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人工智能化】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日益的迅猛发展,网络终端的人工智能化正一步步影响我们的生活。人类的思维便被计算机无形中“锁住”,唯有用自身的“钥匙”才得以解脱。
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化具有普遍性,它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移动终端来购物已不再是种奇特的风潮,只需动动手指,物品便会自动上门;智能化阅读让你尽览其间,想阅读什么书都能帮助你一键搞定;人工智能的社交软件可模仿真人对话,孤独寂寞时也会成为你的乐趣伴友。然而,频繁出现的人工智能化并不是偶然性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形成了我们的定向思维,导致在单一枯燥的形式中,只有人工智能才能满足人类所需,进而造成“人似机器”的精神世界,最终失去了自我的价值观和同情心。
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人工智能的优势之处。在享受它带给我们快捷便利体验的同时,自我的需求量抑或是群体的满足度都日渐上升,科技的发达亦能富国强民。
可是在我们得到物质满足时,人工智能化正“吞噬”我们的思考。智能化购物虽无需出门,但缺少的是实体购物中崇高的精神享受,让人产生惰性和不理性消费,从而依赖智能终端,造成浮躁空虚的不满心理。智能化阅读背离了纸质书籍,你将无法亲身体会独具厚重感的文字背后表露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令人缺乏想象力,形成惯性的思考模式,造就不了独立的思想人格,在虚幻中迷失的是一颗同情心。智能化社交“捆绑”了人与人的关系,只通过机械性回复理解彼此的意图,从而产生人际间隔阂,缺少温情和感性,剩下的是空洞思维和冷漠的处世态度。
那么,在遇上和面对智能化时,我们应该汲取更多有助于自身价值发挥的那部分,而不是被它所“操纵”思维。身处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古代,历代文人骚客都具有完整的自我认知。回看陶渊明刻画的“世外桃源”,内心的澄澈和感怀流露于心间,寄予自我的希望在那片理想的热土上,这不正是人工智能所无法带来的愉悦吗?
这时候,停下自己的快步伐,沉浸于短暂的思考中,你会发现,在脱离了智能终端的人工化后,自己的精神得以畅游无阻,不再被此束缚,用理性思维的“钥匙”开启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计算机的人工智能化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工智能化的人类思考。那么,让它远离自己的心灵,让心灵更靠近自己吧。
【篇二:家,给了我温暖和依靠】
我的家是个大家庭,有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还有我,我们家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开心的、难过的、搞笑的趣事等等。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天晚上,吃了晚饭之后,我因为馋嘴又吃了一个冰激凌,结果半夜肚子疼得不得了,就好像肚子里有千军万马在打战,疼的我在床上直打滚;爸爸妈妈吓坏了,赶紧拿来了药,又泡了盐水给我喝,妈妈还帮我按摩穴位,想尽办法来帮我减轻痛苦,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我依然疼痛难当。
妈妈看着我心疼的眼眶都红了,直接说要送医院去看;我想了想对妈妈说:“还是等会儿吧,刚吃了药可能要过会儿才能见效,我能忍得住。”我咬着牙忍受着,虚弱的躺在床上等着药见效;过了一会儿,我的肚子突然一阵翻滚,很想呕吐,还没来得及喊妈妈拿垃圾桶,就稀里哗啦的一阵狂吐,只见被子上、床单上、枕头上全都是我的呕吐物,爸爸妈妈顿时傻眼了,我看着一床的脏乱,也是吓住了,怎么办呢?这多脏啊!还是妈妈先反应过来,安慰我说:“没事没事,被子脏了洗洗就是了,你吐了肚子有没有舒服点儿?”
我点点头,肚子空空的,还真的舒服多了;只是我觉得非常内疚,这么晚了,还让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替我收拾烂摊子。我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妈妈,来报答爸爸妈妈对我无私的爱。
另外一件事则是让我非常兴奋的事情,那就是舅舅送了我一个阿巴町儿童定位手表;这个手表非常神奇,不但能看时间,还能当手机打电话呢!并且还有定位功能,只要在绑定的手机上下载一个APP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我的位置信息;如果我在上课,那么终端还可以设置静音功能,以免打扰我的学习,真的是太方便太实用了,舅舅送的这个礼物深得我心,我超级超级喜欢呢!
我的家人都对我非常非常的好,在我伤心难过或者无理取闹时,总是包容我,引导我,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家也给了我温暖和依靠。
我爱我的家!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无疑是变快了许多。我们每天都忙碌着,为了工作,为了学习,为了家庭。大块的时间花费在了这些事情上。然而,生活中却并不只有这些必做的任务。我们终归不是机器人,不会也不能无时无刻地工作。除了必须的劳动、睡眠和进食等等之外,适当的放松与娱乐也是不可少的。那么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所余时间零零碎碎,什么时候来休息呢?
这时就要提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设备了。这样说或许还会显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是手机平板这类的东西大家应该就十分熟悉了。手机已经几乎是人人都有的东西了。而用手机上网、阅读、购物、社交也早已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便是我们现在最为常见的消遣方式了。那么这些玩手机的时间是哪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大家平日里的习惯:等车等地铁的时间里,人们低着头划着手机屏幕;乘上了车之后,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都在玩手机;更有些人只有到了要下车的时候,才会恋恋不舍的收起手机;等餐的时候对面和自己都是头也不抬,眼中只有屏幕上的东西;甚至去趟厕所,也是不看几眼屏幕就难受。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很多。
固然,这些习惯一直是被人们所批评的,认为这样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是不合适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来,正是有了手机,这些碎片化的时间才能被利用起来。拿阅读举例,在某个空闲的间隙你想要看些东西的时候,经常你会选择用手机来浏览。原因很简单,你无法无时无刻随身携带你想要看的书,那太不方便了。虽说纸质书也有它自己独有的优势与特点,但在便于携带这一方面,无疑是差了手机上的电子书一截。再说购物,传统的购物方式是到超市或是商场之类的地方去采购,这种做法通常是列出清单后一次性地买齐所有东西,基本不怎么会为了一样不算急需的小东西而特意跑一趟,那太浪费时间了。而网络购物却对此没什么顾虑,特别由于现在物流业的发展,人们只要动动手指,钱付出去了,东西很快也会到。我认为这样碎片化的购物才是帮助到了人们。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闲暇时间的碎片化,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却是帮助我们合理利用了这些时间。至于如何权衡好手机这类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就需要我们自己来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