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热闹的春节】
在我的家乡—佛山,过春节有许多特别的习俗,如吃年夜饭、贴春联、烧炮仗、闹花灯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行通济”。“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在今年的元宵节中,我与家人一起来到了普澜路通济桥,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活动——行通济。“行通济,冇闭翳”,我们佛山人都对这句俗语耳熟能详。行过“通济桥”,让所有的好运都从这一天重新开始;让所有烦恼都和自己SAYGOODBYE!希望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万事大吉。在今年的元宵节中,通济桥附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处是各种各样小贩地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目不暇接,有大大小小的风车:金色的,红色的,七彩的,绚丽夺目;有形形色色的花灯:莲花状的,金鱼状的,生菜状的,寓意生动。
当我走到通济桥时更是人头攒动,我们一家老小高举风车,手提花灯,笑容满满,高高兴兴地走过通济桥,一路上有说有笑,很是喜庆。我怀着愉快的心情,祈愿我与我的家人、朋友在2017年幸福安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也祝愿我自己学业进步,改掉坏习惯,做更好的自己。
在佛山,通济桥是一处神圣的地方,是人们的精神寄托,从明代便是如此,一直传承下来。
【篇二:我心中的菊花】
走出这个地方,我不禁想,下次,又有什么花开放?
前段时间,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我和爸妈一起来到泉州鲜花港赏菊。进入菊花园地,我便惊叹不已,两种甚至三种不同种类的菊花,有翠菊、金阳菊等,它们搭配着交错种在一块块土地上,恰似那一张张色彩绚丽的油彩画!
微风中,花儿们踮起脚尖,跳起舞来,有垂丝状的、刺球状的、莲花状的、火焰状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最让我痴迷的是翠菊,它的花瓣层层叠叠,犹如女子裙上的层层花边,格外轻柔,凑近一闻,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难怪唐代诗人元稹曾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来描绘菊花的风姿。
而今日,已是冬天,我因留恋于菊花的风姿,缠着爸妈又来了一次。我飞快般地奔入菊园。可是,原本盛开的菊花大部分已调零,只剩下那一片片空地。空地上,一些花工还在忙碌着。大致看了一下,令我赏心悦目的翠菊竟不知所踪了。只看见一些零零散散的菊花,它们已失去了彼时的光彩,只留下“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景象。
天黑了,该回去了。我回头走着,忍不住又瞟了几眼,一位花工居然还在那里,他头戴着破旧小帽,身着素色单衣,蜷缩着身子,撒下花种,娴熟地侍弄着花。寒风吹过,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
久久地凝视着他的身影,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埋头苦干着,忘却了时间,忘却了饥寒,忘却了一切的一切……
也许他饿了、渴了,但他没有丢下工作,去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因为他想尽快培育出新的花朵,供人们欣赏;也许他想抽一根烟,缓解一下他那一身的疲惫,但他没有,因为他担心会污染这清丽优雅的环境;也许他的家人正盼着他回家,可他却担心,菊园无人守护——他要坚守岗位。
看到此景,我不禁想起一首小诗,“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滴滴汗水花上浇,喜看来日满园春”。把这首小诗赠给这位辛勤劳作的育花人会再好不过了。
如果菊花是一颗璀璨的钻石,那这位育花人不就是嵌着钻石的戒指么?