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毛毛》有感】
一个来自未来的奇幻故事,疯狂的时间,沉默寡言的灰衣人,浸透着生命的雪茄烟,以及一个神奇的小女孩身上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毛毛》一书让我如痴如醉。
毛毛,这个不知诞生于什么时候,生活于废弃的角豆场中的女孩,无意中认识了清道夫贝波和可爱的导游吉吉,他们一个不爱说话,一个却善于言谈,性格迥异。他们原以为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在某一天,一个全身灰暗的人,机械地吐出几个字:“我来自时间储蓄银行,我是BLM/553/C号代理人。”这令毛毛立刻想起了城市中席卷着的那股灰黑的旋风。毛毛用她深邃的瞳孔望向灰衣人,并以她“灵敏的听力”,从那个蜷缩着、颤抖着的灰衣人身上,得知它们要吞噬时间的可怕阴谋。
毛毛有些害怕,但她知道不能让这群恐怖的灰衣人把人们的时间带走,她利用代理人泄露给她的机密,发起了一次示威游行,但这却招来了灰衣人对她的不满。面对灰衣人的围捕与追踪,她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在一只神奇智慧的乌龟——卡西欧佩亚的带领下,找到了塞昆杜斯?米努土司?侯拉,这是一位时分秒师傅,他管理着时间,不让时间流失。在这里,毛毛懂得了时间的秘密,她听从了侯拉师傅给她的计划,一路势如破竹,直到让最后一位灰衣人变成一缕青烟,飘上了天,人们又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幸福愉快地生活着。
这本书以一种新浪漫主义传统的现代艺术童话形式,阐述了时间的内涵。它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浪费的那些无数细小的时间,绝对会让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动惋惜。不要像有些人一样,失去了大好时光,最终后悔万分。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当人们失去大好的时光,生活应该是多么地灰暗。看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切。灰衣人,一个多么恐怖的名词,毫不犹豫地吞噬掉人们的时间。真要感谢毛毛,一个小女孩,能克制住胆怯,让自己勇往直前,拯救大家。如果不是她,也许这个城市早已经灭亡了。希望在我们的未来,再也不会出现象灰衣人这样的怪物,所有人都能好好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寸光阴。
【篇二:从人工智能到新理性主义】
何为计算机智能?苹果公司手机中的Siri功能开创“人机”对话的新格局,手机中的假想形象Siri可与使用者进行简单的对话,并依赖已设定的程序,完成使用者的口头指令。为迎接“双十一”促销季,京东物流拍摄了一段宣传片,展示物流总部内部的工作场景:从测量物件大小、分类包装,到筛选配送、装订快递单,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全车间俨然成为“计算机王国”。美国、日本等较发达国家的科技研究园区已制造出空调的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房间内人们的皮肤温度与空气干燥度来计算人的体温,从而自我调控温度与湿度。这些都是计算机智能,简称为“智能”。
人工智能比智能“更上一层楼”。智能计算机的运行基于事前的大数据灌输与程序编码,说到底不过是运算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计算机。而人工智能更近人性,因为它意味着自觉的学习能力,可以“无中生有”。围棋世界冠军柯洁与人工智能AlphaGo的比拼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从柯洁的第一局落败开始,就注定了3:0的结局——AlphaGo已经学会柯洁的落棋套路,通过他犹豫的时间掌握他可能的薄弱点。这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威力。
在这场围棋大战中值得一提的是一段小插曲。柯洁在进退两难的困局中落了泪。如果他的对手是另一个优秀的人类,或许会被他的泪打动,心生柔软,抑或是心生怀疑,猜测他的泪是否别有用心。但AlphaGo并非人类,它不为所动。这就反映了目前人工智能还远远不能到达的人性境界,即情感。所以,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这尚未构成一件威胁人类的大事。
威胁人类的是人类自身。随着计算机向人类的靠近,人的思维模式也趋向于“计算机化”。那是一种数字化的理性主义,我暂时称之为“新理性主义”。一个新理性主义围棋选手在见到柯洁无能为力地落泪时会主观地选择“不为所动”,即故意无视,故意压制住打扰心境的情感。这是一种过度程序化的理性,它不同于启蒙思想时期反封建反宗教的热烈与澎湃,而是将一切涉及情感的障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的原因是为避免情感对实现目的的过程的干扰,因此它的背后驱动力是“利益原则”——妨碍达到利益的情感,都应该被打压。
这是很可怖的思维模式,甚至比另一时事热点现象可怖很多——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也同样是对人情的漠视,但其往往采用热处理方式。网络暴力者的产生是由于缺乏自主分析能力,在周围环境的诱导与煽动下盲目跟风,因而暂时摈弃一些基本的同情心与价值观。而新理性主义者的漠视是经过利弊分析的、明确对策的、以目标为不变终点的理性选择,它应是独立的并且不盲目的。另外,网络暴力的实行者群体是大众,而很大部分新理性主义者必定是大众以上的精英,他们的智慧能力与影响力范围更容易引导社会进程的方向。
新理性主义,即计算机化的理性主义,会导致长期的同情心与价值观缺乏。对个人利益的认知更强,对世界发展的意识更少,所以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罔顾后果。
然而,我认为事态并非那么严重,不必过分担忧。时势与时代倾向固然正在以“人机”同化的方向发展,但总有思想上的精英们在引导人类朝着好的方向走。近年来,自然科学领域中不断涌现与人文学科的融合与合作,使冷静的理性思维挂钩于伦理道德与社会民生。国际上许多精彩影片或以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或以人性为主题,旨在唤起人们对未来的思考与对情感丧失的警惕。在我国,对古文化与传统国学的研究兴趣骤增,也表明人们对过去文化中精华的追求,对人情的再思考;而不少大型政论片与社会专题片又在指示给人们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不断重提人心、人情与人性的重要性。
我依稀记得观看过一部科幻影片。片中所展示的社会充满人工智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人形产品“代理人”,可以代替使用者本人去社会中完成任务与工作。“代理人”们与人类外形几乎没有差异,所不同的只是人类拥有“代理人”所没有的丰富情感。而当危机到来,受邪恶科学家控制的高能力“代理人”终究败在了拥有人类温暖情感与心怀天下的世界观的主角手下。影片的主旨在于唤起观看者对于现代社会交际现象和思维方式的反省。我想,它也可以佐证我对于人工智能与新理性主义的看法。
【篇三:智能银行密码的新技术】
巴狄的妈妈有六张银行卡,包括各类贷记卡,借记卡。令人郁闷的是,妈妈老是忘记密码,不是六张卡的密码搞混了,就是某张卡的密码有些日子没用过忘记了。为此全家人还真动过不少脑筋,印象最深的一次连爸妈相识的第一天的日子也给用上了。但新问题又来了,六张卡总不能用同一个密码吧,作为会计出身的妈妈当然不会同意了,要是一张卡遇险,那岂不是要一网打尽了?那再比如用用外婆外公的生日啥的,总有一两张卡的密码,时间一久密码要弄错。弄错了再去银行办个手续,没有一家银行是不要你等上一阵的。要是遇到火烧眉毛,急着用钱的事,忘记密码还真是摊上大事了。
做为智能银行新技术开发部门的巴狄来说,解决妈妈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大众的问题了。他最近发明了银行指膜密码这一门新技术。
银行指膜密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用来替换上一代人工设置密码的一门技术。主机存放在各大总行机房,定时有人维护,并能随着客户流量进行自动升级,自动筛选压缩。分流机分别设在各个银行,进行分分秒秒的数据输送至主机。
各个银行需要办理业务的窗口都设有一个指膜密码器。个人业务客户,在第一次开户时要采集你其中一只手的所有手指指纹。今后在你办理业务时只需要输入你所采集的那只手的两个手指的指纹就可解开密码,轻松办理各种业务。听起来这个新指膜密码是不是又好记又安全啊?那万一忘记备案的是哪一只手了怎么办啊?简单!无需你等待,只要把两只手都在密码器上扫一扫,机器就会自动排除不是的那只手。那有人问了,如果有要代理人办理业务的呢?对不起哦,如果有代理人要办理业务的,开户时要向银行备案,同时采集代理人指纹。当然智能银行采用的是无纸交易,开户本人可以在智能银行的大厅找到终端机自行进行指纹备案,或者消除备案。
银行指膜密码在施行的第一阶段,进行两年的新旧两用密码共通,就是老的密码方式继续沿用两年,慢慢转到使用新密码。对于农村客户及70岁以上的老人客户进行上门服务。智能银行服务先进,服务更亲民,贴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设置密码时不用再遮遮掩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安全的密码,最重要的是你不用再为忘记密码而烦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