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针一线都是爱】
绒绒的毛线团,两根细长透亮的银钎子,淡黄暖暖的灯光,与太姥皱巴巴、慈爱的笑脸,永远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
太姥爱在自己的房间里织毛衣,每次放学我都会先推开她的房门,和她打招呼。太姥总是聚精会神的织着毛衣,连我进来都丝毫没有察觉。好像永远也织不完似的,织完爸爸的,妈妈的,还有我的……那一件件厚实的毛衣,就像她永远也操不完的心。
你看,她轻倚在木椅上,时不时扶一下往下溜的老花镜,深陷的双眼几乎眯成了两条缝,头时不时地往后靠靠,好像戴着老花镜也看不清似的。可是她的手却灵巧极了,布满老茧的手一挑、一绕、一戳,不间断的重复这娴熟的动作,好似绝门功夫。带着余温的斜阳映在太姥饱经风霜的脸颊上,丝丝分明的黑发白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昏黄的灯光下轻轻晃动着佝偻的影子,显得那样的温暖,好像一幅刻着岁月的古老油画。太姥见我进来,连忙抬起头,抖了抖手上的毛衣,慈祥地说:“我的好孙孙啊,瞧!我在给你织毛衣呢。”她又笑着问我,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累不累之类的话,不一会儿,小小的房间里就充满了我和太姥的欢声笑语。如今,太姥给我织的毛衣早已穿不上了,但是那温暖的感觉却怎么也忘不掉,因为那是太姥和着阳光、和着她对我的爱织出来的,穿上它能融化冬天的冰雪,能抵挡冰冷的寒风;穿上她,就像躺在太姥温暖的怀里。
太姥已经离开我好几年了,此刻,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太姥皱巴巴的脸,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我已经渐渐长大,而太姥对我的这份爱,早已珍藏于心,温暖伴我成长。
【篇二:甜蜜的回忆】
作业完成了,怎么觉得肚子咕咕地叫着?是肚子闹着要吃宵夜了。我打开冰箱看看是否存有充饥的食品,找到一袋汤圆,咦?这不是我在金城包的汤圆吗?吃着这甜甜糯糯的汤圆,当时包汤圆的情景一下浮现在眼前。
元宵节前夕,我和妈妈应邀到金城商厦包汤圆。
开始和粉了,我先把三分之二的粉倒进盘里,然后把水倒进糯米粉里,一切就绪,看我派哥使出我的绝门秘笈“太极八卦”揉面功,我左搓搓右揉揉,咦!怎么这糯米粉一点都不像面粉那样听我使唤的?黏糊糊的,把手都粘住了,让我根本发不了功。凭经验是水加多了,哼!幸好哥凭经验,没有一次性倒完糯米粉。就这样,我反复几次——边加水——边加粉地折腾后,终于把比例调合适了。我松了一口气,开始顺畅地揉粉了。我给旁边的伙伴们传授了我的绝门秘笈“太极八卦“揉面功”,大家轮流上阵,几轮下来后,糯米粉被我们揉得像棉花糖一样软了。
开始包汤圆啰!我先掰出半个拇指大小的小面团,然后把馅料包进去,哎呀!皮破了,馅露了出来,难道是皮太薄了?我们又接连试包了几个,还是不成功。“难道是揉面的时间还不够?”我疑惑不解。“是你们还没加‘熟坨’。”在一旁的一位奶奶提醒了我们。“‘熟坨’?啥东西?”我们一脸茫然。“‘熟坨’是放到开水里煮熟的面团,面团煮熟后俗称‘熟坨’,要把‘熟坨’加到已揉好的糯米粉里一起揉,这样粉才会更有粘性和韧性,小朋友,记住咯!以后凡是做糯米粉类的点心都要加‘熟坨’。”
我们恍然大悟!事不宜迟,赶紧煮‘熟坨’。果然,加了‘熟坨’的粉更有韧性了。粉揉好了,接下来包汤圆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不一会儿功夫,我们的汤圆就可以下锅了,加上老姜和红糖,香气一下子溢满了整个金城四楼,惹得来逛街的大人们都向我们围了过来,看着锅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汤圆,飘着红糖姜水的香味,大家的口水都要“飞流直下三千尺”了。
很多人和我们一起分享了我们亲手包的汤圆,没得说,这汤圆比超市的好吃一万倍。为了不浪费,我们把剩下的打包回家。嘿,这才有了今晚的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