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精妙的作文

【篇一:社会化演绎】

社会化演绎中,演员与观众都包含其内,演员不得过于顺从自己而缺失观众;而奉承观众以至于丢失了自我,同样不可取。因此,这其中的演员需要充分协调自我与观众的关系。

最近,冯唐翻译的《飞鸟集》被出版商紧急召回,引发了网友热议。冯唐的译本用现代语言的形式,拼凑出了古典文言的韵味,读来甚是值得玩味。而与原版过于悬殊,突破了读者的接受范围,这就使它失去了多数的“观众”,沦为少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忽视了它本该有的文化味道。这也许就是因过于强调主观意愿而失了观众的演绎。

但有时,暂时失了观众,是为以后的粉墨登场做足准备。在这段时间里,“演员”需要聚精会神地钻研,甚至要精湛、纯粹到忘我的境界。还是说个最近的热门人物梁思礼吧,我国第一代火箭专家,文革时因其家境而被打倒,依旧在这之后遵父言,走兄长姐姐走过的路,成为行业招牌,而当时他的工资不过同期留美同学的十分之一。这其中的味道,也让人颇为琢磨。也许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支撑,坚韧的人生信条依靠,最终实现自己的社会化演绎,得到“观众”的认可,赞叹,乃至敬仰。

而要做到社会化演绎,谈何容易?那简直是站在一个艺术家的角度来考虑了!那时的演员绝对称得上艺术家!

木心曾有言:“不谦而狂的人,狂不到哪里去;不狂而谦的人,真不知其在谦什么。”话中的“狂”或许就是仅顺从自己的傲慢,而“谦”则形容满腹才华仍服务于观众的艺术家。

要做到社会化演绎,“演员”既要掌握本行当全部的表演形式和精神要领(即你可以有在同行面前狂傲的资本,但这独有的权利你不曾动用半分),同时又要经受得住“观众”们的审核与评论,并以此作为需要谦虚的理由,为之不断塑造自身,冲刷棱角,吸收精华,成为终其夺目的珍宝。

也许人这一生,为自己活,为他人活,永远那么精妙。社会化演绎,也如此精妙,让人活得像艺术家一样,融会贯通。

而生活,就是一门精妙的艺术。

【篇二:读你——汉语】

如果说我是一棵草,那么你就是那壮实的根系。

你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古老文字之一,从甲骨文算起,你已经历了5000个春夏秋冬,你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至今仍活力四射。你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被联合国指定为七种工作语言之一。

喜欢你,喜欢你的形美。

诗人余光中曾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是的,汉字造字的精妙,在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形态各异的汉字,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一个“叶”字,仿佛就是一棵树上的分叉树枝尖上长着一片叶子,而这来自视觉的生动与形象,是英文leaf根本就不能描绘的。一个“鲜”字,自然让人联想起有趣的饮食文化。

你起源时的图画特性和逐渐线条化、笔画化后的构形特点,使你发展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汉字书法,或雄浑朴素、或端庄大方、或清丽脱俗、或迅疾激扬,让人陶醉。

喜欢你,喜欢你独特的内蕴美。

当吟唱起李白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已深深喜欢上你的整齐对称美,当我背诵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我已深深喜欢上你的意境之美。当欣赏一副副精妙的对联时,我已深深喜欢上你的民俗事象之美。

透过你的眼眸,我品读到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西周政治家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们先后开启、传承着中国的民本思想;孔子的“君子忧道不忧贫”,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爱国理念升华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老庄孔孟的道德、韩柳欧苏的文章、左班司马的史学、程朱陆王的义理、姹紫嫣红的唐诗宋词、绮丽清新的元曲小令、气象万千的明清小说,在潜移默化中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感谢你,是你承载的这一切,使我们感悟先贤智慧、人生哲理、懂得为人处事之准则,增加了我们的才气灵气,增长了聪明智慧、增添了骨气人格。

今后,我想用笔来描绘我心中的那个你,我想用我的嘴来表达出我心中的那个你,我想用心去体会我心中的那个你。

【篇三:精妙在细微处】

童年时期,我总爱用画笔来描绘自己的梦想,五颜六色的画笔是我最好的玩伴……而现在,欣赏名画变成了我的最爱。

记得我第一次拿到七年级的美术课本,打开书,一幅画映入眼帘:有一枝花从左侧伸出,花枝上栖一只羽毛艳丽的不知名的大鸟。老师介绍说,这是《芙蓉锦鸡图》,画家是著名的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这幅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艺术品。

我一看,什么国宝级艺术品,不过是灰不溜秋的一张古画。“嘿,还没我画得好呢!”我脱口而出。老师笑了:“这张画初看确实其貌不扬,细看才会有很多发现,我们来一起找找看。”

我再一次细细欣赏这幅画。画中的锦鸡肥硕无比,如果在生活中一只这么大的鸟儿飞到这么细的花枝上会是什么样呢?一定会压弯了花的枝头吧,果然画中的花枝是弯曲的。

再看,感觉枝头还在颤动。好神奇呀!我揉揉眼睛,继续观察这只锦鸡。它回首翘望画的右上角,是什么在吸引它呢?我顺着它的目光往上看。呀,原来在画的右上角画着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锦鸡是要捉蝴蝶了。

再看锦鸡,它蹲在枝头而不是立在上面,原来是静静埋伏在这里的呀!我不禁为两只蝴蝶担忧起来。这幅画居然带动了我的心情,让我有了紧张的感觉。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同时明白了:原来这个皇帝画家描绘的是一只锦鸡与两只蝴蝶的故事。

我继续观察细微之处,发现画的左下角斜斜地伸出几枝菊花。这应该就是补白,如果没有这几枝菊花,画的左下角就太空了,看来画家是在非常用心地布局。我赞叹不已,好一个赵佶,果真是一个艺术天才,他用细致入微的绘画打动了后人的心,更是打动了我的心。

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写作,虽然有宏大的场面,有华丽的词藻,细读却不知所云,心中也没有一丝触动。要想写出好文章,倒不如向这些古代画家们学习,学会观察细微,通过细微表现精妙。

热门推荐
1快乐,来自于爱心
2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3平潭岛之旅
4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5校园的早晨
6阳光下的微笑
7误解
8植树节作文
9八年级优秀作文
10我的好朋友
11我的姥姥作文
12记一次成语接龙游戏
13五月端阳
14乡村乡情
15校园的樟树
16嘿我成功了
17海底的探险之旅
18管鲍之交读后感
19在我成长的道路上
20一封家书表孝心
21冬日即景
22我的妈妈
23我家的小猫
2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5清晨小院中的活力
26路与行
27挫折是小插曲
28给妈妈的一封信
29逃家的小兔
30坚持给我带来的启示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