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寒假的读书生活】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既然人类对它有如此高的评价,寒假的阅读可少不了我。
在这个仅有30天的假期里,我读了不少中外名著,如:《鲁滨孙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集》、《城南旧事》等。其中,《城南旧事》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所有事情都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本书其实就好似100阶楼梯,每往上走一步,就像踩到了记忆的按钮,想到的全是童年的“脚印”,听到的全是童年稚嫩的“音符”。
当读到“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时,我想起了我的一位玩伴:她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而我们呢又得给她解答,答完了又问……就这样,我们总是向“英子的妈妈”一样,回复她一句:“总是问,总是问。你不能自己去学习吗?”这样以来,总惹的我们失去玩乐的兴趣,她自己也再无兴趣玩下去了。又当读到“怕什么,她又不吃人”时,便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我小的时候非常胆大,真可谓什么也不怕。有一次走在路上,我看见一个黄蜂窝,我想都没想变伸手去摸。幸好没有黄蜂,否则可就惨了。读到……这样例子太多了,就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一定说得完。
而在上一学期,我们学了《城南旧事》的作者英子,也就是林海英描写了她儿时对读书的渴望,才成就了我们去知道她的故事,从而回忆起以前的事情。这或许就是一些人读书的一个原因吧!语文园地里也让我们学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诗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不断读书,不断更换头脑中的思维,才能跟上21世纪的脚步,才能有自己成长、发现的地基。让我们畅读中外名著,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吧!
【篇二:童真】
童年往事象一艘小船,载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从此岸到彼岸。途中发生的事有许多,但都因时光推移而忘了,唯有那件事,让我铭记于心。
那时的我天真无邪,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一天,我忽然发现一棵树上有团黄东西,上面全是一些小窟窿。“那是什么呢?”我小小的心里充满疑惑。
“妈,那是什么?”我扯着妈妈来到树下,指着它问。“大概是蜂窝,别碰它,很危险的。”蜂窝?好新鲜的词,我决定弄个究竟。
下午,我和小明拿了根长长的竹竿来到树下:“小明,你看到那个怪东西了吗?咱们把它打下来好吗?”“唔。”我吃力地抬起竹竿,由于它太重了,我只好招呼小明来帮忙。“一、二、三!”我和小明咬紧牙关才勉勉强强举起竹竿。我们举着竹竿摇摇晃晃地向树上刺去。“咚。”由于重心不稳与怪东西擦边而过,只刺中树枝,但也惹出了几只黄怪物。我们虽不知道那是什么,但听那“嗡嗡”的响声便知来者不善,匆匆逃走,我们心惊胆颤地在树下躲了片刻:“嘘”黄怪物终于走了,“我们再去看看吧。”“好的。”我们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小心翼翼地又走到那棵树下,确定没异常后,我们又齐心合力地抬起竹竿,朝树上进攻。“中了!”伴着我们的欢呼声,蜂窝应杆落地。就在蜂窝触地的一刹那,无数“黄怪物”飞出来,飞得满天都是,“嗡嗡”声不绝于耳。“快跑!”我首先反应过来,扯着小明狂奔。跑了一段路,我们才停下来休息。我边喘气边说:“这回它们追不来了吧。”话音刚落,小明便大叫;“好疼啊!”原来,一只黄怪物闻风追踪而至,给小明打了几下“预防针”。“天啊!又来了!”我们哭号着抱头鼠蹿,跌跌撞撞,见路就逃……晚上,我们脸上、脖子上都挂满了那一座座红色的“丘陵”。
掏“黄蜂窝”这件事,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