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墨香路上】
在路上,耀着点点暖光,是墨香,依然绵延悠扬。在墨香路上,独执一烛花火,看那红袖添香,观那海波荡漾。在墨香路上,在书海徜徉。
一方桌,一杯茶,一本书,就是在墨香路上。光芒,轻轻闪着,好像在诉说,蓝天,透过窗面,似乎在眨眼。我们在墨香路上,渐行渐远。
初踏墨香路上,是那个盛夏,那一天。风,缓缓携着热浪拂在脸上,平去了几分暴躁与炽烈,蝉,声声欢快鸣唱着这夏天,仿佛在倾吐无尽的愉悦。那时的我,依然稚气未脱。牵着妈妈的手,看着人群不知为何形色匆忙。踮起脚尖,‘作家签售会’映入眼帘,植入中心。看着我迷茫的眼,妈妈笑意渐深;‘因为作家笔下,会流泻下一篇又一篇动人的文章,让我们心之神往。’是吗?抬眼,我似乎也想一览那优美的篇章。那一页页的纸张,在我的眼中都蒙上了一层圣洁的光。一颗文学的种子,悄悄萌发,待到一日盛开如花。那一本本书,好像化成了一道又一道知识的暖流,融开了一层层无知的坚冰,迎来了春的萌芽。
此后,我便在墨香路上迈开了步伐。即便是踽踽独行,也映满了浓郁的香:‘人生如若只见初,何事秋风悲画扇’秋,这个萧瑟的季节,多少人又将愁绪牵连!纳兰惟一句感慨,道尽辛酸:只将那初见的美藏进心怀,融入心田,却只叹悲愁入秋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沅锁清秋。李煜多少亡国的愁绪尽在这冷落凄冷中呢!抬头的一抹弯月,唯有泪在心中流。秋词的凉意不正是墨香中最凄凉幽冷的么?那若有若无的香牵动着我的殇愁。还有那悠悠的诗韵。也散着静美的香:‘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烛/萤萤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棒出辉煌。’水波起漾,莲花轻摇,恰似林微因高洁淡雅的心。‘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浓的茶。冰心的诗,简短而自然,却绽开智慧的花。还有那歌,那颂,那曲,那古诗古词,无一不散发着墨香。那是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在墨香路上,宛若光撒,似那冰化,在书香氤氲里笑看碧玉无瑕。
在墨香路上,绽放文学光芒,在墨香路上,书籍有如依傍,点一盏华灯,看尽沧海新桑,回一汪秋眸,唯墨香悠扬。在墨香路上书页轻晃。
【篇二:这次,我读懂了你】
一秋复一秋,时间以最波澜不惊的姿态向前,繁茂的枝丫剪碎一地的阳光,细碎的光亮斑驳地映在灰白的矮墙上,透过时间的罅隙,我无意间懂了你。
惊蛰,薄雾,我读懂了你。
空气氤氲了淡淡的水气,在上学路上总能捕捉到油条、干丝的清香。泥土里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哒”,一颗晶莹的露珠落在泥土中,“皮包水”是蒲雾中最令人心动的词汇。
夏至,微雨,我读懂了你。
天愈渐黑了,马路上橘黄的路灯与刺眼的车灯交相辉映。窗玻璃上,雨珠交汇、滑落、交汇、滑落……似一羽萤萤的蓝蝶,舞出了一段心醉的乐章。下课铃响,取而代之的老人口中深深浅浅的淮扬戏曲,“水包皮”必不可少。
春末夏至,在自然之景中,我读懂了你。
秋风,皎月,我读懂了你。
西风斜阳,我又与转角处的清风撞了个满怀,抬头,残阳如血,如画家笔下那样的炫烂多彩。夕阳将落,一弯淡淡的新月已经悄然挂在天空。日月交替间,触到阳明先生的心学,路过王艮书院,向着不灭的地平线,我大步向前。
小雪,暖冬,我读懂了你。
天上又下起了小雨,捧着一杯香茗,静坐窗前,待雨住风停,看安然和平的暖阳触及各个角落,心中不沉慰然。初冬的微寒与手中的暖意交融,心中不觉蔓草生香,花开有声。
深秋隆冬,在淡淡的暖意中,我读懂了你。
我的故城呵,无山无水,无海无川。却在朴实间透着纯情,在四季间溢满真情。艳阳如歌,缠绵悱恻、云卷云舒,岁月如诗。
流年错落成诗,岁月斑斓成歌。岁月荏苒,光与影的游离间,我愿怀一颗感恩之心,继续阅读你的清幽与本真,读懂你的温暖与幸福。
【篇三:江南三思】
江南如画,画如江南。
江南的天,是晴空万里,澄澈丘蓝;江南的水,是烟波浩渺,洁净空明;江南的雨,是淅淅沥沥,缱绻缠绵;江南的人,是温柔静谧,其臭如兰……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郑愁予美丽的错误点燃了江南的诗情画意。古朴的街道上,“哒哒”的马蹄声轻响,余音萦绕在翘起的屋檐上,带来了多少窗扉的开开阖阖,带来了多少妇人们切切的希望,而又带走了多少声失望的叹息。江南的女人是真正水做的人,温柔多情,柔弱善良。也许,她们赋予了江南不竭的灵气。
“灯影浆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杨花潇潇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浆声里,何处是江南。”江南的夜晚如墨,却又点缀着萤萤之火,晚归的渔舟唱晚,江南特有的丝竹萦绕在湖面,时不时还传来采莲少女归家途中的低吟浅唱。江南的人们是勤劳的,朴实无华,脚踏实地。也许,他们赋予了江南深厚的内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对江南的迷恋来源于江南如画的美景。三月的江南,柳絮纷飞,莺啼婉转;六月的江南,朱华满地,菱歌满日;九月的江南,稻浪翻滚,谷香不散;而腊月的江南,虽不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而是冬日融融,温暖如春。在江南,你感受不到寒冷刺骨,也难怪韦庄发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叹了!江南的风景是唯美的,如诗如画,如琴如歌。也许,它们赋予了江南独特的魅力。
江南,烟雨迷朦的江南,多愁善感的江南,古色古香的江南,多少古镇在战乱四起、动荡不安的年代里被摧残殆尽,又有多少人间美景在历史的长河中飘摇不定,最终沉没河底,不复再见。而江南却一直坚定地存在着,它始终在华夏版图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让华夏子民对于美还有一丝向往,对于这一片净土还有一丝欣慰。对于已逝的历史还有一丝怀念。江南,如画的江南,她从月色中走出,带着如霜的月华,款款而来。
【篇四:萤萤之火悠悠蓝天】
萤萤之火,悠悠蓝天。灵魂之火,流传千年。师者,素来为世人所景仰。国之兴盛,离不开人才和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少不了那些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儿。
我们尊崇那群伟大无私的人儿,因为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
萤萤之火,从师立人。孔子曾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大意是说上位者品行端正,即使没有下令,下属也会去执行。若上位者品行不正,即使再多的命令,下属也不会甘于执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灵魂当是剔透的琉璃色的。老师品德高尚,以身作责,对工作兢兢业业,用渊博的知识和一颗充满爱的心教导学生。我相信这样做的老师收获的必定是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而他们的学生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学识了。这些学生收获的更多的是如何宽以待人,学会如何立身处事。有名人曾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倦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倦的学生。
一个好的老师就是人生历程中一笔不匪的财富。我们从老师身上学会谦虚,学会勤勉,还学会立人。与此同时,对待老师,我们需怀敬畏之心。
萤萤之火,悠悠我师。且慈且严,砥砺向前。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中华自古便有“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恩师也”这一说法。我们华夏的万圣先师——孔子,一个对学生严厉但不失关爱的伟大老师。学生对他充满敬意。他以"三省吾身”教导学生,让他们懂得真正的人生在于不断反省自己;他以“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教育儿子孔鲤,让他明白礼义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孔子也作为一个"慈父”的形象活在人的心中。周游途中免不了挫折苦难,一次困于陈国,饥寒交迫,他将自己那份食物分给弟子们,自己却忘我的弹着长琴。他为弟子的谦虚而感到欣慰高兴,为冉耕的病重叹息,为颜回的逝世伤心痛哭……
这就是我们的孔子,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和弟子的严师,一个为弟子喜怒哀乐的慈父。多么鲜活饱满,有血有肉的一个人啊!怎能不被人尊敬?怎能不被中华儿女敬为共同的老师呢?
萤萤之火,师道永存。只有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品性。正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身处贫穷落后的大山之中,他并末抱怨,执一教鞭教书育人三十载。他半生守候等待,千百回"低三下四"的“化缘”,求善款,只为他的“儿女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未来。最终,他却倒在了他的"战场"——学校。他就是"校长爸爸"高德振,当之无愧的"真心英雄"。不止"校长爸爸",还有朱敏才、孙丽娜、张丽莉等老师同样在中国某一偏僻角落书写着他们那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人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所以育人成人立人也。萤萤之火,灼灼其华,永世传承,耀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