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换一种思维】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并因此而失去很多成功的机会。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变通,改变定势思维,从另一角度,考虑问题,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办法也许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法。
20世纪70年代,对重光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丁肇中却机敏地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并花了两年时间,耗费巨资研制成了一架高分辨的探测器。这一举动立刻遭到许多物理学权威的嘲笑和否定。他们认为,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然而,正是借助这架仪器,在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轰动世界物理界的J粒子。
丁肇中的事例告诉我们,创新的壮举往往来源于思维的转变,丁肇中的独辟蹊径助他获得了成功。然而思维的定势往往会阻碍人们去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在19世纪,生物学界普遍认为,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它分泌胰液。法国学者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肠腔内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的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之所以说他顽固,是由于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
后来科学家又通过实验否定了沃泰默的观点。他们读完沃泰默的论文后大胆地作了另一假设: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作。后来这一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因为沃泰默囿于定论,使他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如果当初他改变一下思维方式,也许发现真理的便是他。
思维的定势往往会把人们禁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使人走不出思维的牢笼。因此,我们要善于打破定势思维,走出思维死角。人们普遍认为对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的点子,开拓的思维一定会使人耳目一新,也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而获得成功。换一种思维,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发现真理的人。
【篇二:两种姿态】
林清玄曾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细细品来,在这通过窗户看外界,借助镜子审视自身的方式中,蕴藏的对待事物的两种不同姿态。用开放的姿态前行,用反省的态度看待来时的路,方能使人明智,使社会发展,使国家走向强盛。
开放的姿态给人活力,“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用开放的态度去接纳新鲜事物,吸收先进文化,大胆地摆脱前人套下的枷锁,创新的泉水将会迸发出活水,缓缓驶来,生物学中对于促胰液的发现有过这样一段故事:法国学者沃泰默曾设计过一个有趣而巧妙的实验验证狗的胰液分泌方式,在当时社会上大家普通认定这是一种神经调节,而当他切除完狗的小肠神经后发现仍有胰液的分泌,这一结论完全与主流思想相悖,于是他在真理面前止步了,自圆其说了一种错误的观点,故事还未结束,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他的论文后,做了另外一种假设,他们否定了主流观点,认为是小肠黏膜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多次实验后,他们终于成功证明了这一猜想,得以与真理握手,沃泰默发现了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却不懂推开它,而这两位英国科学家却敢于用开放的态度推开它,获得了成功。
反省的姿态让人清醒,使人明智,早在春秋末期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生。”身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说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句更是流传千古。试想,若不是曾子一次次叩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他会成为贤名远扬的孔子弟子吗?若不是唐太宗以魏征为镜;时刻反省,哪会有我大唐的太平盛世,尧天舜日?因为有了反省,我们才能时刻认清自己,因为有了反省,我们才会停下脚步修正前进的方向。
国家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开放与反省这两种姿态,日本明治天皇统治时期,内有农民军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这个太平洋边缘的岛国岌岌可危,但明治天皇却采取了一系列维新政策,打开国门,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文化,最终摆脱了落后的局面。而反观几乎处于同样困境的清朝,闭关锁国,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喜悦时,而导致了日后的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落伍,从而被迫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看二战后,德国彻底清除了国内法西斯势力,勃兰特的华少一跪,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反省的国家的诚意,而同为法西斯势力一方的日本,似乎有些领导人毫无悔改之心,参拜靖国神社,企图军国主义复辟,这种种行为也许将让他们再次与和平世界相背离,害人危己。
如果说开放的姿态是一架发动机,那么反省的姿态会是一轮方向盘,它们一个提供前进的动力,一个时刻掌握着方向,好好权衡,它们将载着你,驶你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