖,不只是如何,我却被他的笑所感染。
这么和谐的场面,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城管来了!”只听“哄”的一声,路边的菜市场变得更加嘈杂起来,小商贩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货物。霎那间,一片杂乱,叫骂声,斥责声,此起彼伏。等那一队身穿制服的城管赶来时,路边的菜市场已经只剩下一片狼籍和一些没来得及收拾完的小贩们了。而对于城管来说,对于小贩的行为,是那么的无奈,也是那么的“熟悉”。
只见城管大步流星的走到一位正想躲避的中年妇女面前,说:“请接受我们的相关处罚,你这样占道经营是违规的。”而中年妇女不予理睬,瞪了他一眼说:“哼,罚款,我辛辛苦苦一天就挣这点前,还要把钱交给你们,凭什么,还想从老娘这拿走东西,想都别想。”对于这种蛮横不讲理的人城管见多了,见怪不怪了,只能跟她讲道理……
“叔叔,谢谢您,这是我的摊位钱。”原来是那位小女孩,她的摊位因为刚才的“浩劫”凌乱不堪,还好所剩无几,而一位身穿制服的阿姨正在帮她收拾餐具。
城管望着小女孩递过来的钱说:“这么小就出来……。”
你小姑娘羞涩的说:“我已经不小了,况且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诚心纳税,人人有责。不是吗?”随后笑嘻嘻地把钱交给了城管,轻快收拾自己的摊位说:“叔叔,再见,我还要去买书呢”!蹦蹦跳跳消失在市场的另一头。
在看看这边的中年妇女,已经脸红得不知所措,只是悻悻地将自己货物收拾一番……
城管走了,躲在暗处的小商贩又出来了,路边的菜市场又恢复了嘈杂,只是少了那“百灵鸟”清脆的声音。小贩们种种叫卖声中似乎带了些许沉重。
天气渐渐暗了,雨又淋淋沥沥的下了起来,小贩们收拾还自己的摊位。然后,不约而同地回家了?还是去交税了?
【篇二:这里也有乐趣】
暑假,外公和外婆带我去赶集,也就是农村盛会,平时高价的东西蜷缩于地,周围一片新奇,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都被小们显摆了出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白云镶在蓝天之上,一路上芳香弥漫,小鸟的脆鸣,似乎在迎接我们。
到达集市中心,嘈杂喧闹,繁华一片。到处是小贩们吆喝的声音:“手镯项链挂坠,十块钱一个。”“新鲜打捞蛤蜊,美味细嫩黑鱼!”……我发现,小贩们的吆喝也挺有乐趣的,个个都有自己的风格,style。这集市虽没有北上广那样一线城市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也不失风雅,流露出的是乡下人的纯朴爽朗。
我和外公凑到一个卖鱼的小贩那里,外公指着鲫鱼问:“这鲫鱼多少钱一斤呀?”“便宜便宜,十七块五,看你是老熟人,给你降点价,十块给你。”那卖鱼人一边招待别人,一边说。
赶集,也称赶场,赶山。是一种民间风俗,是劳动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考验小贩们经商能力的时刻。小贩们各个精神抖擞,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显得不可一世。那高亢的嗓门,那有趣的声调,那好口才,都是乐趣。虽苦了点,累了点,但人们在这一刻是兴奋的,是喜悦的,是无法用地位来约束的。
外公拉着我的手回忆说:“当年你外婆和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像现在这样,挑着自家种的粮食来卖。当年这村还没这么发达,大家都没多少钱,就等着城里人来看粮食,有时卖了一天也就只赚了五十几块钱,加上这赶集一个礼拜才来一次,我们就用这五十块和我赚得微薄的工资来养家糊口,日子过的虽苦,但也有快乐。”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外公还是流了两滴。这短短三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日子过得虽苦,但也有乐趣,也快乐着。”这句话一直在我脑袋里荡漾着,渐渐布过我的全身。“苦,但也有乐趣。”外公说的是多么轻脆,就这样一掠而过。我想:在这种艰苦环境下还能叫快乐,说有乐趣,是为什么呢?我沉默了……突然间,我明白了——农村也有乐趣,是那种对生活抱以乐观态度,积极向上的乐趣。
夕阳西下,傍晚来临,集市散了。我们走过桥,这桥饱经沧桑变得破烂不堪,但还是那么硬朗的矗立在河水之上。慢慢回想,细细品尝,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